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隋朝
释智矩南北朝末隋初 535 — 606
释智矩
姓吴氏
吴郡人
性矜庄。
善机会。
美容貌。
雅为众表。
又善草隶偏爱文章。
每值名宾辄属兴缀采。
铺词横锦勇思霏霜。
而仪轨宪司未沿流俗。
初听兴皇朗公讲。
讨穷深致学冠时雄。
而神气高标在物峰出。
威仪庠序容止端隆。
虽寝处虚闲立操无改。
有人私觇两月徒行。
空野摄衣无见抄反。
欣其谨慎故重叙之。
讲四论大品。
洞开幽府镜识宗归。
披释金陵望风顿怯。
吐纳机辩适对当时。
弘匠浙东。
砥砺前学。
致使西骛成器极繁。
末于故都建初寺又讲三论。
常听百人。
蒋州刺史武山公郭演。
隋之良宰。
创莅南蕃。
奉敬咨谒降情归禁。
隋炀往镇杨越。
采拔英灵。
既誉洽东瓯名流西楚
徵居慧日处以异伦。
而执志出群言成世则
欲使道张帝里学润秦川。
开皇十九年更移关壤敕住京都之日严寺。
供由晋国
教问隆繁置以华房。
朋以明德一期俊杰。
并是四海搜扬
特立清秀不偶群侣。
覃思幽寻无微不讨。
外辞以疾内寔旁通。
业竞六时研精九部。
才有昏昧览兴赋诗。
时暂阕馀便观流略。
制中论疏止解偈文。
青目所销鄙而轻削。
每讲谈叙清攉宗致。
雅涉昙影之风。
义窟文锋。
颇怀洪偃之量。
时有同师沙门吉藏者。
学本兴皇。
威名相架文藻横逸。
实过之。
所以每讲叙王皆制新序。
词各不同。
京华德望餐附味道者殷矣。
而性罕外狎。
课力逞词。
自非众集未曾瞻觌。
大业二年正月卒于寺房。
春秋七十有二。
葬京郊之南。
门人慧感慧赜
亲承嘉诲询处有归。
后于江之左右所在通化
各领门侣众出百人。
传嗣宗绩不爽遗绪。
僧善胄隋末唐初 550 — 620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瀛州淮氏。
辞俗。
钻研六论涅槃。
齐亡南奔陈境。
时属荐饥。
莫之行丐。
或得一饼粗延喘息。
以致羸悴。
见者忽之。
偶至一寺。
方讲即入往来论义三番高座不能对。
饮气而殂。
始不知也。
他日造则见治丧具。
问其故乃曰。
法师昨为北僧所难而死。
寤为已遁去。
后过他讲。
亦如之。
连毙三人。
遂发闻吴越
隋初北归。
远法师
京邑净影寺
覆述。
竖义锋锐不可当。
玄侣盈千。
莫不叹服。
制涅槃疏辄命笔刊削。
闻戒曰。
吾死后乃可。
尔今如此无乃甚欤。
曰。
使法师世则孰知者。
尚何脩定哉。
从之。
逝。
诏为涅槃众主。
净影寺
开皇末
蜀王秀开导岷嶓施利悉营尊像。
京师供养。
会文帝置塔葬舍利。
诏往梓州牛头山华林寺
瑞应具别记。
太业造寺。
又应选命俄住禅定
弘业而夙疾作。
然法席之盛不减于旧。
未几。
良差曰。
吾其能久乎。
或问其故曰。
老而死理数然耳。
十三年欲反元所住寺。
众不许。
因取土窒口。
众惧许之。
武德三年八月
终于净影寺
春秋七十一。
初卧疾间。
谓其门人曰。
吾平生正信且用心教门。
未尝怠。
其生净土必矣。
戒扫汛房宇以俟。
忽起坐合掌曰。
世尊来也。
顾侍人曰。
安置世尊坐。
又作忏悔惭愧状。
良久曰。
世尊去矣。
鞠躬如送客者。
遂卧不复语卒。
葬于城南韦曲之北崖。
弟子慧威嗣。
今住大总持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