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魏晋
僧慧远东晋 334 — 416年8月6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生贾氏
雁门楼烦人也。
年十二。
随其舅令狐君。
学于许洛间。
博极群书。
得老庄之要。
风鉴朗拔。
诸生中。
龙章凤姿。
照映鱼鸟。
既冠。
将渡江与范宣子俱隐。
值中原乱。
兵戈塞路。
闻道安在太行恒山寺讲般若。
遂与弟慧持俱造之。
一面归敬。
愿落发。
就弟子之列。
以终业焉。
既受具。
以大法为己任。
年二十四即就讲说。
秦建元九年
襄阳平安公为朱序所得。
因决别。
南抵荆州
止上明寺。
欲游罗浮
泊舟浔阳。
匡山爱之。
庐于山阴
以杖卓地曰。
有泉当住。
泉忽涌。
因定居焉。
常诵经泉上
有龙出听。
因号龙泉寺
沙门慧永西林
恨所居逼侧。
不能多容。
而请太守桓伊
为立东林寺
古传有佛影在月氏国那竭城南。
古石室中。
去流沙。
一万五千八百馀里。
欲往瞻礼。
恨骨不能飞。
西域道士
画之壁间。
著铭五章。
能疏其妙。
陶侃广州
有渔得阿育王所铸文殊像于海中。
寒溪寺
寺主僧珍径夏口
梦寺火而像不坏。
驰归果然。
以其威灵。
及移镇。
使人迎之。
十辈不能举。
既而登舟又没。
终不能得。
创寺既成。
而像自至。
盖其诚感然也。
故时人为之谣曰。
陶维剑雄。
像以神标。
云翔泥宿。
一何遥遥。
可以诚致。
难以力招。
彭城刘遗民
豫章雷次宗
雁门周续之
新蔡毕颖之。
南阳宗炳张士民季硕等十八人。
从远游。
乃于无量寿象前。
使刘遗民著文。
立誓期生西方。
殷仲堪荆州
过山中临北涧。
讲易叹曰。
识尽精微。
不受拟度。
世间安有此等人品乎。
俳佪终日而罢。
卢循初据江州
尝诣
少与循父嘏善。
欣然。
道旧。
有谏者曰。
返逆。
公与厚。
祸斯至矣。
曰。
我佛法中。
情无取舍。
岂不知为识者所察。
非吾所惧也。
武帝
屯桑尾。
有以为言。
武帝曰。
远公世外人。
其可以是量之哉。
遣使送敬。
且饭僧。
罗什入关。
遣书通好。
献比量衣裁。
使登高座。
为著之。
并漉器皆珍贶。
什答书。
其略曰。
经言。
末后东方有护法菩萨。
勖哉仁者。
善弘其事。
有偈曰。
既以舍染乐。
心得善摄不。
若得不驰散。
深入实相否。
必竟空相中。
其心无所乐。
若悦禅智慧。
是法性无照。
虚诳等无实。
亦非停心住。
仁者所得法。
幸愿示其要。
又以书答其偈曰。
本端竟何从。
起灭有无际。
一微涉动境。
成此颓山势。
惑相更相乘。
触理自生滞。
因缘虽无主。
开途非一世。
时无悟宗匠。
谁将握玄契。
来问尚悠悠。
相与期卒岁。
初中土未有泥洹常住之说。
但云寿令长而已。
曰。
佛是至极。
至极则无变。
无变之理。
岂有穷哉。
乃著法性论曰。
至极则以不变为性。
得性为体极为宗。
罗什见论曰。
边国人未见经。
便暗与理合。
岂不妙哉。
秦王姚兴致书。
龟兹细缕杂变像。
以伸款敬。
姚嵩献珠像。
并释论云。
大智论新记。
龙胜所作。
法师当冠以序。
昭示万世。
此邦道士
同所钦闻也。
以书辞不敏。
文多不载。
然恨大论文多。
钞其要。
为二十卷。
桓玄殷仲堪
军经山北。
虎溪
称疾不出。
自入山。
左右谏
勿复拜。
及见
不觉致敬。
问。
不敢毁伤。
何以剪削。
答以立身行道。
当自有意。
岂以剪发文身。
季历而非泰伯乎。
出山。
谓左右曰。
实生所未见也。
后以震主之威。
苦欲致之。
坚卧不动。
俄而欲沙汰僧众。
且谓。
匡山道德所居。
不在搜简之例。
于是以书抵
其词皆阳纵而阴夺之。
成帝幼冲。
庾冰用事。
沙门敬王者。
尚书何充
仆射褚翌诸葛恢等。
奏议不应。
众议同何充等。
门下观望駮议纷然。
在姑熟。
以书问当不。
且曰。
此一代大事。
不可令朝廷失体也。
得八座书。
今以似君。
君其件件详论不敬之意。
以释其疑。
便当行之。
答书。
其略曰。
伽黎非朝宗之服。
钵具非廊庙之器。
篡位。
下书曰。
佛法宏大。
所不能测。
昔推奉主之情。
故兴其敬。
今事既在己。
宜尽谦礼。
诸道人勿复致礼也。
乃著沙门不敬王者论。
凡五首。
妙尽物情。
西奔。
安帝江陵京师
辅国何无忌
候迎。
称疾不行。
帝遣使劳问。
脩书叙悃诚。
帝佳之。
谢灵运恃才气出人上。
悠然意消。
卜居三十年。
影不出山。
迹不入俗。
每送客游履。
虎溪为限。
晋义熙十二年八月初。
示疾。
至六日困笃。
大德耆宿。
请饮豉酒。
不许。
又请饮米汁。
不许。
又请以蜜水为浆。
乃命律师捡卷。
未见而终。
寿八十三。
遗命露骸松下。
弟子不忍收葬。
浔阳太守阮保。
山西岭。
凿圹开𡑞。
有文集十卷。
姓贾
雁门楼烦人
年十三。
随令狐氏游学许洛。
少为诸生
博综六经。
尤善庄老。
沙门释道安
立寺于太行恒山
弘赞像法。
往归之。
一日闻讲般若经。
豁然而悟。
乃叹曰。
儒道九流。
皆糠秕耳。
便与弟慧持
投簪落𩭄。
委命受业。
以大法为己任。
精思讽持。
以夜续昼。
贫旅无资。
缊纩常阙。
而昆弟恪恭。
终始不懈。
沙门昙翼
每给以灯烛之费。
安公闻而喜曰。
道士诚知人矣。
复曰使道流东国。
其在乎。
年二十四。
便就讲说。
尝有客听讲。
难实相义。
往复移时。
弥增疑昧。
乃引庄子义为连类。
惑者晓然。
是后与弟子数十人。
南适荆州
往上明寺。
后欲往罗浮山
乃届浔阳。
庐峰清静。
足以息心。
始住龙泉精舍。
此处去水本
达乃以杖扣地曰。
若此中可得栖止。
当使朽壤抽泉。
言毕清流涌出成溪。
后浔阳亢旱。
诣池侧。
读海龙王经。
忽有巨蛇从池上空。
须臾大雨。
岁以有年。
因号精舍。
龙泉寺焉。
创造精舍。
洞尽山美。
却负香炉之峰。
傍带瀑布之壑。
仍石叠基。
即松栽搆。
清泉环阶。
白云满室。
复于寺内别置禅林。
森树烟凝。
石径苔合。
凡在瞻履。
皆神清而气肃焉。
远闻天竺有佛影。
是佛昔化毒龙所留之影。
在那竭呵城南。
仙人石室中。
每欣感交怀。
志欲瞻睹。
会有西域道士
叙其光相。
乃背山临流。
营筑龛室。
妙算画工。
淡彩图写。
色疑即空。
望似烟雾。
乃著铭曰。
廓矣太象。
理玄无名。
体神人化。
落影离形。
回晖层岩。
凝映虚亭。
在阴不昧。
处闇愈明婉步蝉脱。
朝宗百灵。
应不同方。
迹绝而冥。
又昔浔阳陶侃广州
有渔人于海中。
见神光每夕艳发。
经旬弥盛。
怪以白
往详视。
乃是阿育王像。
即接归。
以送武昌寒溪寺
后移镇。
以像有威灵。
遣使迎接。
数十人舆之。
至水上船。
船覆没。
使者惧而反之。
幼出雄武。
素薄信情。
荆楚为之谣曰。
可以诚致。
难以力招。
创寺既成。
祈心奉请。
乃飘然无梗。
于是率众行道。
昏晓不绝。
望风遥集。
彭城刘遗民
豫章雷次宗
雁门周续之
新蔡毕颖之。
南阳宗炳
张莱民
张季硕等。
并弃世荣。
游止。
乃于精舍无量寿像前。
建斋立誓。
共期西方。
殷仲堪荆州
过山展敬。
共临北涧。
论易体要。
移景不勌。
司徒王谥。
护军王默等。
并钦慕风德。
遥致师敬。
谥修书曰。
年始四十。
而衰同耳顺。
答曰。
古人不爱尺璧。
重寸阴
观其所存。
似不在长年耳。
卢循初下据江州城
入山诣
少与循父嘏。
同为书生。
及见
欢然道旧。
因朝夕音介。
僧有谏者曰。
为国寇。
与之交厚。
得不疑乎。
曰。
我佛法中。
情无取舍。
岂不为识者所察。
及宋武追讨卢循
设帐桑尾。
左右曰。
远公素主庐山
交厚。
宋武曰。
远公世表之人。
必无彼此。
乃遣使赍书致敬。
并遗钱米。
于是近服其明见。
初经流江东
多有未备。
禅法无闻。
律藏残阙。
令弟子法净
法领等。
寻众经。
踰越沙雪。
旷岁方反。
皆获梵本。
得以传译。
罽宾沙门僧伽提婆
博识众典。
晋太元十六年
来至浔阳
请重译阿毗昙心。
及三法度论。
于是二学乃兴。
每逢西域一宾。
辄恳恻咨访。
罗什入关。
即遣书通好。
什答书。
并遗偈曰。
既已舍染乐。
心得善摄不。
若得不驰散。
深入实相不。
毕竟空相中。
其心无所乐。
若悦禅智慧。
是法性无照。
虚诳等无实。
亦非停心处。
仁者所得法。
幸愿示其要。
重与什书并报偈曰。
本端竟何从。
起灭有无际。
一微涉动境。
成此颓山势。
惑相更相乘。
触理自生滞。
因缘虽无主。
开途非一世。
时无悟宗匠。
谁将握玄契。
末问尚悠悠。
相与期暮岁。
后有弗若多罗
来适关中
诵出十诵梵本。
罗什译为晋文
三分始二。
而多罗弃世。
常慨其未备。
及闻昙摩流支
善诵此部。
乃遣弟子昙邕
致书祈请。
令于关中更出馀分。
故十诵一部。
具足无阙。
先是中土未有泥洹常住之说。
但言寿命长远而已。
乃叹曰。
佛是至极则无变。
无变之理。
岂有穷耶。
因著法性论曰。
至极以不变为性。
得性以体极为宗。
罗什见论而叹曰。
边国人未有经。
便闇与理合。
岂不妙哉。
秦主姚兴钦佩名德。
致书慇勤。
信饷连接。
赠以龟兹国细缕杂变像。
以伸款心。
又令姚嵩献其珠像。
释论新出。
送论并遗书曰。
大智论新译讫。
此既龙树所作。
又是方等旨归。
宜为一序。
以伸作者之意。
序之。
桓玄殷仲堪
军经庐山
虎溪
称疾不堪。
自入山。
不觉致敬。
问。
不敢毁伤。
何以剪削。
答云。
立身行道。
称善。
所怀问难。
不敢复言。
乃说征讨之意。
不答。
又问何以见愿。
云愿檀越安隐。
使彼亦复无他。
出山谓左右曰。
实乃所生未见。
后以震主之威。
苦相延致。
答辞坚正。
确乎不拔。
俄而欲沙汰众僧。
庐山道德所居。
不在搜简之例。
书曰。
佛教陵迟。
秽杂日久。
每一寻至。
慨愤盈怌。
窃见清澄诸道人教。
实应其本心。
然令饰伪者绝假通之路。
怌真者无负俗之嫌。
道世交
三宝复隆矣。
因广条制。
从之。
有顷。
篡位。
即下书曰。
佛法宏大。
所不能测。
诸道人勿复致礼。
乃著沙门不敬王者论。
凡有五篇。
桓玄西奔。
晋安帝
江陵旋于京师
辅国何无忌
候迎。
称疾不行。
帝遣使劳问。
晋义熙十二年。
八月初。
动散。
至六日困笃。
大德耆年。
皆稽颡请饮豉酒。
不许。
又请饮米汁。
不许。
又请以蜜和水为浆。
乃命律师令披卷寻文。
得饮与不。
卷未半而终。
春秋八十三。
何无忌东晋 ? — 410
全晋文
无忌东海郯人刘牢之甥,州辟从事,转太学博士,为东海王元显中尉,加广武将军,起兵讨桓玄,为辅国将军琅邪内史,桓玄平,进右将军豫州刺史,未之职,迁会稽内史,义熙二年江州刺史封安城郡公,加散骑侍郎,进镇南将军,拒卢循别将徐道覆,战败握节死,赠侍中司空谥曰忠肃
孟昶东晋 ? — 4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0 【介绍】: 东晋城阳平昌人字彦达
少为王恭所知。
桓玄重之。
称帝,与刘裕合谋讨之,尽散家财以供军粮。
丹阳尹,累迁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
安帝义熙六年卢循起事,晋军累败,遂自杀。
全晋文
字彦远平昌人,为广陵主簿桓玄篡位,与刘裕等起义,为长史安帝反正,拜丹阳尹,寻监中军留府事,以卢循入寇,仰药死。
徐浩东晋 ? — 4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0 【介绍】: 东晋东莞姑幕人
徐邈子。
历仕散骑侍郎西阳太守
后为卢循所杀。
徐道覆东晋 ? — 4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1 【介绍】: 东晋人
始兴太守
卢循姊夫。
安帝义熙六年刘裕北伐,进击建康
谋定,道覆举众自始兴南康庐陵豫章诸郡,败何无忌,再进击江陵
后以多谋少决失机,道覆刘裕所败,被杀。
全晋文
道覆卢循姊夫,元兴中广州,以为始兴太守义熙中,与入寇,败归,刘藩孟怀玉击斩之。
刘毅东晋 ? — 4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2 【介绍】: 东晋彭城沛人字希乐小字盘龙
初仕州从事
桓玄篡位,与刘裕起兵讨平之。
抚军将军豫州刺史封南平郡开国公
卢循所败。
荆州刺史,镇江陵
不协,率众讨之,兵败自杀。
吴隐之东晋 ? — 4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3 【介绍】: 东晋濮阳鄄城人字处默
博涉文史,以儒雅名。
起家辅国功曹,为桓温所知,累迁晋陵太守,有政声。
安帝隆安中,为广州刺史,清廉守正。
郡之石门有贪泉,传云饮者即贪欲无厌,隐之酌而饮之,赋诗曰:试使饮,终当不易心。
清操愈厉。
元兴三年卢循南海,城陷被执,刘裕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释。
官至光禄大夫
司马休之东晋 ? — 417
全晋文·卷十五
休之字季预,尚之弟,以讨王恭功拜龙骧将军襄城太守,镇历阳
桓玄所败,奔于慕容超闻义兵起南归。
武陵王遵承制以为荆州刺史,镇江陵,复为桓振所败。
徵拜后将军会稽内史。
卢循入寇,加督浙江东五郡军事,坐事免。
刘毅诛,复为都督荆雍梁陈宁益六州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假节,与雍州刺史鲁宗之谋讨刘裕,为所败,奔于姚兴
死,依姚泓
灭,将奔于魏,未至道死。
蒯恩晋末 ? — 4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8 【介绍】: 东晋末兰陵承人字道恩
刘裕京城,定建业安帝义熙二年,以军功封都乡侯
后从伐广固,破卢循,追斩徐道覆
王镇恶江陵,随朱龄石伐蜀,又从伐司马休之刘裕录其前后功,封新宁县男
辅国将军淮陵太守
为人谦逊,抚待士卒,甚有纪纲。
后入关迎桂阳公义真,为赫连勃勃所杀。
孙处晋末 359 — 4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59—411 【介绍】: 东晋末会稽永兴人字季高
刘裕孙恩封新夷县五等侯
后攻卢循率众先泛海袭破番禺党溃走,奔广州,追击之,因病不得穷讨,得走交州
追封侯官县
洗劲东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南海人
家本武帅,世为部曲。
至劲读书,尚节操,为广州中兵参军
晋安帝元兴中卢循广州,出战被执,欲招降,不屈,被杀。
谥忠义
刘道规晋末 370 — 412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刘道规 烈武王 宋孝帝第三子420年追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0—412 【介绍】: 东晋末彭城人字道则
宋武帝少弟。
少倜傥有大志。
桓弘镇广陵,为征虏中兵参军
刘裕京城道规刘毅等斩弘,收众济江,进平京邑,追击桓玄江陵平,封华容县公,迁荆州刺史
后击破卢循徐道覆
善刑政,有战功,官至征西大将军豫州刺史
卒谥烈武
刘敬宣晋末 371 — 415
全晋文
敬宣字万寿彭城人,镇北将军牢之子,太元末王恭前军参军,又参会稽世子元显征虏军事,隆安初以平王恭功加宁朔将军,寻破孙恩,加临淮太守,迁后军从事中郎,进辅国将军元兴中桓玄内逼,奔姚兴,又奔慕容德,还为晋陵太守袭父爵武冈县男,迁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安帝反正,自表解职,寻除冠军将军宣城内史襄城太守,以伐蜀无功免官,寻从征慕容超,又拒卢循,迁使持节马头淮西诸军郡事、镇蛮护军淮南安丰郡太守梁国内史,转左卫将军,加散骑常侍,出为使持节北青州军郡事、征虏将军北青州刺史,领清河太守,寻领冀州刺史,进右将军义熙十一年,为其下王猛子所杀。
(案,敬宣宋书》有传,今宜列晋未。)
王镇恶东晋 373 — 4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3—418 【介绍】: 东晋北海剧人
王猛孙。
前秦亡,随叔父王曜归晋,为天门临澧
刘裕用为将领,从征伐,破卢循
晋安帝义熙八年,击灭刘毅,封汉寿县
十三年,从北伐,战无不捷,率水军从黄河入渭水,破后秦军,后秦姚泓出城投降。
遂定长安,拜征虏将军冯翊太守
留辅裕子刘义真长安,守关中,委以捍御之任。
中兵参军沈田子有隙,相互猜忌,为田子所杀。
王诞晋末 375 — 4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5—413 【介绍】: 东晋末琅邪临沂人字茂世
少有才藻,袭爵雉乡侯
会稽王司马元显后军长史
卢循广州,以为平南府长史,甚宾礼之。
后随刘裕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
南北从征,北伐广固,领齐郡太守,败卢循,灭刘毅刘裕甚委仗之。
起为辅国将军,卒。
沈田子晋末 383 — 4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3—418 【介绍】: 东晋末汝南人字敬光
沈渊子弟。
刘裕征战,身先士卒。
刘裕北伐鲜卑时,领偏师为前锋。
复从征卢循,破后秦姚泓,皆有大功,为安西中兵参军、龙骧将军、始平太守
后与安西司王镇恶出北地共御赫连勃勃
使宗人镇恶,遂为长史王脩收杀。
孟怀玉晋末 385 — 4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5—415 【介绍】: 东晋末平昌安丘人
世居京口
东晋安帝义熙年间刘裕(宋武帝)东伐孙恩,以怀玉为建武司马。
从平京城,定建业,以功封鄱阳县侯
卢循京邑怀玉连战有功,为中军咨议参军
平,又封阳丰县
江州刺史南中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