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道盛” 相关资源
人物库
宗爱北魏 ? — 4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2 【介绍】: 北魏人
以罪为阉者。
太武帝时中常侍封秦郡公
天性险暴,诬告太子晃近臣仇尼道盛至死,晃忧死。
太武帝悼念太子晃,惧而杀太武帝,立南安王余
自任大司马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封冯翊王
专权恣肆。
谋夺其权,复杀
殿中尚书源贺等迎立文成帝,诛,夷三族。
僧德乐南齐 405 — 485
德乐
本姓孙
毗陵人也。
高祖晋豫州刺史
生而口有二牙。
及长常于闇室不假灯烛了了能见。
愿乐离俗。
父母爱惜而不敢遮。
至年八岁许。
其姊妹同时入道。
为晋陵光尼弟子。
具足以后并游学京师
南永安寺
笃志精勤以昼继夜。
穷研经律言谈典雅。
宋文帝善之。
元嘉七年外国沙门求那跋摩
大将军王园寺(在枳园寺路北也)请移住焉。
十一年师子国比丘尼十馀人至。
重从僧伽跋摩受具足戒。
至二十一年
同寺尼法净昙览。
孔熙先谋人。
身穷法毁坏寺舍。
诸尼离散。
德乐移憩东青园。
咨请深禅穷究妙境。
文帝崩。
东游会稽
止于剡之白山照明精舍。
学众云集从容教授
道盛东南矣。
齐永明五年陈留阮俭笃信士也。
舍所居宅立齐兴精舍。
纲纪大小悦服远近钦风。
皆愿依止。
徒众二百馀人。
不聚䞋施岁建大讲。
僧尼不限平等资供。
年八十一。
永元三年卒剡。
有僧茂尼。
本姓王
彭城人也。
节食单蔬勤苦为业。
用其䞋遗纪竹园精舍焉。
释昙准南梁 439 — 515
释昙准
姓弘
魏郡汤阴人
昌乐王寺。
出家从智诞法师受业。
钻研之勤众皆弗及。
处静味道。
无风尘之志。
善涅槃法华。
闻诸伊洛。
闲居游思不交世务。
齐竟陵王广延胜道盛兴讲说。
遂南度止湘宫寺
处处采听随席谈论。
虽逢涂阻未曾告劳。
次公叹曰。
此北道人。
非直美容止善言笑。
烈亮恢廓雅有器度。
至于言论深有情致。
齐临川王萧映
长沙王萧晃
厚相钦礼。
庐江何点彭城刘缯。
并到房接足伸其戒诰。
讲扬相继成其业者二百馀人。
天监十四年卒。
春秋七十有七。
时寺复有智深比丘
聪慧博识经论有功。
天子王侯多所宾接。
性好直言无所推屑。
每商略捡洗物不有平。
由是坎壈弘宣阻少。
僧智聚南北朝末隋初 538 — 609
释智聚
姓朱氏
苏州虎丘东山寺
神气清远彰于襁褓。
深厌笼樊乐希寥廓。
初投武丘胤法师
胤道艺之重羽仪当世。
分阴无怠请益深旨。
有同郡顾希凭会稽谢峻岳。
义府经肆。
东南之美。
并钦高德同揖清风。
由是儒墨通弘真俗具举。
宫墙重仞允得其门。
才踰弱冠便弘讲说。
庄严㬭师。
新实一家鹰扬万代。
遂伏膺咨质百舍非远。
斐发既精疑滞咸折。
汝南周弘正。
博通内外鉴赏人伦。
常叹嘉之。
以为释门之瑚琏也。
陈鄱阳王伯山
新安王伯周
新蔡王叔齐
并降贵慕道延请敷说。
至德二年
奉敕于太极殿讲金光明。
天子亲临法席具僚咸在故能写此悬河振斯木铎。
亹亹奇韵超超入神。
或有捷径小道互持邪论。
莫不回车杜口改心易业。
人主叹赏称善久之。
至德三年
丁外母忧。
泣血衔哀殆将毁灭。
因此言归旧里。
止于东山精舍。
善说不休法轮常转。
开皇十一年
爰降敕书殷勤劳问。
法师栖身净土援志法门。
普为众生宣扬正教。
勤修功德率励法徒专心讲诵旷济群品。
钦承德业甚以嘉之。
尚书令楚公素
左仆射邳国公苏威
并躬到道场接足顶礼。
咸舍净财资庄形命。
十三年敕置僧官
道俗稽请居平等之任。
以雅道斯人。
直心应物。
和合之众清风穆如也。
郡将宗成刘公
夙仰高名常钦盛德。
及部临镇。
请为菩萨戒师。
齐王暕以帝子之贵作牧淮海。
乃降教书至山延曰。
弟子下车旧楚亟改炎凉。
逖听清规其来有日。
敬承幽栖山谷多历年所。
道风胜气独擅当今。
故以德冠林远道超生什。
炳斯慧炬以悟群迷独步江东何甚之美。
未获稽疑下筵餐承高义。
杼轴之劳载盈怀抱。
据虎之岫川途不遥。
翔鹭之涛风烟相接。
心愿振忍辱之衣。
赴翘勤之望。
乃固辞以疾。
事不获从。
引藉平台深加敬礼。
频遣使人请弘大教。
惟志违人世心逸江湖。
词翰恳恻固求东返。
王亦弘以度外得遂宿心。
资给所须将送甚重。
于是接浙晨征还居山寺。
现疾浃旬。
而神用无爽。
大业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终于本住。
容貌若存。
顶暖身柔皆如平日。
闻诸前记。
乃感果之徵也。
春秋七十有二。
即以其年十二月
窆于山之南岭
性托夷远衿情闲澹。
等怀遇物弘量居心。
楚越拘情得丧兼遣。
方寸之地悠然罕测。
美风姿善谈笑。
流连赏悟见者忘返。
加以乐说忘疲总持无失。
讲大品涅槃法华等各二十遍。
单经适务者。
罕得记焉。
又居身清俭不在饰玩。
衣钵已外随用檀舍。
方丈之内虚室萧然。
几榻之间文疏而已。
故能道盛一时名重当世。
其所造丈八卢舍那无量寿荆州瑞像。
于寺供养。
并起涧西佛殿二所。
回廊周遍具二庄严。
子道恭。
子道顺。
德惟上首。
传灯。
敢树高碑用旌景行。
秘书虞世南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