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释道宠北魏
释道宠
姓张
俗名为宾
高齐元魏之际。
国学大儒雄安生者。
连邦所重。
时有李范张宾
齐鏕安席。
才艺所指莫不归宗。
后俱任安下为副。
年将壮室。
领徒千馀。
赵州元氏县堰角寺侧。
即今所谓应觉是也。
从寺索水。
沙弥持与。
问具几尘方可饮之。
素不内涉罔然无对。
乃以水浇面。
大恧谓徒属曰。
非为以水辱我。
直显佛法难思。
吾今投心此道。
宜各散矣。
即日于寺出家。
寺法入道三年历试。
聪明大博不可拘于常制。
即日便与具戒。
遂入西山广寻藏部。
神用深拔慨叹晚知。
魏宣武帝崇尚佛法。
天竺僧菩提留支初翻十地在紫极殿。
勒那摩提在大极殿。
各有禁卫不许通言。
校其所译恐有浮滥。
始于永平元年四年方讫。
及勘雠之。
惟云。
有不二不尽。
那云。
定不二不尽。
一字为异
通共惊美若奉圣心。
承斯问。
便诣流支访所深极。
乃授十地典教三冬。
随闻出疏。
即而开学。
声唱高广。
邺下荣推。
时朝宰文雄魏收邢子才杨休之等。
昔经席官学由成自遗世网形名靡寄。
相从来听皆莫晓焉。
默识之。
乃曰。
公等诸贤既称荣国
颇曾受业有所来耶。
皆曰。
本资张氏厌俗出家。
曰。
师资有由今见若此。
乃曰。
罪极深矣。
初聆声相寔等昔师。
容仪顿改致此无悟。
于是同敦三大罄此一心。
悲庆相循。
遂以闻奏。
以德溢时命义在旌隆。
日赐黄金三两尽于身世匠成学士堪可传道千有馀人。
其中高者。
僧休法继诞礼牢宜儒果等是也。
一说云。
初勒那三藏教示三人。
房定二士授其心法。
慧光一人偏教法律。
菩提三藏惟教于
在道北教牢宜四人。
光在道南教凭范十人。
故使洛下有南北二途。
当现两说自斯始也。
四宗五宗亦仍此起。
今则阙矣辄不繁云。
姓张
俗名为宾
高齐元魏之际。
国学大儒。
雄安生者。
连邦所重。
时有李范张宾齐鏕安席。
才艺所指。
莫不归宗。
后俱依安下为嗣。
年壮。
领徒千馀。
赵州元氏县
堰角寺侧。
从寺索水。
沙弥持与。
问具几尘。
方可饮之。
素不内涉。
罔然无对。
乃以水浇面。
大恧。
谓徒属曰。
非以为水辱我。
直显佛法难思。
吾今投心此道。
宜各散。
便于寺出家。
聪明博大即具戒。
遂入西山
广寻藏部。
神用深拔。
慨叹晚知。
魏宣武帝
崇尚佛法。
天竺僧菩提留支。
初翻十地。
在紫极殿。
勒那摩提
太极殿
各有禁卫。
不许通言。
校其所释。
恐有浮滥。
始于永平元年
至四年方讫。
及勘雠之。
惟云有。
不二不尽。
那云。
定不二不尽。
一字为异
通共惊美。
诣留支。
访所深极。
乃授十地。
曲教三冬。
随闻出疏。
即而开学。
声唱高旷。
邺下荣推。
时朝宰文雄魏收
邢子才
杨休之等。
昔经席。
官学由成。
自遗世网。
形名靡寄。
相从来听。
默识之。
于是同敦三大。
罄此一心。
悲庆相循。
遂以闻奏。
以德溢时命。
义在旌隆。
日赐黄金三两。
匠成学士
传道千馀。
其中高者。
僧休。
法继诞礼。
罕宜。
儒果等。
菩提流志隋末唐初 572 — 727
释菩提流志。
南天竺国人也。
净行婆罗门种。
姓迦叶氏
年十二就外道出家。
事波罗奢罗学声明僧祛等论。
历数咒术阴阳谶纬靡不该通。
年逾耳顺方乃回心。
知外法之乖违。
悟释门之渊默。
隐居山谷积习头陀。
初依耶舍瞿沙三藏学诸经论。
其后游历五天遍亲讲肆。
高宗大帝。
闻其远誉挹彼高风。
永淳二年遣使迎接。
天后复加郑重。
令住东洛福先寺。
译佛境界宝雨华严等经凡十一部。
中宗神龙二年
又住京兆崇福寺译大宝积经。
孝和厌代睿宗登极。
敕于北苑白莲池甘露亭续其译事。
翻度云毕。
御序冠诸。
其经旧新凡四十九会。
总一百二十卷。
先天二年四月八日进内。
此译场中沙门思忠天竺首领伊舍罗等译梵文。
天竺沙门波若屈多沙门达摩證梵义。
沙门履方宗一慧觉笔受
沙门深亮胜庄尘外无著怀迪證义
沙门承礼云观神暕道本次文。
次有润文官卢粲学士徐坚中书舍人苏瑨给事中崔璩中书门下三品陆象先尚书郭元振中书令张说侍中魏知古
儒释二家构成全美。
宝积用贤既广。
流志运功最多。
所慊者古今共译一切陀罗尼末句云嚩诃。
皆不窃考清浊。
遂使命章有异。
或云萨婆诃。
或云馺皤诃等。
九呼不伦。
楷定梵音悉无本旨。
此非梵僧传诵不的。
自是执笔之误。
故剋取(巴反)嚩(无可反)诃(呼个反)为正矣。
开元十二年随驾居洛京长寿寺
十五年十一月四日
嘱诫弟子五日斋时。
令侍人散去。
右胁安卧奄然而卒。
春秋一百五十六。
帝闻轸悼。
试鸿胪卿
谥曰开元一切遍知三藏。
内侍杜怀信监护丧事。
出内库物优赡。
用卤簿羽仪幡幢花盖阗塞衢路。
十二月一日迁窆于洛南龙门西北原起塔。
勒石志之。
系曰。
西域丧礼其太简乎。
或有国王酋长倾心致重者。
勿过舁之火葬。
东夏僧用卤簿导丧身罕闻之矣。
呜呼道尊德贵。
不言而邀。
不其盛欤。
纪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平府永年人字若愚号筱庵
少孤贫,事母至孝。
抚幼弟四人,著家范数十条,同炊者五十余人,皆和睦相处
有《读史咏情诸集》。
僧觉澄明 ? — 1473
觉澄
山后蔚州人
十岁不茹荤。
从云中天晖[日/〦/水]公落发。
痛绝人事。
阅大藏。
越五寒暑乃周。
后因提无字话有省。
道誉隆起。
钜卿名公。
交荐之住南阳香严寺
大为人所归。
逾年弃去。
西蜀
江南
受大戒于杭之戒坛
还登太冈山。
访月溪和尚
又入投子。
楚山琦禅师
遂获印记。
俄而别去。
养静固始南山
星霜频易。
又往五台
礼文殊请光瑞。
得如所祈。
密有感悟。
还鄘城。
逢天界首座清宁
请居高座寺
寺后即雨花台
梁云光法师讲法华。
天雨花处。
师遐继芳躅。
善于开导。
键闭山居十馀载。
足不蹑城市。
而闻风者从化
有药师科仪雨花集。
行世。
成化癸巳八月九日
端坐夷然而化。
少息。
众皆凄泣。
又徐开目曰。
不须如是。
复瞑目长往。
廖中明 1435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建顺昌人字用中
成化十一年进士
历官刑部员外郎
林俊以言事下狱,使人照顾其家属,又遣仆送至贬所。
山东按察佥事,筑寿张堤岸。
官至副使
居家事继母孝,与异母兄弟和睦相处
毕锵明 1517 — 1609
维基
毕锵(1517年—1609年)字廷鸣号松坡南京池州府石埭县(今安徽省石台县广阳镇)人。
嘉靖甲辰进士万历年间累官户部尚书谥恭介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进士,授刑部主事,升郎中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出为浙江提学副使,调任广西右参政
嘉靖四十年(1561年),升任广西按察使,同年改任浙江右布政使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再调湖广左布政使
隆庆元年(1567年),召为太仆寺卿,未赴任,改任应天府
海瑞巡抚江南,发送公文到应天府,将应天官员视为下属,毕锵拒不接受。
海瑞考核毕锵的政绩,反而相处友善。
历升南京户部右侍郎,负责粮食储备。
隆庆六年,入朝担任刑部右侍郎
万历二年(1574年),改任户部侍郎,统辖仓场。
晋升为南京户部尚书告病归。
后出任南京工部尚书,改任吏部职,万历十三年,召任北京户部尚书
其所奏多切中要害。
神宗身边的宠幸之人从中阻挠,没有能全部施行。
毕锵则以年老为由请辞获准。
神宗准许他乘驿车回乡。
毕锵遇事严守公正,享有众望。
八十岁时,明神宗派人问候,加封太子少保
后又两次派人慰问。
其孙毕汝楩携带奏表入朝答谢,神宗下诏收他为太学生
毕锵九十三岁去世。
赠太子太保谥恭介
丁士美明 1521 — 15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淮安府清河人字邦彦号后溪
嘉靖三十八年进士
万历初年吏部左侍郎
居官不受馈赠,与人相处,态度谦和,而是非分明。
遭父丧,以毁卒。
王世扬明 ? — 1608
维基
王世扬(?
—1608年),字孝甫号怀棘直隶广平府广平县人,民籍。
万历四年(1576年)丙子顺天府乡试第二十三名,万历五年(1577年)联捷丁丑科会试第三百名,登三甲第七十六名进士
初授行人司行人万历十年(1582年)选为湖广道监察御史巡按河南
十七年(1589年)八月升为大理寺右寺丞,历任大理寺少卿延绥巡抚
万历十九年(1591年)九月,改任宣府巡抚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镇边有功擢升为左副都御史协理都察院事,后又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五月升为兵部右侍郎宣大总督万历二十七年三月(1599年)升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协理京营戎政,九月晋升兵部尚书兼戎政尚书
万历三十二年丁忧还家与四邻和睦相处
叙宣大功,加太子少保,服阕起用。
万历三十六(1608年)世扬卒于家,赠太子太保
柳根明 1549 — ?
一日。
西吴按使来。
授以诗集一通曰。
此吾外王父西坰柳公之遗稿也。
今刊工告讫。
盍为一言以弁诸首乎。
不佞受而卒业而叹曰。
人有其身。
而有其才者难也。
虽有其才。
而有其时者尤难也。
盖我明宣之际。
本朝之文治隆矣。
公以词学名家。
与一时诸公。
润色王猷。
奎章钟奏。
郁郁乎洋洋乎
后世无能望焉。
岂所谓天使鸣国家之盛者耶。
其有才有时。
何其全胜欤。
盖其才宜有其时也。
公最与五峰李公
诗名相埒焉。
不佞虽未涉声病之流。
而尝闻前辈谭艺之馀论。
西坰不如五峰之天才。
五峰不如西坰之人功。
评者以为知言云尔。
不佞于此复窃有所感焉。
集中所咏退陶先生者甚多。
而其一绝有云。
动察恒资静养多。
岂尝抠衣于函丈之间耶。
不然。
当日微言。
何自而得也。
前哲益远。
妙旨无传。
一言之几乎道者
不可复见。
此余之所感者也。
圭庵宋先生受祸最酷。
亲知莫或省顾。
而公于其所寓遗宅。
吟咏发挥。
以寓其追慕之诚。
窃念前辈风流笃厚如此。
而十数年间。
已有今无之叹。
此余之所感者也。
凡集四编所与酬唱。
盖多中朝文苑之士。
昔缟纻之事。
犹为今古之胜谈。
况珠玑锦绣之什。
投报于皇华大雅之伦。
相得如期牙。
相须如埙篪秀句佳篇。
脱于口而脍炙于天都搢绅之间。
则其荣耀于今与后。
奚独公一身为哉。
久矣此事之不能复睹也。
此余之所感者尤深也。
不佞少读退陶书。
其高山景行之思。
老而弥深。
圭庵又余曾考之家弟也。
则其爱玩是集。
岂必多逊于按使。
而按使独于皇华之什。
不遗一言半句。
不与诸作从其删略者。
得无意乎。
抑亦同余之所感者乎。
聊书此以归之。
且因以问之。
时崇祯壬寅仲秋
恩津宋时烈
序。
张第
维基
张第(16世纪—17世纪),字凤涂湖广承天府钟祥县人,军籍。
张第为人公恕谦谨,与人相处和善,是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授潞安知府,改任琼州知府,保障地方人民,辞官后与县邻子弟仆从一同出入,循礼得不知曾为官员,致仕十多年后,乡人建坊纪念他的功德。
郭文灿
维基
郭文灿(17世纪—17世纪),字中白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
郭文灿个性力行孝悌,是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获授大同知县,饥荒时人民欠饷,他就卖掉田里千亩代偿;不久改任户部主事,有才能名声,调官刑部浙江司主事,因病辞官回乡,不再出仕,在别业居住,与农圃相处,死后入祀乡贤祠。
李岱阳
维基
李岱阳(1616年2月28日17世纪),字乔岳号贰公河南开封府封丘县人
李岱阳自小聪明,读书学习八股文不跟随塾师训导,为文独树一格,从父赠中宪公觉得惊奇,而他在家孝友,与族人也相处融洽。
顺治二年(1645年)乙酉河南乡举人三年(1646年)联捷丙戌进士,先在工部观政,后获授汾阳知县汾阳山西大邑,繁剧难以治理,他到任后细心询察,罢去地方弊政,裨益人民的则提出实行,不足一年吏畏民安,有「慈母神君」之誉,山西巡抚特别写下奏章推荐他,他却因为刚直忤逆御史被罢官,人们都觉得可惜。
贾时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直隶蠡县人
精武术,率其乡勇御盗匪。
总督知县委以全县御盗事,予以乡长之名。
时泰自负其能,性格质直,不善与官弁相处,竟被诬下狱。
事白后为僧以终。
僧通理清 1701 — 1782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八
释通理字达天姓赵氏新河人也。
父士公,母白氏。
生性端慧,不随俗嚣,方在龀龄,便解超善。
投妙音铎师薙染,依显如珍,始肄经论。
年二十,礼潭柘山岫云寺德彰受具,研精律部,津津以讲习为念。
因负笈都门,初听《弥陀》于善应,微有开省。
复依衍法听《楞严》,别见会心。
雍正三年甲辰,不二老人于京北香岩寺讲《法华》,参之,每于难解释处,辄有新悟,老人屡印可焉。
退而隐居妙峰山下石草精舍,有志注释《法华》诸经,尝于《方便品》初双叹二智之,顿发疑情,至视听罔觉,食不知味,十馀日不能措一词,凝然深究,苦无所得。
偶读经至如是相处,忽然了解,自是遍阅诸经,泮若冰释矣。
已而复至岫云,参洞翁律主,探四分止作之宗,研五篇轻重之谊,水乳交融,乃受南山之传。
又入京师,参永祥有祖,深得秘要,遂发明十宗五教之旨,不遗馀力,为清代中兴贤首一人。
后为万善教授二载,辞居遗光,老屋败椽,讲诵不辍。
移主嘉兴、善应、香界、拈花诸山,讲经三十馀会。
每逢举拂,万指环绕。
弘戒十四期,造就新学不可胜计。
尝阅清凉《大疏》,识台山为菩萨住处,遂发心往礼,止万缘庵,讲《报恩经》,为台山供养。
一日至北台,霁日光风,倏忽白云叆叇,山谷中有光芒,若一道银汉,但天色向晚,罔识归途,因默祝曰:“菩萨示我。
”遂拜而起,俄顷之间,已及庵门。
欢喜而入,谓众曰:“菩萨送我来。
”因作礼赞偈曰:“菩萨慈悲,不可思议。
六十馀里,顷刻而至。
乾隆癸酉,奉命管理僧录司印务圆明园佛楼行走,并赐紫衣。
庚子秋高宗七旬万寿,西藏班禅厄尔德尼来京祝嘏,与其会,诵赞之馀,畅论佛法大义奥旨,莫不推勘深致。
班禅称善,因赠以香帛、曼答诸物。
未几,复圣恩,敕封为“阐教禅师”。
敕曰:“通理三乘说妙,布花雨于诸天;四谛观空,现鬘云于初地。
悬法门之宝炬,必通定慧之关;结愿海之真香,已 入声闻之座。
宜申渥典,用奖清修。
通理不昧前因,克参正觉。
皇畿毓秀,绍尊宿之薪传;禁籞承恩,受都纲之印录。
侍佛楼而合掌,曾依丹地之班;直经馆以斋心,旋紫衣之赐。
自溯真如于临济,月镜澄源;近皈胜果于须弥,风幡契旨。
深嘉梵行,特予褒封。
兹以尔为阐教禅师,锡之敕印。
尔其勉阐宗风,勤宣法教。
驻祥轮于腊度,耆龄符老寿之名;示慈筏于春浮,净业注维摩之字。
永曼国庆,益懋僧祇。
”(释通理)弟子心兴字隆法,继席香界,操履端严,宅心妙要。
著有《山居撰要》、《五经会要》、《八识规矩摘要》,都三卷,名曰《翠微三要》。
通理雍正癸丑之春,奉旨入圆明园校对宗镜录》及教乘诸书。
精心研雔,时契圣览。
及宪庙宾天,始还旧所。
更寻前绪,穷年匑匑,老不遑宁。
所著有《楞严指掌疏》十一卷、《法华指掌疏》十卷、《心经合释》一卷、《金刚新眼》二卷、《盂兰摘要》一卷、《圆觉新义疏》四卷、《普门品别行疏》一卷、《五教仪增注》五卷行世。
乾隆壬寅六月十三日,谓弟子曰:“予八十馀年,未离佛法,且道即今是有佛法?
是无佛法?
”众未之应,视之微笑而逝,春秋八十有二。
吴鸿璧清 1733 — 1812
江阴古韵浅酌
吴鸿璧(1733-1812)字瑶田号璞斋晚号丽仙江阴城东窑上人,诸生
仪观俊伟,拳勇绝人,与人相处,谦恭谨慎,若无能之辈,视志同者如骨肉,有急难则倾身相助,待人接物,必循礼法自处,人皆敬畏之。
金朝觐清 1785 — 1840
三槐书屋诗钞·序
人之富贵贫贱,莫不有命存焉。
至于学识之浅深,似非气数之所得而拘也。
而余则以为人之愚智与人之穷通,皆若有命存焉,而非可以预必也。
何则?
人有意于为学,而苦于无自,及得一二良师友,而处之非其地,遇之非其时,虽欲从之,末由也。
又有一人焉,未尝知学之为贵也,而有一二良师友为之诱掖之,奖劝之,其人亦渐与之,化而不自知。
至于生非其地,事非其为,而适然相遇,以至于多闻多见,而实非从前意料之所及者,是岂偶尔者哉?
嘉庆己未,余赴沈阳应童子试,与先生相遇于治中署前,见其春风和气,心识为有道人也。
乃蒙垂讯,遂同请谒。
时以同试故,并晤其二公子焉。
及余已游庠频年,肄业于书院,而澥又补官于右翼助教花晨月夕,时亲就正。
犹忆尔时日从事于帖括,于声律,初非真知笃好,乃以公之奖劝与公之诱掖,若迫我而为之。
又有尚铁峰沈香馀二君子,相为先后。
余虽简陋荒芜,难比诸万一,然而不畏难,不自是,是亦无弃予者焉。
澥年近古稀,将己衰老,余亦久不获睹颜色,即铁峰香馀相处离索,求其日事切劘,如曩日之集思广益,岂可得耶?
又况人事日多,记性日拙,中夜自思,良可浩叹。
比之人亦孰不欲富贵,然而一命之荣,数金之蓄,欲求多焉,而卒未能,是固无如命何也。
因删录旧草,追忆往时,觉此景如昨,已难回首,自非忘情,能无盛衰之感,与今昔之慨乎?
道光二年岁次壬午六月中浣午亭金朝觐,书于京邸。
丁宁现当代 1902 — 1980
还轩词存·初校跋
右《还轩词存》三卷,余友丁君怀枫之旧作也。
君名扬州人
幼孤,遭家多难,身世凄凉,以素擅诗词及流略之学,遂以佣书自给,而橐笔之暇仍不废吟咏。
余识君近二十年,初以其郁郁寡言笑,秘不以所著示人,心颇疑之。
相处既久,始觉其甘淡泊、重然诺,迥非寻常闺阁所能及。
以是时相过从,并得读其全稿。
盖君身世抱难言之隐,故其词有不尽飘零之感也。
因力劝付梓,以免散佚,并愿董其缮校之役,直至今夏始获写印。
昔者,先叔梦坡翁曾与朱彊村年丈于杭之西溪秋雪庵两浙词人祠堂,祀唐张志和而下千有馀人
而闺阁词人数甚寥落,舍清照、淑真外,无著名者。
今君所遭较漱玉、幽栖为尤酷,而其词之低回百折,凄沁心脾,虽不外个人得失,亦未始非旧社会制度下呻吟之音也。
今书将成,爰志数语,预料他时当有读其词而悲其遇者。
  一九五七年八月吴兴周延年子美,时年六十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