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无演” 相关资源
人物库
释法灯北宋 1075 — 1127
法灯
字传炤
成都华阳王氏子。
自幼时。
则能论气节。
工翰墨。
逸群不受世缘控勒。
年二十三。
剃落于承天院。
受具足戒。
即当首楞严讲。
耆年皆卑下之。
其师圆明大师
弃讲出蜀。
师侍行。
恭州而殁。
师扶护归葬成都
辞塔而去。
荆江
历淮山。
北抵汉沔。
遍谒诸老。
所至少留。
机语不契。
振策即行。
大洪
楷禅师
遂服膺戾止。
承颜接词。
商略古今。
应机妙密。
当仁不让。
大观初
楷公应诏而西。
三年
坐不受师名敕牒。
缝掖其衣谪缁州。
师趼足随之。
缁之道俗高其义。
太守李公扩。
太平兴国禅院
以居之。
于是。
洞上宗风。
盛于京东
政和元年
楷公得释。
东遁海滨千馀里。
太湖中而止。
草衣涧饮。
若将终焉。
师犹往从之。
以手揶揄曰。
云岩路绝。
责在汝躬。
行矣。
师识其意。
再拜而还。
七年
解院事。
西归京师
名闻天子。
俄诏住襄阳鹿门政和禅寺。
师谢恩罢退。
丞相第堂。
吏抱牍至白曰。
江州东林寺
当改为观。
道士所请。
师避席曰。
庐山冠世绝境。
东林又其胜处。
世为僧居。
如春湖白鸥。
自然相宜。
今黄冠其中。
绝境其厄会乎。
丞相大以为然。
东林之获存。
师之力也。
既至汉上。
郡将讽诸山办金帛。
京师作千道斋。
师笑曰。
童牙事佛有死无二。
苟非风狂失心。
辄以十方檀施之物。
千里媚道士耶。
郡将愧其言而止。
然天下丛林。
闻而壮之。
鹿门
汉江
断岸千尺。
寺尝艰于水。
师坐岩石下。
念曰。
吾欲丛林此地。
为皇朝植福。
而泉不能赡众。
山灵其亦知之乎。
师以杖擿草根。
俄众泉觱发。
一众大惊。
山中之人。
目之曰灯公泉。
师初依夹山龄禅师
道孤化。
而无嗣之者。
僧惟显
得其旨。
隐于南岳
师以书抵长沙
使者迎出。
以居龙安禅寺
闻者服其公。
贵其行。
慧定禅师自觉。
革律为禅。
开创未半而逝。
蚁藏蜂聚。
故窠遗垤。
十犹七。
师为一新之。
长庑广厦。
万础盘崖。
椎拂之下五千指。
十年之间。
宗风大振。
人徒见其婆娑勃窣若游戏。
然不知其至刚峭激也。
笃信所学。
威武贵势。
不敢干以非义。
性喜施。
不计有无。
倾囷倒廪。
以走人之急。
靖康二年春
金人复入寇。
两宫围闭。
师惊悸不言。
谢遣学徒。
杜门面壁而已。
弟子曰。
朝廷军旅之事。
何预林下人。
而师独忧念之深乎。
师熟视。
徐曰。
河润九里
渐洳者三百步。
木仆千仞。
蹂践者一寸草。
岂有中原失守。
而林下之人得宁逸耶。
五月十三日中夜安坐。
戒门弟子。
皆宗门大事。
不及其私。
泊然而逝。
检其所蓄。
道具之外。
书画数轴而已。
阅世五十有三。
三十。
塔全身于山口别墅慧定塔之东。
僧宝金明初 1306 — 1372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宝金字璧峰姓石氏永寿人也。
通甫,宅心从厚,人号“长者”。
母张氏,嗜善弗怠,有沙门授观音像曰:“谨事之,生智慧儿。
”未几,儿生,白光贯屋。
幼多疾,因归释氏,依云寂温剃落,受具后,穷性相学,言辞落落若贯珠,闻者动容。
已而叹曰:“三藏玄言,皆标月指,如来心法,果如是乎?
”遂弃所学,更习禅观。
谒如海真于缙云,海问曰:“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所答不契,遂疑之。
三年一日,撷蔬于囿,忽凝坐久之。
海问曰:“子定耶?
曰:“定动不关。
”海曰:“定动不关是何景象?
示之以筐,海非之。
扑筐于地,拱而立,海又非之。
低头不语,海把其臂曰:“速道速道!
翻手触海仆地,海起,徐曰:“未在,此尘劳暂息耳。
必使心路绝,祖关透,然后大法可明。
”尔后,工夫益切,遁峨嵋山下,柏叶为食,胁不至席者三年。
一念不生,前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相如
自是入定,或累日乃起。
一日闻伐木声,忽悟,汗下如雨,乃曰:“妙喜大悟十八,岂欺我哉。
”后归白之海,海方可之,“无用云坐下出三虎一彪,尔其彪耶?
尔缘在北,当诣朔方,必弘吾道。
乃北游至五台,栖灵鹫庵,檀信争凑。
会岁俭,恐其饥,所施益多。
虑饥民乏食,劝施者分赈之。
元至正间,岁旱,帝诏祈雨。
入城,大雨千里。
帝赠千金不受,益敬礼之,赐号“寂照圆明大师”。
每闻己过,必稽首感怀,尝曰:“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友。
生而无闻,几如牛马。
生而有闻,可至圣贤。
父母生其身,师友能成其德也。
世有喜佞而恶谏者,下愚人也。
”有明肇兴,祟尚佛旨。
洪武戊申应诏入都,奏对奉天殿。
道扬法典,简在帝心,命居天界,日接龙颜,譬晓法义,赐以紫衣钵,及御制诗,有“玄关悟尽成正觉”之语。
一日示疾,著衣危坐,唱别弟子。
智信请留一语,曰:“三藏法宝,尚为故纸,吾言何为。
”怡然而逝。
荼毗得舍利,五色灿烂,齿舌舍珠皆不坏。
门人收之,建塔文岫山普光寺
尝制《华严字母佛事》,梵音清雅,四十二奏盛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