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慧定” 相关资源
人物库
释元照北宋 1048 — 1116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元照字湛然馀杭唐氏子也。
少依祥符东藏慧鉴。
年十八通《法华》,试经得度,专学毗尼。
及见神悟谦师天台教观,博究群宗,以律为本。
乃从广慈授菩萨戒,慧定珠圆,威仪中度,纲领条贯,罔不兼备。
后嗣法允堪南山一宗,蔚然大振。
常披伽黎,杖锡持钵,乞食于市。
苦行清修,遐迩感应,重造明州五台戒坛
坛成,有一老人神气超迈,眉须皓白,进而启曰:“愿献三珠用贺新坛。
”叩其姓氏,笑而不答,飘然竟去。
因置珠坛心,屡有光异。
其后坛主尝会十师,开大法戒,夜分有一僧登坛,忽睹圆光外彻,中见善财童子
僧乃惊呼,众起视之,悉皆环礼。
自是益昭虔恳,而珠光所见神异非一,世所罕闻。
元丰间真悟昭庆
晚居灵芝
三十年摄𪗋讲授,众逾五百,每言“生宏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惟此法门。
”有义天远来求法,为授菩萨戒。
登坛六十馀会,度者几及万人,所至伽蓝必为结界。
政和六年丙申九月一日,集众讽《行愿品》,趺坐而化,葬寺之西北。
谥“大智律师”,塔曰“戒光”。
著有《资持记》以释《南山行事钞》,《济缘记》以释《羯磨疏》,《行宗记》以释《戒疏》,《住法记》以释《遗教疏》,《报恩记》以释《盂兰盆疏》、《观无量寿佛经》、《弥陀经》诸义疏,及《删定尼戒本》凡百馀卷。
尝谓其徒曰:“欲化当世,无如讲说。
若垂来兹,必资著述。
”故口诵手书,孜孜不辍,累岁积学,老而忘疲,其精诣所至,福应斯闳,珠光祥善,有自来矣。
照有《题白云庵》诗曰:“道人倦逢迎,结庵就岩穴。
静爱山头云,空濛如积雪。
随风亦卷舒,触石更明灭。
郤忆古人诗,祗可自怡悦。
”照尝持钵乞食,无为居士杨杰颂之曰:“持钵出,持钵归,佛言常在四威仪。
初时入廛人不识,虚空自有鬼神知。
”又释元复赞云:“毗尼秘藏,终南著称。
中微谁振,大智崛兴。
仪合万行,论集诸乘。
园西迈,天乐来迎。”
僧大䜣元 1284 — 1344
禅师大诉者。
字笑隐
世籍江州
为唐尚书陈操之裔。
后徙居南昌
故为南昌陈氏也。
母萧氏。
孕感异徵。
日者谶曰。
生子当为法中龙文中虎
及娩。
地为震动。
父殁。
母盛年修净业。
为童时。
见佛相好。
则恋慕如慈亲。
年九岁。
得依水陆院伯父云阇黎为大僧。
遍阅大藏经文。
欲扣明己躬。
愿尽形寿以法为檀。
一山万禅师开化匡庐开先寺
诉竟走依之。
不发。
然诉常于此切指。
往百丈。
遂彻證于熙禅师拂下。
曰。
昔黄龙得旨。
泐潭领徒。
游方及见慈明。
气索汗下。
你道过在甚处。
诉对曰。
千年桃核里。
觅甚旧时仁。
以为类己。
大然之。
迁杭之净慈。
分座。
诉以书记自任。
博学广知。
加之辩才转变无方。
尝题曹操读碑图。
其略曰。
碑阴八字非隐语。
德祖有智如滑稽。
岂是阿瞒不解此。
感愧上马归路迷。
一时名辈称之。
又访中峰本禅师天目山
坐语。
夜半风雨大作。
崖石欲裂。
左右皆辟易。
诉不少动。
中峰曰。
诉公慧定之力。
俱足他日必大可观。
至大四年
出住湖之乌回。
次住杭城报国。
又住中竺报国。
中竺俱经火之馀。
诉至任缘鼓舞。
大厦俱成。
僧徒相从者垂千辈。
首以篦子付之觉原昙
妙喜门风又一振矣。
天历元年
朝旨改金陵潜邸。
大龙翔集庆寺
以诉为开山第一代。
明年诏入奎章阁。
设高座。
阐扬大法。
出貂裘金衲赐之。
终不以示人。
然自奉俭薄。
衾衣常十数载不易也。
频躬烧香。
浴以给众。
身外之役。
不以劳人
至于名教节义。
则感励奋激。
不知有己。
明宗嘉其风范。
亲书广智庵额赐。
诉退居处。
至顺二年
疏谢。
归林下。
不报。
又辞。
文宗台臣
安居龙翔终老。
兼命较订百丈清规。
为缁门式。
盖百丈建立以来。
年代数百。
法久成毙。
诸方丛席各杜绳规。
俾律仪大典易式无闻。
以百丈旧文。
订列条章若干门。
互换主宾。
法久住。
书成。
进上。
敕诸丛林。
遵而一之。
于是天下缁流
礼乐铿锵。
进止有节。
大智之风。
俨然在矣。
嗣后朝赐益隆。
梵侣益众。
其禅席之盛。
自秀法云以来。
未之有也。
会中龙象。
则有愚庵智及季潭宗泐清远怀渭辈。
激扬旨要。
尝问僧。
青州布衫重七斤。
古人道了也毕竟一归何处。
僧曰。
东廊头西廊下。
曰。
甚么处见赵州
僧拟对。
曰。
棒上不成龙。
又问。
竖拂拈椎。
古佛榜样。
擎杈舞剑。
列祖条章。
衲僧下一句。
作么生道。
僧珍重便行。
曰。
不消一劄。
又问。
释迦弥勒文殊普贤从你脚下过去也。
僧顾左右。
喝之。
又问。
无位真人落在甚处。
僧便作礼。
曰。
从门入者不是家珍。
至正四年五月朔日。
退居广智庵。
复与御史脱欢公话。
别凡熟知。
悉致辞。
柬命弟子。
以两朝所赐资帛。
万佛阁
俾群生得所瞻仰。
从容书偈。
顺寂焉。
阅世六十一。
坐夏四十六。
学士虞集为蒲室叙。
叙状生平甚详。
之母。
精修净业。
感地生白连。
移居报国。
时其母西往。
常愧慕陈尊宿编蒲
以故志所居处。
皆曰蒲室。
四会语录。
外文若干卷。
名蒲室云。
赞曰。
语云。
天地无全功。
圣人无全能。
仰山父子之为人。
庶其全矣。
熙公至殁。
犹教诫弟子。
整其家法。
䜣公于殁前一日。
宗泐辈。
孜孜以妙喜门庭为属。
较二公之心。
而往返阎浮百千次。
尚未足其愿也。
呜呼大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