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僧净秀南梁 418 — 5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8—506 【介绍】: 南朝梁女僧
安定乌氏人
本姓梁
年十二求出家,父母未许,至二十九岁方听之。
禅林寺严遵律范,为梁武帝所重。
后以年高,召见时听乘舆入内殿。
僧宝志南朝宋 418 — 5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8—514 【介绍】: 或作保志宝志
世称宝公或志公
南朝僧。
金城人
俗姓朱
少出家于京师道林寺,师事沙门僧俭,修习禅业。
宋明帝泰始中,出入钟山,往来都邑
好作预言,语如谶记,当时帝王士庶皆视为神僧而信奉之。
齐武帝迎入华林园梁武帝准其出入禁内。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不测之人也。
宋元嘉中
金陵人朱氏妇于上巳日闻儿啼鹰巢中。
梯树得之。
养以为子。
方面莹彻如镜。
手足皆鸟爪。
七岁去。
钟山大沙门僧俭为童子。
长而落发。
脩习禅观。
坐必阅。
旬浃。
久之。
忽无定居。
多来往皖山剑领之下。
发而徒跣。
著锦袍。
饮啖同流俗。
恒以剪刀及镜缣帛等负之柱杖。
而趋经聚落。
儿童哗逐之。
或微索酒。
或累日不食。
尝从食鲙者。
求鲙。
食者与而心非之。
即吐水中皆成生鱼游去。
时时题诗。
初不可解。
后皆有验。
建元间。
异迹甚著。
丞相高嵩为武帝言之。
以礼自皖山
迎至都下
馆于陈征虏家。
辄自剺其面。
出十二首。
观世音相。
慈严妙丽。
倾都观叹。
后帝忿其惑众。
收付建康狱。
而游行市里。
不少变。
然在狱中者自若也。
一夕使吏取门外所食物。
且则文惠太子竟陵王以金钵盛饭。
满两舆送供。
建康吕文显以事启帝。
诏迎至禁中。
俄有诏屏除后宫。
为家人𡩷。
吏亦以例出公。
已而犹见公于景阳山上。
比丘七辈行道。
帝怒使推验失所在。
吏曰。
公出久矣。
今在省中。
吏就视之。
则身如涂墨者。
闻而大惊。
陈显达江州殷齐之以大司马从行。
往辞公。
公引纸画鸦授之。
曰缓急可用也。
显达叛。
齐之遁去。
显达遣骑追之。
将及。
齐之窘甚。
时晚景嚑黑。
树林阴翳无所见。
群鸦噪其上。
因念公前日所授画。
意即匿其处。
以免鄱阳忠烈王饭公于私弟。
去则置荆枝于门上。
俄诏王领荆州
胡谐病。
以书邀屈。
语尤切。
公题其书尾曰明屈。
翌日果尸出。
僧法正欲以衣施而求之龙光罽宾两寺。
皆无有。
曰夜宿此黎明去矣。
厉侯伯。
公所厚善者。
又求之其家侯伯曰。
公昨就吾家行道倦。
今卧未兴。
求者视之。
笑而起。
公在花林园。
忽重著三布帽。
然亦不知何自得也。
俄而武帝崩。
文慧太子豫章文献王相继薨。
而齐亦自此季矣。
灵味寺沙门宝亮
欲施公衲帔。
未及有言。
公辄自来持帔去。
仲熊尝问己仕所至。
直解杖头左索。
掷予之。
仲熊后。
果至尚书左丞
永明中
馆东宫后堂。
旦暮每出入诸门无他。
末年忽褰衣疾走。
以避云。
门有血污人。
西昌郁林先令。
载尸寄故阉人徐龙驹家。
其犊车所过。
颈血涂户限皆满。
建武中
明帝诸生高士。
江泌忧之。
南康王子琳访公祸福。
公以香炉举。
覆其灰曰。
都尽都尽。
后皆如其语。
徐陵儿时。
父𢹂诣公。
公拊之曰。
天上石麒麟也。
屯骑偃谋不轨。
公见之戟手。
诟曰。
若欲斮头穴胸邪。
偃汗下不敢仰视。
梁受禅。
武帝以前朝过于禁锢。
至是诏释之。
尝问曰。
弟子烦惑未除。
何以治之。
答曰十二。
又问十二之旨。
曰在书字时节刻满中。
又问。
何时得净心脩习。
曰安乐禁。
又问年祚远近曰元嘉元嘉
帝欣然。
以为享祚倍宋文之年。
天监五年冬旱。
雩祭备至。
而雨不降。
志谓左右曰。
吾病不差。
就官乞活。
傥不奏白。
官应得祸。
即上启。
愿于华光殿
讲胜鬘经请雨。
帝即命沙门法云讲之。
终夕而雪。
志又以刀横水盂上。
良久雨。
帝初繁刑。
公假以神力。
令见高祖受极苦于地下。
自是省刑。
诏画工张僧繇写公像藏禁中僧繇下笔辄不自定。
扣头哀恳。
公笑曰。
毗婆尸佛蚤留心。
直至如今不得妙。
帝偶同公临江。
纵望。
有物溯流而上。
公举杖引之。
随杖至。
盖紫旃檀也。
供奉官俞绍雕公像。
顷刻而成。
神情如生。
帝大悦。
置内庭。
为子孙世世福。
法云寺云光师讲经。
天为雨华。
帝意其證圣。
夜于含光殿。
焚疏请约志云光傅大士四老斋。
翌日。
云光不至。
公尝听法云讲法华。
至假使黑风。
问风果有否。
曰世谛故有。
第一义谛故无。
公曰。
若体是假有此亦不可解邪。
法云默然。
公则自为主客
辨难锋出。
一座莫有解者。
帝尝从容问国祚有流难否。
公指其喉视之。
侯景之乱。
尤追绎其言焉。
有僧一曰石头。
浮杯来谒帝。
帝方与客棋。
吟曰杀之。
棋罢问僧所在。
侍卫奏适蒙旨。
已杀之矣。
帝嗟悼。
以问公。
公曰。
陛下前身蚯蚓也。
僧尝为锄草者。
误 杀蚯蚓。
今偿债耳。
天监十三年
公移花林园像置所居房。
帝闻之曰。
大师将去我耶。
是岁十二月忽命奏丝竹彻昼夜。
至六日
终于兴皇寺。
临亡。
然一烛。
付后閤舍人吴庆以闻。
帝叹曰。
大师不复留矣。
烛者将以后事嘱我乎。
帝昔与公临钟山之定林指前独龙冈阜曰。
此为阴宅。
则永其后。
帝曰。
谁当得之。
志曰先行者得。
至是以金十二万。
易其地。
以葬焉。
皇女永康公主薨。
尽施其妆奁。
建浮图五层于其上。
且冠以无价宝珠云。
仍建开善精舍。
陆倕制铭干冢内。
王筠勒碑于寺门。
处处传其遗像焉。
毕工。
上幸其寺。
公忽见于间。
万众欢呼。
震山谷。
敕谥广济大师
公显迹之始。
可五六十许。
及终亦不老。
有徐栖道者
年九十三。
自言是公外舅弟。
少公四岁。
计其亡时。
盖九十七矣。
释宝志
本姓朱氏
金城人
初朱氏妇闻儿啼鹰巢中。
梯树得之。
举以为子。
七岁依钟山僧俭出家修习禅业。
往来皖山剑水之下。
面方而莹彻如镜。
手足皆鸟爪。
江东道林寺。
至宋大始初忽如僻异。
居止无定饮食无时。
发长数寸常跣行街巷。
执一锡杖。
杖头挂剪刀及镜。
或挂一两匹帛。
齐建元中稍见异迹。
数日不食亦无饥容。
与人言始若难晓。
后皆效验。
时或赋诗言如谶记。
江东士庶皆共事之。
齐武帝谓其惑众收驻建康
既旦人见其入市。
还检狱中犹在焉。
语狱吏。
门外有两舆食来金钵盛饭。
汝可取之。
既而齐文惠太子竟陵王子良
并送食饷
果如其言。
建康吕文显以事闻。
武帝即迎入宫居之后堂。
一时屏除内宴。
亦随众出。
既而景阳山上犹有一志与七僧俱。
帝怒遣推检其所閤。
吏启云。
久出在省。
方以墨涂其身。
僧正法献欲以一衣遗志。
遣使于龙光罽宾二寺求之。
并云昨宿且去。
又至其常所造厉侯伯家寻之。
伯云。
昨在此行道。
旦眠未觉。
使还以告
方知其身分三处宿焉。
常盛冬袒行。
沙门宝亮欲以衲衣遗之。
未及发言。
忽来引衲而去。
后假齐武帝神力。
使见高帝于地下常受锥刀之苦。
帝自是永废锥刀。
武帝又常于华林园
忽著三重布帽以见。
俄而武帝崩。
文惠太子豫章王相继而薨。
永明中常住东宫后堂。
一日平明从门出入。
忽云。
门上血污衣褰衣走过。
郁林见害车载出。
此帝颈血流于门限。
胡谐疾病请志。
注疏云明屈。
明日竟不往。
是日谐亡。
载尸还宅。
曰。
明日尸出也。
太尉司马殷齐之随陈显达江州
画纸作树。
树上有乌。
语云。
急时可登此。
显达逆节。
留齐之镇州
及败齐之叛入庐山
骑将及。
齐之见林中有一树。
树上有乌如志所画。
悟而登之。
乌竟不飞。
追者见乌谓无人而返。
卒以见免。
屯骑偃将欲谋反。
往诣
遥见而走。
大呼云。
台城欲反逆斫头破腹。
后又旬事发。
偃叛走朱方。
为人所得。
果斫头破腹。
梁鄱阳忠烈王尝屈志至第。
忽令觅荆子甚急。
既得安之门上莫测所以。
少时王出为荆州刺史
其预鉴之明此类非一。
多去来兴皇净名两寺。
梁武即位下诏曰。
志公迹均尘垢神游冥寂。
水火不能焦濡。
蛇虎不能侵惧。
语其佛理则声闻以上。
谈其隐沦则遁仙高者。
岂得以俗士常情空相拘制。
何其鄙陋一至于此。
自今行来随意出入勿得复禁。
自是多出入禁中。
尝于台城梁武帝吃鲙。
昭明诸王子皆侍侧。
食讫武帝曰。
朕不知味二十馀年矣。
师何为尔。
志公乃吐出小鱼依依鳞尾。
武帝深异之。
如今秣陵尚有鲙残鱼也。
天监五年冬旱。
雩祭备至而未降雨。
忽上启云。
病不差就官乞活。
若不启白官应得鞭杖。
愿于华光殿讲胜鬘经晴雨。
梁武即使沙门法云讲胜鬘。
竟夜便大雨。
须一盆水加刀其上。
俄而雨大降。
高下皆足。
舒州灊山最寄绝。
而山麓尤胜。
志公与白鹤道人皆欲之天监六年二人俱白武帝
帝以二人皆具灵通。
俾各以物识其地得者居之。
道人
某以鹤止处为记。
某以卓锡处为记。
已而鹤先飞去。
至麓将止。
忽闻空中锡飞声。
志公之锡遂卓于山麓。
而鹤惊止他所。
道人不怿。
然以前言不可食。
遂各以所识筑室焉。
有陈征虏者。
举家事甚笃。
尝为其见真形。
相如菩萨像焉。
知名显奇四十馀载。
士女供事者不可胜数。
然好用小便濯发。
俗僧闇有讥笑者。
亦知众僧多不断酒肉讥之者。
饮酒食猪肚。
勃然谓曰。
汝笑我以溺洗头。
汝何为食盛粪袋。
讥者惧而惭服。
晋安王萧纲初生日。
梁武遣使问
志合掌
皇子诞育幸甚。
然冤家亦生。
于后推寻历数与侯景同年月日而生也。
会稽临海寺有大德。
常闻杨州都下志公语言颠狂放纵自在。
必是狐狸之魅也。
愿向都下觅猎犬以逐之。
于是轻船入海。
趋浦口欲西上。
忽大风所飘。
意谓东南六七日。
始到一岛中望见金装浮图千秀出。
遂寻径而往至一寺。
院宇精丽花卉芳菲。
有五六僧皆可年三十。
美容色并著真绯袈裟。
倚杖于门树下言语。
欲向都下为风飘荡。
不知上人此处知何州国。
今四望环海。
恐本乡不可复见。
答曰。
必欲向扬州即时便到。
今附书到钟山寺西行南头第二房觅黄头付之。
僧因闭目坐船。
风声定开眼。
如言奄至西岸。
入浦数十里至都。
径往钟山寺访问。
都无字黄头者。
僧具说委曲报
西行南头第二房。
乃风病道人。
志公虽言配在此寺。
常在都下聚乐处。
百日不一度来。
房空无人也。
问答之间不觉志公
已在寺厨上乘醉索食。
人以斋过日晚未与。
间便奋身恶骂寺僧。
试遣沙弥绕厨侧漫呼黄头。
志公忽曰。
阿谁唤我。
即逐沙弥来到僧处。
谓曰。
汝许将猎狗捉我。
何为空来。
僧知是非常人。
顶礼忏悔。
授书与之。
志公看书
方丈道人唤我。
不久当亦自还。
志公遂屈指
某月日去。
便不复共。
此僧语众。
但记某月日。
至天监十三年冬
于台后堂谓人曰。
菩萨将去。
未及旬日无疾而终。
尸骸香软形貌熙悦。
临亡然一烛以付后閤舍人吴庆
即启闻。
梁武叹曰。
大师不复留矣。
烛者将以后事属我乎。
因厚加殡送。
葬于钟山独龙之阜。
仍于墓所立开善寺陆倕制铭于冢内。
王筠勒碑文于寺门。
传其遗像处处存焉。
孙谦南梁 425 — 51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5—516 【介绍】: 南朝梁东莞莒人字长逊
初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
出为句容,清慎强记,号为神明
巴东建平郡太守,布恩惠之化,威信大著
入齐,为钱唐,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梁武帝天监六年,为零陵太守
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
以老征为光禄大夫
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武帝笑曰:“朕当使卿智,不使卿力。”
范述曾南梁 431 — 5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1—509 【介绍】: 南朝梁吴郡钱唐人,字子玄一字颖彦
幼好学,受《五经》。
起家为宋晋熙王侍郎
宋末,为萧道成(齐高帝)孙萧长懋师友。
齐世,迁太子步兵校尉
为人謇谔,多所谏争。
齐明帝立,为永嘉太守,为政不尚威猛。
所辖横阳县山谷险峻,避役者逃聚,讨捕不能止。
述曾开示恩信,编户属籍二百余家。
武帝下诏褒美,拜太中大夫
有《易·文言注》。
夏侯详南梁 434 — 5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4—507 【介绍】: 南朝梁谯郡谯人字叔业
年十六居父丧,庐墓,有三足雀集于庐,众以为异。
初仕宋、齐。
后应萧衍起事,为中领军,南郡太守,参与军国大事。
侍中尚书右仆射
梁武帝天监元年封宁都县侯
三年出为湘州刺史
在州四年,为吏民所称。
六年征为尚书左仆射金紫光禄大夫,道病卒。
谥景
沈约南梁 441 — 5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1~513 【介绍】: 南朝梁吴兴武康人字休文
沈璞子。
幼遭家难,流寓孤贫,笃志好学,博通群籍,善属文。
,为安西外参军
齐时,累迁国子祭酒司徒左长史
萧衍谢朓等同在竟陵王萧子良西邸。
,拥立萧衍(梁武帝)有功,为尚书仆射,迁尚书令,转左光禄大夫
历仕三代,自负高才,昧于荣利,颇累清谈。
后触怒武帝,受谴,忧惧而卒。
谥隐
擅诗赋,与谢朓等创“永明体”诗。
提出“声韵八病”之说,有《宋书》,《齐记》、《梁武记》等,均佚。
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全梁文·卷二十五
字休文吴兴武康人,宋征虏将军林子孙。
孝建中,为奉朝请,历安西外参军、征西记室参军,带阙西
元徽末,为安西晋安王法曹参军,转外兵兼记室,入为尚书度支郎
齐受禅,为征虏记室,带襄阳
太子步兵校尉,迁家令兼著作郎,进中书郎、本邑中正司徒右长史黄门侍郎兼尚书左丞,寻为御史中丞,转车骑长史
隆昌初,除吏部郎,出为宁朔将军太守
永元初,迁左卫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改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征虏将军南清河太守
义兵起,为骠骑司马。
梁台建,为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兼右仆射
及受禅,进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迁尚书左仆射兼领军,加侍中
遭母忧,起为镇军、将军丹阳尹,进侍中右光禄大夫,领太子詹事扬州大中正
尚书左仆射,领中书令前将军
尚书令,领太子少传,转左光禄大夫,加特进
天监十二年卒,年七十三。
谥曰隐侯,有《谥法》十卷,《四声》一卷,《晋书》一百十一卷,《宋书》一百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宋世文章志》三十卷,《迩言》十卷,《俗说》五卷,《杂说》二卷,《神中记》二卷,《袖中略集》一卷,《珠丛》一卷,《集钞》十卷,《集》一百一卷。
韦睿南梁 442 — 5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2—520 【介绍】: 南朝梁京兆杜陵人字怀文
刘宋时历官右军将军
南齐末为上庸太守,从萧衍起兵,多建策功。
萧衍代齐称帝(即梁武帝),迁豫州刺史
天监三年七年,屡率军破魏军。
五年,取合肥
六年,解钟离围,魏军溺死与阵亡者各十余万,被俘五万。
体素羸,每战未尝骑马,以板舆自载,督厉众军。
善抚士卒,军法严明,威震魏军,世称“韦虎”。
普通初侍中车骑将军,未拜卒。
谥严
刘坦南梁 443 — 50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3—504 【介绍】: 南朝梁南阳安众人字德度
孱陵,以干济称。
萧衍起兵,除辅国长史
湘州事。
悉发湘州十郡人丁,运粮三十余万斛,给养萧衍兵。
并遣将拒王僧粲,计斩钟玄绍,安定州部。
萧衍称帝,以功封荔浦子。
迁西中郎长史
江淹南梁 444 — 5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4—505 【介绍】: 南朝梁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人,字文通
少孤贫好学。
起家南徐州从事
尝坐罪入狱,上书力辩得释。
寻举秀才,对策上第。
萧道成(齐高帝)辅政,闻其才,召为尚书驾部郎
入齐,官御史中丞
弹劾不避权贵。
累迁秘书监侍中卫尉卿
后附萧衍(梁武帝)。
封醴陵侯,累官金紫光禄大夫
少以文章显。
作诗善拟古。
晚节才思微退,相传梦一丈夫向之索还五色笔,时称“江郎才尽”。
传世名篇有《恨赋》、《别赋》,今存《江文通》辑本。
另撰《齐史》十志,已佚。
全梁文·卷三十三
字文通济阳考城人
宋泰始中,为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举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左常侍
元徽中,为建平王南徐州参军,领南东海郡,左迁建安吴兴
升明初,入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
齐台建,补记室参军
建元初,为建安王记室,带东武,迁中书侍郎
永明中,迁骁骑将军,出为建武将军、庐陵内史,还为骁骑将军兼尚书左丞,领国子博士
少帝初,兼御史中丞
建武初,为车骑临海王长史,除廷尉卿,加给事中
冠军长史,加辅国将军
出为宣城太守,还为黄门侍郎,领步兵校尉,进秘书监
东昏末兼
武帝举义,以为冠军将军兼司徒左长史
中兴建,迁吏部尚书,转相国右长史,梁受禅,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临沮县伯
引疾,迁金紫光禄大夫改封醴陵侯
天监四年卒,谥曰宪
有《齐史》十二卷,《集》二十卷,《后集》十卷。
杨公则南梁 445 — 5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5—505 【介绍】: 南朝梁天水人字君翼
北齐历官扶风太守湘州刺史
萧衍起兵,公则率军受命先驱,号令严明,秋毫不犯,平定江州,直迫京邑,击退齐东昏侯军,进号左将军
梁武帝天监初封宁都县侯
北伐中以疾卒于师。
谥烈
田益宗北魏 445 — 5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5—517 【介绍】: 北魏光城人
世为四山蛮帅,受制于齐武帝
孝文帝太和十七年附魏。
别置东豫州以为刺史封安昌县伯
以屡破梁军功,加安南将军
梁武帝车骑大将军位招益宗益宗不去。
后以聚敛无厌,部众欲叛。
宣武帝亦虑之而遣中书舍人刘桃符、后将军李世哲袭击之,以益宗还,为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封曲阳县伯
庾沙弥南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颍川人
庾佩玉为长沙内史宋顺帝升明中被诛,时沙弥始生。
年五岁,不肯服采衣,终身布衣蔬食。
起家临川王左常侍
嫡母刘氏疾,沙弥晨昏侍侧,衣不解带,以身先试针灸。
及母亡,昼夜号恸。
举纯孝,梁武帝召见,补
邵陵王参军,随府会稽
终于长城令。
张充南梁 449 — 5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9—514 【介绍】: 南朝梁吴郡人字延符
张绪子。
少好逸游,不持操行。
年三十,始修身改节,尤明《老》《易》。
尚书殿中郎武陵王友。
齐武帝时尚书令王俭用事,有隙,被免官。
齐明帝时,为义兴太守,为政清静。
萧衍开府,为大司马咨议参军
梁武帝天监初吏部尚书,举选平允,后为散骑常侍国子祭酒,登堂讲说,皇太子以下皆至。
官终吴郡太守
卒谥穆子
范缜南梁 450 — 5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450—约510 【介绍】: 南朝梁南乡舞阴人字子真
少孤贫。
刘瓛
博通经术,尤精《三礼》。
起家齐宁蛮主簿
竟陵王萧子良宾客
子良崇信佛教,盛称无佛。
著《神灭论》,主张“形谢则神灭”。
子良集众僧与辩,不能屈。
齐武帝永明中,曾出使北魏和亲,与从弟范云等皆著名邻国。
,官至国子博士
梁武帝崇信佛教,曾亲撰《敕答臣下神灭论》,并集王公朝贵六十余人驳斥其《神灭论》,终不屈。
有文集,已佚。
今存《神灭论》、《答曹舍人》等。
张稷南梁 451 — 5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1—513 【介绍】: 南朝梁吴郡吴人字公乔
性疏率,朗悟有才略。
南齐时起家著作佐郎,不拜。
齐武帝永明中,为豫章王萧嶷主簿
给事中黄门侍郎新兴、永宁二郡太守
东昏侯永元末,为侍中宿卫宫城
萧衍(梁武帝)率军至建康尉江淹出奔,遂兼卫尉卿
北徐州刺史王珍国谋,使直阁刺杀东昏侯
梁朝建,为散骑常侍中书令封江安县子,累迁尚书左仆射
后出为青冀二州刺史
武帝天监十二年北魏来攻,州人徐道角等为魏内应,城破被害。
沈瑀南梁 451 — 5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1~509 【介绍】: 南朝梁吴兴武康人字伯瑜
,为竟陵王行参军、领扬州部传从事
萧衍(梁武帝)起兵,说陈伯之降。
梁武帝即位,为尚书右丞
出为馀姚,镇压豪族数百家,自是豪强屏迹,百姓称快。
累官寻阳太守
后为路人所杀。
范云南梁 451 — 5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1—503 【介绍】: 南朝梁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字彦龙
起家郢州西曹书佐
齐初,与萧衍沈约谢朓等并为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八友”。
齐武帝永明十年出使北魏,还迁零陵内史
深为明帝所知。
为始兴内史,安抚边民,施行德政,盗贼敛迹,商贾露宿,郡称神明。
齐末,萧衍(梁武帝)起兵,参赞帷幄,拜黄门侍郎
封霄城县侯,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官至尚书右仆射
善属文,长五言诗,诗风清浅婉转。
卒谥文
张冲南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齐吴郡吴人字恩约
州辟主簿,随从叔张永将帅,除盱眙太守
明帝建武二年北魏军南犯,都督冀二州北讨诸军事,与魏兵战,拔建陵、驿马、厚丘三城,多所杀获。
东昏侯永元二年,累迁郢州刺史封定襄侯
齐末,萧衍(梁武帝)起兵,东昏侯使拒西师,与房僧寄分部拒守。
病死。
全齐文·卷十四
字思约吴郡吴人南兖州刺史永从兄子。
元嘉中辟州主簿,除盱眙太守,历尚书驾部郎桂阳王征南中兵、振威将军、征西从事中郎通直郎武陵王中郎直兵参军长水校尉宁朔将军左军将军,加辅国将军,出为马头太守,徙盱眙太守永明中,迁西阳王军司马、假节、青冀二州刺史
郁林即位,进号冠军将军
明帝即位,加征虏将军,徙南梁郡太守,除江夏王前军长史
东昏即位,出为建安王征虏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历持节南兖州司州郢州刺史,进征虏将军封定襄侯
永元三年,距梁武郢城,病卒。
散骑常侍护军将军
元法僧南梁 454 — 536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元法僧 天启 525年正月—525年三月
全梁文·卷六十三
法僧魏道武阳平王熙之曾孙。
太尉行参军,转通直郎、棕远将军司徒司马掾龙骧将军、益州刺史
熙平初徵拜光禄大夫,出为平东将军兖州刺史,转安东将军徐州刺史
(《梁书·武帝》作镇东将军
)孝昌初自称尊号。
(《梁书·本传作》称帝)改元天启,以普通六年彭城来降,授侍中司空封始安郡公
大通中冠军将军中大通中车骑将军,进太尉,领金紫光禄大夫,立为东魏王,不行。
使持节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郢州刺史
大同二年徵为侍中太尉、领军师将军,卒年八十三。
吕僧珍南梁 454 — 5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4—511 【介绍】: 南朝梁东平范人,世居广陵字元瑜
出身贫贱。
初在齐,为萧顺之门下书佐
齐末,归萧衍(梁武帝),为中兵参军,屡从征伐,累有战功。
封平固县侯
左卫将军,加散骑常侍,入直秘书省总管宫廷宿卫,为武帝心腹。
武帝天监五年,奉命协助临川王萧宏拒魏,僧珍皆畏魏,军至洛口逗留不进,军溃,弃军逃归。
后历南兖州刺史领军将军
平心率下,不私亲戚。
卒谥忠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