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吴均南梁 469 — 5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9—520 【介绍】: 南朝梁吴兴故鄣人字叔庠
武帝天监初吴兴太守柳恽召为主簿
日与赋诗,文体清拔有古气,时称“吴均体”。
官至奉朝请
撰《齐春秋》,武帝以其书不实,书焚官免。
寻又奉命撰《通史》,未竟而卒。
有《后汉书注》、《十二州记》等。
明人辑有《吴朝请集》。
柳偃南梁 ? — 55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0 【介绍】: 南朝梁河东解人字彦游
柳恽子。
年十二,梁武帝引见,问读何书,对曰:“《尚书》。
”又问有何美句,对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众皆异之。
遂诏尚长城公主,拜驸马都尉
累官太子舍人鄱阳内吏。
僧普愿中唐 748 — 834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王氏
郑州新郑人
至德二年出家。
密县大隈山大慧禅师祝发。
大历十二年
且壮矣。
寻从嵩山会善寺律师
受具戒。
律藏教部。
靡弗究研。
而卒定宗于大寂门下。
一日为僧行粥次。
马大师问桶里是什么。
愿云者老汉。
合取口。
作恁么语话。
自馀同参之流无敢徵诘。
贞元十一年
挂锡池阳南泉山
蘘薜以衣。
畬牧以食堙谷刊木。
以辟所处。
毳袍之侣。
交进互退。
填拥庭宇。
示众云。
道个如如。
早是变了也。
今时师僧。
须向异类中行。
归宗云。
虽行畜生行。
不得畜生报。
愿云。
孟八郎。
又恁么去也。
有时云。
文殊普贤昨夜三更。
起佛见法见。
每人与二十棒。
趁出院。
赵州云和尚棒。
教谁吃。
愿云。
具道王老师。
过在什么处。
州礼拜而出。
一日游庄庄主预备礼相待。
问庄主曰。
争知老僧来排辨如此。
主云昨夜土地见报愿云。
王老师修行无力。
被鬼神觑破。
僧便问。
和尚既是善知识。
为什么却被鬼神觑破。
答云土地前。
更下一分饭著。
有时云。
江西马大师
说即心即佛。
王老师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恁么道。
还有过么。
赵州出礼拜。
时有一僧随问。
上座礼拜。
意作么生。
州云。
汝却问取和尚
僧问适来谂上座礼拜。
意作么生。
答云他却领得老僧意
一日捧钵上堂。
黄檗先居第一座不起。
问曰。
长老是什么年中行道。
云。
空王佛时。
愿云犹是王老师儿孙在。
下去。
一日问黄檗云。
黄金为墙堑。
白银为壁落。
此是何人居处。
云。
是圣人居处。
云更有一人。
何国土。
檗叉手立云。
道不得。
何不问王老师。
檗却理前话而问。
答云可惜许。
又问黄檗定慧等学如何。
云。
十二时中。
不依倚一物好。
云莫是长老见处么。
云不敢。
云浆水价且置。
草鞋钱教阿谁还。
一日遇两堂首座争猫儿。
提起猫儿。
问众曰。
道得即救取猫儿。
道不得即斩却也。
众无对。
即斩之。
赵州自外归。
举似前话。
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
曰汝适来若在。
即救得猫儿。
陆亘大夫问云。
弟子从六合来。
彼中还更有身否。
答云分明记取。
举似作家。
陆异日又谓曰。
弟子亦薄会佛法。
问。
大夫十二时作么生。
陆云
寸丝不挂。
犹是阶下汉。
陆一日向道。
肇法师甚奇怪。
解道万法同根。
是非一体。
指庭前牡丹花
时入见此一株花。
是梦相似。
示众
王老师卖身。
阿谁要买。
一僧出
某甲买。
不作贵。
价不作贱价。
汝作么生买。
僧无对。
后来卧龙代
属某甲了也。
一日与归宗麻谷约同。
参礼南阳国师。
及行。
乃于路上。
画一圆相
道得即去。
归宗坐圆相中。
麻谷作女人拜。
恁么即不须去也。
归宗
是何心行。
乃相唤而回。
大和初宣使陆公护军刘公北面申礼。
迎请下山。
八年甲寅十月二十一日示疾。
俄有白虹贯后峰。
巨石自压。
声闻数十里。
虎绕林木昼号。
识者忧之。
十二月二十五日旦
忽戒门人曰。
星翳灯幻久矣。
勿谓吾有去来也。
奄尔而逝。
春秋八十七
腊五十八。
子契文畅等。
凡九百人。
皆布衣墨巾。
执心丧礼。
奔赴会葬者。
相继于路。
哀号之声震林谷。
明年乙卯
乃克奉全身于灵塔。
膳部员外郎史馆脩撰刘轲撰文勒碑。
追颂德美
释普愿
俗姓王
郑州新郑人也。
其宗嗣于江西大寂
大寂师南岳观音让。
让则曹溪之蒙子也。
为大父。
其高曾可知也。
南泉之禅有自来矣。
在孕母不喜荤血。
至德二年跪请于父母乞出家。
脱然有去羁鞅之色。
乃投密县大隈山大慧禅师受业。
苦节笃励胼胝皲瘃。
不敢为身主。
其师异之。
大历十二年春秋三十矣。
嵩山会善寺律师受具。
习相部旧章究毗尼篇聚之学。
后游讲肆上楞伽顶入华严海会。
抉中百门观之关钥。
领玄机于疏论之外。
当其锋者皆旗靡辙乱。
大寂门下八百馀人。
每参听之后寻绎师说。
是非纷错。
或自默而语。
群论皆弭。
曰夫人不言乃言尔耳。
自后含景匿耀。
似不能言者。
人以其无法说或扣其关。
亦坚拒不泄。
时有密赜其机者。
微露头角。
乃知其非无法说时未至矣。
贞元十一年拄锡池阳南泉山
堙谷刊木以构禅宇蓑笠饭牛溷于牧童。
斫山畬田种食以饶。
足不下南泉三十年矣。
夫洪钟不为莛撞发声。
声之者故有待矣。
太和年初宣使陆公亘前池阳太守
皆知其抗迹尘外为四方法眼。
护军彭城刘公。
同迎请下山北面申礼。
不经再岁。
毳衣之子奔走道途不下数百人。
太和甲寅岁十月二十一日示疾。
十二月二十三日
白虹贯于禅室后峰。
占之者得非南泉谢世乎。
是日西峰巨石崩。
声数十里当昼有乳虎绕禅林。
而号。
众咸异之。
二十五日东方明告门人曰星翳灯幻亦久矣。
勿谓吾有去来也。
言讫而谢。
春秋八十七。
僧腊五十八。
契元文畅等凡九百人。
皆布衣墨巾泣血于山门。
赴丧会葬者相继于路。
哀号之声震于崖谷。
乙卯岁门人奉全身于灵塔。
从其教也。
膳部员外郎史馆修撰
刘轲钦若前烈追德颂美焉。
许浑唐 788 — 858
作品评论
其源出于柳恽
新隽有馀,坚不足,颉颃中、盛,弥近晚街。
五律清腴,特饶风韵。
“残云太华”、“疏雨中条”、“山开殿响”、“水卷帘寒”,俱一时之隽。
雍陶中唐 805 — ?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国钧夔州云安(今重庆云阳)人,寓居成都
文宗大和八年(834)进士第
宣宗大中八年(854)国子毛诗博士出为简州刺史,后辞官归隐庐山
生平事迹见《唐才子传》卷七。
雍陶姚合殷尧藩贾岛姚鹄刘得仁等诗人交厚。
其诗清丽婉转,时人颇重之。
笔记谓雍陶尝“自比谢宣城柳吴兴”(《云溪友议》卷上)。
殷尧藩赠诗谓“清婉逼阴、何”,颇能道出其诗之风格。
今人周啸天、张效民有《雍陶诗注》。
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收诗3首,断句2。
唐诗汇评
雍陶,生年年不详,字国钓成都(今属四川)人。
少贫。
大和三年,南诏侵,攻陷成都,掳子女工匠数万人,在蜀中,有诗记其事。
后人京,大和八年(834),登进士第
曾以侍御佐兖海幕。
大中中,授国子毛诗博士
八年,出刺简州世称雍简州
工于词赋,长于律绝,自比谢朓柳恽
白居易王建贾岛姚合刘得仁殷尧藩李廓章孝标无可广宣等交往唱酬。
有《雍陶诗集》十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为简州,自比谢宣城柳吴兴也,宾至则折挫之。
……有冯道明下第,请渴,云:“与员外故旧。
”阍者以道明言启之。
引进诃曰:“与公昧平生,何方相识矣?
道明曰:“诵员外之言,仰员外之德,诗集中日得相见,何隔平生也。
”遂吟曰:“立当青草人先见,行近白莲鱼未知。
”又曰:“江声秋入寺,雨气夜侵楼。
”又曰:“闭门客到常疑病,满院花开不似贫。
闻吟,欣狎,待道明如晨昔之友。
乃贤
乃贤字易之,本葛逻禄氏。
译言马也,世居金山之西。
元兴西北,诸部仕中朝者,多散处内地,故易之南阳人
随其兄宦游江浙,卜居于鄞,再至京师,以能文名。
尤长歌诗,每一篇出,士大夫辄传诵之。
时浙人韩与玉能书,王子充善古文,易之与二人偕来,人目为「江南三绝」。
久之归浙东,辟为东湖书院山长。
以荐授翰林编修官,出参桑哥失里军事卒。
所著《金台集》,欧阳元功序之,谓其清新俊逸,而有温润缜栗之容。
宣城贡师泰称其词清润纤华,五言类谢朓柳恽江淹,七言类张籍王建刘禹锡
而乐府尤流丽可喜,有谢康乐鲍明远之遗风。
魏郡李好文曰:易之西北方人,而粹然独有中和之气。
不喜禄仕,惟以诗文自娱。
其来京师,特广其闻见,以助其诗也。
其兄塔海仲良进士起家,而易之晚乃得一官,未竟其用。
虞文靖题其云:「因君怀郭隗,千古意如何。
张承旨起岩云:「爱君谈辨似悬河,最喜交情古意多。
长使马周贫作客,令人千古愧常何
」其所期望者深矣。
陈祥士清初 1631 — 1701
玉螺山诗钞·序
希声和尚者,平邑乡先生陈子贤裔也。
家本旧族,生而颖慧,长好读书,后以明经入仕,授蜀庆符,以能声著。
继而请养归,事两尊人尽孝,耕田供职之外,无他事也。
年三十六,遂喜方外游,于色空心佛之旨自证自悟,了无疑义,从此闭关静坐,断饮除荤,宛然在家头陀也。
尝语予曰:“惟待高堂事尽、儿女债毕,即薙发入山矣。
”居无何,公被征从军,既佐理于冬官,又分曹于司马,才优肆应,随其所任,无不咄嗟克办。
如是者数年,解组而还。
公曰:“黄粱再梦矣,沧桑再阅矣。
吾顾吾,吾亦笑吾矣。
”遂重葺向所闭关之恒庵,焚香礼佛,披典翻经,依然在家头陀也。
人咸以为希公如是,可了曩时愿行矣。
忽一日,公过余玉山草堂,揖而辞曰:“吾将去矣。
”予曰:“汝何去?
”曰:“吾十年前之语子者,弗记忆耶?
”余恍然久之,亟起止公曰:“汝之养生送死,其于高堂者固尽矣,汝不犹有两子一女,婚嫁未毕乎?
不有老妻幼妾,团圞在室乎?
汝曷去?
”公唯唯而笑。
未几,余游普川,公跨一驴,随一童,衲衣僧帽,非复在家头陀状,飘飘然访予邸舍,云:“吾今去矣。
妻妾儿女,障碍何休?
吾直挥慧剑断之矣。
”余不胜彷徨叱咤,孰谓希公之果能去耶!
是日,送公于莲社堂,作诗曰:“普川市上狂歌客,莲社堂前忽送君。
拂袖不沾儿女泪,掉头肯顾友朋群?
昙摩路指三冬雪,支遁山开一杖云。
紧绊芒鞋追祖佛,宗风震旦好相闻。
” 其时乃乙丑(1685)冬杪,越今十馀载。
希公览昆华,登鸡足,又眺岷峨离堆之胜,观珠崖象浦之奇,兴益佳,道益广。
闻所至之宰官、贵人及州里信善与夫沙门支裔,凡得遇公者无不慕公悦公,朱履白氎,檀鼎香厨,倾心供奉而犹惧其亵也。
嗟乎!
为僧而感人尊信如此,是尚可忽乎哉?
迩者卓锡故山,筑其精舍,将以息游。
函诗一册,题曰《玉螺山集》,属序于余。
余受而展阅,喜希公之禅进,希公之诗亦进也。
盖论诗如论禅,试取有唐一代之诗比拟于诸宗离合之间:其在神龙开元初,则禅家之最上乘也;其在大历贞元中,则禅家之小乘也;其在元和开成末,则禅家之声闻辟支果也。
此惟妙悟者可与谈禅,即可与谈诗。
希公夙具妙悟,故于禅能参最上乘,自于诗不落第二义,余乌能测其所至哉!
然余序公诗而并悉公生平者,欲使世之人知公非僧,乃儒其僧也。
韩昌黎于浮屠文畅思进以儒者之道,矧予于公而可没其家世出处乎?
若然,则公虽入山头陀乎?
不依然平邑乡先生者欤!
因为之序。
康熙丙子(1696)孟夏浴佛日佛放居士谭瑞拜题于玉山草堂。
释文楷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五
释文楷字志甫亦号不二志衡山人
初出家时,依南岳清凉阿诺惺,而胸臆洒落,趋向高远,固已器之矣。
于禅暇,究心诗文,不异老儒。
随侍三十馀年,时有启诲,更苦志探求,遂尽传其学。
复事游参,遍历江淮吴越,使胜地风景丛从雅范,皆以奚囊贮之。
今诗集有《过高旻》、《招隐》、《江天寺》诸作,可想见矣。
乾隆甲戌夏,归自金陵,静居白云。
与同参文畅,听松观瀑,徜徉尘外。
偶尔挥翰吟啸,终以守岩穴为念。
乾隆三十一年丙戍,为缘六法长延继华林,胜地八景,殊少题留。
幽栖数稔,禅居多暇,作《八绝》以纪之。
《独尊峰》云:“突兀势参天,岩幽林亦窅。
快登此独尊,四顾群山小。
”《裴休桥》云:“桥古号裴休,度来非略约。。
四时涧水清,照彻行人脚。
”《望日台》云:“台石矗幽岑,朝曦遥入望。
扶桑忽吐红,滚滚金毬漾。
”《片云石》云:“怪石列冈陵,宛如云一片。
奇根本自殊,终不因风转。
”《伏虎岩》云:“峭壁一𡽡崖,二虎曾自
犹遗哮吼音,访道人难复。
”《仰天湖》云:“湓湖势俨然,山顶自开掘。
祇可宕心胸,范蠡难越。
”《呼龙潭》云:“潭深莫乱呼,只恐龙骜起。
大地洒甘泉,谁知龙酿水。
”《漏水岩》云:“岩下散明珠,山头悬瀑布。
朝朝杂鸟语,滴滴增奇趣。
初学诗与文畅,同请业于𡵺嵝东林简南禅师
庚寅夏,同门将刻所作诗文,而畅已先寂于白云,哭之哀,因并畅诗刋之,曰《合刋诗草》。
畅,字不偶,亦湘人也。
春日怀文楷》诗已入《国朝诗选》。
其《游西林诗》云:“霞尽处有青岑,曲折宁辞仄径深。
崖树疏疏行古殿,厨泉悄悄界东林。
采薪频入增山晓,游客希来便陆沈。
不是天龙曾卫护,楼台未必到于今。
”西林有峰名青岑,昔为禅林,今易数主,未能长护持也。
、畅并有语录、诗,则昔人称为“声律正宗,不愧唐禅,亦最上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