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僧寰中唐 780 — 862
师名寰中
姓卢氏
蒲坂人也。
生有异相。
其声如钟。
出家于并州童子寺
受心印于百丈海禅师
结茅于南岳
一日南泉至。
问如何是庵中主。
云。
苍天苍天。
泉云。
苍天且置。
如何是庵中主。
云。
会即便会。
莫忉忉。
泉拂袖而出。
赵州问般若以何为体。
云。
般若以何为体。
赵州大笑而出。
师明日见赵州扫地。
师问般若以何为体。
赵州置帚。
附掌大笑。
师便归方丈。
师后住浙江大慈山。
上堂示众云。
山僧不解答语。
只能识病。
又云。
说得一丈。
不如行取一尺。
说得一尺。
不如行取一寸。
时学者甚众。
山素缺水。
师拟飞锡。
夜梦神人告曰。
勿他之。
我移南岳小童子泉就师取用。
诘旦见二虎以爪跑于地。
泉自涌出。
味甘如饴。
僧自南岳至。
乃曰小童子泉涸矣。
故东坡题诗云。
亭亭石塔东峰上。
此老初来百神仰。
虎移泉眼趁行脚。
龙作浪花供抚掌。
至今游人灌濯罢。
卧听空阶环佩响。
故知此老如此泉。
莫作人间去来想。
咸通三年三月十五日无疾而逝。
寿八十三。
腊五十四。
僖宗性空大师定慧之塔。
赞曰。
履践真实  心悟无际  南泉赵州  激扬酬对 居乏寒泉  虎跑以济  惟德斯彰  风清日丽
释可授元末明初 1307 — 1375
可授
字无旨
一号休庵
临海李氏子
初教而后禅。
亲见独孤明公
虎岩伏老嫡孙。
出世。
凡四坐道场。
皆不出乎台境。
诸方将倚之以为重。
竞来敷致。
师漠然若不闻。
休庵于西坞。
日修净土法门念佛三昧。
且曰。
此即禅定之功也。
恶可强分同异哉。
国朝洪武六年
杭中天竺。
以府侯之命起师。
师勉应之。
行至钱塘江滨。
净慈诸勤旧。
相与谋曰。
大善知识
胡可失也。
帅众邀于道。
拥居其位。
师屡却之不听。
色颓然不怡。
时当岁俭。
道者如云。
糗粮方患不继。
而施者踵至。
居二载。
而退归卧竹院。
忽示微疾。
端坐西向。
召左右谓曰。
吾将逝矣。
或请偈。
曰。
吾宗本无言说。
乃合爪连称佛号。
至声渐微而寂。
阅世六十九。
僧腊五十。
龛留七日。
颜貌不变。
阇维。
齿牙贯珠不坏。
舍利光色晶莹如金银水精者。
遍满于地。
塔而藏焉。
师仪观雄硕。
识见夐卓。
其于荣名利养。
视之如无物。
出专法席。
皆迫于不得已。
会朝廷。
善世院
总统天下释教事。
或劝师求檄以主名山。
师笑而不答。
然其所莅之处。
不以恬退而不加之意。
必革其敝习。
新其规制。
使可贻于悠久。
五会语。
多肆口而说。
曾不经思。
平居遇物成味。
率出人意表。
戒其徒勿以示人。
至于尊贤尚德
推己及物。
有非人之所及。
诚末世大法幢也。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三
释可授字无旨号休庵
姓李氏临海人也。
年十九从九岩万壑观受具,后参普觉明于灵隐,有省,命充堂司,四众悦服。
寻还石门白岩真主真如延居上座。
元至元六年出主大雄山之安圣。
凡四坐道场,皆以净土法门为佛事,且曰:“此即禅定之功也,恶可强分同异哉?
明洪武六年,杭之中天竺以府侯之命,请主寺事。
行至钱塘江滨,净慈诸旧相与谋曰:“此大善知识,胡可失也?
天竺尚可致,吾属独不能耶?
”帅众邀于道,拥居其位,屡却不听,强应之。
时当岁俭,问道如云,糗粮方患不继,而施者踵至。
居二载,遂退卧竹院,忽示微疾,端坐西向,爪合连称佛号,至声渐微而寂。
荼毗,齿牙贯珠不坏,设利罗光色精莹,如金银水,遍泻于地。
宋景濂铭其塔。
释庄元末明初 1346 — 1403
呆庵庄禅师
台州人也。
住持径山
学者云合。
说法酬机。
迅若奔雷。
有呆庵语录。
湮没无传。
记籍但载其答儒一编。
意深而远。
语宏以肆。
轰轰然。
诚宗门之伟人也。
或以儒释内外之辩问者曰。
昔宋儒晦翁曰。
释所谓心上做工夫。
本不是。
程子曰。
释氏之学。
于敬以直内。
则有之矣。
义以方外。
则未之有也。
故滞固者入于枯稿。
疏通者归于恣肆。
此佛教所以隘也。
吾儒则不然。
率性而已。
斯理也圣人于易备言之。
二翁之说何如。
曰。
不然。
教有内外不同。
故造理有浅深之异。
求之于内。
心性是也。
求之于外。
学解是也。
故心通则万法俱融。
着相则目前自昧。
呜呼外求之失。
斯为甚矣。
今儒学之弊。
浮华者。
固以辞章为事。
纯实者。
亦不过以文义为宗。
其实心学则皆罔然也。
宋之真儒。
深知其病。
又知吾心工夫为有
是当教本抑末。
以斥其言语文字之非。
可也。
而复以心上工夫不是。
何自为矛盾欤。
既不是。
何谓却胜儒者乎。
此其不能穷心学之理。
于吾佛之道。
深自惑乱。
而不能取决也。
伊川之言。
亦然。
夫既悯吾道为有内无外矣。
果能以道为
何忧于末哉。
继言枯稿恣肆。
又悯吾道之隘。
是未见其大者矣。
既曰。
佛有觉之理。
以直内。
复言要之亦不是。
皆反覆自惑之言耳。
岂真知此理者哉。
若率性之说。
亦不出吾心上工夫。
必取證于易。
易乃心上之妙理。
先儒不明本心之体。
遂不明良知良能之所自出。
谓有气而后有知。
乃推性命之源于气。
推性为气中之理。
以性循理为道。
故随事随物以明理
不知天地人物形气。
皆生于觉性之中。
而吾之本心妙明遍照。
已在思虑未发之时。
若有得于此。
即时中之义也。
失此不能少存于内。
徒追求于事物之末。
谓之义以方外。
岂有是哉。
取證于易者。
易言至神至圣。
皆指不可测不可知之地。
故不疾而速。
不行而至。
又以无思无为无感通之
则易所證。
固非外矣。
了悟之地。
非学解所能到。
则谓之内。
解则谓之外。
内教外教。
所以不同也。
儒者专用力于外。
凡知解所不及者。
不复穷究。
故不知允执厥中之道。
天理流行之处。
皆在思虑不起。
物欲净尽之时。
践履虽专。
终不入圣人之域矣。
盖因疑佛氏之迹。
为无父无君。
遂不究尽其说。
使孔圣之道不明。
乃成毁佛之过也。
惜哉。
师将化忽云。
难难。
二八娇娘上高山。
老僧扶不得。
言讫而寂。
僧惟则
禅师
名惟则
字天真
祖姓费。
湖州人也。
慕禅宗而脱白焉。
即跋涉谋道。
不计得失。
历见一十八员知识。
俱不契。
千岩禅师
以则为大器。
乃谓之曰。
当今佛法。
大有子知见迥别。
不能了悟
无极源老人者。
西江匡庐
将六十年矣。
虽腊高百岁。
未将此道易赚于人。
子宜见之。
或缘在彼。
亦不孤负子行脚苦心也。
则往谒之。
见源枯坐木龛。
常达旦不卧。
霜眉如戟。
威德逼人。
惟三五白发侍僧同居。
则展拜足下。
拟请益。
弗能申词而出。
私问侍者曰。
和尚座下。
有禅者来往否。
侍者曰。
来者多矣。
老汉煞不近情。
率以孤寂引去。
纵有求住者。
难受龛前曲折。
则曰。
我求依栖可乎。
曰。
住即得。
只是不可问佛法。
则闻说大惊。
三月馀。
果不蒙一言启发。
一日值源如厕。
则遂问曰。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源公擒住曰。
道道。
则气索不能对。
源托开。
则失脚倒地。
大悟
失声发笑。
曰。
子有得耶。
则便连摇其手。
曰。
黄河三千年一度清。
于是服勤久之。
源公乃谓曰。
当时雪岩先师言。
我福薄不宜出世。
只可山边水边。
觅一个半个足矣。
今住此山。
不意子来。
然子缘十倍于我。
时至矣。
宜东行。
则既受命。
遂应嘉禾海门之请。
上堂曰。
三三三。
九九九。
海门潮音似雷吼。
香浮菊圃献金钱。
灵感杞堤呈玉狗。
你也有。
我也有。
捩转南辰看北斗。
忽涌身。
作修罗擎日月势。
便下座。
有僧问。
如何是日面佛。
则曰。
今日云生。
如何是月面佛。
曰。
夜来再看。
僧又问。
作么是佛祖为人处。
则曰。
狗舐热油铛。
如和尚
还有为人处也无。
曰。
猛虎当路坐。
问。
吃茶去意旨如何。
曰。
舌头不出口。
进云。
便是向上事否。
曰。
掩鼻偷香。
洪武初
蒲车徵则。
皇都法会。
则因足疾疏辞。
高帝手敕曰。
无心野鹤。
不忘霄汉翱翔。
跛脚老僧
可任山云自在。
乃赐还山。
示众曰。
绽东篱香正浮。
海天空阔月华
当阳拈出吹毛利。
剿绝纵横六不收。
又诫其门人智安曰(安号懒云)。
镜非不明也。
盲者持之以盖卮。
琴非不高也。
聋者用之以拄户。
有此境界。
方得自在。
否则总被高明二病。
侵入膏肓。
妄为人师。
自招罪犯。
故吾无极老人
一生不为高明所买。
所以人天莫柰渠何。
癸酉二月
则有捐座意。
弟子请遗语。
则笑曰。
平常说底不是耶。
遂奄化。
初胡秋碧
欲写则顶相千辐。
流施人间。
将半。
日本人至见之。
皆罗拜曰。
吾国祖师也。
安在此乎。
竞以金贸之东归。
赞曰。
凡读史至精神相贯处。
惟恐其欲尽。
盖今古之同心也。
余读天真行状。
至参无极老人
老人一段威德。
犹在纸上逼人。
恨不展日为年。
使老人绪馀。
广满人间。
饶益浇漓之俗。
可胜幸哉。
天真操履。
酷肖其师。
岂非蟠桃有核乎。
或谓。
丹山羽王。
不容伪矣。
杨黻明初 ? — 1426
维基
杨黻字民服江西吉水人
明朝初期政治人物。
永乐十三年(1415年)乙未进士
后担任御史
明仁宗即位后,上疏言十事。
后升任卫王府右长史
为官清廉,尽心献策。
明宣宗宣德初年去世。
也就是说,杨黻虽是江西吉水人,但是在《登科录》的永乐乙未进士榜单上有杨黻,并无杨黼,应是同一人。
又民间《集福消灾之道》中,有杨黼独自前往四川拜访无际大师的情节。
释幻空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幻空,本北直人,入滇憩鸡足大觉寺,后居迦叶殿罗汉崖,戒行孤洁,诸方敬仰,更创碧云寺,参穷法旨四十馀年,大为了悟,语辩如流。
时直指姜思睿企慕高望,入山叩访,见像县壁间,身在龛中,因云:“和尚和尚,业障业障。
既在龛中,复在纸上。
此则为真,彼则为妄。
速道速道,免吃吾棒。
应声曰:“业障业障,岂在和尚
放浪室中,威严堂上。
真也非真,妄也非妄。
如是此说,请收尊棒。
”姜改容礼之,为建寺勒碣。
释灵源
师(安岳了悟)之嗣。
灵源
字不二
凤阳薛氏子。
神采颖秀。
无际
授以无字话。
久之有省。
乐广安山水。
结茅扁曰雪骨。
方时太宗遣使纂修天下。
及访仙释有显迹者。
有司忽而不录。
作文自上之。
中寓规讽。
知州朱亨。
恶其妄。
奏之。
取至
下于理问状。
甫及门。
泊然脱化。
上闻之叹曰。
失此僧。
朕无缘也。
赐塔北门。
释善信
新续高僧传·遗身篇第七之一
释善信字无疑
姓吴氏嘉定人也。
年二十九出家上海施水庵,依智德为师。
初不识字,唯特佛号。
久之,教以经论,便能了悟
一日索浴入龛,歘然火起,自焚其身。
寺僧为起塔绘像。
释正智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正智字卧云姓陈氏福宁人也。
初出家时,受剃度于泰顺南峰寺
后得法于大观慧,实传月亭,中兴台教之学。
盖佛法自梁以前,无宗教之别。
大通中达摩西来,始崇教外别传之旨。
智者大师独宏止观于天台,学者宗之,斯台教之名立焉。
永嘉佛法肇于无相大师,实因止观发明大事,印證曹溪,号“一宿觉”,是则宗教旨归,初无有异也。
厥后青原、南岳宗风大鬯。
永嘉之学,薪尽不传。
天台亦渐微弱,不复演扬止观,专以讲义为台教矣。
盖千馀年,然后得月亭大师振中兴之
正智月亭之正传也。
嗣大观慧,慧嗣晦谷珂。
初大观虽习教典,而实研精止观,常立庵天台绝顶,覃思冥契。
又崇别教之旨,遍历诸方丛席,斟酌印可。
始归嗣晦谷,有“从来心印本无文”之嘱。
既登祖位,乃思出大炉锤合宗教为一。
于是著宗教不二之说,略云“宗者,悟佛之心;教者,明佛之理。
”复订法系正派,以世其传。
雁山能仁寺,宣扬法要,一时龙象云集,然入室者,为正智一人而已。
正智姿仪魁垒,外示冲和,崇重毗尼,律身峻绝。
虽宏解经义,而托根止观,行解双圆。
法于大观,了悟宗乘,屡登法席。
李尚书志曹学士学佺、张大令文光俱延之讲堂,躬亲听受,最后讲《楞严》于永嘉宏济寺
时大参石公万程,备兵东瓯钦师道范,怀香谒之。
因即讲次,从容问难,殊未了悟
驰书请益,因命笔答之,曰:“觌面相逢,犹遭钝置。
若更商确笔端,当令师子脱颐。
”后闻木鱼声,又以相叩,举“敲空有响,击木无声”语复之,乃赞叹而去。
以雁荡古刹,湮没殆尽,而罗汉寺有应真飞迹,且密迩能仁,望大观作道场处,炉烟可接。
乃重营兰若,游客衲子,栖息所,而道风馥郁,被于遐迩矣。
讲观之馀,雅好登临,搜奇剔异,樵牧所不到悉能及。
晚岁,道誉益隆,诸方参学缁素礼谒,每食踰千指。
更营雁湖绝巘以居,天光云影,置身汉表,每一凭眺,心迹俱清。
岁乙酉鲁藩建邸临海,仰其风范,致书劳问。
内史公超因奏请即雁湖建立禅院,复肃启,礼请再四,不报。
明年,大兵寻至,追讨逋伏,而雁荡悉罹兵燹,人始服其先见云
丁亥九月,示微疾。
至二十九日,谓门人曰:“吾归矣。
”沐浴更衣,然后顺化
世寿七十有四,僧腊四十有九。
三日茶毗,舍利皆五色,以癸巳八月十九日塔于罗汉寺侧,与大观塔合。
方大观欲合宗教为一也,门户竞争,教以宗为掠虚,宗以教为摭实。
其实宗为口头之宗,教亦纸上之教,使果佛之心,明佛之理,则原自无分,又何从拟合。
故开口乱道,蛇入竹筒,论不自大观起也,惟大观欲融而一之耳。
惜乎大观灭而亦西归,永嘉之焰谁续哉!
李象坤匊庵为作塔铭,寄慨深远,有以夫!
铭曰:“千潭一月,千月一摄。
闭门造车,出门合辙。
彼宗与教,胡为中裂。
峨峨观公,建大炉爇。
砂屑并融,不假抟捏。
或鼎或彝,任其铸出。
卧公亲承,宏扬煜烁。
法座屡登,弘辩罄折。
王敬礼宰臣钦慑。
讲观不二,顿渐岂别。
蓉峰巍峨,雁湖澄澈。
与虚为邻,孤操崭绝。
昔栖其巅,今瘗其嵲。
无缝塔中,寂光不灭。”
张引元
众香词
文姝,容止婉娈,天姿颖拔,六岁能诵唐诗三体,皆得母王文如之训。
左国骚选诸书示之,文姝一一了悟,似有夙契,即欧阳侍女口中有法华香者。
一日,从父宦游渡江,忽梦神示曰:“汝为玉帝掌书记,暂谪人间,三九年当复召归香案,须善自护持,勿堕尘劫。
文姝闻之,憬然有觉。
后适杨子安世,甚贫,姝力苦茹,日夕吟咏,与妹引庆和倡,皆尔雅俊拔,大类刘长卿风骨。
其词多忆母之作,永言孝思,后果神授之年遘疾而逝。
逸史范叔子序其集。
释景隆明 1393年7月12日 — ?
示真性源 参禅须要信得彻。
有主宰。
提撕话头。
默默参究。
于一切处无著无依。
逆顺境界到手。
便为蓦直行去。
不起分别。
不见有逆顺。
不见有境界。
盖为大解脱中不存一法也。
洞然了悟
直下承当。
更进一步。
了却向上一著。
虚彻灵明。
如金刚王宝剑。
万物曷敢婴其锋。
更说甚么世法佛法。
烦恼菩提。
透顶透底。
举体全真。
是为逸格之人也。
圆鉴堂 念佛一门。
捷径修行之要也。
识破此身不实。
世间虚妄。
是生死根。
惟净土可归。
念佛可恃。
紧念慢念。
高声低声。
总无拘碍。
但令身心闲淡。
默念不忘。
静闹闲忙。
一而无二。
忽然触境遇缘。
打著转身一句。
始知寂光净土不离此处。
阿弥陀佛不越自心。
虽然如是。
若乃将心求
反成障碍。
佛性是自然之物。
不属心思意解。
若见恁么说。
你便执个无心。
又成大病。
但以信心为本。
一切杂念都不随之。
如是行去。
总然不悟。
没后亦生土。
阶级进修。
无有退转。
昙和尚令提云念佛者是谁。
或云那个是我本性阿弥陀。
谓是摄心念佛。
参究念佛。
汝今不必用此等法。
只用平常念去。
示肄南宗 赵州无字。
之时。
如银山铁壁。
今日也无无。
明日也无无。
一朝水到渠成。
始知铁壁银山元非别物。
只贵退步休心。
切切要明生死大事。
不可呆蠢蠢念个无字虚延岁月。
亦不可推详计较义理曲会。
但于时中愤愤然要明这个无字。
忽尔一朝悬崖撒手。
打个翻身。
方见孤明历历。
如是现成。
到此不可耽著味著。
还有脑后一槌极是难透。
你但恁么参去。
举世尊初生 朕兆才彰成露布。
复指乾坤行七步。
只要群生正眼开。
落尽眉毛浑不顾。
举如人上树 百丑千拙齐露出。
明眼衲僧见不得。
断人命脉只斯须。
香严老子贼贼贼。
答诚敬堂 向上一著者。
彻之后。
结角罗纹。
杀著一锤。
所谓末后一句也。
言语说不到。
只用活机手段调治而至。
百丈再参马祖
马祖正用此机。
临济再参黄檗
黄檗亦用此机。
临济洛浦亦此机也。
后于夹山棒下方始瞥地。
兴化打克宾亦此机也。
真净和尚颂曰。
丈夫当断不自断。
兴化为人彻底汉。
日后从他眼自开。
棒了罚钱赶出院。
此颂甚对机。
汝今公案未明。
如何明得此一著子。
夙有灵根者。
公案亦甚易明。
不见临济凡问佛法。
便被黄檗殴打。
十分切当。
后得大愚一句打发。
洞明黄檗机用。
假如今日汝问我向上一著。
我亦不用摇唇动舌。
只用殴打。
再问再打。
汝被我打得荒了。
无计可施。
无理可说。
不得意中。
忽然猛省。
亦未可知。
我虽不施棒喝。
汝但恁么承当去看。
道禅人 参禅一著。
是超生死脱轮回之关棙子。
岂可小识小见而能拟议耶。
此是三世诸佛捷径度人之大法。
所谓一超直入如来地也。
自从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
迦叶尊者独悟深旨。
次第传来。
度人无限。
非语言文字而能教诲。
惟在具大手段。
大善知识
生机活法点悟而已。
昔因风吹幡动。
一僧言风动。
一僧言幡动。
六祖云。
非风幡动。
是汝心动。
二僧皆得省悟。
呜呼。
二僧言是风动。
是幡动。
皆是凡心。
六祖言非风动。
非幡动。
便佛心。
汝今且去穷究非风幡动。
是汝心动。
如是参去。
忽然省悟。
自知果然非风幡动。
是我心动也。
那时却来回报。
然后为汝敲磕末后一句。
自制塔铭 生事死葬。
祭之以礼
孔子之教也。
死而火化。
安葬骨塔。
释迦之教也。
古今依教。
莫不皆然。
余生姑苏洞庭鼋山陈氏。
父字显宗
号月潭处士
母金氏。
余讳景隆
字祖庭
号空谷
生于洪武癸酉七月十二日
永乐壬辰
弁山白莲懒云和尚受学参禅。
湖海伯古拙和尚辈莫不参扣。
虽以家居。
参究不替。
庚子岁
许令出家。
从虎丘先师石庵和尚收为行童。
洪熙乙巳
给牒为僧。
宣德二年
从杭昭庆守宗师得具戒。
六年
先师膺荐住持杭之灵隐
遂同至矣。
七年
天目山礼高峰塔。
憩锡一载。
剋苦参究。
忽有省会。
懒云和尚时在海昌妙。
遂造之。
剖露心法。
懒云大喜。
九年
灵隐先师圆寂矣。
阇维。
敛骨葬于本山
造骨塔。
并塔院。
奉祀有年。
今老且病。
死日在迩。
思无馀地以葬遗骨。
遂承佃钱塘县尉司上扇第二图修吉山下沈敬元佃官地一段为坟地。
葬骨塔。
盖坟屋居之。
待尽馀年。
名其屋曰正传塔院。
呜呼。
生死一梦。
骨塔奚为。
盖表佛法流芳。
灵踪不断。
即幻明真。
以致佛祖命脉源远流长矣。
幻身虽灭。
佛性不迁。
后之来者。
见窣堵崚嶒。
峰峦苍翠。
鸟鸣乔木。
泉潟幽岩。
不驰外境。
不执内心。
尽忘爱恶。
陶然泰和
始知法界为身。
虚空为口。
万象为舌。
昼夜说
未常间歇。
于此见得明。
透得彻。
如醉复醒。
廓然领悟。
便见佛祖不曾涅槃。
老僧不曾圆寂
大圆镜中觌面相见。
西来祖意两手分付。
如古师嗣云门。
青师嗣太阳。
无前后。
无去来。
大千沙界。
自他不隔于毫端。
十世古今。
始终不离于当念。
懒云和尚
景隆受业师之受业师。
景隆心法受印可于懒云
即南极安禅师也。
临济正传二十世。
师上溯天真。
则无极源雪岩钦
前后嗣法亦无定规。
前嗣后者。
阿难嗣迦叶。
后嗣前者。
兴化临济
理贯古今。
诣实为至。
铭曰。
廓周法界。
空荡无涯。
群灵升坠。
恒无已时。
佛祖垂应。
为导为师。
夙膺微幸。
直斯化仪
不善弘道。
随力所宜。
卒于武林
骨窆山崖。
窣堵奠安。
山同寿期。
以幻归幻。
有为无为。
成住坏空。
道恒夷。
正统九年春
景隆五十二岁著。
示徒参禅 宗厥旨。
是转迷成之要道也。
是明心见性之妙诀也。
是超凡入圣之关棙也。
自宋末至于今日。
师法不逮。
参徒根器亦为下劣。
变坏妙诀。
死法传流。
无绳自缚。
本是活人。
缚作死汉。
做作规矩。
提死话头。
执倚偏邪。
无由开悟。
嗟夫。
灵山会上别传心法。
超出功用。
大解脱法门也。
要在妙悟。
岂局规模。
老僧今日不用提话头。
不用参公案。
先要识破此身。
空花幻影。
不越百年。
可溺于世情。
埋没灵明觉性
随逐妄缘。
汩没生死。
六道循环。
不能超出。
既知此患。
尽情放下。
更不留心。
惟令默自思惟。
我今思善思恶怕热怕寒知饥知渴者心也。
因有幻身。
此心活。
死了烧了。
何处身。
只思此二句。
其馀言语。
知得便了。
不须记忆。
但于行住坐卧静闹閒忙苦乐逆顺一切时中。
唯自思惟死了烧了何处身。
忽然识得。
自会做人。
自知入道。
至于此时。
方参公案。
切须稳重穷究末后一句。
方到牢关。
始为了事人也。
涵养此道。
如百炼精金更无变色。
还垂方便接引后人。
是为报佛恩德。
答问 明本源曰。
永明大师道。
土。
犹如带角虎。
是则二法兼行耶。
兼行。
则古人谓之脚踏两边船。
必陷中间也。
湖海弟兄浩浩商量。
是非蜂起。
乞师指决。
去我碍膺。
答曰。
永明大师出此言时。
无人反覆扣问。
历代祖师在世。
亦无人反覆扣问。
故无辨明也。
学人疑似之心蕴之于怀。
未常发问。
懡㦬含糊。
迨今五百年矣。
子发此问。
大哉问也。
惜乎景隆虚度光阴七十四年。
道德智眼皆所不逮。
能答此言乎。
强答之。
恐不契佛祖之心。
反罹罪咎。
然有问无答。
亦非道也。
勉赴来意。
随力言之。
子当裁择。
执守参禅。
提个话头。
自谓守静工夫。
更无别事。
念佛往生。
寅夕礼诵。
皆所不行。
此谓有土也。
此等参禅亦非正气。
是为守死话头。
不异土木瓦石。
坐此病者十有八九。
莫之能救。
是活意。
如水上葫芦。
捺著便转。
活鱍鱍地。
故云参祖师活意。
不参死句。
如此参禅。
不轻念佛往生之道。
寅夕礼诵亦所遵行。
左之右之无不是道。
雪峰典座
杨岐作监寺
籍身劳动。
内力参禅。
永明参韶国师之
大弘念佛之道。
所谓内圆而外方。
内秘菩萨行。
外现是声闻。
此谓有土也。
辄以俚言免塞子问。
别访高明以求的意。
示坐关安清二上人 大藏经中。
传灯录里。
教人修行者。
皆言亲近明师。
时时闻法。
或念佛。
或数息。
或尸观。
或居阿阑若。
闲淡性情。
剋求妙悟。
自从拈花示众。
迦叶妙悟教外别传学厥旨。
二祖觅心不得而得安心。
南岳禅师六祖
曰。
什么物。
与么来。
岳大悟。
乃曰。
说似一物即不中。
疏山沩山曰。
有句无句。
倚树。
疏山卖布单作路费。
三千里外直造沩山
扣问树倒藤枯
句归何处。
沩山大笑而已。
疏山不契。
发愤而去。
行到明招。
言及于此。
明招曰。
却使沩山笑转新。
疏山大悟
大慧亦问树倒藤枯
句归何处。
圆悟答云。
相随来也。
大慧
有僧问一老宿。
百尺竿头如何进步。
宿云。
恶。
僧大悟
雪峰三登投子。
九到洞山
古人坐立不安。
切切求
岂肯死坐关房。
守株度日。
唐有大梅。
宋有和庵主
闲静馀情。
养道而已。
唐宋之时。
皆无坐关之说。
元时生出计较。
设个关房。
坐待
至今仿效也。
汝既如是精进用心。
切切求
聊为庶几。
岂可坐关房。
现成衣食。
自在过时。
而况张道伴。
李道伴。
张施主。
李施主。
常来相望。
各入关房。
闲话半日。
岂是真正修行纯净工夫剋时求也。
灵源居昭默堂
高峰坐死关。
皆悟道之后养道者也。
不似今人茫然而坐。
古人不舍分寸光阴。
不废剪爪之工。
舍身命而求妙悟也。
今恐虚消信施。
空丧光阴。
带果招因。
难以逃避。
由是老僧如是苦口。
若契汝心。
留为警觉。
或不契心。
付之水火。
又 来书说许多言语。
皆欲辨明。
且夫义学中人。
读书经。
教文义。
玄义岂不过汝百倍。
尚不能一一辨明。
不能窥测宗公案。
汝欲辩明。
何异入海算沙。
宗厥旨。
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昔有僧问石头和尚曰。
如何是
答云碌砖。
如何是道。
答云木头。
是如是之处将出来。
思惟之心安在何处。
一悟之后。
万法皆明。
何待辨论。
大慧和尚颂十智同真公案云。
兔角龟毛眼里栽。
铁山当面势崔嵬。
东西南北无门入。
旷劫无明当下灰。
宗悟境界如是而已。
通此消息。
令汝会意。
前者见汝多于人事。
故写书来。
令汝自省。
又恐汝独执于坐。
困在昏钝。
故写几段古人用心切近处。
汝学他用心。
晦堂和尚云峰悦禅师
日日挨拶。
日日不悟。
峰曰。
你且去黄龙南禅师
到彼挨拶数日亦不悟。
复回云峰。
峰已迁化。
复回黄龙。
途中遇雪。
阻于一寺。
无师扣。
便看传灯录。
偶然揭开。
看见僧问多福。
如何是多福一丛
福云。
一茎两茎斜。
僧云不会。
福云。
三茎四茎曲。
晦堂大悟
觉华严圆悟
日日挨拶。
日日不悟。
圆悟令看罗山语录亦不悟。
发愤出门。
行到一寺。
忽然大悟
古人如是坐立不安。
磨心擦腹。
挨拶出来。
岂是安然自在。
守待自
观汝来书。
知汝不会
不闻真正开发。
只是江湖中碌碌然之开发也。
良可惜哉。
老僧寄书。
令汝师于古人。
莫师今人。
老僧永乐年间十九岁时。
遇见信心铭證道歌。
一看之后。
超然省会。
从此发心。
力求出家。
见南极老和尚
古拙老和尚
金陵湖广两淅之间做知识者。
一一往见。
所有开发。
皆不中意。
我自主张。
只用传灯中上古祖师机用开发。
用心究。
所以今日得这些小见识儿也。
忝与上古相合。
不与今时雷同。
我期望汝成个法器。
不可平常过了。
汝今抖擞精神。
自著精彩。
个万法归一。
一归何处。
返究自己。
力要省会是归何处。
拌舍此身。
默做迟钝工夫。
一生用心去。
终有日。
此是没奈何处用此痛切之心也。
古人则不然。
有云我坐在这里等你去。
我立在这里等你去。
如是容易。
岂不快哉。
古人用心苦切。
一团精彩将出来。
不是拘缚身体。
呆呆兀坐。
昏茫过日。
此上所言多说病。
脱得禅病。
庶可悟道。
古云。
魔万难转惺惺。
直须精进切心。
庶有日。
袾宏曰。
诸师多教人参念佛是谁。
云不必用此等法。
随病制方。
逗机施教
二各有旨。
不可是此非彼。
释绍琦
解期 选佛场开定祖机。
辨明邪正在钳锤。
禹门浪暖风雷动。
正是鱼龙变化时。
即今众中莫有冲波激浪者么。
问答不录。
师以拂子打一圆相云。
机前一著。
觌面全提。
复击禅床一下云。
句外一言。
和声揭露。
个里不许停思顾虑。
岂容开口分疏。
只饶眨得眼来。
剑去久矣。
纵是佛祖到此。
也只得攒眉有分。
何也。
盖非言路所通。
亦非心识所测。
若是个英俊衲僧
向未举以前自当点首一笑。
是故祖师门下法应如是。
嗟观近世以来。
人心不古。
禅学之者。
不务真参实悟。
惟是接响承虚。
以觉识依通为悟明。
穿凿机缘为究。
破坏律仪为解脱。
夤缘据位为出世。
以致祖风彫弊。
魔说炽然。
塞佛法之坦途。
瞽人天之正眼。
使吾祖教外别传之道于斯而委地矣。
故我大觉释尊。
于二千年外。
已识尽众生心病。
预设多种奇方。
于无渐次法中曲垂修證规则。
不过只要诱引当人一个入路。
故经云。
末世众生。
希望成道。
无令求悟。
惟益多闻。
增长我见。
又云众生未悟。
作何方便。
开悟。
佛令结制居。
剋期取證。
过三期日。
随往无碍。
故知结解之有时也。
且如即今诸大德。
于九十日中还曾證悟也无。
已悟之者置之勿论。
如其未悟之者。
则此一冬不免又是虚丧了也。
若是个本色道流。
以十方法界为个圆觉期堂。
也莫论长期短期。
百日千日。
结制解制。
但以举起话头为始。
一年不悟一年
十年不悟十年
二十年不悟二十年
尽平生不悟。
决定不移此志。
直须要见个真实究竟处方是放参之日也。
故先哲所谓一念万年岂虚语哉。
遂举起拂子召众云。
还知这九十日内究的消息落处么。
不见世尊道。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
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个里明辨得老瞿昙得失誵讹处。
要證圆觉不为难矣。
设或未能见彻。
切忌依语生解。
幻叟今日不辞饶舌。
试为诸人颂出。
猛火铸成金弹子。
当机捏碎又浑囵。
等閒失得俱拈过。
风送潮音出海门。
秀峰居士 夫念佛者。
当知佛即是心。
未审心是何物。
须要看这一念佛心。
从何处念起。
复又要看破这看的人毕竟是谁。
这里有个入处。
便知圆悟禅师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甚么。
故祖师云。
心同虚空界。
示等虚空法。
證得虚空时。
无是无非法。
所言心者。
非妄想缘虑之心。
乃虚明圆湛广大无相之心也。
三世诸佛之所證。
證此心也。
六道众生之所昧。
昧此心也。
诸佛由悟而證。
号曰菩提
众生因迷而昧。
故曰烦恼。
在圣不增。
在凡不减。
得之不有。
失之不无。
迷则业缘。
悟名佛性。
盖知迷悟在己。
得失非他。
当知此心旷劫至今。
本无生灭。
原非染净。
孤光皎皎。
脱体无依。
妙用真常
廓周沙界。
无形状可见。
无声响可闻。
虽然无相。
无相不宗。
虽曰无声。
无声不应。
是一切色相之根。
乃一切声响之谷。
色空不二。
动静一如。
法法虚融。
尘尘解脱。
是知心有则法有。
心空则法空
心邪则一切邪。
心正则一切正。
若了此心。
法亦不有。
心法既无。
则一切是非名相皆空。
是非名相既空。
则山河大地。
色空明暗。
直下与当人自性心佛觌体混融。
了无隔碍。
居士于此果能信入。
则与从上佛祖所證所得更无差别。
复何凡圣迷悟得失之可论哉。
设或未然。
亦不用别求玄妙。
厌喧取寂。
但将平日所蕴一切智见扫荡乾净。
单单提起一句阿弥陀佛。
置之怀抱。
默然体究。
时鞭起疑情。
这个念佛的毕竟是谁。
返复究。
不可作有无卜度。
又不得将心待悟。
但有微尘许妄念存心。
皆为障碍。
直须打并教胸中空荡荡无一物。
而于行住坐卧之中。
乃至静闹閒忙之处。
都不用分别计较。
但要念念相续。
心心无间。
久久工夫纯一。
自然寂静轻安。
便有禅定现前。
正念不得纯一。
昏散起时。
亦不用将心排遣。
但将话头轻轻放下。
回光返照。
看这妄想昏沈从甚么处起。
只此一照。
则妄想昏沈当下自然顿息。
日久坚持此
果无退失。
蓦忽工夫入妙。
不觉不知一拶疑团粉碎。
历劫尘劳当下冰消瓦解。
只个身心二字亦不可得矣。
于这不可得处豁开顶门正眼。
洞彻性空源底。
自当点首一笑。
始知涅槃生死秽土净邦俱为剩语。
到此始信山僧未尝有所说也。
更须向真正钳锤下搂空悟迹。
掀翻窠臼。
然后證入广大甚深无碍自在不思议解脱三昧境中。
同佛受用。
以斯治国泽民。
则可以垂拱无为而坐致太平者矣。
以此超脱死生。
则应用施为而无可无不可也。
居士其尚勉之。
月庭居士 夫格外真机。
难容凑泊。
初参之士。
必假筌蹄。
所谓梵语阿弥陀佛。
此云无量寿。
佛者觉也觉即当人之自心。
心即本来之佛性。
是故佛者。
自心之佛。
不假外面驰求。
马大师所云即心即佛是也。
或谓即心是佛。
何劳更佛乎。
只为当人不了自心是佛。
是以执相循名。
妄生倒惑。
横见生死。
枉入迷流。
故劳先圣曲垂方便。
教令注想观心。
要信自心是佛。
则知心。
心念佛。
念念不忘。
心心无间。
忽尔到心思路绝处。
当下根尘颖脱。
当体空寂。
始知无念无心。
无心无念。
心念既无。
佛亦不可得矣。
故云从有而至无
因无念而證无心。
无心之心始是真心。
无念之念方名正念
无佛之佛可谓无量寿佛者矣。
到此觅一毫自他之相了不可得。
何圣凡迷悟之有哉。
只这不可得处。
即识心达本之要门。
乃超生脱死之捷径。
居士果能于此洞彻自心源底。
始信火宅凡居即为西方养。
举足动足无非古佛道场。
溪光山色头头章紫磨金容。
谷韵风声历历展红莲舌相。
尘尘契妙。
法法该宗。
不即不离。
心心解脱。
于斯领旨。
管取一笑而无疑矣。
居士其尚勉乎哉。
机缘法语 次日性空首座入室扣曰。
蒙和尚开示济川首座蒙山三关话。
弟子虽获与闻。
心犹未了。
幸望和尚别垂方便。
云。
照前问将来。
空云。
蟭螟虫吸乾沧海。
鱼龙虾蟹向何处安身立命。
曰。
长安路上金毛卧。
曰。
水母飞上色究竟天。
入摩醯眼里作舞。
因甚不见。
云。
五凤楼前铁马嘶。
曰莲湖桥为一切人直指。
明眼人因甚落井。
云。
明月照见夜行人。
曰请师一颂以为究竟。
云。
好与痛棒。
曰棒则弟子甘领领。
则望和尚垂慈
师乃呵呵一笑而为颂曰。
当机把断圣凡津。
拟议知伊屈未伸。
欲识蒙山端的旨。
垂钩意在钓金鳞。
云。
会么。
空遂作礼而退。
僧宝金山者。
入室礼次。
师乃问云。
面南观北斗。
低首看青天。
此语明甚么边事。
和尚合却口好。
云。
未在。
曰瞒别人即得。
云。
差别用处。
非智眼不能无惑。
子欲洞明佛祖真宗
须具透关正眼。
未审如何是透关正眼。
振声一喝。
云。
具得正眼。
当明向上一机。
如何是向上一机。
曰青天日当午。
云。
犹未梦见在。
曰木人拈玉线。
石女度针。
云。
从上佛祖不传之妙。
子作么生领会。
山近前礼一拜。
云。
转身一句速道将来。
曰雨添山色秀。
风来竹影移。
师拟拈拄杖。
山乃一喝。
拂袖而去。
云。
子二十棒。
山复回身近前合掌曰。
谢和尚垂慈
深锥痛劄。
云。
子虽有滔天之浪。
且无湛水之波。
山又叉手默然。
云。
如是如是。
山遂作礼。
僧问有佛处不得住时如何。
师举起手中拂子。
僧云。
无佛处急走过又作么生。
师放下手中拂子。
云。
会么。
僧云不会。
云。
两头不著。
千圣难窥。
这个且置。
只如古人道藏身处没踪迹。
没踪迹处莫藏身。
意旨如何。
僧云不即不离。
云。
不即。
不即个甚么。
不离。
不离个甚么。
僧拟对。
师打一拂子云
这虚头汉。
僧无语
师宴坐室中。
有胜上座者从外入来。
云。
是谁。
胜云。
某甲。
云。
作么。
胜云。
佛殿里拜佛来。
云。
佛向你道甚么。
胜云。
不曾道。
云。
你头不曾点地那。
胜云。
下下点地。
云。
又谓不曾道。
胜云。
某甲会也。
云。
你会个甚么。
胜云。
吐露太分明。
师便喝。
胜拟对。
云。
拄杖不在手。
汝二十棒。
出去。
天溪凝上座来
云。
不用之乎也者。
父母未生前亲切道一句看。
凝云。
千圣觑不著。
云。
觑不著的是甚么。
凝云。
父母未生前。
云。
为甚么觑不著。
凝云。
为无踪迹。
云。
既谓无踪迹。
说甚么觑不著。
你在无踪迹处窠臼。
这个且置。
只如烧了撒了。
你向甚么处安身立命。
凝云。
青山重叠叠。
涧水响潺潺。
云。
我不问你青山叠叠。
涧水潺潺。
毕竟烧了撒了向甚么处安身立命。
凝云。
日用分明常显露。
云。
这虚头汉。
脚跟尚未点地在。
说甚么露不显露。
凝乃触礼一拜。
云亦未在。
凝又拟开口。
师咄云。
你再乱道。
辟破你口门。
凝礼谢而退。
有僧扣云。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毕竟是个甚么。
师与僧一掌云。
你道是个甚么。
僧拟开口。
师以手掩其口。
僧于言下悟旨。
师因消遣。
至韶古音关房。
以拄杖扣门三下曰。
关主在么。
韶曰。
他不曾有出入。
谁云在不在。
即开门见师。
乃触礼一拜。
曰。
此犹是奴儿婢子之事。
请关中主相见。
韶乃叉手默然。
曰。
此则沈寂默去也。
韶曰。
师适来问甚么。
曰。
问汝关中主
韶曰。
唤作寂默得么。
韶遂呈偈曰。
只此寂默非寂默。
非寂默中非亦绝。
渠侬目面已呈师。
动静何曾有区别。
曰。
恁么则子不在关内耶。
韶曰。
弟子见师亦不在关外。
师以手拍关门一下曰。
怎奈这个何。
韶拟对。
师叱曰。
汝但于心不生分别。
只个门户亦无所有。
门户既非。
则谁在关内谁在关外耶。
虽然理则如是。
亦不可越他世谛规矩。
尤不可违其自己志愿。
正好向这无分别无内外处。
竖立脊梁。
全机坐断。
彻底掀翻。
囫囵嚼破。
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可也。
曰言曰行。
可以范后学。
抑不负其己灵也。
子其勉而进之。
三载出关之日。
拄杖子再为汝勘过。
韶遂作礼。
行实 师讳绍琦
楚山其字也。
姓雷
唐安人
九岁出家。
初从玄极和尚
最后谒东普无际和尚得法。
正统六年
再见东普。
普问子数年来住在何处。
曰我所住廓然无定在。
普曰。
汝有何所得。
曰本自无失。
何得之有。
普曰。
莫不是学得来者。
曰一法不有。
学自何来。
普曰。
汝落。
空耶。
曰我尚非我。
谁落谁空。
普曰。
毕竟事若何。
曰水。
浅石出。
雨霁云收。
普曰。
莫乱道。
只如佛祖来也不许。
纵尔横吞教。
现百千神通。
到这里更是不许。
和尚虽是把断要津。
其奈劳神不易。
普曰。
克家须是破家儿。
恁么干蛊也省力。
既退。
至晚。
复召入诘之曰。
汝将平昔次第发明处告我。
楚山悉具以对。
普曰。
还我无字意来。
曰这僧问处偏多事。
赵老何曾涉所思。
信口一言都吐露。
翻成特地使人疑。
普曰。
如何是汝不疑处。
曰青山绿水。
燕语莺啼。
历历分明。
更疑何事。
普曰。
未在。
更道。
曰头顶虚空。
脚踏实地。
普召弟子鸣钟集众。
取袈裟拂子以授楚山
袾宏曰。
所云以提起话头之日为始事。
一年不悟一年。
乃至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尽平生不移此志。
直至大悟方名罢
至哉言也。
楚山禅师
唐安人也。
名绍琦
姓雷氏
八岁入乡校。
不假师授而知诵。
次载失父。
遂弃业。
而学出世法于玄极通禅师
爱之。
与语辄终日。
每至节要处。
不敢犯其词。
乃跪请益。
叹曰。
子根性太利。
难于入道。
但有疑在。
庶可疗耳。
愕然曰。
木偶人
可入道耶。
笑曰。
入道须是木偶人始得。
愤而趋出。
益疑之。
经昼夜。
遂振衣起曰。
吾师岂欺我哉。
复入。
剖于前。
独以掌反覆示之。
不领。
遂背去。
遍参知识。
俱不得意。
无际悟和尚
普州之东林。
东林禅风。
腰包到者即受。
曲折流辈窃非之。
故往扣焉。
曰。
上座何住。
对曰。
廓然无定。
曰。
有何所得。
对曰。
本来无失。
何得之有。
曰。
学将来底。
堪作甚么。
对曰。
一法不有。
学自何来。
曰。
汝落空耶。
对曰。
我尚非我。
谁落谁空。
曰。
毕竟如何。
曰。
水浅石出。
雨霁云收。
悟公笑曰。
纵汝横吞藏教。
现百千神通。
其如老赵州无字公案。
怎生消缴。
又拟对。
悟公连叱退之。
大惭。
数日不敢仰视。
忽闻净板鸣。
豁然荡尽廉纤。
急披衣礼谢。
肯之。
遂以断桥源流。
行化。
当是之时。
断桥之脉微矣。
悟公继响。
而得法者仅七人。
出世最晚。
初领天柱。
皖山
又投子后主成都天成寺
裔叶翻茂。
为大振焉。
得其法者。
又十六人。
有祖玠侍者
齿最少。
号圭庵
甚谨。
丛林惮其严厉。
敬其慧识。
以香林远方之一日童子进
啜罢。
顾童子曰。
人道汝憨耶。
玠曰。
它亦有乖处。
曰。
何以见得。
玠呼接盏。
童子近前。
曰。
道得即还你。
无对。
乃顾玠。
玠曰。
只者无言语处。
不隔纤毫。
曰。
因甚道不得。
玠呼童子何不问讯。
童子问讯。
度盏。
童子接之。
珍重而去。
玠曰。
道他无语得么。
曰。
只如者童子。
恁么端的。
是无明使然耶。
法性如是耶。
曰。
迷则积劫无明。
了则本来佛性。
曰。
恁么他是知有。
是不知有。
曰。
他若知有则不为迷因。
不知有番为隔碍。
曰。
子还有知也无。
曰。
祖玠不知有。
曰。
既不知有。
何以知宗
玠曰。
圣人若知。
即同凡夫。
凡夫若知。
则同圣人。
曰。
子看老僧
是知不否。
玠曰。
临机大用。
举必全真。
说甚知有不知有。
曰。
只如老僧
即今一语一默。
剖析是非。
别名相处
与适来童子。
见识是同是别。
玠曰。
法智眼。
无作妙用。
体性虽同。
用处县隔。
曰。
既云择法。
安能无作乎。
玠曰。
智炤非识。
妙用非有。
用既非用。
作亦非作。
虽分别。
实无分别之能也。
曰。
今对万法。
境相差殊。
一一明了。
不具分别可乎。
玠曰。
教不云乎。
如我按指海印发光。
圆明了知。
不繇心念。
曰。
善哉。
可谓鹅王择乳矣。
未几。
玠膺疾。
下视之。
值心上座在侧。
因问曰。
如何是心。
玠曰。
开口不容情。
曰。
未在。
玠顾心曰。
何不作礼。
心便珍重。
玠曰。
呈似了也。
曰子既如是。
还能觌体颂出乎。
玠对曰。
祖师心印若为传。
有语分明。
不在言能向机前亲领得。
海门撑出钓鱼船。
曰。
珍调四大。
饶益将来。
一日玠疾革。
作呻吟声。
问曰。
子平日得力句。
到此还用得著么。
对曰。
用得著。
曰。
既用得著。
叫苦作么。
曰。
痛则叫。
痒则笑。
曰叫与笑者。
复是阿谁。
曰。
四大无我。
叫者亦非真。
寂体中实无受者。
曰。
主人公。
即今在甚么处。
曰。
秋风不扇。
桂蕊飘香。
曰。
恁么则遍界绝遮藏也。
曰。
有眼觑不见。
曰。
只如三寸。
气消时向甚处。
安身立命。
对曰。
雨过天晴。
青山依旧。
曰。
从今别后。
再得相见否。
对曰。
旷劫不违。
今何有间。
曰。
子不病耶。
对曰。
病与不病。
总不相干。
执玠手曰。
此是甚么。
玠曰。
是祖玠手。
曰。
祖玠是谁。
曰。
玠固非我。
亦不离我。
乃叹曰。
善哉。
妙契无生。
彻證真常。
子虽妙年。
死亦何憾。
玠遂合爪谢曰。
与祖玠趱。
将龛子来。
命舁龛至。
玠顾左右。
曰吾当行矣。
整衣龛坐化去。
玠化后。
天成之话大行。
时蜀多义学。
互以胜劣相比量。
一以心宗揭之。
而小大俱圆。
有问。
祖师西来意。
则答曰。
海神撒出夜明珠。
又问祖师西来意。
曰。
雪消山顶露。
风过树头摇。
又问如何是直指事。
答曰。
玉栏杆上石狮子。
红藕花间白鹭鸶。
又问如何是摩醯正眼。
喝之。
又问不涉寒暑是甚么人。
亦喝之。
爱以无字问僧。
有对曰。
风吹秋月冷。
雪压老寒。
又僧对曰。
出匣吹毛剑
寒光射斗牛
又对曰。
无孔铁锤当面掷。
皆喜之。
后示疾。
诸山讯候。
有进曰。
和尚还有不了公案么。
展掌曰。
会么。
拟对。
喝住曰。
今年今日。
推车挂壁。
撞倒虚空。
青天霹雳。
阿呵呵。
泥牛吞却老龙珠。
澄澄性海沤花息。
瞑目而寂。
时成化九年三月望日也。
赞曰。
楚山行化。
当明运昌隆之际。
纯以心性禅。
应接群机。
以故。
门下一时龙蟠凤翥焉。
乃至祖玠辈。
风鬯春枝节节是。
令见者闻者。
莫不神往。
但不再传其绪俱𥨊。
岂慈父欲子食药而愈疾。
遂称没于他方也耶。
释季善
师讳本善
凤阳人
随任生于广东之雷阳。
父姓吴。
母钟氏。
稚小以佛事为儿戏。
十七岁出家。
初投源明和尚请益。
明示以无字公案。
正统八年入闽参无际师
闻钟声有省。
次见蒙隐
次见楚山。
次见月溪。
溪印可之。
从前打七掩关。
晓夜无怠。
历尽百倍苦功。
乃得大彻。
蒙古庭重授衣拂。
天顺庚辰
赵氏建西湖三塔寺
请师开山。
继兴天目昭明。
继兴吴山宝莲。
继兴南山甘露
成化庚子
掩关石屋寺。
壬寅
慈云岭有山曰登云。
寺曰天真。
宗纲请师兴建。
事峻。
即掩关杜人事。
涵养陶汰。
有四十馀年祇掩关之句。
示寂后。
门人悟深戒新等。
辑师言论行实名昭明甘露天真三处语要录云。
僧本瑞明 ? — 1508
普说 汝等诸人既知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何得依稀过日。
浪荡度时。
三个攒攒。
四个簇簇。
只图热闹。
那有直前做去底人。
纵有悔懊。
又不肯行。
更道今年这里不好。
等待明年别寻去处。
及到明年。
依旧如此。
似此之流。
尽空尽界。
谁肯发丈夫之志。
立决定之心。
直至老死。
永无那移。
又有无知之辈。
才然行持。
便去访问诸尊宿悟门。
面前听得。
随后便讲谁深谁浅。
谁悟谁学。
一向诽谤他人德行。
不知转增自己贡高。
苦哉苦哉。
有何利益。
今此大众。
莫学斯等之流。
除去心中谄曲。
截断人我贪瞋。
直教一念不生。
万缘顿息。
然后向此乾乾净净处提个话头。
万法归一。
一归何处。
一归何处。
毕竟一归何处。
或前后考究。
或上下通参。
或单追何处。
举定。
不令浮沈。
字字明白。
句句皆参。
其目如睹。
其耳如听。
审定详参。
念念相续。
心心无间。
绵绵不绝。
密密常然。
若有一句不参。
只这一句便是妄念。
惟其不参。
所以为妄。
亦名狂念
今时学者一味去念。
齐声啰喊。
只图其熟。
故不肯参。
若然不参。
直饶念到弥勒下生。
也只讨得一场口滑。
又不识羞。
更道我不提自提。
不举自举。
如何不得开悟。
大众。
决不是教你念话头。
决不是教你炼昏沈。
纵然不睡。
又中何用。
也只是个精魂。
这段生涯。
决不是这个道理。
你莫错用其心。
吾今告汝。
莫生疑谤。
我终不以狂言诈语图名爱利误赚诸人。
不是教你不念话头。
不是教你不炼昏沈。
你若不参话头。
炼到尽未来际。
又且如何。
终是蒸砂作饭。
纵经尘劫。
只名热砂。
决不成就。
欲求开悟。
须是大起参情。
参究一归何处。
念中起参。
参中起念。
一挨一拶。
一拶一挨。
无缝无罅。
无空无缺。
因其参情绵密。
日用之中。
自然行不知行。
住不知住。
坐不知坐。
卧不知卧。
东西不辨。
南北不分。
不知有六根六尘。
大忘人世。
昼夜一如。
若不参情结秀。
凭何得个废寝忘餐。
至此境界。
傥到这地面。
不可便为工夫。
猛著精彩。
更加一拶。
直得虚空粉碎。
万象平沈。
又如云消日出。
世间出世间独露无私。
信手拈来无有不是。
千圣万贤笼罩不住。
复看生死涅槃果如昨梦。
到这里方信从前说话苦口相穷元来的实不虚。
大众。
但办肯心。
必不相赚。
又 大道普乎天下。
无一人而不具。
盖因迷不自觉。
所以沈埋。
纵顾其念。
念不著实。
亦不返顾。
汪汪洋洋。
终日竟夜。
虽不放逸。
亦不成就。
更不知过在于何。
皆为不参。
只去狂念
傥有参者。
又不实参。
有时而紧。
有时而慢。
髣髴依稀。
空延岁月。
如此行持。
宁能得悟。
汝等诸人。
从今以往。
更莫蹉跎。
发个决定信心。
昼三夜三。
永无恣纵。
直尽今生。
以悟为则。
举定本参。
看他是个什么境界。
是个什么道理。
务要讨个分晓。
以句挨句。
以意拶意。
意句相连。
参情自然绵密。
左之右之无间无断。
若依山僧之语。
世情自然生疏。
道念自然浓厚。
日久岁深。
自然废寝忘餐。
不炼昏沈。
昏沈自退。
不除散乱。
散乱自绝。
行住坐卧。
自然不知有身。
自然不知有世间境界。
何故。
纯一无杂。
心念不二。
放之不去。
收之不来。
无彼无此。
无是无非。
物我混然。
昼夜一如。
忽然会得。
如梦而醒。
复看从前。
皆是虚幻。
了知当体本来现成。
万象森罗。
全机独露。
天上人间。
悉无别法。
荡荡然无拘无束。
坦坦地自由自在。
于这大明国里也不枉为人。
向此法门也不枉为僧。
然后却来随缘度日。
岂不畅哉。
古云。
随缘消旧业。
更莫造新殃。
开示 都是年尊老宿。
何以返近于吾。
吾将何法开示于汝。
擎拳云。
会么。
众曰不会。
示曰。
诸佛诸祖皆无言说。
言说转远。
故我直示。
汝又不识。
只这不会底是诸法王
是诸佛母
三世十方一切圣凡尽从这不会底生出。
所以唤作摩耶夫人。
如来号正遍知海。
汝等返为无明。
复擎拳云。
会么。
众曰不会。
追曰。
是谁不会。
今言不会。
必有一个不会底。
若识得这个不会底。
便见世尊拈花。
俱胝竖指。
秘摩擎权。
灵云竖拂。
德山棒。
临济喝。
一一尽通。
更无隔越。
故云参须实参。
悟须实悟。
示众 大众。
切莫分别。
若不分别。
更无异路。
南北纵横。
东西自在。
只为分别。
所以不如。
各生异见。
妄立阶级。
故有三贤十地等妙二觉。
成分段修。
而分段證。
所以有诤说生死。
于一性中分为五性。
于一乘中分为三乘。
不知圣凡假立。
误认成实
良由取舍。
有此不如。
于妄功用便显差别。
似此等流。
入海算沙。
何时休歇。
尽是背父逃逝。
纵得回心。
不免从邑至邑。
从国至国。
佣赁展转。
次第而进。
庠序而升。
历尽阶级。
又未尽善。
傥到本国。
不识本国。
偶遇本父。
不识本父。
唤作当面蹉过。
当机不识。
将谓别有。
不肯承认。
屈作方便。
始能附近。
不免脱珍御之服。
著弊垢之衣。
与他同途。
方使心安。
日久月深。
故令出内。
以内遍外。
名之曰出。
以外归内。
名之曰内。
内外无疑。
方堪付业。
吾观此辈。
不识常住妙心。
妄生功用。
沈沦多劫。
不悟玄源。
纵经尘劫。
只名造作。
于理转丧。
有何益哉。
若肯直下承当。
临济受三顿痛棒。
便解肋下还拳。
俱胝见竖一指。
当时冰消瓦解。
阿难能记三藏。
又滞补特伽罗。
外道才见默然。
便道我迷云。
师良久云。
方衲子
不如西方外道。
复嘘一声。
示无畏居士 学道之法。
诚无善巧。
只要辨其肯心。
更无别说。
举起话头。
字字著力。
莫管纯孰不纯孰。
只故参将去。
参来参去。
参得疑情顿发。
直教应用无亏。
周旋无隔。
尽古尽今。
尽空尽界。
无断无续。
通然只是一个参情。
收之不来。
放之不去。
行住坐卧悉无有别。
忽然爆地一声。
虚空粉碎。
大地平沈。
独露一个本来面目。
偶尔回途。
顿同大千沙界。
到此之地。
正好诸方决择。
更书一偈以为资助。
偈曰。
昼夜身心莫放閒。
务教参透这重关。
忽然扑落乾坤境。
露出真常佛祖颜。
明月掌中随应用。
清风袖里绝追攀。
那时宝剑当堂坐。
方见山僧句外玄。
拈古 四祖问三祖云。
愿和尚慈悲。
乞求解脱法门。
祖曰谁缚汝。
四祖云。
无人缚。
祖曰何更求解脱法门。
四祖大悟
拈曰。
只知请问解脱。
不知刺头入胶盆。
当时不遇作家。
焉得以楔出楔。
忽然梦醒。
方见无端。
劈面云。
猫。
僧参马祖
地上画四画。
上一长。
下三短。
云不得道一长三短。
离此四字外请和尚答。
师画一画曰。
不得道长短。
答汝了也。
忠国师别云。
何不问老僧
拈曰。
这僧却是梦里渡河。
不知浑身泥水。
马祖就树采花。
未觉还飞他圃。
山僧忠国师道何不问老僧
当时只对他道自屎不觉臭。
大众。
三人且止。
即今不道长。
不道短。
又作么生会。
惟政禅师南泉
诸方善知识。
还有不说似人底法也无。
泉云有。
曰。
作么生是不说似人底法。
泉云。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曰。
恁么则说似人也。
泉云。
某只恁么。
和尚又作么生。
曰。
我又不是大善知识
争知有说不说底法。
泉云。
某不会。
请和尚说。
曰。
我太煞与汝说了也。
拈曰。
天下衲子
负钵挑囊。
入一丛林。
出一保社。
还知有不说底法么。
若知得。
何必去江南海北。
鼓扇是非。
你看这两个老汉。
拈头失尾。
拈尾失头。
若惹诸方笑怪。
既有不说底法。
且道还许宾主问答否。
点检得出。
进退无门。
更誇精细。
转见不堪。
大众。
到此如何即是。
归。
珍重。
讲僧马祖
曰。
莫是狮子儿否。
僧云。
不敢。
嘘两声。
僧云。
此是法。
曰。
此是什么法。
僧云。
狮子出窟法。
乃默然。
僧云。
此亦是法。
曰。
是什么法。
僧云。
狮子在窟法。
曰。
不出不入。
是什么法。
僧无对。
百丈云。
见么。
拈曰。
在窟出窟。
空担狮子之名。
嘘嘘默然。
枉费两头奔竞。
若是山僧
马祖道莫是狮子儿否。
便道这畜生。
非但把住百丈
亦使马祖有口无言。
何故。
杀斩不由献帝
存留尽在曹公。
归宗智常禅师问新到僧什么处来。
云凤翔来。
曰。
还将得那个来否。
僧云将来。
曰。
什么处。
僧以手从顶擎棒呈之。
师作接势。
抛向背后。
僧无对。
曰。
这野狐精。
拈曰。
平常无生之句。
与世间语言杳无踪迹。
这僧却也善辨。
争奈只是个知解之徒。
师言不是压良为贱。
本乃据款结案。
若是个汉。
道个贺喜。
何事而不了毕。
邓隐峰推车。
马祖路上展脚坐。
云。
收足。
曰。
已展不收。
云。
已进不退。
推车碾足便行。
祖归法堂上。
执斧曰。
适来碾损老僧足者出来。
引颈近前。
祖乃置斧。
拈曰。
师胜资强。
人间少有。
切不可流俗见解。
虽然。
盖世禅和。
能有几个作家。
何故。
未到尽惊山崄峻。
曾来方识路高低。
陆亘大夫南泉云。
弟子家中一片石
有时坐。
有时卧。
于今镌作佛得否。
曰。
得。
陆云
莫不得否。
曰。
不得。
岩云。
坐则佛。
不坐非佛。
洞山
不坐即佛。
坐则非佛。
拈曰。
陆亘大夫向这石头上坐卧不安。
仔细检点将来。
皆是自不守分。
不是南泉
争得风光遍界。
恁么便恁么。
不恁么便不恁么。
若不具眼。
总是泥里洗土块。
云岩證据。
洞山交互。
方见打鼓弄琵琶。
相逢两会家。
行实
江西南昌府钟陵人也。
父江台。
母徐氏。
幼随父商。
年将二十。
荆门
闻无说能和尚有道之士
拜为
剃落。
教看一归何处。
后得昱首座苦口提𢹂。
昼夜逼拶。
不许说话。
不许眨眼。
一日听廊下有人说话。
昱便打。
曰又不瞌睡。
如何也打。
你不瞌睡。
听那里。
又二僧裁裙。
度量不已。
我不觉眼看。
昱兄又打
你眼也不曾停住。
话头岂能著实。
我因此惊觉。
平日只说有念便罢。
那晓得如此用心。
自此其目如睹。
其耳如听。
字字明白。
句句历然。
后因看古语。
沈吟是阿谁。
举处是何人。
只管疑是谁。
昼夜如一。
忽不见山河大地及与自身。
后患痢疾甚重。
山东东晖示我大慧杲患背疽因缘。
我即豁然。
又见宝峰。
(云云)乃得印證。
袾宏曰。
不枉为人不枉为僧数语。
直是警策百倍。
读之。
踊跃欢喜。
增长志气。
释道济明 1487 — 1560
禅师
名道济
字法舟
嘉兴人也。
受业于东禅昂。
以向上宗乘
走叩吉庵祚禅师
遂得道焉。
无际悟之五世也。
以断桥正脉。
付广善潭。
潭付默庵宣。
宣付吉庵祚。
由潭至祚。
垂百年来。
其家声几不振矣。
承之。
出世金陵安隐。
而俎豆先人于名贤之间。
恢述其志。
刻如履冰。
每以隔宿挂上堂牌。
衲子阴笑之。
尝举拂子召众曰。
见么。
又击曰。
闻么。
既是举起便见。
击著便闻。
妙真如藏。
应用全彰。
是汝诸人。
自不丈夫。
故乃傍人门户。
求知求见。
韬晦家珍。
甘为寒乞。
将谓诸圣别有奇特事。
广额屠儿。
飏下屠刀。
便云。
我是千佛一数。
岂有曲折作知见耶。
丈夫子。
何不恁么担荷去。
于是。
学流爱慕而亲之。
吏部陆公光祖
还里。
以天宁居之。
祖既笃于真乘。
常游天宁。
恨见济之晚。
因问曰。
画前元有易否。
曰。
若无庖牺氏将甚么画。
曰。
画后如何。
曰。
元无一画。
曰。
现有六十四卦。
何得言无。
曰。
莫著文字。
曰。
请师离文字发一爻看。
召公
公应诺。
曰。
者一爻从何处。
起公大笑而谢。
自称五台居士
遂多出入丛林。
而击节焉。
别驾熊公南沙问曰。
设有将剑来取师头。
师还避否。
曰。
若有杀人不眨眼地将军
便有不怕死和尚
沙作挥剑势。
放身便倒。
曰。
好个师僧死在剑下。
起。
呵呵大笑曰。
作么作么。
任缘挥麈。
惟津津焉。
提唱纲宗而已。
稍不如意。
飘然去之。
或舟或廛。
或破寺村庵。
前后凡迁居二十馀所。
但其为人真率閒雅。
胸无隐事。
耳目交接。
使人忘其名势。
以故。
贤彦追崇之。
其于院务。
凡百阔略。
知友常以书勉
笑曰。
牙筹算计。
俗尚为讥。
况道人乎。
古制不立烟㸑。
草衣树宿。
闻道益广。
行道益多。
今人。
动以规法相绳。
礼乐铿锵。
举一狗子无佛性话。
求其不惑者鲜矣。
尤云。
我能据守祖庭。
利其徒属。
能作能为。
破律丧行。
恣彼陷溺。
是何益也。
晚年閒著异迹。
机不厌繁。
有道人拈拄杖问曰。
者是谁底。
曰。
山僧底。
曰。
既是师底。
因甚在我手里。
呼曰。
度拄杖来。
道人度杖与
曰。
汝底在甚么处。
道人整冠。
曰。
似则也似。
是则未是。
道人大笑。
又指吉祥草。
问傍僧曰。
是甚么。
曰。
吉祥草。
曰。
更有吉祥者否。
僧以足按地。
道人曰。
狮子窟中。
果无异兽。
摈僧出院。
又僧问。
得何三昧。
便乃随波逐浪。
曰。
两岸春风香不断。
一溪流水落花新。
曰。
学人不会。
曰。
蜻蜓飞尚缓。
蛱蝶舞偏忙。
曰。
和尚莫将境示人。
喝。
僧便作礼。
曰。
啼得血流无用处。
不如缄口残春
二十二出家。
殁年七十有四矣。
众知有厌世意。
请留偈。
以手摇曳曰。
何多事也。
乃趋寂。
时嘉靖。
庚戌之秋也。
得法者二人。
一居胥山
云谷会
一居精严寺
冬溪泽
俱以严标行话于世。
赞曰。
济公近继无际
远续断桥。
历观其始末。
机智毫忽不爽。
然前后居无定相。
惟激励学者为要务。
诸庄旱损。
略不干怀。
可谓救时之明哲者也。
尚有以不事事短之。
所谓盲人问豹。
与语奇斑哉。
释祥晖清 1621 — 1672年五月二十五日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五
释祥晖字瑞林
姓孙氏天津人也。
方在娠时,母感异徵,私祷弥勒院得举子。
六岁随祖母王氏诣院礼佛,虽在龆龄,触事通晓。
近听梵音,辄形喜跃。
祖母知有宿根,不堕麈劳。
久之,入里之无量院,礼济舟薙染。
教习经论,髣如记忆。
年二十,诣宝华受具于定庵
三载安居,专精律部,研究止持。
壬午春,辞定南下,兼慕禅学。
历普陀、天童、育王、显圣诸刹,凡浙中名匠,莫不参谒。
闻济舟病,招之北还。
明年柏林遇独超,痛领钳锤,方得了悟
壬辰春,从檀波来瑞应,命掌监院
律法大弘,寺声复振,皆唱导之力也。
丙申,将登五台
口偈有云:“摩尼宝积光辉满,定向无人觅处逢。
”盖文理通彻,自成妙旨,非徒眈吟咏可以企及。
辛丑檀波寂灭,继主瑞应。
十载精勤,以律持躬,内外肃然。
康熙庚戌京师地震,殿宇倾颓,乃竭资修葺如故。
复构法云、金汤二宇。
壬子夏五月二十五日辛巳,示微疾,集聚诫曰:“尘劳幻影,推穷莫测。
稍涉安排,即成大错。
随缘所遇,莫生节目
谨持斯语,莫或怠息。
”言讫坐化。
春秋五十有二,腊二十有六,塔于都城德胜外古塔之右。
释明悟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六
释明悟字丙元黄冈人
早岁出家仁寿庵,遍参诸方。
了悟心法,历主吴江长庆、苏州珠明石门崇庆、罪亭佛日诸寺。
晚居龙兴,精修净业,昼夜无间。
乾隆十七年正月九日,语众曰:“吾当去矣,不及观上元镫也。
”果于十四日作偈,有“自入涅盘门,不露真消息”之语。
因取汤沐浴易衣,称佛至午而寂。
释离尘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八
释离麈,字镜江
姓万氏衡阳人也。
性慧颖,不好俗嚣。
虽贫困失学,而出语成韵,若有夙因。
咸丰丁巳祝发郡城韩公,礼师禅机长老,究心生死,苦行二十年,拜《华严经》六部,勇猛精进。
一日始破本参,有偈曰:“在麈都不染,自乐性真天。
”犹恐见道未明,慨然舍去,朝九华、南海诸名胜。
豁尔了悟,复呈偈云:“一朝打破万缘空,面壁达摩成正觉。
”及归于衡城中正楼,创立禅林,一时名流,如刘观察晟斋、杨廉访赓云,皆乐为之助,卒成厥志。
自是日持一卷,朝夕朗诵,以笃修净业为务。
尝有偈云:“煆成炉火已纯青,内宝何须外索因。
性海圆融归一片,时时不昧本来人。
”清泉盛炳昆为叙其事,入宗录云。
释真印清 ? — 1879年十一月四日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释觉贤)其弟子真者,字莲丛亦号自信
姓王氏彭人也。
年二十,礼明钰薙发,习经三载,受具于宝光月耀。
道光癸巳妙胜贤自阙请至,见真印朝夕礼诵《华严》,深契之,因以初祖不立文字之旨,令其参悟。
夜闻钟声有省,诘旦语
曰:“此非究竟。
”引之以向上事。
戊戌,发脚南游,底维扬谒古灯,参领妙谛。
己亥,至定海礼普陀,复诣常州谒恒赞、雪岩二老,了悟《华严》法义。
庚子旋蜀后,始付以正法眼藏。
寂之明年,李蓝乱蜀,宝光寺众星散。
真印收而主之,仍以冬夏结制,弘法造就末学。
咸丰十一年辛酉,建七佛殿。
同治二年癸亥,贼氛炽甚,人心惶恐,而真印固视若无事。
且以馀金,建尊胜念佛堂。
尝谓人曰:“当以慈航消彼逆燄,而摄其沈沦众生,免于灾害。
”人多仰之。
甲子,更主郫县东林、义林二寺,置香田三百馀亩。
丙寅,至成都重修大悲寺
寺为康熙时主僧所败,乃以三千反其士地,堂室一一新之,复建千佛、大雄、观音、接引四殿,禅、观、戒三堂,经楼、方丈、山门及僧寮数十,九载落成,费三万,省会招提中,号为巨观
将军崇文勤公,素重其行履,故护持有加,得以竣事。
光绪二年丙子,彭中缁素请主龙兴寺,至则为修观佛楼,及丈室廊庑,寺为预知禅师道场,开建丛林,功久未讫。
真印主兹三寺,专以弘阐宗旨为己任,平生苦行不可思议。
光绪五年己卯十一月四日示寂,宏戒三十期,得戒弟子二千馀人。
壬午仲冬,塔于宝光西南隅,雪堂含澈为之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