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维基
王云凤(1465年—1518年),字应诏,号虎谷,山西辽州和顺县人。南京户部尚书王佐之子。成化十九年(1483年)癸卯科山西乡试举人,二十年(1484年)联捷甲辰科二甲第七十四名进士。二十三年(1487年)除礼部主客司主事,弘治四年(1491年)升祠祭司员外郎,九年(1496年)升祠祭司郎中,因弹劾太监李广与寿宁侯,被下锦衣卫诏狱。弘治十一年(1498年)三月,贬河南陕州知州,十二年冬入觐京师,升陕西按察司佥事、奉敕提督学校,十四年升副使,奉敕整饬洮河岷州兵备,十七年七月考绩,都御史杨用宁及御史季春交荐,乃复改提学副使。正德二年(1507年)正月,升山东按察使,八月丁母忧归。服阕,以吏部尚书张䌽举荐,依附刘瑾门下。正德四年(1509年)十一月起复为国子监祭酒,曾去拜会刘瑾,刘瑾诧异其胡子茂密,叱曰:何物祭酒,一嘴猪毛耶。王云凤惶恐跪谢。后来上章请求以刘瑾所行法例,刻板永著为令,又欲请刘瑾前去太学视察,如唐朝鱼朝恩故事,被士论所鄙视。刘瑾倒台后,王云凤被科道官员弹劾,正德五年(1510年)九月请求致仕,不被允许,改任南京通政司右通政,十月因弹劾而致仕,回籍养病。七年八月经御史杨邦珍、通政使丁凤、都御史石玠等举荐,起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赴任两月后父亲去世而归。十年二月服阕,八月除职如故,清理浙江、福建盐法,十一年正月再次以养病辞职。正德十三年(1518年)七月卒。
(《四库总目》:正、嘉之际,北地、信阳声华藉甚,教天下无读唐以后书。然七子之学得于诗者较深,得于文者颇浅,故其诗能自成家,而古文则钩章棘句,剽袭秦、汉之面貌,遂成伪体。史称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巳而悟歇、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演迤详赡,卓然成家。与唐顺之齐名,天下称之曰王、唐。诗则初为藻艳之格,归田以后,又杂入讲学之语,颓然自放,亦与顺之相似。朱彝尊明诗综乃谓其五言文理精密,嗣响颜、谢。而论者辄言文胜于诗,未为知音。今考集中五言,如《游西山普光寺》、《睡起》、《登金山》、《游大明湖》诸篇,固皆邃穆简远。七言如「每夜猿声如舍里,四时山色在城中」,「万井遥分初日下,群山微见远烟中」。「琴声初歇月挂树。莲唱微闻风满川」,亦颇有风调。然综其全集之诗舆文相较,则浅深高下,自不能掩。文胜之论,殆不尽诬。彝尊之论,不揣本而齐末矣。
《中麓闲居集》:遵岩在留都与龙溪王畿讲解王阳明遗说,参以己见。曩惟好古,汉以下著作无取焉。至是始发宋人书读之,觉其味长,而曾、王、鸥氏文尤可喜。眉山兄弟犹以为过于豪而失之放。以此自信,乃取旧所为文如汉人者焚之。唐荆川见之,以为头巾气。遵岩言此大难事,君试举笔自知之。未久,唐亦变而随之矣。尝言:「吾之诗文不外古人,而有高出古人者。中麓止知敬服唐荆川,殊不知荆川特得吾之绪馀也。」其大言如此。
《艺苑卮言》:王道思诗,如惊弋宿鸟,扑刺遒迅,殊愧幽闲之状。
《国史唯疑》:拟人必于其伦。王道思《序唐荆川集》,谓「江左自季劄、言偃之后,惟唐一人」,涉过誉,吴中閧然。薛方山答王槐野书:「吴如唐陆贽,宋范仲淹,邹浩,非尽乏人,唐岂得偃然其上乎!」唐亦有自嘲诗:「力希颜氏何能望?窃比言游未敢安。」为王序发也。
《列朝诗集》:道思诗体初宗艳丽,工力深厚。归田以后,搀杂讲学,信笔自放,颇为饲林口实,略舆唐应德相似。《东南峤外诗话》:道思诗「世事浮云机久息,故圆芳草梦空还」,「世态无端争梦里,人生何事胜樽前」,蕴藉自然,令人三复不厌。
田按:道思五律与同时皇甫子安、华子潜辈相较,略无愧色。陈卧子明诗选不录道思一篇,毋亦为弁州、历下之论所慑欤!)
梅边吹笛谱·跋
《梅边吹笛谱》二卷,先师次仲先生所手定也。其锦赋性拙鲁,于此夙未究心,然尝窃闻其绪论矣。词者,诗之馀也,昉于唐,沿于五代,具于北宋,盛于南宋,衰于元,亡于明。以诗譬之,慢词如七言,小令如五言。慢词北宋为初唐,秦、柳、苏、黄如沈、宋,体格虽具,风骨未遒,片玉则如拾遗,骎骎有盛唐之风矣。南渡为盛唐,白石如少陵,奄有诸家,高、史则中允、东川,吴、蒋则嘉州、常侍。宋末为中唐,玉田、碧山风调有馀,浑厚不足,其钱、刘乎。草窗、西麓、商隐、友竹诸公,盖又大历派矣。稼轩为盛唐之太白,后村、龙洲亦在微之、乐天之间。金、元为晚唐,山村、蜕岩可方温、李,彦高、裕之近于江东、樊川也。小令唐如汉,五代如魏晋,北宋欧、苏以上如齐梁,周、柳以下如陈隋,南渡如唐,虽才力有馀而古气无矣。填词之道,须取法南宋,然其中亦有两派焉。一派为白石,以清空为主,高、史辅之。前则有梦窗、竹山、西麓、虚斋、蒲江,后则有玉田、圣与、公谨、商隐诸人,扫除野狐,独标正谛,犹禅之南宗也。一派为稼轩,以豪迈为主,继之者龙洲、放翁、后村,犹禅之北宗也。元代两家并行,有明则高者仅得稼轩之皮毛,卑者鄙俚淫亵,直拾屯田、豫章之牙后。我朝斯道复兴,若严荪友、李秋锦、彭羡门、曹升六、李耕客、陈其年、宋牧仲、丁飞涛、沈南渟、徐电发诸公,率皆雅正,上宗南宋,然风气初开,音律不无小乖,词意微带豪艳,不脱《草堂》前明习染,唯朱竹垞氏专以玉田为模楷,品在众人上。至厉太鸿出,而琢句炼字,含宫咀商,净洗铅华,力除俳鄙,清空绝俗,直欲上摩高、史之垒矣;又必以律调为先,词藻次之,昔屯田、清真、白石、梦窗诸君,皆深于律吕,能自制新声者,其用昔人旧谱,皆恪守不敢失,况其下乎。吾师之词,不专主一家,而尤严于律,尝自谓幼年精力误弊于此。壬申冬,江郑堂先生亦语锦曰:令师学问精博,悉臻绝诣,礼经乐律,固其千秋大业,即骈体文章,诗馀小技,亦不落第二流也。爰案次为其目录,置诸卷端,以便检阅。外有《花犯》一阕,与《折桂令》诸散曲,既不欲弃置,亦不敢窜入,惟补录于后,以公同好云。时道光六年仲秋月望日,受业宣城张其锦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