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石邦宪明 ? — 156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8 【介绍】: 贵州清平卫人字希尹
嘉靖七年嗣世职为指挥使,累功进署都指挥佥事,充铜仁参将
以镇压龙许保、吴黑苗等起事,进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贵州
善用兵,在镇平定土官滋事及苗民起事多起,大小数百战,无不摧破。
所得俸赐悉以飨士卒,家无余资。
总兵官十七年,威镇边疆,称一时名将。
李世贤晚清 1834 — 18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4—1865 【介绍】: 广西藤县人
贫农出身。
李秀成堂弟。
咸丰元年加入太平军
天京内讧后,以善战为朝众所举,封侍天福左军主将,主持皖南军
参加枞阳会议,与陈玉成攻克庐州
溧阳,取句容,参加进攻第二次江南大营之役,以功封侍王
随即与李秀成东征,下丹阳常州苏州
又转战浙皖赣等地,一度进逼曾国藩祁门大营。
天京陷后,转战闽粤,曾占领福建漳州
后入镇平汪海洋军中,为汪所害。
丘逢甲晚清 1864年12月26日 — 1912年2月25日
全台诗
丘逢甲(1864~1912),谱名秉渊,字仙根号蛰仙又号蛰庵仲阏乙未内渡后自署仓海君南武山人海东遗民痛哭生
淡水厅铜罗湾(今苗栗铜锣)人。
十四岁取中秀才丁日昌赠以「东宁才子」之印;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次年(1889)取中三甲第九十六名进士,钦点工部虞衡司主事
不久,以亲老告归,先后担任宏文、罗山、崇文书院主讲,兼任《台湾通志》总局采访工作。
甲午战败,割台议起,丘氏上书请愿,反对割让,与台湾官绅共组台湾民主国,并担任义军统领督办团练,以「抗倭守土」号召抗日
日军抵台不久,继民主国总统唐景崧之后,避难广东镇平祖籍。
西渡后致力于兴学教育,曾担任韩山东山、景韩书院主讲,创潮汕第一所新式教育机构:岭东同文学堂,开新学风气之先。
又曾担任广东咨议局副议长,军政府教育部长等。
1912年病逝于镇平,临终遗言须向南葬,以示不忘台湾
丘逢甲乙未(1895)之前诗作,多见于《庄诗草》,计古近体诗约二百五十首。
内渡后诗作以《岭云海日楼诗钞》为主,乃丘逢甲病逝后,由其四弟瑞甲、五弟兆甲按年编次,得十三卷,凡千馀首。
兹以陈炎正编《庄诗草》〖此诗稿由陈炎正于1978年购得,又抄录丘逢甲少作后,集为《丘仓海先生诗文录》,与《庄诗草》原稿影本合并出版。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出版《岭云海日楼诗钞》〖台湾省文献会本依据丘瑞甲、丘兆甲编辑,邹鲁校订的《岭云海日楼诗钞》(含《选外集》)加标点编印,于1994年出版,内容较为完整,故据以为底本。
〗为底本,并参照王国璠编《庄诗草》〖王国璠据《庄诗草》原稿影本整理作注,另将《丘仓海先生诗文录》中的诗歌分出,题为「仓海先生集外集」,并入该书。
1980年台北市文献委员会出版。
〗(简称王本)、丘瑞甲、丘兆甲编,邹鲁校订《岭云海日楼诗钞》(简称邹本)〖丘瑞甲、丘兆甲编辑,邹鲁校订《岭云海日楼诗钞》,内附丘瑞甲补辑《选外集》,1937年广州中山大学版部出版,台湾大学图书馆、台湾文献馆典藏。
〗、黄志平、丘应枢、丘晨波编《岭云海日楼诗钞》(简称徽本)〖黄志平、丘应枢、丘晨波编校,《岭云海日楼诗钞》,1984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包括诗作十三卷、《选外集》、《选外集补遗》、《庄诗草》、《罗浮游草附录》等。
〗、黄志平、丘晨波编《丘逢甲集》〖黄志平、丘晨波主编的《丘逢甲集》,2001年长沙岳麓书社出版。
为目前最新的丘逢甲全集,按时间排序,但未区分选外集、补遗等。
〗,并增补光绪己亥(1899)岭南宝经阁刊刻的《金城唱和集》,以及《诗畸》、《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师友风义录》、《台湾诗乘》、《三六九小报》、《诗报》、《台湾诗醇》、《东宁击钵吟后集》、《台湾诗海》等辑录编校。
黄守谦清末民国初 1871 — 1927
全台诗
黄守谦(1871~1927)字式垣园中埔里人。
幼入书房读书,文理学识蔚然可观。
弱冠设塾授课,尤精通于诗学。
日治后,入国语学校师范部就读,后任教于园公学校约二十年,再转任台北第三高女。
黄氏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学通新旧,对地方教育贡献良多。
曾主编《黄氏族谱》,为「桃园吟社」社员,亦喜参加诗社吟会。
曾受佩绅章,为地方士绅。
〖参考黄希隆、黄守谦镇平
黄氏族谱》(文质公派。
黄贵立),收于《台湾文献书目解题。
族谱类》,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1989年;《台湾日日新报》,「本社通信员黄守谦氏逝」,1927年5月2日,夕刊第四版;《台湾日日新报》,「守谦氏将安窀穸」,1927年5月3日,夕刊第四版;赖子清〈古今台湾诗文社〉(二),《台湾文献》10卷3期,1959年9月,页78;《桃园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桃园市志》,桃园桃园市公所,2005年
〗黄氏投身教育数十年,目前所见诗作多发表于《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日日新报》及《台湾教育会杂志》,亦刊载于《栎社十周年大会击钵吟》、《南薰集》、《寿星集》、《开元寺徵诗录》、《环镜楼唱和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等。
或抒怀写志、或感时忆旧,多与师友相关,由此或可勾勒黄氏交游网络,并一窥当时教育人事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