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娄瑾” 相关资源
人物库
汪礼约
先生字士峐号石雪
大父中丞公玉,父石盂山人坦。
先生少负异才,嗜学,能读大父父书,治古文家言,工诗,兼善书法。
先生既三世擅为文章,复从学嘉则先生之门,得其指授,由是名日益重,虽里中宿老,无不翕然称长文者。
尝一客京师,游于太学,未几即弃归。
所居曰大雷山房,岚栖云构,人望之若三壶仙宅。
先生至中年,即尽谢客,坐卧一山楼著书,虽妻子绝不得见垂二十年。
少工书,楼上遍置静楮笔,于左偏开一穴,下置容五石大缸,使人楗其外。
每一诗成,既书纸,熟视良久,辄手取捼之,投穴中。
积岁时,缸满,家人发户出纸,好事者候得,每争取之,稍传布人间,余家亦得四五纸。
先生自序言:吾每草书成,悬置壁间,卧观之,真若神龙蜿蜒,健鹘翥𦐠欲出,斯实一奇也。
先生所居,当四明径口。
初,嘉则四明,从大雷入,先宿汪氏山房,搜讨故事。
先生与同行,每至一奇处,辄相酬唱有诗,嘉则记其首,合为四明游籍一卷。
一时词人竞相传写。
屠长卿余君房先生俱为作序。
余谓自谢遗尘栖神此山,高风轶世,然徒假皮、陆口中,遥相拟似,未得其真。
宋以后诗人过相刻画,复失自然,未有善写云窗,大阐岚瀑,若两先生文章之丽者也。
先生他著作甚多,俱未行世。
先生殁后数十年,大雷山房亦燬,遗文散失。
余仅从故选家觅得遗诗一卷,四明游籍一卷,因为论定,以存百一。
每诵先子年先生大雷山访汪长文隐居二百言,为忾慕久之。
释行敬明末清初 1613 — 1672年八月三十日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三
释行敬字独冠姓杨氏,云梦人也。
生有静性,不乐尘嚣。
年十三,从县中空如落绀。
一夕,梦大士持刀剖解,为之换骨,至齿牙间负痛而觉。
尔后,唯耽禅寂,杜绝外缘,偶检《天奇语录》,读之有得。
荷笠南游,首谒密云于大白山中,以“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大事不明当何所求”为问,密云轩然一棒,还叩所求,因自惟曰:“可教直下承当,乃恳恳勤勤看斯一棒。
”三秋靡间,殊鲜真际,忽动他山之想,遂过云门。
虽得轻安,终未洞明。
再上天童,复见密云,追随数载,偕上天台,方冀通玄发明此事。
未几云寂,放声大哭,以为从此失望,无复了时。
金粟费隐闻丧而至,隐固得天童髓者,尝造请,乞其指示,即指其掌,竟尔豁然,日臻阃奥。
隐后历超果、福严而至径山皆荷橐相从。
清顺治癸巳,隐以信拂授之,传临济法焉。
乙未主席吴兴灵山丁酉汉阳栖贤更隆礼聘,念乡关久别,云树依依,欣然就道,至则弘炉大冶,跃金同范。
俄而,兴阳使符来迎,慨祖席荒颓,黾勉效命,而破屋残僧,苍凉满目。
适严公玉提督豫章,假道汉上,晤于栖贤,宛如夙好,以兴复事从言之,提督竟尔檀施。
由是,殿宇摩云,楼阁碍日,片言之契,万金无吝,信有自来也。
未几,云杜之纂峰、沔阳广长鄂渚之岩头,相继以请。
为居纂匝月,止广长期,而岩头则往来至焉。
荆门玉泉、澧浦夹山且郤而不应,乃诣衡山一展祖塔。
主栖贤二十馀年,六坐道场,津梁不倦。
康熙壬子八月晦日示寂,书偈有“钓竿砍尽重栽竹,不脱荷衣归去来”之语。
寿六十,僧夏四十五,塔于兴阳东麓。
门人如水鉴佛顶,皆唱道诸方。
黄任
香草斋诗集·序
往余客岭南,会闽黄十砚先生亦来重游。
余之获交于先生也,以西蜀王公恕,时则会稽公玉露、长洲许丈廷鑅,俱聚羊城,始得快读先生之诗。
久之,王公抚闽,先生归。
次年,傅公来,即去。
又一年,许丈将开席鳌峰而公罢镇,先生偕许丈出,送崎之江上,月落鸡鸣,坐客沾醉僵卧,而先生与公犹击案画酒汁,慨然长吟也。
庚申壬戌,胜日良会,公必迎致先生
其时,余读先生诗最多。
迨后余从晋陵潘公于杭州
戊辰春,潘公自皖移闽,幕府过从,余获再读先生诗,又三年于兹矣。
今春潘公朝京师,余叩玄亭,先生则出酒饮余,手一巨编曰:「此吾删存五十年来诗也,盍为我序之?
」盖有喁者、于者、即事者、状物者、吊陈迹者、怀友者、感逝者、摅愁而惜别者,有得之疾病引枕者,发之对酒狂歌者,托之美人神仙、眇倩姽婳、惝恍不可即者。
源于选,而汎滥于三唐,而回溯于风骚,而得其宗,余盖至是尽读先生之诗焉。
先生自随计京师,遍游四方,之齐、之鲁、之梁宋,而于吴最久。
中宦粤东,不肯阿上官,投劾归。
所至贤士大夫,无不乐从先生游。
诸使之来南也,若故相泰山赵公欲荐起,不应。
吾吴中丞觉罗雅公,为锓其诗以传。
王公故齐年,潘公则宿重先生者。
此四三公,海内钜人长德,礼先生若是。
先生衔杯论诗外,它无言。
觉罗公在闽时,则未一踵其台门也。
世以此益高先生
先生少时犹及见诗人蓝采饮,而余田生谢古梅诸公,则同学弟兄相切劘为诗文。
即诸公亦自以为不及也。
先生少为才人,壮则为循吏,今为名宿,皎然有显晦出处之大节,诗故不足以尽先生
而海内慕先生者,骤见先生不得,读先生诗,如御先生焉。
归昌之片羽,迦陵之一鸣,顾不重哉!
回念畴昔,西州墓木已拱,许丈息影久不出,傅公以主鳌峰重入,与先生齿俱杖国,饮兴吟情,尚若壮少年。
而余侘傺失志,发亦种种白。
盖反覆先生之诗,而益增友朋离合之感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