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闵洪学” 相关资源
人物库
李天麟
维基
李天麟字仲仁牧马千户所军籍,山东济南府武定州人
顺天府乡试第一百名,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会试第一百五名,登三甲第四十二名进士
祥符县知县十三年七月选授浙江道试御史十五年两浙巡盐。
十九年八月复除云南道御史巡按湖广二十二年二月河南按察司副使
二十九年五月起补陕西副使三十三年九月右参政,照旧管事,三十六年五月官至陕西按察使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十月,与陕西布政使汪可受参政熊应占闵洪学副使陈宁段猷显等修建关中书院,请冯从吾讲学其中。
著有《词致录》十六卷。
安效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四川乌撒人
万历间乌撒知府奢崇明叛乱,效良附水西安邦彦,先后为云南巡抚闵洪学副总兵袁善所破,败死。
张瑶明 ? — 1632
维基
张瑶(?
—1632年),字天游号悔湄山东登州卫军籍。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山东乡试经魁,天启五年(1625年)联捷乙丑进士,授河南开封府推官,绝请托,抑豪强,吏民畏服。
崇祯四年行取入都,吏科给事中宋鸣梧力援宋玫给事,而抑,授府同知
怒,疏摭行贿状。
吏部尚书闵洪学馈遗奔竞,鸣梧复极论之,因贬河州判官,未赴居乡。
次年正月,李九成、孔有德等叛,围攻登州率家众登陴拒守,犹挥石奋击。
贼拥执之,大骂不屈,被杀。
妻女四人并投井死。
张瑶以殉难赠光禄寺少卿,入祠荫子。
张伯龙封户部主事
张珍,历任直隶满城知县永平府通判户部山西司主事
张一震、张一恒。
张一恒,康熙二十一年壬戌进士
诸允修
维基
诸允修字以安号世所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浙江乡试举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进士,授襄城知县,筑长堤以捍水患,减县驺以足驿递。
又增筑襄城新仓廒,饰学宫,时称循吏
入为工部主事,进员外郎,督理通惠河
郎中福王之国,道出潞河、天津王舟例用双缆,民居妨挽道者,有司议尽撤之。
允修谓逞便一时,忍令数十万生民悲露处乎。
持不可,乃具小舟百,巨缆千,俾人夫傍两岸挽之,既不失礼于王,而数万室安堵如故,人称有济变才
四十六年福建建南道右参政
天启元年(1621年),升四川按察使建昌兵备道
三年二月,三迁为云南右布政使五年三月贵州左布政使十月云南巡抚闵洪学之请,复任云南左布政使
时奢安之寇延省郊外,民拥门号哭求入,议者虑冠乘之变且叵测,又属人众,安插无所,粮亦不敷,将拒之。
允修曰:此吾赤子,奈何以饱贼刃。
乃由别门先出精兵于数十里外,设伏卫之,亲坐城楼启门令入,尽安顿藩司两庑及各空署内,又贷黔国公粮以食之,全活数十万。
天启七年(1627年),迁官至南京光禄寺卿崇祯四年(1631年)二月以计典被纠冒滥去职。
李长庚明末清初 ? — 1644
维基
李长庚(?
—1644年),字酉卿号孟白湖广黄州府麻城县人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举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任浙江参政山西按察使江西左右布政使
都察院副都御史巡抚山东,不久任户部左侍郎,出督辽饷。
天启二年三月,升南京刑部尚书
三年,迁户部尚书,未任,以忧归。
魏忠贤以之为杨、左东林党人,削籍还里。
崇祯元年(1628年)五月起为工部尚书,复以忧去。
五年八月,代闵洪学吏部尚书,因忤温体仁,再推郎中茂学知府,忤旨,斥为民。
家居十年,国变,崇祯十七年(1644年)卒。
明史》有传。
罗汝元明至南明 ? — 1645
维基
罗汝元(?
—1645年),字茂先号贞复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授行人司行人,迁贵州道监察御史巡按云南
安邦彦奢崇明造反,他和巡抚闵洪学合作平定;沐昌祚恃宠而骄,侵犯富贵人家,收纳庄田却不赋税,取来黄白物装作白米四十石、黄米二十石馈赠罗汝元;他严厉拒绝,上疏让庄田归黔国公,徵收就归相关部门,又侦查迫害居民的八人受审,人民都额手欢呼称他为「罗铁面」,为他建立「却金救民亭」。
云南士人应试需费用,罗汝元拿出自己积俸给与,于是三十七人踊跃上路;自这年开始云南士人可以本年赴京会试。
之后他升任太仆少卿魏忠贤专政后他被迫削籍。
崇祯初年罗汝元得起用为通政使,以佥都御史巡抚浙江,因为处理刘香贻误军机而回归,官居九列,侍奉双亲愉快健康,家乡亲友都视为盛事。
弘光帝继位,罗汝元升任刑部右侍郎南京失守后去世。
贺世寿
维基
贺世寿(1584年3月3日17世纪),字梧希南直隶镇江府丹阳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贺世寿本名贺烺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中式应天乡试举人八十二名举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会试中式第二十七名,成二甲第二十七名进士
户部主事,曾疏驳南京湖广道御史周达斥责徐缙芳等人东林党排斥异己,指出周达御史徐兆魁南京吏部侍郎史继偕、首辅李廷机为一党,藉机会除去不附和者,令史继偕感到不安,自陈乞归。
员外郎郎中,当时顾宪成高攀龙被诋毁禁止讲学,他两次上疏争论,言词间侵犯吏部尚书赵焕赵焕也因此引退,不久与他不和的齐楚浙党势力壮大,他也因故遭降级外调。
明光宗即位贺烺邹元标推荐,起用为刑部主事,调礼部仪制司主事天启四年(1624年)魏忠贤党羽张讷弹劾罢官,同期卢承钦将东林党人姓名罪状列入榜,称他为「敢死军人」。
魏忠贤被诛杀后,再起复他为户部主事,改任兵部客司崇祯二年(1629年)以避皇太子朱慈烺改名贺世寿
不久再改任礼部仪制司署员外郎主事次年(1630年)升为光禄寺添注少卿四年(1631年)太仆寺少卿西路马政,依附周延儒弹劾礼部尚书闵洪学,又依附温体仁获擢任通政使,到崇祯六年(1633年)兵部右侍郎佥都御史巡抚天津十年(1637年)南京户部侍郎
十七年(1644年)北京失陷,弘光帝南京即位,起用贺世寿刑部左侍郎,曾指斥不应该封吴三桂公爵,很快晋为户部尚书总督仓场,加太子少保
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吴希哲弹劾,告病回籍,阮大铖秘密派人在长江劫掠他。
隆武帝继位,召用为南京工部尚书,很久后才在家去世。
华允诚明末 1588 — 1648
维基
华允诚(1588年—1648年),字汝立,号凤超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人,明末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员外郎
清初,因不肯剃发被杀。
华允诚出生于无锡簪缨世家,曾祖父华舜钦,官瑞州府知府,祖父华启直,官四川参政
有弟华允谊
华允诚少年师从钱一本,学《易经》,长大后师从同乡高攀龙,在首善书院讲学。
天启元年(1612年),中式辛酉科应天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联捷壬戌进士天启四年(1624年)高攀龙,授工部都水司主事
魏忠贤擅权,二人先后告归。
崇祯改元华允诚复出,官工部营缮司主事,转员外郎,后调兵部
曾弹劾温体仁闵洪学等徇私乱政,疏陈“三大可惜,四大可忧”,指出“次辅体仁与冢臣洪学,同邑朋比,惟异己之驱除,阁臣兼操吏部之权,吏部惟阿阁臣之意,造门请命,夜以为常”。
被夺俸半年,不久辞归养亲。
弘光帝时,起为吏部员外郎,十馀日即辞归,闭门读易。
永历二年(即清顺治五年,1648年),因不肯剃发被人告发,斩于金陵
马世奇龚廷祥并称“锡山三忠”。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追谥节悯
明史》有传。
陈观阳明末清初 1591 — 1659
维基
陈观阳(1591年—1659年)字宾之南直隶镇江府丹徒县京口人
天启元年(1621年)陈观阳中式辛酉科应天乡试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进士,任应天府儒学教授
其父蒙冤而死,陈观阳写血书呈情诉冤,孙达始伏法。
不久,转南京国子监助教,升北京户部主事,奉命纂修全国赋役全书,三月告成。
崇祯二年(1629年),清兵入关袭扰,京师戒严。
陈观阳分守安定门
又救大灾,条上五大要。
转为吏部主事,当时,李长庚吏部尚书观阳告以「汲引正人,预储边材」,不能用。
李长庚去职后,闵洪学继任,南司农郑三俊考满至,陈观阳三俊负清望为由,请求为其增秩荫子,闵洪学不悦。
兵部员外郎华允诚疏纠洪学洪学认为华允诚陈观阳二人同乡且乡试同年,怀疑陈观阳参与其中,遂对其愈发不满。
陈观阳于是引疾归里,不久以在考功司时诖误被捕,下诏狱。
年馀方得澄清,罢归。
乌程温体仁当国,洪学力修前怨也。
甲申交章荐,起拟补原官,不就。
安居十余年,卒年六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