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镇澄。字月川。别号空印。金台宛平李氏子。幼聪慧弗群。十五礼西山广应寺引公为师。得度为沙弥。登坛受具。时一江澧西峰深守庵中诸大法师。弘教于大都。师亲依轮下。参穷性相宗旨。靡不该练。尤醉心华严圆顿法门。如是者十馀年。复从小山笑岩二老。究西来密意。殊有会焉。自是声光动远近。后学仰而归之。妙峰举无遮会于五台。师首其众。罢会。居紫霞兰若。面迫冷壁者三年。适塔院主人。请修清凉传。随以法席。延致四方。学士大集。至室无所容。寻与友人雪峰。创狮子窟。建万佛琉璃塔。遂成一大丛林。日绕数千指。演大华严。寒岩冰雪中。俨然金刚窟对谈也。时两宫兴福。尤注意台山。闻师雅重之。特赐龙藏。寻延师入京。馆于千佛慈因二寺。讲大乘诸经。赐赉隆厚。奉旨驰驿还山。开古竹林居之。有终焉意。复修古南台。南台竹林。皆文殊现身处。久废。得师而复兴。圣贤之迹隐显在人也。师自是疲于津梁。谢遣诸弟子。默然兀坐。一切无预于怀。众固请说法。师曰。学者以究心为要。多说何为。尔曹勉之。吾将行矣。中夜端坐而逝。时万历丁巳六月也。师安重寡言笑。律身至严。御众甚宽。说法三十馀年。处广众若无人。不受饮食。虽天厨荐至。而粗粝自如。居恒专注理观。安坐如山。物莫之动。度生卫法之心。至老弥笃。故出师之门者。皆凝厚之士。诸方取法焉。其于讲演。提纲挈要。时出新义。北方法席之盛。稽之前辈。无出师右者。著述。有楞严正观金刚正眼般若照真论因明起信摄论永嘉集诸解。皆盛行于世。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一
释如学,字无为,晚号五峰。姓任氏,临潼人。降生之辰,白光满室,与佛生同日,故莲胎含素,鹤骨出尘,有自来也。年二十,恃怙并失,薙发五台,从天齐师观修净业,昼夕思维向上,以了生死,斯心未安,决志行访。始谒熊耳无言,即往圆戒于澄律师,依止律堂,勤披藏卷。复遍游金刚台、虎跑、伏牛、终南,行力艰深,境界叠更,自得解释。历抵黄檗、匡庐、云门、径山,还至龙池参密云悟,深契法旨,及从入天台通玄,亲承煆炼,屡临血捧,机不放过。久之,入室请辞,悟握拂云:“唤作拂子则触,不唤作拂子则背,不得拈起不得放下,不得下语不得无语,不得错举,若不错举即分付汝。”学即跃起云:“不要不要。”悟云:“犹是乱叫乱跳,更试举看。”乃转身云:“学今去也。”悟即付之,承受记别去。后省悟于金粟。崇祯辛未,来主大沩同庆,斩石诛茅,仅蔽风雪,从侣朋兴,宗绪丕振。癸酉,出山将行化于五台,至金陵,为余集生中丞请说法祗陀林,吼声弘亮,四众惊服,东南望为大法幢。无何,自期厌世,是秋七月二十二日示寂。先以手书入山属法于养拙明使主沩山,示众偈云:“痛举钳锤为阿谁?可怜漆桶自狐疑。为伊结下来生债,五夜霜花开玉墀。”依法阇维,塔于大沩,羊城陶汝鼐为之铭。
先是,崇祯戊辰有圆上座者,骑犊披榛,把茆晏坐,觇枯杏复芽之异。明年,大宗伯李公 腾芳来访白牛寻源黄木,与圆公一宿树下而去,属同游者陶子汝鼒作记,胡子懋选造庵得前令周公瑞豹所请,复官田三十馀亩供香积,咸钦聚石之风,颇忆画灰之语。俄而学至,才举南宗,遽还中印。时有金铜瑞像,宫绣幢幡,赍自行僧,出于大内,诸方闻者莫不谓“大沩之山兴复有日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3
【介绍】:
明陕西城固人,字健冲。天启五年进士。崇祯间官御史,极论四川巡抚王维章贪劣。出按云南,还言民力已竭。迁浙江右参政,未任而罢。崇祯十六年义军克城固,欲用之。不从被杀。
维基
张凤翮(?—1644年),字健冲,号慰堂,陕西汉中府城固县人。天启元年(1621年)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中进士。崇祯年间,担任监察御史,弹劾四川巡抚王维章贪污劣行,请求召还给事中章正宸,未得接纳。不久巡按云南,回朝时说:「陛下提议再征一年税收,民力已枯竭,讨贼大臣懈怠涣散,浪费百万金钱。」崇祯帝采纳,命兵部飞骑要求熊文灿进攻,但张献忠已反叛;其后因论事迁任浙江按察使,再升任江西巡抚。张凤翮为人倜傥,曾说:「不先在家乡立功,怎能在天下立功?」故此发迹后开建城东新堰,又修筑南乐义堡,并建议实行丁随粮行。到崇祯十五年(1642年)迁浙江右参政,惟未任而罢官;李自成攻陷城固,威胁他出仕,他拒绝而被杀。
维基
张法孔(?—?年),字南鲁,云南临安府宁州民籍陕西岐山县人。性孝,母卒,血出柩隙,跪而舐之。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云南中式举人,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进士。历官户部郎中,天启二年出为河南右参议,升四川威茂道副使,调提督建昌学道。六年升河南右参政,七年二月调山西参政,分守河东。崇祯三年(1630年),升山东右布政使。九年(1636年),又调任四川左布政使,清操绝伦,报撙剩银三十万以助兵饷。崇祯十年(1637年),张法孔押送饷银至夔州(今奉节),不料被劫。此事被巡抚王维章参劾,导致他降级留任。后来,蜀王上疏说张法孔异常清廉贤能,恳请朝廷表彰并重用,将以太常寺少卿取用。但张法孔自己却决意引退,辞官回乡,直到七十二岁去世。崇祯时,张法孔被旌表为“天下清官最”。。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一
释正诲,字无迹,初祝发时名永灯,姓刘氏,当阳人也。母李氏,幼从外祖之宜都,十岁舍入石宝山,有塾师馆于寺,与众课读多解文义,以未了梵咒为憾。年十六西游憩圣水寺,见习瑜伽者,喟然叹曰:法固如是耶?去之,复归石宝,读书益力。年二十,见僧持《缁门警训》者,诵之泣下,作偈曰:“善财与我原同性,不證菩提誓不休。”遂诣荆南访天柱于普仰寺,柱器之,为更名正诲,留居三年,遍阅大藏。柱寂,乃游伏牛,寻其遗迹,因之两都重登讲席。慈圣太后闻其清誉,赐以千金,修葺玉泉,复请三藏存之寺中。初当阳旧有度门寺,荒废已久,人多不知。诲在普仰时,天柱曾口授北宗五十六字,云在度门秀国师碑后。诲自都归,便访度门,去玉泉七里见古寺破落,有石黝然,曰“大通秀国师之碑”,在榛莽中,抚之悽然,集工修治,因于塔前兴复度门寺,曰:“吾将老此,为北宗之裔。”自是,养晦此中,专志净土。崇祯元年正月,先期告逝,端坐说偈曰:“人间去住是寻常,处处名山古道场。一念不生三世佛,谁能直下可承当。”有僧问曰:“究竟若何?”诲以手抚案曰:“究竟到彼岸。”遂寂,塔于楞伽峰麓秀国师之傍。寻陵王宪使维章为之记。诲所著有《识略庄子注》及诗文诸稿。
维基
梁应龙(1597年—1677年),号霖海,广东饶平人,同进士出身。应龙中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进士,授太平府推官,再补保宁府推官。崇祯十年,贼入犯四川,陷南江、通江,蜀帅侯良柱被下旨斥责,良柱为脱罪,冒上捷功一千九百余级,遮杀行人以足其数,众大哗,应龙奉御史符按之,乱始戢。十月,张献忠破宁羌,分三路入川,总兵侯良柱战死,成都告急。巡抚王维章方守保宁,反在外,保宁震动,应龙已得入京升职诏命,仍调度战守,五月后贼军退去始入京。授兵部主事,转户部员外郎,升任福建布政使司参议,分巡福宁道。明亡,弃官归,寓居郡城(潮州)东郊,筑玉华山房,有梅花阁,擅一郡之胜。永历七年癸巳(1653年),郝尚久举潮州反正,应龙参与举事,授太仆寺少卿,尚久兵败,逃匿得免。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年),刘进忠叛清,乱定归潮,卒年八十一。
维基
孙景燧(?—1787年),字秋汀,中国浙江人,清朝官员,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起担任台湾知府,在林爽文事件中,不敌民军,阵亡于彰化。孙景燧于乾隆二十六年恩科(1761年)高中二甲进士。乾隆四十五年,接替满人逑德任福建省延平府知府一职,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由李振文接任。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担任福建省台湾府知府并兼任台湾道道尹,后道尹由满人永福接任。台湾天地会盛行,孙景燧取缔之,捉拿了首领林爽文的叔伯,引来林爽文的愤怒,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廿七日(1787年1月16日),林爽文于大墩(今台中)起事,孙景燧身为知府,前往距离大墩不远的彰化县城守城。因兵力悬殊,廿九日阵亡。
词学图录
黎简 (1747-1799) 字简民,一字未裁,号二樵。顺德人。乾隆五十四年拔贡,将赴廷试,以父丧未行,遂不复应试。一生未仕,赖卖画、卖文及教馆为生。善书画,称大家。诗学李贺、黄庭坚,刻意求新,峻拔清峭,自树一格。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称:"其诗由山谷入杜,而取炼于大谢,取劲于昌黎,取幽于长吉,取艳于玉溪,取瘦于东野,取僻于阆仙。锤焉凿焉,雕焉琢焉,于是成为其二樵之诗"。因爱广东省内东樵(罗浮)、西樵二山之胜,故自号"二樵",又取东樵432峰、西樵72峰之意,把居室命名为"五百四峰堂"。个性狂狷僻介,自称"狂简"。曾寄居广州慈度寺,住处四周种竹,名为竹平安馆。袁枚至广州欲求一面被拒,一时轰动诗坛。翁方纲任广东学政时,未到广州上任,先梦见二樵,传为佳话,可见威望。篆刻得汉人神髓,参以己意,淳厚苍雄,意格甚高,1962年麦华三等辑成《二樵山人篆刻佚存》。有《五百四峰堂诗钞》、《五百四峰堂续集》、《药烟阁词钞》,戏曲《芙蓉亭》等。
维基
刘海鳌(1830年1月27日—?年),派名光绶,字仙洲,号晓澜,道光十年庚寅正月初三日(1830年1月27日)生。四川省夔州府云阳县水田沟人,民籍,廪膳生。咸丰二年壬子本省乡试中式第43名,覆试一等第18名,会试中式第250名,覆第二等第22名,殿试二甲42名,朝考一等第29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十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十三年六月充国史馆协修,光绪元年大考二等第30名,六年二月充功臣馆纂修,七年四月功臣馆总纂,十二月充文渊阁校理,八年京察一等,奉旨交军机处记名以道府用,三月充国史馆纂修,六月充日讲起居注官,十月补授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二十九日补授云南粮储道。刘海鳌在京颇有文名。为赵尔丰家延为西宾,训诲赵尔丰、赵尔巽兄弟。宣统末年,赵氏兄弟先后赴四川任总督。赵尔丰曾专门起岸,欲面谒老师。听说刘已去世,只有师母贫居农村,生活艰难,赵立命接师母下城。面致慰问,并嘱地方官照颐其生活。赵离奉后,夔州府县官为她购置田地五十石,怡养天年。刘做过一任云南粮道官,奉慈禧之命,去云南巡视考察。至某县,刘在视察中用脚踢一粮仓木质墙壁,墙壁“崆崆”发声,刘心知其中已无存粮,并未露声色。但盗卖国库粮食的贪官心中有鬼,就在接待筵席中下毒。奸计得逞刘中毒身亡。遗体运回奉节甲高,葬于大旁,甲高人至今呼为“道台坟”。
维基
夏同善(1831年—1880年),字舜乐,号子松,浙江仁和县塘栖镇(今属临平区)人。晚清政治人物。夏同善幼年丧母,父夏建寅续娶乌镇萧氏,常随继母住外婆家,好读书,遍读外祖父萧麒藏书,与胡雪岩有交情。咸丰六年丙辰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官庶常馆庶子、詹事府詹事。善写文章,时人誉谓“在曾(国藩)、左(宗棠)之上”,甚得慈禧太后赏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同善反对议和。太平军陷杭州,夏同善在家服父丧,携母到上海。同治六年(1867年),升为少詹事。同治十年(1871年)任兵部右侍郎。同治十二年(1873年)以审理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闻名。光绪元年(1875年),与内阁学士翁同龢直毓庆宫授读。光绪四年,视学江苏。光绪六年(1880年)卒。朝廷赐祭葬,谥文敬。葬于大清岭。浙江图书馆今存夏同善手稿《夏子松先生函牍》。浙江省桐乡市乌镇有夏同善翰林第。
维基百科
饶宗颐,大紫荆勋贤(1917年8月9日—2018年2月6日),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生于中国广东省潮安县,是国学家,在中国研究、东方学及艺术文化多方面有成就。
生平
饶宗颐为潮州知名学者、工商金融界名流饶锷之长子。年少时候,禀承家学,常常在家中的天啸楼饱览群书。天啸楼是当时粤东最大的藏书楼,藏书量数以万计,俨如小型图书馆。饶自小被父亲训练写诗、填词,还有写骈文及散文。1932年,续编父亲《潮州艺文志》,于《岭南学报》刊登。1938年,中山大学因为日军南侵而迁往云南。饶在途中病倒,停留在香港时认识了王云五和叶恭绰。从此他正式开始了国学研究。当时他协助王云五编写《中山大辞典》,撰《古籍篇名·提要》稿,协助叶恭绰编写《全清词钞》。1949年移居香港,1952年至1968年期间于香港大学任教。
饶曾任教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1943年)、广东文理学院(1946年)、香港大学(1952年—1968年)、新加坡大学(1968年—1973年)、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1970年—1971年)、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2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系主任;1973年—1978年)、法国高等研究院宗教学部(1978年)、日本京都大学(1980年)、澳门东亚大学(1981年)、温州师范学院(1991年)、复旦大学(1992年)、广东美术学院(1993年)、中山大学(1935年及1993年)、北京广播学院(1994年)、杭州大学(1994年)、深圳大学(1995年)、韩山师范学院(1996年)、厦门大学(1996年)、台北华梵大学(1998年)、南京大学(1999年)、首都师范大学(1999年)、武汉大学(1999年)及北京大学(2000年)。
1962年获得号称西方汉学之诺贝尔奖的法国法兰西学院「汉学儒莲奖」。1965至1966年,他于法国国立科学中心,从事研究巴黎及伦敦所藏敦煌画稿,并把研究结果著成《敦煌白画》一书。1978年退休后在法国、日本、新加坡、泰国、中国大陆、台湾及澳门、美国周游讲学,举办书画展,并先后受聘为多位内地著名大学的名誉教授或其他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1993年12月,他获得法国索邦高等研究院颁予的人文科学博士学衔和法国文化部颁授的文化艺术勋章。1997年,他创办了大型学术刊物——《华学》,并得到香港艺术发展局授予第一届视觉艺术奖。1998年,获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当代国学大师”的荣誉。2000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授予大紫荆勋章,以表彰他在学术领域的杰出成就。2001年,他获得俄罗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05年,由饶宗颐教授书写《心经》,并由当代著名篆刻家唐积圣先生鑴刻,「心经简林」树立于大屿山昂平一址。200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聘请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并得到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终身成就奖。2011年,他入围亚洲电视举办的感动香港十大人物评选。2011年,获澳洲塔斯曼尼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