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杨炯初唐 650 — 693
作品评论
《唐诗品》
杨生神明内颖,卓起少年,词华秀朗,为时令慕,与子安之徒并称杰子,含三秀,凤耀四灵,岂不蔚然观美哉!
其诗三十卷,不尽传,今传二卷。
五言律体,长于他作,尝自言:“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子安词赋翩翩,波翻云写,杨生好欺人,故有此语。
文士信己,岂非珍其敝帚,自谓千金者哉!
刘轲唐 ? — 867
全粤诗·卷一一
刘轲字希仁
韶州曲江(今韶关市)人。
生于唐代宗大历间
幼嗜学,博通群书。
少为僧,止于豫章高安县南果园,遂穷内典。
德宗贞元初马植见其文,叹为韩愈之流。
复至罗浮,从杨生学《春秋》。
宪宗元和初,乃下罗浮,从庐山隐士茅君学,躬耕自给。
后上京师白居易以书介绍于所知者。
元和元年(八○六)进士,贡举试《玉声如乐》诗,遂登第。
文宗时,官宏文馆学士
累迁侍御史,出为洛州刺史,卒于官。
孟轲为文,故以名焉,文章与韩、齐名。
著述多种,皆已佚。
清道光间南海伍崇曜重刊前人所辑文十馀篇,名为《刘希仁文集》,收入《岭南遗书》第二集中。
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五、清阮元修道光刊《广东通志》卷二八八有传。
诗一首。
杨士奇明 1365 — 1444
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人
建文时,以荐授教授,旋入翰林编纂官
试吏部,授吴府审理副,仍供馆职
永乐初,改编修,入内阁典机务。
侍读左中允左谕德学士,改左春坊大学士,仍兼翰林学士
隆庆初,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进少傅,兼兵部尚书
正统初
少师
卒赠太师谥文贞
有《东里全集》九十七卷、别集四卷。
(《四库总目》:明初三杨并称,而士奇文章特优,制诰碑版,多出其手。
仁宗雅好欧阳修文,士奇文亦平正纡馀,得其仿佛,故郑瑗井观琐言》称其文典则无浮泛之病,杂录细事极平稳不费力。
后来馆阁著作沿为流派,遂为七子之口实。
李梦阳诗云;「宣德文体多浑沦,伟哉东里廊庙珍。
」亦不尽没其所长。
盖其文虽乏新裁,而不失古格,前辈典型,遂主持数十年之风气,非偶然也。
水东日记》:《二月二日秋官郎中彦谥贤友南行诗以识别》:「杨生青云器,文彩辉白璧。
腰间龙泉剑,别我有远适。
吾闻禹徂征,舞干致苗格。
所以宣尼训,服远文德。
好谋而有成,明明垂警饬。
如何才智士,宏议薄古昔。
怀忿忽远图,急功幸苟得。
宁论万里行,糗长豫峙积。
汉廷所遣帅,孰是赵充国
子行职赞襄,黾勉摅良画。
虽有斗酒饯,安能写胸臆?
临歧念素交,聊赠绕朝
卢陵杨士奇
」右诗见杨氏《世美录》。
麓川之议盖有主之者,内阁未之听,而兵部和之。
于是王忠毅公总督之命,此诗大意具矣。
后来忠毅西巡一奏,此事愈明。
他日岂无秉公是于彤简,而致深慨于是诗者乎!
麓堂诗话》:杨文贞公东里》手自选择,刻于广东,为人窜入数篇,后其子孙又刻为《续集》,非公意也。
文贞亦学杜诗,古乐府诸篇,间有得、魏晋遗意者。
尤精鉴识,慎许可,序《唐音》谓「可观世变」,序张式之诗称「勖哉乎」而已。
何孟春《馀冬序录》:《晋天文志》,瑞星凡五。
《中兴天文志》,瑞星十有二,详减不一。
其三则皆曰含誉。
宣德五年冬,是星见于九斿
朝臣表贺,上谦不居,赐之玺书,相为戒饬。
杨文贞在阁,进诗一章,有曰:「宣德庚戌,月惟己丑
其日丁亥,名瑞在酉。
大星如丸,九斿之旁。
有彗若射。
金玉其煌。
厥名含誉,太史敷奏。
百辟嵩呼,贺祥献寿。
皇德仁圣,谦让是崇。
归功穹祗,归功祖宗。
归功圣母,亦及臣子。
伸命饬励,敬哉勿怠!
」数句善写圣君之心。
翰林》;太宗北京,有白鹊之瑞。
行在礼部南京庆贺,自皇太子监国以下,及五府六部例各进表。
杨士奇以病在告,监国表命庶子赞善呈稿,殿下不怿,命尚书蹇义持以示士奇士奇曰:「甚寂寥,且不著题,似贺白龟、白鹿皆可。
」因命改益。
士奇改一联云:「望金门而送喜,驯彤陛以有仪。
」后增一联云:「与凤同类,跄跄于帝舜之庭;如玉之辉,翯翯在文王之囿。
以进,殿下喜曰:「此方是帝王家白鹊。
」适内使陈昂进禦馔,彻以赐之,且有旨使勉进药食,早相见也。
菽园杂记》:东里杨先生尝见昆山屈昉送行诗,有佳句,默识其名。
一日,知昆山县罗永年以事上京投谒。
东里问:「昆山屈昉,何如人?
永年茫然无以对。
东里云:士人尚不知耶!
永年惭赧而退。
及还任,乃求识之。
未几,有诏举经明行修之士,永年乃以应,除南海县,卒官。
前辈留心人物如此。
《悬笥琐探》:况公钟治苏,刚果敏达,不畏强毅,有惠政。
九载满去,郡民赴阙留者八万馀人,遂再遣任。
杨文贞赠以诗曰:「十年不傀赵清献,七邑又迎张益州
」在郡十有一年,卒于官。
士民绘其像,祀于范文正公
《艺苑卮言》:杨文贞文尚法,源出欧阳氏,以简澹和易为主,而乏充拓之功,至今贵之曰「台阁体」。
诗如流水平桥,粗成小致。
诗薮》:永乐中,杨文贞文敏胡文穆金文靖皆大臣有篇什者,颇以位遇掩之,诗体实平正可观。
西江诗话》:何乔远《文苑记序》云:「士奇台阁之体,当世所推,良以朝廷之上,但取敷适,相沿百馀年,有依经之儒,而无擅场之作。
」似讥其稍涉浅显也。
然以语文贞制诰文字,则有然,若其诗,清真丽则,悠然而有馀思,逼真唐人气格,殊非苟学所能到者。
当有知音味馀此言。
田按:文贞晚年思归,尝自述:「胡光大语馀:『术者言同官中,吾两人将老得退。
果若其言,即各具小舟可二僮操者,舟中贮书册、楮笔、壶觞、棋局。
广访君,舣舟君门外一里所,遣童子招君,君径入舟,同溯流至五云驿,望夫容峰,则返棹及君入舟处。
君独归,广不过,君竟去;君访广亦然,但沿流至玉峡而返。
岁必五六过访,用此共适馀年。
』他日,又语予曰:『吾两人情义实儿弟,后死则铭。
』予诺之,顾时亦谩言耳,岂谓光大先,予后也。
没后半岁,馀夜梦偕光大泛舟,自快阁至郡城下,同载甚乐。
共联诗,光大起首句,仆续第二、第三,光大续第四、第五,仆又续第六、第七,光大结终句。
既觉而忘第五至第七三句,馀悲怆不胜,遂补之。
诗曰:『金螺潇洒对夫容,鹭渚渔舟窕窈通。
远树白云秋色净,故人清兴酒船同。
河山梦冷讴吟后,生死交深感慨中。
犹想胜缘如夙昔,并骑黄鹄过江东
』」厥后年几七十,又作《归田趣四时满江红》词四首,今录其《牧》云:「霜鬓萧萧,皇恩重、赐归田里。
郊郭外、草亭四面,青山绿水。
好鸟好花似昔,同时同辈人无几。
一布袍、棕帽,任逍遥,东风里。
芳草岸,平如砥、垂杨径,清如洗。
散牧处、冉冉晴霞飞绮。
江色比于怀抱净,都无一点闲尘滓。
更小儿,牛背有书声,清入耳。
渔》云:「七十归来,西江上、堪游堪钓。
秋水共、天长一色,也堪吟啸。
稳坐木兰渔艇子,大儿能网中儿棹。
小儿自理会热香炉,烹茶灶。
蘋花渚,云争耀,枫叶岸,霞相照。
山无数、清比方壶员峤。
放浪不知天地外,萧闲底用玄真号。
听数声,长笛白鸥前,江南调。
正统初,数以高年辞,弗许,仅得还乡展墓,数旬即来京。
前诗见自题《雪夜清兴倡和卷》。
永嘉谢廷循为作《雪夜清兴图》,后词见《归田图卷》后,卷首沈民则隶古;词及自序,钱塘蒋廷晖书,画四段,则华亭朱孔易笔也。)
杨承鲲
先生字伯翼
父美益,官太仆卿
先生少有异质,嗜书,尤喜读班、马二史,工于诗。
年十五六,为诸生
沈嘉则先生一见奇之,欣然曰:今日建五丈旗,当以杨生居吾前,所谓猘儿难与争锋也。
因作戏赠杨伯翼诗,呼为德祖
先生以是有重名。
为诗日益高,每传一篇,诸宿老无不叹服。
先生为人守古独行,执廉隅于当世。
少所许,每言是是非非,贤贤黜不肖,此古今儒者大权,断断不可枉。
尝以年家子谒王弇州司寇,弇州见其行卷,绝惊赏,先生默然竟别去。
退与人言:以吾诗求王先生一序有馀。
王先生博大心慈,客持片楮求誉,辄津津不休,即孺儒贾竖,人人谓王先生知已。
其知已多矣。
仆尚容厕其间耶。
又曰:王先生论历下忠笃有馀。
朗鉴不足。
历下持诡道。
所得者古人匡郭耳。
闻者莫不咋舌。
既以太学生北上作蓟门行。
一日名满京师
客辐辏至。
不胜款对。
病百馀日,即谢归。
居里中,布袍芒屩,翛然逸尘。
性爱佳山水,不极幽险不止。
尝夜半过送骨岩,雾黑林深,风飒飒竖毛骨,怡然也。
于城南小筑曰翛园,日啸咏其中。
与友人书云:家有遗业一区,白栗,隐映若碧城,风涛几席间,菱菰荷芰、蹲鸱薯预之属,至死不饥。
伏腊之暇,想足老矣。
其高致若此。
文章高妙,诗于五言律更为长城。
少善法书,萧疏似晋人沙门亦多从受业。
其高弟曰传慧云林和尚,最能诗,诸所从交游,尽名士第一流。
先生早死,哭之最恸。
遗集二种传于世。
先生论文,自谓守古尺度满不敢溢,卑者必有当于先民。
盖先民彀率备至,不入其彀即手发百函口尽万卷,亦于斯道无当。
又曰:古今诗文,自有真黄口执笔,字剽句窃,百缀成篇,遂抗手高引,前无古人,此不以溺自照耳。
又曰:今海内一二大老为声诗,未尝不轰轰盛,顾暗中摸之,知其今人诗也。
使读之不谓为今人,而无一蹈乎古人,斯善之善矣。
譬如学书然,方其精心毕力,必尽肖古人乃已及其成也,必尽不肖乃成家。
先生所论俱绝精,故备录于此。
里中余君房尝曰:国家诗如伯翼有几人?
屠长卿亦曰:今世灵心伟手,吾伯翼是也。
吴门刘子威曰:明卿诸君附王、李而起,蛮夷,大长老耳。
伯翼,打天下手也。
余谓三君子于论伯翼,斯可谓知言矣。
刘大观清 1753 — 1834
鹾城集·序
河东上郡,三辅股肱;冀北雄邦,九州领脊。
条山耸翠,擘华岳以西来;涑水流黄,接星源而南戒。
将名飞雪,灵庆宝应之池;楼号歌薰,解愠阜财之世。
缅斯地也,大有人焉。
卯金著姓,谱接尧宗,乙火腾辉;书窥天禄,彦和执器望,特重于雕龙,公干升堂,名还齐于绣虎,始以词坛佳士,藉甚青州
继而,循吏长材,喧传赤县。
掉扁舟于,驰匹马于医闾
岭南之烟水,不少春游;眠塞北之风云,讵无秋兴。
然而,少能正字,老更耽吟。
三门石畔,中流砥柱,屹如五姓。
湖边一路,福星至矣。
汾雨霍云之馆,河声岳色之楼。
风光络绎,句似碎金;兴致淋漓,手无寸铁。
山川画稿,先有于胸中;锦绣诗肠,伫生花于笔底。
鹤衙放后,昼静庭闲;鸡牖谈余,宵深漏永。
渍麝煤而烟袅,熏鸭以香霏。
梁鸿大妇,调来暖胃之汤;李贺小奚,检出呕肝之句。
兀挑灯而独,对手势宜敲。
蓦槌案以狂呼,眉棱欲舞。
或觞僚佐,乃启华筵。
屐折魏豹城旁,辖投于野狐泉里。
中秋乘月,庾亮登楼。
九日临风,孟嘉落帽
招来珠履,集上舍以三千;写入银毫,隶贤之人之四十。
传杯,而客皆尽醉,颓倒玉山,刻烛而诗。
如不成,罚依金谷
抑或眷言,还道枨触昔欢。
二三故友,搏羽翼于鹓鸿;四五良宵,流景光于蟾兔。
舟无袁,而独泛车,类阮以频回。
杨朱欲去,歧路踟蹰;李白不归,寒樽萧瑟。
梅花春早,逢驿使兮!
岭头香草秋零,望美人兮!
天末将进鹅毛,而寄讯报拟琼瑶。
时托雁足以传书,唾成珠玉,积有千篇,类非一体。
综其格律,要不为六朝月露之吟,谱以岁时,大约在三晋云山之地。
《鹾城之集》所由名也。
仆昔膺简命,薄事游遨。
迨岁次乎丙丁,正编成于甲乙,使星甫驻,便作嵇攀;流水重歌,谬称钟听,而乃住止。
三年心遥两地,豢龙有后问字,则曾识太元窥豹,何知裁缄?
时通尺素,唱阳春而和寡,萱草贻来;怀旧雨以神驰,桐花寄去。
忽焉握手,弥复倾心。
酒痕未散伶,辄为醉后之歌。
剑气犹胜琨,更作夜中之舞。
出其手,著删止一通,慰我肠饥,读应万过。
嗟乎!
人非子骥,孰可问津?
世无士龙,终当覆瓿。
待他日鸡林贾竖,定识真诗语。
此闲骏市,词人须求善本。
目凭管测,真堪掷地以成声;腕借胥抄,宜可悬金而计字。
君如不信,请试质邹鲁之儒生,我尚能游期,再访唐虞之故迹。
嘉庆庚午(十四年1810年)夏月江右陈希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