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潘曾玮” 相关资源
人物库
阮大铖明末清初 1587 — 1646
永怀堂集·诗序(邝露)
传称:「诗者,志之所之也。
」嗟叹不足而歌咏生,兴观不足而怨生。
圣贤以之达政易俗,成功告神。
其失志也,吟讽性情,以亲媚于君父。
无物非志,无之非怨,怨斯善矣。
吾师石巢氏钟衡庐、潜霍、湓蠡之气,而焕乎离处,神光禧庙,今上不讳之朝,而丁乎蹇■(屈求),登歌清庙,赓载肃邕,而啁唽乎江潭荡瀁之滨。
缺茧肿胝,哭秦完宋,沮麛裘而颠连乎五噫之庑,明乎王政之因革。
风俗之播迁,鬼神之悲悼,餔糟审矣,离骚牢矣。
伯玉行年,悔其少作。
采生汗牛充栋不盈卷,掬小子志之,敷衽讨论,不污彝好。
观海观澜,牢笼众妙。
饮明堂在邹之醇,割西园、南皮之腴,弹压六代,而砥柱乎柴桑
其恊律之什,伯玉翕焉禅纯,摩诘圣焉禅智,三唐无其匹也,况下此者哉!
夫代有变而情不迁,平心而铺万物之自然,故读者不劳而劝,不迁止乎礼义也;不劳而劝,纽之王化也。
诵其诗,知其人,庶几可以论世。
岭南门人邝露序。
(辑自《咏怀堂诗集》国立中央大学国学图书馆钵山精舍一九二八年版《咏怀堂诗》卷首)
洪天擢明至南明 ? — 1650
维基
洪天擢(?
—1650年5月8日),字简臣徽州府歙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洪天擢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洪辅圣之子,天启四年(1624年)中式甲子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获授湖广蕲州知州,升武昌府知府,楚藩官员在当地仗势侵佔民田,他勒令归还。
之后转任下江防道副使,驻守兴国,平定茅坪郑老大叛乱;张献忠来攻,洪天擢在长江阻止他前进。
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破南京洪天擢调任海南,安抚黎汉,人民安定
永历初年,他以副都御史巡抚高州雷州;清兵攻陷粤东,他与巡按黄基固在海上拦阻守住雷州,又在琼山崖州招兵图谋恢复。
李成栋带著大量兵马进犯,雷州城几乎失陷,参将冯其源、琼山知县谢时扬逃走,洪天擢投缳自杀,但跌在地上死不去,成栋留他在军中。
后来李成栋反正,命他和潘曾玮李绮带著奏折到南宁迎接永历帝
其时陈邦傅、赵台互相仇杀,收到洪天擢的上奏后感到惊讶疑惑;他力陈李成栋的忠心,又清楚述说金声桓反正的事,人心才安定下来。
他因功升任大理卿,同时代替李成栋接受钺斧,再晋任吏部左侍郎
当初洪天擢琼州李用楫不和,他回归南明廷时李用楫刚掌管六科,每次朝会,李用楫总会欺压他。
他无法忍受,九次请求退职才得辞官。
永历三年(1649年)七月,他与吴川恩贡林琼树自肇庆吴川招兵,后来洪天擢前往广西,到官桥时和儿子被李明部将冷雄杰杀害。
打开他的筐子,里边不满一百两金。
斌桐清 1805 — ?
维基
斌桐(1805年—?
),字秋士号稗农,姚氏,内务府汉军正白旗人(属内务府正白旗汉姓满洲旗人)。
清朝官员,进士出身
内务府正白旗汉军那龄阿管领下监生,道光乙酉举人丙申进士
后官兵部职方司主事
常往来于吴越楚黔,遍历名胜。
赋桐的人品、诗词为时人所重。
刘锦藻在《皇朝续文献通考》里转引评价道:“斌桐汉军,以进士中枢,贫且困不得迁,卒于官。
为人冷旧孤洁,尝往来吴越楚黔,其词沈微排侧,无世俗温峻之态,而散佚不得见存世”(此评语原引自潘曾玮《自镜斋文钞》中的《<还初堂词>序》,1887)。
著有《还初堂诗存》一卷附词(钞本,南开大学图书馆藏),又有《还初堂诗钞》刊本(内务府正黄旗汉军进士杨钟羲刻);《还初堂词》,潘曾玮状元潘世恩之四子)重刻并作序(序文载潘曾玮《自镜斋文钞》,1887;据潘曾玮,其父潘世恩斌桐丙申进士主考官,《还初堂词》钞本由其从旗人词人承龄与旗人进士杨能格处获得,而杨能格斌桐系姻戚且进士同榜),序中引合肥徐懿甫评论:“秋士诗慷慨任气,多幽燕之声”。
杨钟羲在《雪桥诗话》中亦转述说: “姚秋士为人孤冷隽絜,不以时俯仰。
诗慷慨任气,多幽燕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