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贾佗春秋晋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晋国人
晋文公笃志好学,好善不厌。
曾父事狐偃,师事赵衰,而长事贾佗
晋文公春秋晋国 前697 — 前628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晋文公 前636年—前628年 国君姓名:重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697—前628 【介绍】: 春秋时晋国国君名重耳
献公次子。
骊姬之乱,重耳出奔,在外十九年,历经狄、卫、齐、曹、宋、、秦诸国。
惠公死,怀公继立,不得人心。
遂借秦穆公力归晋,得即君位。
任用狐偃赵衰等人,整顿内政,增强军力,使国力复强。
平周王室王子带乱,迎周襄王复位,以尊王为号召,树立威信
城濮之战大败蔡三国军,会诸侯于践土,遂成霸主。
在位九年。
斗宜申春秋楚国 ? — 前6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617 【介绍】: 春秋时楚国人字子西
楚成王时任司马。
城濮之战,子西将左军,晋狐偃、狐毛攻于西,楚师败溃。
及还,子玉自杀。
子西自缢,悬绝,而王使至止之。
后使为商公。
以惧谗不敢居商,返
王使为工尹
后与子家谋杀楚穆王,为王所杀。
齐姜春秋齐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齐国人
齐桓公之宗女,晋文公(重耳)之夫人。
重耳为公子时,出亡至齐,桓公齐姜妻之。
重耳安于齐,赵襄等欲行,谋于桑树下,蚕妾于树上闻之,以告齐姜,齐杀之,并劝重耳行。
重耳不肯,舅犯谋,灌醉重耳,载之以行。
文公立,迎齐姜以为夫人。
芒慈母战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人
孟阳氏之女,芒卯后妻。
生有三子。
前妻有子五人皆不喜其后母。
前妻中子犯令当死。
母忧惧悲哀甚。
人或问之,母以“彼虽不爱,妾安可无义”对。
魏安釐王闻之,以为母慈且义高,乃赦其子。
自此五子亲附。
后八子皆为魏大夫
路博德西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西河平州人
右北平太守霍去病出征有功,武帝元狩四年封邳离侯
卫尉伏波将军伐破南越,益封。
太初元年,坐见知子犯逆不道罪,失侯,为强弩都尉,屯居延,卒。
郭奎元末明初
昔者,子朱子说诗,于性情之道,风雅之用,备矣。
然未尝不以体制音节为言。
他日评汉魏以来至近代词章,各极所长,权度甚精,而独谓古五言不可轻变。
盖述作有体,变复之际,昔人所难。
大儒先生不敢忽也。
汸游临川时,尝以此说质于雍虞公,且问所以为合作者。
公曰:三百篇而后,有汉魏六朝
朱子尝有取焉。
然其为体不一,大抵世有治乱,人品风俗不同,极其才情则淫伤而无节,尚词藻则绮靡而失真,善学者慎之可也。
余独爱阴何徐庾氏作,音和而庄,思约而正,华不至,约不至陋,浅而不浮,深而能著。
其音清以醇,其节舒以亮,有承平之遗风焉。
然后知杜少陵所以称诵不置者,盖在于此。
大历元和而后知者鲜矣。
日观公诗稿,试以此说求之,颇得去取大意。
往来江湖间,每论诸能诗者,或唯唯或否否,唯武威余公所赋乃若一以公言为师,无复他有,出入而高雅浑厚,自非齐梁间作者可及。
岂禁苑从游时,尝论及于斯耶。
抑所见之偶同也。
自是每恨不得全稿观之,兵兴以来,此事姑置。
岁辛丑春正月初,与淮南郭公子章遇于星源,子章尝游余公之门者也。
因论公平居崇尚选学,于后来变体一无取焉。
而五七言近体,每欲弃绝不为。
公大节既立,而诗文皆散逸罕存矣。
闻者相与太息,于是乃得子章所赋曰《望云集》者,与一二友朋共吟讽焉。
古五言远宗魏晋,得其高风远韵,不杂后人一语。
近体亦质厚微婉,足以达其志气所存。
信乎渊源之有自也,又可见余公居常教人悉本朱子,至其斧藻盛时,陶写幽抱,独与虞公相表里,而不必他人之已同,斯其所以为合作者,与以子章之才能守师法而不变,亦可谓贤矣。
友人有请而传之者,乃述所闻书于卷端,庶观者知所自来也。
或曰郭公志士也,今四海横流,生民涂炭,起管夷吾舅犯先轸,诸人相与属櫜,鞬执鞭弭,以救之犹恐不及,顾相与论歌诗之源,制作之体,无乃非公意乎。
虽然,子章少无宦情,尝欲泛大江三峡,徜徉蜀汉之间,览诸山川之奇秀,吊昔人经营遗迹,求严君平岷峨之墟,咨访大人先生之流,相与上下。
其议论然后大发于诗,遭乱志勿遂也。
语曰在朝言朝,在野言野,使子章据功名之会,真有以自见于当时而诵其诗者。
考论师友渊源与其高蹈之志而传之,不亦可乎。
新安赵汸序。
望云集》者,郭君子章所作之诗也。
子章尝从青阳先生学治经,而性尤嗜诗。
自黄初以降,诸名家多嚅哜其芳腴,故剔句锼辞,趣味隽永。
而韵度婉微,青阳亟称其能。
曾未几何,戈甲抢攘,二亲与弟昆咸亡。
子章只影飘零于江湖间,进退无依,遂仗剑从军,艰难险阻,莫不备尝。
凡世道之污,隆时序之,推移人事之变,更每触之于目。
必有感于心,感久辄悲,悲不能已,乃悉假诗以写之。
通名其集曰《望云》。
望云志思亲也。
余常取而观之,何其情思之萦纡,音节之激烈哉。
譬犹秋风刁骚,霜月凄白,孤臣畸士,恸哭于山泽苍凉之间。
而闻者莫不陨涕焉。
哀思之切,何其一至此乎。
在昔先王之世,四方乂宁,民各保其室家,颂声洋溢播之郊庙。
及其衰也,政赋日逼,士困于行,役而不能归,至有陟屺岵以望其父母与诸弟者。
说者谓其思之切而哀之至,况子章兵难相仍,非特行役之劳而已。
亲没家燬,非特不能归而已,宜其情之所触有不能自已也。
夫以子章之才之美,不生于太平无事之日,以颂清庙閟宫之盛,顾独驰骋于变风之末。
呜呼!
其命也耶,其命也耶。
虽然,否与泰相为循环者也。
今天已厌乱,戈甲将向息矣。
子章方宣嘉猷以著劳烈,其必吐和平之音,以鸣天下之盛耶。
子章名奎淮南人金华宋濂序。
孙琼明 1424 — 14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4—1491 【介绍】: 苏州府昆山人字蕴章
正统十三年进士
刑部主事员外部、郎中
锦衣卫指挥门达罗织人罪,多所平反。
中官牛玉养子犯法,以嘱执法不少贷,由是积怨,坐他事谪戍辽阳
成化初复职,乞归。
居家笃守礼度,所居朴陋,而处之裕如。
黄云鹄清 1819 — 1898
人物简介
黄云鹄(1819—1898年)黄侃之父。
字芸谷翔云缃芸湖北蕲春县青石镇大樟树村人北宋黄庭坚十七代世孙,咸丰三年癸丑(1853年)进士,官至四川盐茶道,清廷二品大员。
晚清著名学者,一生著述甚丰,有多部著作传世。
他主张“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为官清廉正直,执法严谨,不畏强暴,被世人誉为“黄青天”。
因与当时官场不同流合污,得罪了权势,黄云鹄的官越做越小, 最后辞官返籍,回湖北心经学、书法。
为两湖、江汉、经心三个书院院长,是晚清重臣张之洞的密友。
黄云鹄著书有《归田诗抄》、《学易浅说》、《画家诗史》、《益州书画录续篇》等。
编纂《粥谱》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