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祢衡东汉 173 — 198
祢衡(173—198) 汉末辞赋家。
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德州临邑)人。
少有才辩,性格刚毅傲慢,好侮慢权贵。
以“击鼓骂曹”闻名于后世。
相传江夏太守黄祖之子曾在古鹦鹉洲大会宾客祢衡即席挥就《鹦鹉赋》,后来祢衡黄祖杀害于洲上。
为后世诗文家崔颢孟浩然李白等反复状写的鹦鹉洲,皆源于此。
嘉庆二十年(1815)汉阳知县裘行恕主持迁祢衡墓至新淤起的补课洲(今汉阳鹦鹉洲);光绪二十六年(1900)汉阳知府余肇康应乡人之请,重建祢衡墓,并题写了墓碑文立为“汉处士祢衡墓”碑。
李颀盛唐 690 — 751
唐诗汇评
李颀(?
—约751),籍贯不详。
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第,授新乡
去职,归隐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南)之未川。
天宝八载秋高适封丘尉有诗送之。
天宝十三、十四载殷璠编《河岳英灵集》,谓“只到黄绶”。
工诗,尤以边塞诗著称。
王昌龄崔颢綦毋潜岑参王维高适等交游,时辈咸重之。
有《李颀诗》一卷。
全唐诗》编诗三卷。
作品评论
《诗学渊源》
(欣)古诗犹是齐梁一体,独七言乐府雄浑雅洁,一片神行,与崔颢同一机杼,而使事写怀,或且过之矣。
李白盛唐 701年1月16日 — 762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人又称谪仙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先世流迁中亚,5岁随父定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出蜀后游历江湖。
天宝元年(742)应召入长安,任翰林院供奉,后因蔑视权贵遭谗出京。
今存李白诗共计1000馀首,有《李太白集》。
湖北游历、居住多年,结识孟浩然,二人多次到黄鹤楼上会客送友、饮酒赋诗,留下不少关于黄鹤楼的佳作,“鄂州杂诗碑”录存其诗十一首。
其中《黄鹤楼孟浩然广陵》为吟咏黄鹤楼的千古绝唱。
史书所载“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佳话,更为后人津津乐道。
为了纪念李白,后人在蛇山建立了太白堂和搁笔亭
卢象唐 ? — 763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纬卿排行八,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州),家居汶上(今山东泰安曲阜一带)。
卢鸿侄。
玄宗开元中进士及第,历仕秘书省校书郎左补阙司勋员外郎膳部员外郎
安史乱起,洛阳被执,受伪职,贬为果州长史肃宗乾元二年(759),又贬为永州司户,移吉州长史,召为主客员外郎,于赴任回京路上,病死于武昌
生平事迹见刘禹锡《唐故尚书主客员外郎卢公集纪》、《新唐书·艺文志四》之《卢象集》注、《唐才子传》卷二。
卢象工诗,多写山水田园,与王维李颀李白綦毋潜祖咏等诗人交游。
刘禹锡评其诗:“始以章句振起于开元中,与王维崔颢比肩骧首,鼓行于时,妍词一发,乐府传贵。
殷璠评曰:“雅而不素,有大体,得国士之风。
”(《河岳英灵集》卷下)其孙卢元符于死后七十三年,集其诗文凡十二卷,请刘禹锡为之序,今已佚。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1首,《全唐诗续拾》补3首。
唐诗汇评
卢象(?
—约763),字纬卿汶上(今属山东)人。
开元中,登进士第
秘书校书郎,转右卫仓曹掾
张九龄为相,擢为左补阙,历河南府司录司勋员外郎
为飞语所中,左迁齐州司马,转郑二州司马
入为膳部员外郎
安史乱中,为叛军所执,授伪职。
肃宗还京论罪,贬果州长史,再贬永州司户,移吉州长史
后征为主客员外郎,道病留武昌,卒。
工诗,与王维崔颢齐名,又与李颀李白贺知章等交游。
有《卢象集》十二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刘禹锡《唐故尚书主客员外郎卢公集纪》
)始以章句振起于开元中,与王维崔颢比肩骧首,鼓行于时。
妍词一发,乐府传贵。
皇甫冉盛唐 715 — 768
作品评论
独孤及《唐故左补阙安定鱼甫公集序》
沈、宋既殁,而崔司勋颢王右丞维复崛起于开元天宝之间,得其门而入者,尝代不过数人,补阙其又也。
……其诗大略以古之比兴,就今之声律,涵咏风骚,宪章颜、谢。
至若丽曲感动,逸思奔发,则天机独得,非师资所奖,每舞雩咏归,或金谷文会,曲水修禊南浦怆别,新声秀句,辄加于常时一等,才钟于情故也。
刘长卿中唐 ? — 790
作品评论
《大历诗略》
文房古体概乏气骨,就中歌行情调极佳,然无复崔颢王昌龄古致矣。
顾璘明 1476 — 1545
顾璘(1476~1545) 明代官员、诗人、藏书家。
字华玉号东桥
江苏苏州府吴县人,寓居上元南京)。
弘治九年(1496)进士,曾任吏部郎中开封知府都御史巡抚湖广,官至南京刑部尚书,遭谤罢官归。
陈沂王韦朱应登并称“金陵四大家”,“弘治十才子”之一。
诗以风调胜,江左名士推为领袖
有七律《秋日总镇二公饮黄鹤楼》三首及《黄鹤楼野望》。
黄鹤楼诗碑廊录存其《题黄鹤楼》。
其评崔颢黄鹤楼》诗曰“一气浑成,太白所以见屈”,为学者熟知。
字华玉,先世吴人,徙上元
弘治丙辰进士,授广平知县
入为南吏部主事,进郎中,出知开封府,降全州知州
台州知府,断江左参政山西江西按察使,浙江布政使,擢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
终养,忤旨落职。
寻起巡抚湖广,迁刑部右侍郎,改吏部,再改工部尚书,督显陵,工竣还朝,改南刑部尚书
有《浮湘》、《山中》、《凭几》、《归田》、《息园》、《缓恸》诸集。
(《四库总目》:集远挹晋安之波,近骖信阳之乘,在正、嘉间不失为第二流之首也。
甫田集》:东桥居士诗矩矱唐人,而刂芟陈烂,时出奇峭。
《艺苑卮言》:顾华玉诗如春原尽花,𦬎蘼不少。
四友斋丛说》:顾尚书东桥好客,其坐上常满,又喜谈诗。
余尝在坐,闻其言曰:「李空同言作诗必须学杜,诗至杜子美如至圆不能加规,至方不能加矩矣。
此空同之过言也。
夫规矩方圆之至,故匠者皆用之,杜亦在规矩中耳。
若说必要学社,则是学某匠,何得就以子美为规矩耶!
何大复所谓舍筏登岸,亦是欺人。
」 《金陵琐事》:顾东桥公镇楚,三司请游黄鹤楼,先磨一石,饮后乞公留诗。
东桥在舆中,已得「云荒赤壁」二句,遂援笔书石上云:「黄鹤仙人身姓随,空传崔颢旧题诗。
云荒赤壁周瑜垒,江绕青山夏禹
浮世古今堪洒泪,高楼今古几衔卮。
天寒月白孤鸿远,徙倚阑干送目迟。
三司皆服其工。
《国雅》:顾司寇体裁变创,工于发端,斐然盛明之羽翼也。
如「经旬谢宾客,春草当门生」,「鹿饮红泉细,猿啼翠壁重」,「缘树邀行骑,青山拥寺门」,足使文通变色,彦升失步。
《明诗选》:陈卧子曰:「华玉才调警丽,但风格未高。
」 《列朝诗集》:华玉少负才名,举进士,即自免归,与陈侍讲沂王太仆韦肆力为诗文,时称金陵三俊
官留曹六年,学益行闻,所与游若李献吉何大复徐昌谷相与颉颃上下,声名藉甚。
诗才情烂然,格不必尽古,而以风调胜。
延接胜流,如恐不及。
诏修承天大志,聘楚名士屏弃者王廷陈王格、额木分任之。
书成不称旨,士论以此益附之。
晚岁家居,文誉藉盛,又居都会之地,希风问业者户屦恒满。
息园,治幸舍数十间,以待四方之客。
客至如归,命觞染翰,留连浃岁无倦色。
即寸长曲技,必兴周旋款曲,意尽而后去。
喜设客,每张必用教坊乐工以筝琶佐觞,最喜小乐工杨彬。
常诧客曰:「蒋南冷诗昕谓『消得杨郎一曲歌』者也。
」正奏乐时,每发一谈,则乐声中阕,谈竟乐复作。
议论英发,音吐如钟每一发端,听者倾坐,咸以为一代之伟人。
处承平全盘之世,享园林钟鼓之乐。
江左风流,迄今犹称为领袖也。)
沈德潜清 1673 — 1769
沈德潜(1673~1769) 清代学者、诗人。
字确士号归愚
长洲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乾隆四年(1739)进士
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加尚书衔,赠太子太师卒谥文悫
工诗,主张格调,提倡诗教,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著述多种,影响颇广。
于《唐诗别裁》中高度评价崔颢黄鹤楼》:“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有七律《黄鹤楼》。
弘历清 1711 — 1799
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清朝乾隆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六十年,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其文治武功颇为后世称誉。
乾隆帝热衷诗词,据说一生作诗4万多首。
乾隆帝虽未曾亲至黄鹤楼,但所作《南苑行宫题仇英黄鹤楼图用崔颢韵兼效其体》谓“高楼江夏今好在,我欲寻之叹路悠”,《黄鹤楼歌题邹一桂画》谓“黄鹤楼高古名迹,向所俯仰徒存思”,表达了切切的向往之情,于此亦可见当年黄鹤楼名声之盛。
黄金石
秀华百咏·序
盖自房中乐奏,首吟淑女之章;濮上诗成,细咏硕人之句。
美人香草,为写缠绵;秋菊春松,犹劳髣髴。
髣髴下此则台边玉映,肇艳体于徐陵;奁畔香霏,续宫词于王建
然而小家碧玉,偏夸云雨之词;大路青楼,敢撰烟花之记。
村姑写照,唐突西家;伧父题词,夸张北里。
风斯下矣,仆有感焉。
友云生,负抑塞磊落之才,兼悱恻芬芳之志。
抑扬纪传,咀嚼宫商。
固宜汁染衣,薰名香于女史;春风拂槛,叶古调于宫人
而乃值海水之群飞,磋欃枪之横扫,星闪积尸之气,池埋烧劫之灰。
虽投笔有心,一腔忠愤;而叫阍无路,五夜悲歌。
与流水而说平生,向落花而谈心事,此《秀华百咏》所为作也。
当夫上稽古史,旁及稗官,擎燕燕于掌中,叫真真于纸上。
华言风语,能教死者重生;宠柳娇花,但愿佳人再得。
哀渠窈窕,辄神往而曲致绸缪;纵有过差,亦心怜而巧为解说。
隐隐呼之而欲出,珊珊特怪其来迟。
较王母之从仙,已逾十倍;考刘向之列传,更极千秋。
绣出鸯鸯,不愧小窗班固;含来翡翠,可称院本王维矣。
论者谓贵贱无分,贞淫并列。
憔悴与姬姜杂见,勾栏偕衮冕齐登。
甚者俪莫愁于湘君,褒北鸡于谬木。
洛神感甄人梦,南子因见圣传名。
昴宿之窃梁清,如来之妻法喜
印来粉爪,风枝露叶之书;写出丹青,牛鬼蛇神之像。
譬之苏峻神尧对坐,人拟四凶;江瀹法兴移床,不堪一噱。
所谓歌诗不类,拟人失伦。
不知宣圣采风,郑卫与南并著;武梁画像,秋莱共曾母偕描。
欢喜海中,人天同队;虹霓屏上,姹女纷来。
法戒昭,尽黜虞初之说;妍嗤并列,足张娘子之军。
无磋帝女之魂,填来怨海;请炼蜗皇之石,补此情天。
则想像十香,或者彼妹知我;临摹三艳,愿为伊古闻人。
正诗人忠厚之遗,亦当世牢骚之慨也。
仆长诵美人之赋,爱读国风之诗。
十五王昌,薄殊崔颢;三年宋玉,淫异登徒。
凡夫十索裁笺,双声读曲,商隐烧香之句,冬扑粉之诗,往往帖写深清,文称慧业。
嗤之子脩容,干卿底事?
而痴人相惜,舍我其谁
扬少女之风,荡为香气;写中妇之艳,团作花光。
将十二行彩云歌舞,收人诗囊;为三千年花月因缘,结成公案。
光绪庚子冬至后三日,愚弟干椿拜序。
鲁迅现代 1881 — 1936
鲁迅(1881~1936) 思想家、文学家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豫才,笔名鲁迅等。
浙江绍兴人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多个领域有着重大贡献和影响。
有《阿Q正传》《中国小说史略》等多种作品。
黄鹤楼“驾鹤之宾”的传说,最早出现在祖冲之的《述异记》中,被鲁迅辑录在《古小说钩沉》里。
1933年,在当局“迁移古物和不准大学生逃难”的背景下,鲁迅对于大学生不如古物的遭遇表示愤慨和同情,作《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以吊之。
瞿秋白民国 1899 — 1935
瞿秋白(1899—1935) 革命家、作家、翻译家。
又名霜
江苏常州人
系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
1927年,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时随中共中央机关来到武汉,曾先后同羊牧之、郭沫若等人共游黄鹤楼故址,朗诵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名句,吟唱崔颢的《黄鹤楼》诗,并感叹“黄鹤楼名存实亡了。
革命胜利后,一定要照原样整修重建,保存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