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4
【介绍】:
唐宗室。高祖第十六子。始封汉王,改陈王,后封道王。历赵、豫、滑、徐、沁、卫等州刺史。以治绩闻,事母谨。卒谥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08—664
【介绍】:
唐陕州陕县人,字游韶。太宗贞观初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起居郎。高宗永徽初,历秘书少监,进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因谏高宗废皇后武则天,为则天所嫉恨。麟德元年,又以与废太子李忠合谋反武则天,下狱死。工诗,多应制奉和之作,诗风绮错婉媚,时号“上官体”。有集,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约608—664
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县)人。隋末,其父为人所杀。时仪幼,藏匿获免,遂出家为僧,游情释典,尤精《三论》。博览经史,工于文词。贞观初,登进士第,太宗闻其名,召授弘文馆直学士,累迁秘书郎。太宗作诗,多命继和。不久,撰《晋书》成,转起居郎。高宗时,为秘书少监。龙朔二年(662),迁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位居宰相。曾为高宗草废武后诏,为武则天所忌恨。麟德元年(664),武后指使许敬宗构陷仪参与梁王李忠谋反事,下狱死。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旧唐书》本传云:“本以词彩自达,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显贵,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又总结归纳六朝以来偶对之法,创“六对”、“八对”之说,于律诗之发展有所贡献。然其诗多应制奉和、粉饰升平之作,形式华美而内容空泛。原有集3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12首。
唐诗汇评
上官仪(?—664),字游韶,陕州陕(今河南陕县)人。贞观初举进士,召授弘文馆直学士,累迁秘书郎。太宗每属文,遣仪视草,宴集未尝不预。高宗嗣位,迁秘书少监,龙朔二年,加银青光禄大夫、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麟德元年,坐梁王忠事下狱死。仪工五言诗,以绮错婉媚为本,时人多效之,谓为“上官体”。又总结六朝以来诗歌中对仗方法,创为“六对”、“八对”之说,对律诗形成有促进作用。有《上官仪集》三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仪字游韶。陜州陜人。幼度为沙门。贞观初举进士。授宏文馆直学士。累迁起居郎。高宗朝迁秘书少监。加银青光禄大夫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许敬宗诬与梁王忠谋逆。下狱死。中宗时追赠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观州蓨人。李纲孙。高宗永徽中为太子左庶子。太子李忠被废还邸,官僚皆散,唯安仁泣拜而去,朝野义之。终恒州刺史。
作品评论
备诸体于建安者,陈王也;集大成于开元者,工部也。青莲才之逸,并驾陈王,气之雄,齐驱工部,可谓撮胜二家,第古风既乏温淳,律体微乖整栗,故令评者不无轩轾,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松江华亭人,字文卿。英宗为皇太子,召为说书。及即位,授侍仪司典簿。英宗遇弑,弃官归。后郯王闻其贤,厚礼之。已而王被诬诛,力陈王忠孝数事,得白,复归不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