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求那跋陀罗。此云功德贤。中天竺人。以大乘学故世号摩诃衍。本婆罗门种。幼学五明诸论。天文书算医方咒术靡不该博。后遇见阿毗昙杂心。寻读惊悟。乃深崇佛法焉。其家世外道禁绝沙门。乃舍家潜遁远求师友。即投簪落彩专精志学。及受具足博通三藏。为人慈和恭恪事师尽礼。顷之辞小乘师进学大乘。大乘师试令探取经匣。即得大品华严。师嘉而叹曰。汝于大乘有重缘矣。于是读诵讲宣莫能詶抗。进受菩萨戒法。乃奉书父母劝归正法曰。若专守外道则虽还无益。若归信三宝则长相见。其父感其言至。遂弃邪从正跋陀前到师子诸国。皆传送资供。既有缘东方。乃随舶汎海中途风止。淡水复竭举舶忧惶。跋陀曰。可同心并力念十方佛称观世音。何往不感。乃密诵咒经恳到礼忏。俄而信风暴至。密云降雨。一舶蒙济。其诚感如此。元嘉十二年至广州。刺史车朗表闻。宋太祖遣信迎接。既至京都敕名僧慧严慧观。于新亭郊劳。见其神情朗彻莫不虔仰。虽因译交言而欣若倾盖。初住祇洹寺。俄而太祖延请深加崇敬。琅琊颜延之通才硕学。束带造门。于是京师远近冠盖相望。大将军彭城王义康。丞相南谯王义宣。并师事焉。顷之众僧共请出经于祇洹寺。集义学诸僧译出杂阿含经。东安寺出法鼓经。后于丹阳郡译出胜鬘楞伽经。徒众七百馀人。宝云传译。慧观执笔。往复咨析妙得本旨。后谯王镇荆州。请与俱行安止辛寺。更创房殿。即于辛寺出无忧王过去现在因果及一卷无量寿一卷泥洹央掘魔罗相续解脱波罗蜜了义现在佛名经三卷第一义五相略八吉祥等诸经并前所出凡百馀卷常令弟子法勇传译度语。谯王欲请讲华严等经。而跋陀自忖未善宋言有怀愧叹。即旦夕礼忏请观世音乞求冥应。遂梦有人白服持剑。擎一人首。来至其前曰。何故忧耶。跋陀具以事对。答曰。无所多忧。即以剑易首更安新头。语令回转曰。得无痛耶。答曰。不痛。豁然便觉心神悦怿。旦起道义皆备领宋言。于是就讲。元嘉将末谯王屡有怪梦。跋陀答云。京都将有祸乱。未及一年元凶构逆。及孝建之初谯王阴谋逆节。跋陀颜容忧惨未及发言。谯王问其故。跋陀谏争恳切。乃流涕而出曰。必无所冀。贫道不容扈从。谯王以其物情所信。乃逼与俱下。梁山之败大舰转迫。去岸悬远判无全济。唯一心称观世音。手捉邛竹杖投身江中。水齐至膝。以杖刺水。水流深驶。见一童子寻后而至以手牵之。顾谓童子。汝小儿何能度我。恍忽之间觉行十馀步。仍得上岸。即脱纳衣欲偿童子。顾觅不见。举身毛竖。方知神力焉。时王玄谟督军梁山。世祖敕军中得摩诃衍。善加料理驿信送台。俄而寻得。令舸送都。世祖即时引见顾问委曲。曰企望日久今始相遇。跋陀曰。既染衅戾分当灰粉。今得接见重荷生造敕问并谁为贼。答曰。出家之人不预戎事。然张畅宋灵秀等并见驱逼贫道。所明但不图宿缘乃逢此事。帝曰。无所惧也。是日敕住后堂供施衣物。给以人乘。初跋陀在荆十载。每与谯王书疏无不记录。及军败检简无片言及军事者。世祖明其纯谨益加礼遇。后因闲谈聊戏问曰。念承相不。答曰。受供十年何可忘德。今从陛下乞愿。愿为丞相三年烧香。帝悽然惨容义而许焉。及中兴寺成敕令移住为开三间房。后于东府宴会。王公毕集。敕见跋陀。时未及净发白首皓然。世祖遥望顾谓尚书谢庄曰。摩诃衍聪明机解。但老期已至。朕试问之。其必悟人意也。跋陀上阶。因迎谓之曰。摩诃衍不负远来之意。但唯有一在。即应声答曰。贫道远归帝京垂三十载。天子恩遇衔愧罔极。但七十老病唯一死在。帝嘉其机辩。敕近御而坐。举朝属目。后于秣陵界凤皇楼西起寺。每至夜半辄有推户而唤。视之无人。众屡厌梦。跋陀烧香咒愿曰。汝宿缘在此我今起寺。行道礼忏常为汝等。若住者为护寺善神。若不能住各随所安。既而道俗十馀人。同夕梦见鬼神千数皆荷担移去。寺众遂安。今陶后渚白塔寺即其处也。大明六年天下亢旱祷祈山川累月无验。世祖请令祈雨必使有感。如其无获不须相见。跋陀曰。仰凭三宝。陛下天威冀必隆泽。如其不获不复重见。即往北湖钓台烧香祈请。不复饮食。默而诵经。密加秘咒。明日晡时西北云起如盖。日在桑榆风震云合连日降雨。明旦公卿入贺。敕见慰劳。䞋施相续。跋陀自幼以来蔬食终身。常执持香炉未尝辍手。每食竟辙分食飞鸟。乃集手取食。至太宗之世礼供弥隆到大始四年正月觉体不悆。便与太宗及公卿等告别。临终之日延伫而望之。见天华圣像。禺中遂卒。春秋七十有五。太宗深加痛惜慰赙甚厚。公卿会葬荣哀备焉。时又有沙门宝意。梵言阿那摩低。本姓康。康居人。世居天竺。以宋孝建中来止京师瓦官禅房。恒于寺中树下坐禅。又晓经律。时人亦号三藏。常转侧数百贝子。立知凶吉。善能神咒。以香涂掌。亦见人往事。宋世祖施其一铜唾壶。高二尺许。常在床前。忽有人窃之。意以席一领。空卷之咒上数通。经于三夕唾壶还在席中。莫测其然。于是四远道俗咸敬而异焉。齐文惠文宣及梁太祖。并敬以师礼焉。永明末年终于所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朱温心腹。昭宗东迁,玄晖为枢密使。受温旨,杀帝于洛阳。后温杀玄晖,贬为凶逆百姓,焚尸都门外以自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陇右人,字下己。李逢吉侄曾孙。举进士。为河中王重荣掌书记,神安思敏,言辄中理,邻藩皆惊。重荣死,复为节度使杨守亮记室。守亮为华州帅韩建所擒,巨川又至建幕府。后朱全忠陷河中,建惧,使巨川诣军纳款,为全忠所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怀州河内人。李商隐子。第进士,以司勋员外郎知制诰,累迁尚书左丞。朱全忠兼四镇,廷圭以官诰使汴。客将先见,讽其拜。廷圭佯不晓,曰:“吾何德,敢受令公拜。”及见,竟不肯加礼。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僖宗乾符末,官至鄜延节度使。黄巢入长安,孝昌为东北面行营招讨。中和元年,与凤翔节度郑畋同盟起兵,传檄天下。以孝昌为京城西面都统,屯中渭桥。巢遣朱温拒之。孝昌与战,不利,遂引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寿春人。朱温养子,冒朱姓,名友恭。参见朱友恭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以优人为朱温所爱,扈东迁为御营使,进河南尹。官至太常卿。王殷谮其与柳璨等祀天祈延唐祚,贬莱州司户参军,受裂刑于河南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蔡州人。赵匡明子。匡明为朱温所逼,欲奔淮南,时其兄匡凝已奔淮南,承规谏父曰:“昔诸葛兄弟分仕二国,若适扬州,是自取疑也。”匡明谓然,遂趋成都投王建。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黄巢 | 878年二月—884年六月 | ||||
王霸 | 878年二月—880年十一月 | ||||
金统 | 880年十二月—884年六月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8
【介绍】:
唐末陕人。初从尚让为偏将,后降朱温,从征战,与朱珍威名略等,而骁勇过之。珍每战小却,唐宾佐之,乃大胜。遂遣唐宾察之。后两人不和,唐宾为珍所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9
【介绍】:
唐河中临晋人。少游秦、雍间,勇悍多力,甚有气谊。初仕黄巢,为内枢密使。巢败,束身归朱温,署左德胜骑军都将。从讨秦宗权,伐兖、郓,颇立军功。昭宗龙纪元年,奉命攻泽州,颇违节度,败遁,被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9
【介绍】:
唐蔡州上蔡人,一说许州人。原为许州牙将。僖宗广明元年,黄巢军涉淮,时宗权受遣至蔡州,乃逐刺史,据蔡抗巢,朝廷授以奉国军节度使。中和三年,兵败降巢。巢死后称帝,遣将四出攻掠陕、洛、荆、襄、淮、肥、岳、鄂等地,所至烧杀掳掠。后与朱温战,败,为部将申丛执送温,槛至京师处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9
【介绍】:
唐人。僖宗光启三年,为池州刺史。时扬州牙将毕师锋囚其帅高骈,迎宣歙观察使秦彦为帅。彦将兵赴扬州,补锽为宣歙观察使。昭宗龙纪元年,杨行密围宣州,擒锽。朱温与锽有旧,遣使求之。行密斩锽首以遗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0
【介绍】:
唐宋州下邑人。初入黄巢军。后见巢势衰,降唐将朱温,为先锋步军都头。转右厢马步军指挥使。昭宗大顺元年,随温与李克用战,兵败为温所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0
【介绍】:
唐末琅邪临沂人。健勇善骑射,以弋猎为生。少从诸葛爽攻剽郡县。后归朱温,将骑兵,败黄巢,表义州刺史。与秦宗权战,常有功。昭宗大顺元年,李克用遣李存孝攻邢州,虔裕往救,被俘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2
【介绍】:
唐末河南人。初隶忠武军为裨校。黄巢起事,儒以兵属秦宗权为都将。僖宗光启元年攻东都,继陷郑州、河阳,遂称节度使。杨行密得扬州,宗权使儒副其弟宗衡争淮南,儒诱斩宗衡,得众数万,号土团白条军。文德元年,破扬州,纳款于汴,昭宗授检校司空。儒谋先定江南,卑辞厚贿结朱温,温荐授淮南节度使。陷常、润、苏等州,所至焚掠,驱丁壮妇女渡江,杀老弱为食。后与杨行密相攻,军溃,被俘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3
【介绍】:
唐末洺州曲周人。骁勇善骑射。少从黄巢,后降朱温,屡立战功。从温攻潞州,败晋人,得曹州,以存为刺史。后攻郓州,朱瑾来救,存伏兵邀击,大败之,存亦中流矢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3—909
【介绍】:
唐馀杭人,一说新城人,又作新登人,字昭谏,号江东生。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改今名。以诗文名于当世。不受朱温徵召。镇海军节度使钱镠辟为掌书记,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有《谗书》、《江东甲乙集》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3—910
本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余杭新城(今浙江富阳)人。排行十五。举进士,十余年不第。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始为衡阳主簿。僖宗乾符三年(876)因父殁丁忧回乡。除服又往游京师,广明中遇黄巢攻陷长安,归隐于池州梅根浦。梁太祖(朱全忠)曾以谏议召,不至。依镇海节度使钱镠,光启三年(887),表奏为钱塘令,迁著作郎、掌书记。昭宗天祐三年(906)充节度判官。后梁开平二年(908)授给事中,次年迁盐铁发运副使。寓于萧山,十二月病卒。生平见沈崧《罗给事墓志》(《罗氏宗谱》引),《吴越备史》卷一,《旧五代史》本传以及《五代史补》卷一、《唐诗纪事》卷六九、《唐才子传》卷九等。今人汪德振有《罗昭谏年谱》。隐善小品文,多讽世之作。其《谗书》5卷颇享盛名。诗与宗人罗虬、罗邺齐名,称江东三罗。又与杜荀鹤、陆龟蒙、吴融、郑谷等以诗往还。诗风近于元白,雄丽坦直,通俗俊爽,诗句脍炙人口,如“今朝有酒今朝醉”、“为谁辛苦为谁甜”等,至今传为口语。擅长咏史,各体中尤工七律。清洪亮吉云:“七律至唐末造,惟罗昭谏最感慨悲凉,沉郁顿挫,实可远绍浣花(杜甫),近俪玉溪(李商隐),……迥非他人所及。”(《北江诗话》卷六)七绝亦有特色。书目记载有《江东集》、《甲乙集》及其他著作多种。今人雍文华校辑《罗隐集》(中华书局),最为完备。今人潘慧惠有《罗隐集校注》。《全唐诗》存诗11卷又1首,《全唐诗逸》补诗1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4首,断句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3
【介绍】:
唐徐州彭城人。初为州牙将,军乱,被推为留后,僖宗时授武宁节度使。率军破黄巢,斩之,叙功第一,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钜鹿郡王。后与朱温争功积怨,连年为温所攻,请和不成,遂与妻儿登楼自焚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东闻喜人,字挺秀。懿宗咸通五年,自兵部员外郎入为翰林学士。累加工部侍郎。八年,出为同州刺史。九年,任宣歙观察使。僖宗乾符四年,任浙西观察使。随驾入蜀,拜尚书右仆射。光启三年,任岭南东道观察使。昭宗大顺元年,朱温奏其可为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