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崔公辅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排行十三
进士第
曾随资州刺史李渭等慈寺,留诗刻石于寺中。
《舆地纪胜》卷一五七载其事迹,并存诗2句。
《全唐诗续拾》收之。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载崔氏清河大房有雅州刺史崔公辅,唐末人。
杜工部》卷一五有《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此为肃、代间人。
未审孰是。
裴迪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关中人排行第十
玄宗天宝间,与王维同隐蓝田辋川,常游览赋诗,琴酒相乐。
各作有五言绝句二十首,题辋川诸景,合编为《辋川集》。
曾应进士试。
天宝末
后与杜甫有过从。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关中(今陕西关中盆地一带)人。
排行十
玄宗天宝年间,与王维同隐辋川(今陕西蓝田县南),日与王维崔兴宗游览赋诗,琴酒自乐。
王维倡和之诗收于《辋川集》中。
王维诗中屡称“裴秀才迪”,可见此时未曾进士及第
《旧唐诗·王维传》称裴迪王维之“道友”,笃信佛教,裴迪可能亦为佛教信徒。
天宝末,与杜甫相友善。
又曾任尚书右丞(一作左丞)。
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一六、《唐才子传》卷二《王维传》附。
全唐诗》存诗29首。
唐诗汇评
裴迪,生年年不详,闻喜(今属山西)人,一说关中(今陕西)人。
天宝中,与王维崔兴宗隐居终南山,相与唱和。
安史乱起,陷贼中,居洛阳
上元中,曾至蜀中,与杜甫有诗唱和。
全唐诗》存诗二十九首。
作品评论
《载酒园诗话又编》
辋川倡和,裴迪尤多,其诗体反不甚与王近,较诸公骨格稍重。
裴早友王维,晚交杜甫,篇什必多。
今所存惟集数篇,不胜遗珠之恨。
王季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人
家贫卖履,其妻疾其穷丑,遣去。
季友博极群书,工诗。
代宗广德末大历初洪州观察使李勉引为副使,兼监察御史
性磊落不羁,爱好山水。
杜甫尝作《可叹》诗叹之。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排行七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家贫,自耕自刈,卖药贩履,聊以度生。
宝应中李勉爱其才,特加礼敬,历仕华阴虢州录事参军,入为太子司议郎
广德二年(764),佐江西观察使李勉幕,兼监察御史,迁副使
大历二年(767),还京归隐。
生平事迹散见于邵《送王司议季友洪州》、《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四。
孙望《箧中集作者事辑》有王季友条。
季友少有才学,诵书万卷,工诗,与杜甫钱起于邵岑参郎士元戎昱等人友善。
杜甫称其“豪俊”(《可叹》),岑参谓“王生今才人,时辈或所仰”(《潼关使院怀王七季友》)。
元结箧中集》选其诗2首,殷璠河岳英灵集》选其诗6首,评曰:“爱奇务险,远出常情之外。
”《全唐诗》存诗13首,杂有贞元间另一王季友之作。
唐诗汇评
王季友,生卒年不详,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家贫,少有才学,暗诵书万卷。
曾游渭州华阳长安等地。
岑参杜甫钱起郎士元等友善,为时辈推仰。
广德初,官太子司议郎
李赵出镇洪州季友幕画,授监察御史,为副使
后不知所终。
季友工诗,乾元三年元结沈千运等七人诗为《箧中集》,季友诗入选。
有《王季友诗》一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十一首。
杨兴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字里不详。
代宗以后在世。
尝登进士第
《蜀中名胜记》卷八《巴州》收其诗2联,其中一联题为《和杜甫》,《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殷陶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雍陶之误。
全唐诗》收《经杜甫旧宅》诗1首,另又互收于雍陶名下。
雍、殷音近而误。
杜审言初唐 646 — 708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45?—708 字必简
排行五
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父迁居洛州巩县(今河南巩义)
高宗咸亨元年(670)进士第,其后任隰城,累转洛阳丞。
武后圣历元年(698),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
与同僚不睦,为州司马季重等所构陷,系狱,将被杀。
审言杜并年方十六,刺杀季重,当即杜并亦被杀。
武后闻此,甚加叹异,召见审言,授著作佐郎,俄迁膳部员外郎
神龙元年(705),因谄附张易之兄弟,为中宗流放峰州
不久召还,授国子监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
景龙二年(708)卒。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杜审言考》对其生平事迹多所考證。
审言杜甫祖父,杜甫诗法深受其影响。
审言少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晚年与沈佺期宋之问唱和,对近体诗之形成颇有贡献。
审言今存诗43首,仅两首古体,五律、五排、七律、七绝诸体有佳作,其中五律尤为量多高,庄严典丽。
有宋本《杜审言集》1卷。
今人徐定祥有《杜审言诗注》。
全唐诗》存诗1卷。
郭震初唐 656 — 713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6—713 字元振,以字显。
排行大
原籍太原阳曲(今山西阳曲东南),祖父徙居于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南)
咸亨四年(673)进士第,任通泉,落拓不拘小节,尝铸钱、掠良人财以济四方。
武后召见,奇之,上《古剑歌》(一名《宝剑篇》),武后甚为嘉赏,授右武卫曹右控鹤内供奉
历官凉州都督安西大都护太仆卿等职,后为宰相
守边时,军威大振,边患平息。
后因诛太平公主有功,进封代国公
玄宗时因军容不整,流放新州,旋改饶州司马,病死于途中。
生平详见张说郭代公行状》、新旧《唐书》本传。
其诗慷慨雄迈,深受杜甫赞扬。
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沈佺期初唐 656 — 715
作品评论
《艺苑卮言》
五言至沈、,始可称律。
律为音律、法律,天下无严于是者,知虚实平仄不得任情而度,明矣。
二君正是敌手,排律用韵稳妥,事不傍引,情无牵合,当为最胜。
摩诘似之,而才小不逮。
少陵强力宏蓄,开合排荡,然不无利钝。
馀子纷纷,未易悉数也。
宋之问初唐 656 — 713
作品评论
沈、宋本自并驱,然沈视宋稍偏枯,宋视沈较缜密。
沈制作亦不如宋之繁富。
沈排律工者不过三数篇,宋则遍集中无不工者,且篇篇平正典重,赡丽精严,初学入门,所当熟习。
右丞韵度过之,而典重不如;少陵闳大有加,而精严略逊。
陈子昂唐初 659 — 700
作品评论
唐人推重子昂,自卢黄门后,不一而足。
杜子美则云:“有才继骚雅”、“名与日月悬,韩退之则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独颜真卿有异论,僧皎然采而著之《诗式》。
近代李于麟,加贬尤剧,余谓诸贤轩轾,各有深意,子昂自以复古反正,于有唐一代诗,功为大耳。
正如夥涉为王,殿屋非必沉沉,但大泽一呼,为群雄驱先,自不得不取冠汉史,王弇州云:“陈正字淘洗六朝铅华都尽,托寄大阮,微加断裁,第天韵不及。
胡元瑞云:“子昂削浮靡而振古雅,虽不能远追魏晋唐初,自是杰出。
”斯两言良为折衷矣。
贺知章唐 659 — 744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9—744 字季真排行八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武后證圣元年(695)进士第,因陆象先引荐,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
玄宗开元十年(722),因张说荐,入丽正殿修书。
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后为太子宾客秘书监
为人旷达不羁,不拘礼法。
善谈笑,时人誉为“清淡风流”。
晚年尤放诞,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世称贺监
张旭包融张若虚号为“吴中四士”(《新唐书·刘晏》附《包估传》),又与李白杜甫等诗人友善。
知章能诗,且善草、隶书。
玄宗天宝三载(744),上疏请度为道士,归隐镜湖,不久病逝。
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其诗大多散失,今存诗中颇有情味隽永之作。
有《贺秘监集》。
今人王启兴、张虹有《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诗注》。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收诗2首,断句1,题1。
张若虚唐 660 — 720
作品评论
天宝中刘希夷王昌龄祖咏张若虚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虽有文章盛名,俱流落不偶,恃才浮诞而然也。
张说唐 667 — 731
作品评论
《诗源辨体》
张说五言律,才藻虽不及沈、,而声气犹有可取。
至如“西楚茱萸节”一篇,则宛似少陵
排律尚多有失粘者。
七言律气格苍莽,不足为法。
闾丘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中宗景龙中安乐公主所荐,拜太常博士
四年(710),安乐公主被诛,坐贬循州司仓,卒。
事迹见《旧唐书·陈子昂》。
能文善诗,以文章著称,与杜审言齐名(见杜甫《赠闾丘师兄》)。
旧唐书·经籍志下》著录《间丘集》30卷,《新唐书·艺文志四》作2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李邕唐 675 — 747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5—747 字泰和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
李善之子。
少知名。
武后长安初李峤等荐其词高行直,授左拾遗
中宗时,出为南和,又贬富州司户参军事
少帝唐隆元年(710)召为左台殿中侍御史,改户部员外郎
又贬崖州舍城县
玄宗开元三年(715),入为户部郎中
又出为括州司马十三年,迁陈州刺史
以贪赃枉法贬为钦州遵化县
二十三年后,以军功累转括、、滑三州刺史
天宝初,为汲郡北海太守
六载(747)为李林甫所害。
官终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
代宗时,追赠秘书监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书史会要》卷九,李昂《唐故北海郡秘书监江夏李公墓志铭》。
以文名天下,尤长碑颂,其诗《六公咏》为杜甫所推重(见《八哀诗·秘书监江夏李邕》)。
精于书法,行草之名尤著。
新唐书·艺文志四》载有文集70卷,已佚。
明人辑有《李北海》。
全唐诗》存诗4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
作品评论
金石录》曰:《六公咏》,李邕撰,胡履灵书。
余初读杜甫《八哀》诗云:“朗咏《六公》篇,忧来豁蒙蔽。
”恨不见其诗。
晚得石本,其文辞高古,真一代佳作也。
六公者,五下各为一章,狄丞相为一章。
僧光仪武周 ? — 735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宗室琅琊王子也。
武后时
越王起兵。
得罪族诛。
方襁褓。
乳母窃负逃民间。
且八岁。
诏求之急。
乳母惧与决舍去。
独行。
终以冻馁。
老僧落发于青龙寺
稍长经律通贯。
习禅燕。
自以为出家之乐。
诚非世俗荣名利达。
所可比也。
中宗诏访琅琊王后。
向寺主吐实。
寺主大骇。
即言之扶风郡郡太守悦其状貌。
逼妻以女。
不可。
遽以闻。
召见。
诏使返服袭父爵。
恳辞。
愿守志自放丘壑。
诏许之。
仍听缮治兰若。
领徒众以居。
平生素爱终南山水之胜。
自法兴诸寺之葺。
而庵庐精舍。
往往皆是。
侍卫瞻候者。
常数千百人。
虽权要卿相。
所不逮。
亦其势然也。
开元二十三年。
六月二十三日。
集弟子垂训讫。
北首枕肱。
右胁卧而卒。
弟子禀遗命。
葬之少陵原南。
复辟天宝寺于其地。
以弟子世传守焉。
释光仪
姓李氏
宗室也。
琅琊王越王起兵。
欲复本朝中兴帝道不克。
天后族诛之而无噍类。
方在襁褓中。
乳母负之而逃。
后数年则天窃闻琅琊有子在民间。
购之逾急。
乳母将至扶风界中。
鬻女工以自给。
年八岁状貌不群神悟超拔。
乳母疑遭貌取而败。
且极忧疑。
乃造布襦置钱于腰腹间。
桑林之下告之令去。
敕搜不慢。
吾虑俱死无益于事。
汝聪颖必可自立。
或一旦富贵无忘老姥。
言讫对泣。
恸不自胜。
乳母从此而逝矣。
茫然行至逆旅与群儿戏。
郡守夫人往夫所住处方息。
俱此见群聚且貌俊爽。
因而怜之。
召谓之曰。
郎君家何在。
而独行至此。
绐之曰。
庄邻于此。
有时闲戏耳。
夫人食之又给之钱。
乃解衣而内其钱。
日暮寻径而去拟投村墅。
遇一老僧
呼曰。
尔小子。
汝今一身家已破灭。
将奚所适。
惊愕伫立。
老僧又曰。
出家闲旷且无忧畏。
小子欲之乎。
曰。
素所愿也。
老僧因携其手至大树阴。
令礼十方佛。
归依常住佛法僧已。
因削其䰂。
又出袈裟以披服之。
小大称其体。
其执持收掩犹如几夏比丘
老僧喜曰。
此习性使然。
善持僧行。
遂指东北曰。
去此数里有伽蓝。
汝直诣彼谒寺主云。
我使汝为其弟子也。
毕老僧欻然亡矣。
方知圣僧也。
如言趋彼寺。
主骇其言。
因留之。
经十年许。
已洞明经律善其禅观。
而属中宗即位唐室复兴。
敕求琅琊王后。
方向寺僧言之。
时众大骇。
因出诣扶风李使君
即仪之诸父也。
见之悲喜。
乃舍之于家。
方以状闻。
固请不可。
使君有女年齿相侔。
一见而心悦愿致情曲。
恐慑而避焉。
他日会使君夫人出。
其女靓妆丽服。
从者越多来而逼之。
固拒百端终不屑就。
绐之曰。
身不洁。
请沐浴待命。
女许诺方令具汤沐。
女出因闭关。
女还排户。
既不得入。
自牖窥之。
方持削发刀。
顾而言曰。
有于此根故为欲逼。
今若除此何逼之为。
女惧止之。
不可。
遂断其势投之于地。
亦闷绝。
户既不开。
俄而使君夫人俱到。
女实情具告遂破户视之渐苏。
医工舁归蚕室。
以火烧地苦酒沃之。
坐之于上以膏傅之。
月馀疮愈。
使君琅琊王子。
有敕命驿置
引见慰问优赍丰洽。
诏袭父爵。
恳让。
誓愿为僧确乎不拔。
中宗敕令领徒。
任置兰若自恣化方。
性好终南山
因居法兴寺
于诸谷口造庵寮兰若凡数十处。
率由道声驰远谈说动人。
或山行十里间缁素侍者常数千百人。
迎候瞻待甚于权要卿相焉。
恒居寂定。
或言将来事以决吉凶。
必无差忒。
人益归之。
开元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
先嘱累弟子。
当谨护身口勿事諠哗。
祖师意无别事。
静则真法现前。
此外提唱皆不获已。
言极激切。
因北首而卧。
枕肱右胁著席而亡。
此大涅槃之表兆也。
遗言令葬于少陵原南。
乃凿原成室而封之。
柩之发也异香芬馥。
状貌如生。
祖车出城白鹤数百鸣唳空中。
䌽云依约覆车数十里。
道俗号咷多持孝服。
所葬之地遂建天宝寺。
弟子皆留而守之。
张旭唐 675 — 750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5?—750? 字伯高排行九吴(今江苏苏州)人。
曾官常熟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
张旭盛唐著名草书家,性嗜酒,常醉后1叫呼狂走,而后挥毫落纸,时称“张颠”,又尊为“草圣”。
其草书与李白诗、裴旻剑舞号为“三绝”。
颜真卿曾两至洛阳,求教于,撰有《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
张旭李颀高适相善,有诗赠答;与贺知章包融张若虚号“吴中四士”。
生平见《新唐书》本传、张怀瓘书断》卷三、僧适之《金壶记》卷中。
杜甫饮中八仙歌》亦曾咏及。
其诗幽深旷远,别有神韵。
全唐诗》存诗6首,《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
今人王启兴、张虹有《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诗注》。
苏晋唐 676 — 734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6—734 雍州蓝田(今陕西蓝田)人。
户部尚书苏珦子。
武后證圣元年(695)进士第
天册万岁二年(696)又应大礼举登科。
中宗神龙二年(706),再登贤良方正科
玄宗先天中,累迁中书舍人
开元初,出为泗州刺史
袭封河内郡公
累官吏部侍郎,因事出刺、魏等州。
官至太子左庶子
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苏晋能诗,善文章,嗜酒,杜甫饮中八仙歌》曾咏及。
全唐诗》存诗2首。
敦煌遗书斯五五五存残诗1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魏启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中宗神龙二年才膺科登第。
玄宗开元中,官至祠部郎中豫州刺史
曾激赏杜甫才华,谓其文似班固扬雄
王翰
唐诗汇评
王翰,生卒年不详,一作浣,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第
开元初,连举直言极谏、超拔群类科。
张说并州长史入相,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迁驾部员外郎
开元十四年罢相,出为汝州刺史,改仙州别驾
以穷乐畋饮,贬道州司马
开元二十三年杜甫洛阳应试时,尚在世。
兼擅诗丈,有《王教集》十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