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僧灵澈中唐 746 — 81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6—816
【介绍】: 唐僧。
会稽人俗姓汤字澄源
幼年出家。
读书勤苦,受诗法于严维
后抵吴兴,与皎然何山游讲,又与刘长卿皇甫曾等以诗唱和,为包佶激赏。
德宗贞元中,游长安,名振辇下。
因流语激怒中贵,遭诬奏,徙汀州,后赦归东吴。
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6或749—816
一作灵彻
诗僧。
俗姓汤字源澄(一作澄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出家后,住越州云门寺
长于律学,著有《律宗引源》21卷(今不存),为僧徒所称。
尤善诗文。
初从严维学诗。
代宗大历初年起,即名播一时。
约于大历末移居吴兴何山,与诗僧皎然游,常相唱和。
德宗兴元元年(784)皎然致书于文坛盟主包佶李纾,盛称其诗。
灵澈旋入长安,名振辇下。
约于贞元三四年间,经庐山洪州,复归越州
约于贞元六年(790),再入京师
约于贞元末因僧徒所疾,被诬获罪,徙居汀州
宪宗元和初遇赦北归。
元和四年(809)庐山东林寺,与江西节度使韦丹相往还。
旋东归湖州
后因宣歙观察使范传正之邀,往住宣州开元寺
元和十一年(816)卒。
生平事迹散见刘禹锡《澈上人文集纪》、《宋高僧传》卷一五、《唐才子传》卷三。
灵澈以善诗擅名江南达数十年之久。
当时诗人如皎然刘长卿权德舆柳宗元刘禹锡吕温等,皆与其有过从。
平生作诗凡2000首,由其门人删取300篇,编为诗集10卷,另取其自大历至元和50年间与时人唱和酬别之作,编为《酬唱集》10卷。
二集今皆不存。
今存诗以送别酬寄之诗为多,其中《东林寺韦丹刺史》、《归湖南作》等篇,颇为后人所称道。
全唐诗》编其诗为1卷,仅存16首及残句10余则。
另《澈上人文集纪》、《会稽掇英总集》尚存其诗1首及残句2则,《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唐诗汇评
灵澈(746一816),字源澄俗姓汤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云门寺出家,虽受经论,笃好篇章,从严维学诗。
建中末,居吴兴何山,与皎然游。
皎然以书荐于包佶李纾
贞元初,北游长安,曾居嵩山兰若。
南返,至庐山,后归越州
贞元中复至京师,为飞语所中,得罪徙汀州
后遇赦归
元和初,复游江西,又至涧州、湖州,终于宣州开元寺
有《灵澈诗集》及《酬唱集》各十卷,均佚。
全唐诗》存诗十六首,残句若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皎然《答权从事德舆书》
灵澈上人,足下素识,其文章挺拔瑰奇,自齐梁以来,诗僧未见其偶。
但此子迹冥累迁,心无营营,虽然,至于月下风前,犹未废是。
刘禹锡《澈上人文集纪》
世之言诗僧多出江左灵一导其源,护国袭之,清江扬其波,法振沿之。
如么弦孤韵,瞥入人耳,非大乐之音。
吴兴昼公,能备众体,澈公承之。
至如《芙蓉园新寺》诗云:“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
”《谪汀州》云:“青蝇为吊客,黄太寄家书。
”可谓入作者阃域,岂独雄于诗僧间耶!
《雪浪斋日记》云:灵澈诗,僧中第一,如“海月生残夜,江春入暮年”、“窗风枯砚水,小雨慢琴弦”、“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前辈评此诗云:“转石下千仞江”。
灵澈上人诗多警句,能备众体……里结念云壑,而才名拘牵,罄息经微,吟讽无已。
所谓拔乎其萃,游方之外者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颢元 1264 — 13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4—1339
【介绍】: 清州人字仲明
稍长,入京师,从王磐习金典章,又从安藏习诸国语。
因安藏荐入宿卫,从爱育黎拔力八达于藩府。
仁宗入定内难,迎武宗,皆预谋。
仁宗即位,特拜集贤大学士,与闻政事,科举之行,赞助之力尤多。
仁宗卒,辞官家居。
文宗立,复起为大学士
卒谥文忠
清州搜玉
陈颢1264—1339),字仲明元世祖至元元年生,幼颖悟,日记诵千百言,稍长,游京师,师从翰林承旨王盘、安藏。
安藏荐入宿卫,为仁宗潜邸说书
仁宗入定内难,以迎武宗皆预谋。
武宗授以资德大夫,为释教都总统
仁宗即位(1312),天子既用潜邸旧臣,乃还俗易冠,为集贤大学士,以制书就第。
仁宗崩(1320),辞禄家居者十年
文宗即位,复起为集贤大学士后至元四年(1338)致政,食全俸于家。
明年卒,年七十六。
谥文忠
元史》有传,元许有壬至正集》录其碑文。
贤良方正,知人善任,为时人所称许,又善书,尝为释法贞所撰《云居禅寺藏经记》篆额。
台北故宫博物馆所藏黄庭坚松风阁诗卷》后,犹存其题诗一首。
其他诗作散见于《珊瑚网》、《式古堂书画汇考》、《石仓历代诗选》《李太白全集(王琦注)》等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姚广孝元末明初 1335 — 14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5—1418
【介绍】: 苏州府长洲人,幼名天禧。
年十四度为僧,名道衍字斯道
通阴阳术数。
洪武中燕王北平,住持庆寿寺,而常居府中,时时屏人语。
建文时劝王举兵。
为王策划战守宜。
世子居守,守御甚固。
成祖即位,论功第一,拜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而不肯蓄发,常居僧寺。
监修太祖实录》,与修《永乐大典》。
工诗。
谥恭靖
有《逃虚子集》(亦名《姚少师集》)。
江南长洲姚医师子,不肯学医。
魁磊高岸,意度伟然,喜为儒者博贯该通之学。
至正间,削发居相城之妙智庵。
里中灵应观道士席应真者,读书学道,通兵家言,尤深于机事。
公师事之,尽得其学,然深自退藏,人无知者,惟王行止仲独深知之。
公应径山书记之召,止仲为文赠之,以谓上人年甫壮,天下乱已极,且必该治,治然后出于时,以发其所蕴,非以沙门之法终其身者。
尝寓嵩山寺,袁珙见其相而异之,曰:「公非常僧,刘秉忠之俦也。
洪武初,再以高僧征。
十五年,十王之国,太祖命各选一高僧侍王。
公在燕府籍中,住持庆寿寺
靖难兵起,妙识几先,赞助秘密。
太宗即大位,召至京师,欲官之,固辞,为僧录左善世
东宫,特授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复姚姓,赐名广孝
太子南京监修高皇帝实录。
上命蓄发再三,终不肯,赐两宫人,不近亦不辞,逾月乃召还。
尝以赈济归,徒步闾里,以赐金散之宗党。
永乐六年,来朝北京,仍居庆寿寺
病笃,车驾临视。
问后事,对曰:「出家人复何所恋?
」明日,诏诸门人,告以去期,敛袂端坐而逝,年八十有四,追封荣国公谥恭靖
荼毗之日,心舌与牙坚固不坏,得舍利皆五色。
赐茔在房山县东北四十里,上自制文,铭其碑。
仁宗立,加赠少师,配享太庙
嘉靖中,移祀大兴隆寺
公初侍燕邸,每夜梦与刘太保仲晦寤语,厥后现身佐命,恪守僧律。
南屏西山,后先观化,两公之赐名,一曰秉忠,一曰广孝,岂非宿乘愿轮再世示现者与?
余录公诗,列诸释氏,以从公之志,所以崇公者至矣。
公居吴,为高启北郭十友之一,尝叙其《独庵集》,以为险易并陈,浓淡迭显,能兼采众家,不事拘狭。
化后,吴人总刻其诗文,曰《逃虚子集》。
广孝长洲人
幼名天僖,既为僧,名道衍字斯道
洪武中以高僧选侍燕邸。
永乐初,论靖难功,为僧录左善世,加太子少师,复姓赐今名。
卒赠荣国公谥恭靖
有《逃虚子集》十卷。
(《凫藻集》:斯道上人《独庵集》闳放驰骋,以发其才,优柔曲折,以泄其志;险易并陈,浓淡迭显,兼采众家,不事拘狭。
水东日记》:刘原博尝见姚荣公小像,仅寸许,周遭皆书公诗句,警联如《永团扇》云:「掩歌声不散,障月影同圆。
」《禦沟》诗云:「静涵金殿影,清断玉街尘。
」此类甚多。
《国雅》:姚恭靖性空思玄,心寂语新,其兴弥僻,其趣弥远。
如「笼驯传信鹤,池蓄换书鹅」,「翠低承雨竹,绿碎受风蕉」,「过林才见日,到渡不逢山」,此例已到彼岸,惠休法振不得专誉禅藻。
田按:《逃虚子集》有《读韦应物诗》云:「古淡岂易学,五字真吾师。
」集中斯体最为列格。
高季迪游,列「北郭十友」之一。
季迪赠诗云:「衍师本儒生,眉骨甚疏峭。
轩然出人群,快若击霜鹞。
」固不待袁珙见三角目僧,知为病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