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北魏宣武帝北魏 483 — 5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3—515 【介绍】: 即元恪
北魏皇帝。
鲜卑族。
孝文帝次子。
即位初,由大臣赞辅。
年十六亲政,宠用外戚高肇,剪除宗室。
在位时,与南朝梁连年战争,互有胜负,取得寿春义阳等城。
正始三年,俘杨绍先,灭氐氏。
崇信佛教,曾亲为诸僧及朝臣讲《维摩诘经》。
境内共建寺庙一万三千余座。
在位十六年,庙号世宗
释道仙
释道仙
一名僧仙
康居国人
以游贾为业。
往来吴蜀。
江海上下集积珠宝。
故其所获赀货乃满两船。
时或计者云。
直钱数十万贯。
既瑰宝填委。
贪附弥深。
惟恨不多。
取验吞海。
行贾达于梓州新城郡牛头山
僧达禅师说法曰。
生死长久无爱不离。
自身尚尔况复财物。
初闻之。
欣勇内发。
深思惟曰。
吾在生多贪。
志慕积聚。
向闻正法。
此说极乎。
若失若离要必当尔。
不如沈宝江中出家离著。
索然无扰岂不乐哉。
即沈一船深江之中。
又欲更沈。
众共止之。
令修福业。
曰。
终为纷扰。
劳苦自他。
即又沈之。
便辞妻子。
又见房凝水滉瀁。
知入水定信心更重。
灌口山竹林寺而出家焉。
初落发日对众誓曰。
不得道者终不出山。
即迥绝人踪结宇岩曲。
禅学之侣相次屯焉。
每览经卷。
始开见佛在其处。
无不哽咽。
我何不值但见遗文。
挺卓不群。
野栖禽狩。
或有造问学方者。
皆答对善权冥符正则。
自初入定。
一坐则以四五日为恒。
唯客到其门。
潜然即觉。
起共接语。
若无人往端坐静室寂若虚空。
有时预告。
明当有客至。
或及百千。
皆如其说曾无缺长。
梁始兴王澹。
褰帷三蜀礼以师敬。
携至陕服沮曲。
天监十六年
青溪山
终焉志也。
便薙草止客绳床。
于时道馆崇敞巾褐纷盛。
屡相呵斥甚寄忧心焉。
乃宴如曾无屑意。
一夕道士忽见东岗火发。
恐野火焚害也。
各执水器来救。
见仙方坐大火猛焰洞然。
咸叹火光神德。
道士李学祖等。
舍田造像。
寺塔欻成。
远近归信十室而九。
刺史鄱阳王恢
躬礼受法。
天监末
始兴王冥感。
于梁泰寺造四天王。
每六斋辰常设净供。
后赴会。
四王顶上放五色光。
所执炉自然烟发。
太尉陆法和
昔微贱日。
数载在山。
给使
僧有肆责者。
曰。
此乃三台贵公。
何缘骂辱。
时不测其后贵也。
和果遂升衮服。
或劳疾。
见缥衣童子从青溪水出碗盛妙药跪而进服。
无几便愈。
居山二十八年。
复游井络。
化道大行时遭酷旱。
百姓请祈。
即往龙穴
以杖扣门数曰。
众生忧苦。
何为嗜睡如此。
语已登即玄云四合大雨滂注。
民赖斯泽。
咸来祷赛钦若天神。
有须舍利即为祈请。
应念即至如其所须。
蜀王秀
作镇岷络。
有闻王者。
寻遣追召。
全不承命。
王勃然动色。
亲领兵仗往彼擒之。
必若固踪可即加刃。
闻兵至都无畏惧。
索僧伽梨。
被已端坐念佛。
王达山足。
忽云雨杂流雹雪崩下。
水涌满川藏军无计。
事既窘迫。
乃遥归忏礼。
因又天明雨霁。
山路清夷得至所。
王躬尽敬。
便为说法。
重发信心。
乃邀还成都之静众寺。
厚礼崇仰。
郭恭敬。
号为仙阇梨焉
开皇年中返于山寺。
道路自净山神前扫。
一夜客僧止房。
往曳出。
房因即倒。
年百馀岁端坐而卒。
仍葬彼山。
益州今犹有木景白叠尚存。
云是圣人
阇梨许。
释道仙
一名僧仙
康居国人
初以游贾为业。
后值僧达禅师为其说法。
遂沈宝船于江。
辞妻子投灌口竹林寺而出家焉。
初落发日对众誓曰。
不得道者不出此山。
即迥绝人踪结宇岩曲。
禅学之侣相次屯焉。
每览经卷始开见佛在某处无不哽咽。
我何不值但见遗文。
挺卓不群野栖禽兽。
或有造问学方者。
皆答善权冥符正则。
自初入定一坐则以四五日为恒。
准客到其门。
潜然即觉起共接晤。
若无人往端坐静室。
寂若虚空。
有时预告明当有客至。
或及百千皆如其说。
曾无欠长。
梁始兴王澹褰帷三蜀。
礼以师敬携至
于时道馆崇敞巾褐纷盛。
属相呵斥甚寄忧心焉。
乃晏如曾无所屑。
一夕道士忽见东冈火发恐野火焚害也。
各执水器来救。
见仙方坐大火中猛焰洞然。
咸叹火光神德。
道士李学祖等。
舍田造像寺塔欻成。
远近归信十室而九。
刺史鄱阳王恢躬礼受法。
天监末始兴王冥感。
于梁泰寺造四天王像。
每六斋晨常设净供。
后赴会。
四王顶上放五色光。
所执炉自然焰发。
太尉陆法和昔微贱日。
数载在山供给使
僧有肆责者。
曰。
此乃三台贵公何缘辱骂。
时不测其后贵也。
和果遂升衮服。
或劳疾见缥衣童子从青溪水出碗盛妙药跪而进服。
无几便愈。
居山二十八年。
复游井络化道大行。
时遭酷旱百姓请祈。
即往龙穴以杖叩门。
数曰。
众生何为嗜睡如此。
语已登即玄云四合大雨滂注。
民赖斯泽。
咸来祷赛。
钦若天神。
有须舍利即为祈请。
应念即至如其所须。
蜀王秀作镇岷络有闻王者。
寻遣追召全不承命。
王勃然动色。
亲领兵仗往彼擒之。
必若固纵可即加刃。
闻兵至都无畏惧。
僧伽黎披衣端坐念佛。
王达山足忽云雨杂流雹雪崩下。
水涌满川藏车无计。
事既窘迫乃遥归忏礼。
因又天明雨霁山路清夷得至所。
王躬尽敬便为说法重发信心。
乃邀还成都之静众寺。
厚礼崇仰举国恭敬。
号为仙阇梨焉
开皇年中返于山寺。
道路自净山神前扫。
年百馀岁端坐而卒。
王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绛州龙门人字子功
王勃弟。
进士,官监察御史里行
薛奇章
作品评论
国秀集》有太子司仪薛奇童,似是人名。
然唐又有蒋奇童,岂亦人名耶?
诗话评薛五言律“禁苑春风起”云:“如此丽则,不谓奇章而何?
”则不得为名,审矣。
薛又有《云中行》七言古,在王勃李峤间;《玉阶怨》五咨绝,得太白昌龄调。
盖初、盛之超然者,时名字湮没不传,可为浩叹。
薛元超初唐 622 — 683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22—683 名振,以字行。
排行八
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
薛收子。
9岁袭爵汾阴男
及长,好学善属文,甚得太宗爱重,累授太子舍人,预修《晋书》。
高宗朝,历给事中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上元三年(676),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又拜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
政出武后,以疾辞官。
卒,赠光禄大夫秦州都督
生平见杨炯中书令汾阴薛振行状》、新旧《唐书》本传。
元超好荐才俊之士,推进文坛革新,杨炯称之为“朝右文宗”(《王勃集序》)。
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录《薛元超集》3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
员半千唐 625 — 718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28—721 原名馀庆字荣期排行四齐州全节(今山东济南)人,客居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
高宗上元三年(676)应八科举,授武陟
永隆元年(680)应岳牧举,对策擢上第。
武后垂拱中,累补左卫胄曹参军,入阁供奉。
司宾寺主簿左卫长史弘文馆直学士正谏大夫右控鹤内供奉,左迁水部郎中,出为棣州刺史
中宗时,为蕲二州刺史
睿宗即位,拜太子右谕德,兼崇文馆学士封平原郡公
玄宗开元九年(721),卜居尧山沮水间,卒。
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王勃骆宾王交往。
著有《明堂新礼》3卷,又文集10卷等,均已佚。
全唐诗》存诗3首。
《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邵大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令远安阳(今属河南)人。
高宗时,曾与王勃卢照邻同登玄武山,相互唱和。
事迹见《唐诗纪事》卷八。
全唐诗》存诗1首。
王福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绛州龙门人
王通子。
雍州司户参军
生有六子:王勔王勃王勮王助、王劼、王劝。
除王劼早夭外,皆有文名。
获罪,坐贬交趾
卢照邻初唐 635 — 6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35—约689,一说约636—695后 【介绍】: 幽州范阳人字升之号幽忧子
初授邓王府典签,王甚爱重之。
高宗乾封初,出为益州新都
秩满,漫游蜀中。
后患风痹,居长安附近太白山中,因服丹药中毒,手足致残。
疾转笃,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作《释疾文》、《五悲文》等自伤。
后终因不堪忍受病痛折磨投颍水而死。
工诗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并称王杨卢骆,后人又称初唐四杰
有集。
唐诗汇评
卢照邻(约630—约680后),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贞观二十三年前后,为邓王(元祐)府典签,王爱重,比之相如
高宗总章二年,拜新都,因染风疾去官,处太白山中,以服药饵为事。
调露年间迁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下,疾益笃,不堪其苦,遂自投颍水而死。
照邻长于七言歌行,词采富艳,境界开阔,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并称“四杰”有《卢照邻集》二十卷,又《幽忧子集》三卷,已佚。
今《幽忧子集》七卷乃明张燮所辑。
全唐诗》编诗二卷。
今人任国绪有《卢照邻集编年笺注》。
作品评论
《诗学渊源》
照邻)与骆宾王王勃杨炯,天下称为“四杰”,而卢居首。
诗有奇气,实出陈隋之上。
咏史诸作高古,几窥魏晋之藩。
七言长篇,颇似子山
七绝则为李、杜所宗者也。
当时近体为唐律之渐,未变陈隋之遗,敁其《送梓州高参军还京》、《大剑送别刘右史》等篇,其第七句每用四平四仄,迨亦四子之创也。
又有连用仄仄乎平仄、平平仄仄平数联者,与虞世南应制诗同一机杼,为齐梁与唐律逗变之初。
骆宾王初唐 635 — 6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26或627—684后 【介绍】: 婺州义乌人
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称。
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号四杰
高宗永徽中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
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
调露二年临海丞,不得志,辞官。
武则天光宅元年徐敬业起兵扬州则天宾王为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敬业败,宾王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有集。
唐诗汇评
骆宾王(638?
—685?
),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弱冠为道王元庆)府属。
高宗咸亨年间从军塞上。
上元元年回京参选,历武功长安主簿,擢侍御史,因上书言事,被诬下狱。
后任临海(今浙江天台)丞,怏怏失志,弃官去。
文明元年,从徐敬业讨武,兵败,被杀。
或谓“投江而死”,或谓“亡命不知所之”。
宾王兼擅诗文,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并称“四杰”。
有《骆宾王文集》十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三卷。
清陈熙晋有《骆临海集笺注》十卷。
作品评论
《艺苑卮言》
卢、骆、王、杨,号称“四杰”,词旨华靡,固沿陈隋之遗,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五言遂为律家正始。
子安稍近乐府,扬、卢尚宗汉魏宾王长歌虽极浮靡,亦有微瑕,而缀锦贯珠,滔滔洪远,故是千秋绝艺。
王勮初唐 ? — 6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7 【介绍】: 绛州龙门人
王勃兄。
弱冠进士登第
武周长寿中擢为凤阁舍人
寿春等五王出阁,有司忘载册文,群臣已在,乃悟其阙,宰相失色。
立召书吏五人,各令执笔,口占分写,一时皆毕,词采灿然,人皆叹服。
寻加弘文馆学士,兼知天官侍郎
綦连耀谋反,坐与其善,与兄弟勔、助皆坐诛。
王勔武周 ? — 697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97 郡望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之兄。
官至泾州刺史
其弟王勮素与刘思礼善。
武后万岁通天二年(697)思礼与綦连耀谋反。
事泄,兄弟二人并坐死。
中宗神龙初诏复官位。
生平散见新、旧《唐书·王勃》附、《资治通鉴》卷二〇六。
兄弟才藻相类,均以文才著名于时,杜易简称为“王氏三珠树”。
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李峤唐初 646 — 714
作品评论
新唐书本传
富才思,有所属缀,人多传讽。
……然其仕前与王勃杨盈川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诸人没,而为文章宿老,一时学者取法焉。
杨炯初唐 650 — 6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0—693? 【介绍】: 弘农华阴人
幼聪明博学,善属文。
十岁举神童,授校书郎
高宗永隆二年,充崇文馆学士
詹事司直
武周初,坐事出为梓州司法参军
盈川,卒于任。
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四杰”。
尝言“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时议然之。
有《盈川》。
唐诗汇评
杨炯(650-?
),华阴(今属陕西)人。
幼聪敏,高宗显庆四年(659)举神童,年仅十岁。
上元三年制举及第,补校书郎
永淳元年太子李哲詹事司直,迁崇文馆学士
武后光宅元年,坐堂弟神让参与徐敬业武则天事,贬梓州司法参军
天授元年,秩满,选任盈川(今浙江衢县附近)令。
卒官。
杨炯擅长五言律诗,工致而得明澹之旨,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四杰”。
有《盈川》三十卷,已佚。
今《杨盈川集》十卷乃明童佩所辑。
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唐诗品》
杨生神明内颖,卓起少年,词华秀朗,为时令慕,与子安之徒并称杰子,含三秀,凤耀四灵,岂不蔚然观美哉!
其诗三十卷,不尽传,今传二卷。
五言律体,长于他作,尝自言:“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子安词赋翩翩,波翻云写,杨生好欺人,故有此语。
文士信己,岂非珍其敝帚,自谓千金者哉!
《诗学渊源》
)所为诗雄奇奔放,文质兼备,虽未逮卢之古雅、骆之蕴藉,以较子安,实为胜之。
卢前”“王后”,宜彼不为屈也。
刘允济初唐 ? — 7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巩人字允济
博学善诗文,与王勃齐名。
进士,补下邽,累迁著作郎
武周天授中,为来俊臣所构下狱。
后赦免,复为著作佐郎,兼修国史,迁凤阁舍人
坐与张易之亲近,左授青州长史
官终修文馆学士
有《刘允济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一作元济。
以字行。
洛州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博学善属文,与王勃齐名,特相友善。
弱冠举进士,补下邽县,累迁著作佐郎
撰《鲁后春秋》20卷进献,迁左史,兼弘文馆学士
垂拱四年(688),献《明堂赋》,武后手诏褒美,拜著作郎
天授中,为来俊臣构陷,贬大庾县
长安中,累迁著作佐郎,兼修国史
未几,拜凤阁舍人
中宗复位,贬为青州长史
后召为修文馆学士,因乐饮过度而卒。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其《金门待诏集》10卷、文集2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4首。
唐诗汇评
刘允济(?
-711?
字允济洛州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其先出沛国相县(今安徽濉溪西北)
少孤,工文辞,与王勃齐名。
进士,补下部尉,累迁著作佐郎
撰《鲁后春秋》二十卷进献,迁左史,兼直弘文馆
垂拱四年,献《明堂赋》,迁著作佐郎
为酷吏所构,下狱。
后贬大庾,复为著作佐郎修国史
长安中,官至凤阁舍人
预修《三教珠英》。
出为青州长史丁母忧去官家居。
景龙中,召为修文馆学士,喜甚,乐饮数日,卒。
有《刘允济集》二十卷、《金门待诏集》十卷,均佚。
全唐诗》存诗四首。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允济)博学善属文,与绛州王勃早齐名,特相友善。
……垂拱四年,明堂初成,允济奏上《明堂赋》以讽,则天甚嘉叹之,手制褒美。
薛曜武周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一作薛耀
字升华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
薛元超之子。
城阳公主。
武后登封元年(696),官礼部郎中
圣历中,依张易之,预修《三教珠英》,迁正谏大夫
官至给事中
袭封汾阴男
生平见新、旧《唐书·薛元超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下》,《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九。
文学知名,与王勃有交谊。
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录文集2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8首。
赵嘏唐 806 — 852
作品评论
其源出于王勃、沈侄期,发声清润而入格未遒。
七律为多,则当时之体也。
有如“长笛一声人倚楼”、“蒹葭霜冷雁初飞”,神韵清超,不虚名下。
《昔昔盐》下二篇,仿梁陈赋得之体,夫其诗派所宗,亦于兹可见。
释宁师
释宁师者。
岐阳人也。
亡其名。
时以姓呼之耳。
往来无恒止出处如常僧。
昭宗即位初年
居山寺中。
忽暴终安卧。
体暖忽忽如烂寝焉。
僧徒环守不敢殡敛。
三日而苏。
众惊奔问之曰。
我为冥司追摄。
初见一判官
云和尚寿在而无禄。
乃召吏语之与检覆。
吏曰。
只有乾荷叶三石。
因令注于簿。
又命一人引之巡历观游。
去乃入一门见数殿。
各有榜于是徙步至一殿署云李克用
于牖间。
窥有一黑龙眇一目。
中立铁柱连锁絷维之。
次一殿署曰朱全忠
乃青鞟白额虎锁系如初而前有食啖人血狼藉之状。
次署曰王建
黄金床上卧一白兔焉。
次署曰李茂贞
具冠冕如王者。
左右数侍女焉。
次署曰杨行密
窗牖痹黑不能细瞻。
使者曰。
此诸怪状者何邪。
曰将来王者也。
旁厢数殿望之黯黯。
使者不容引去还至本所。
判官厅事谓使者曰。
好送师回。
但多转念功德经。
宁问曰。
孰是功德经曰。
金刚般若是欤。
此经冥间济拔功力无比。
及乎稣醒。
四顾久之。
乃述前事。
闻者骇然遂闻于官。
后岐帅怪宏迂而妄。
都不之信。
厥后茂贞果封秦王
李克用枉滥杀戮号独眼龙也。
朱氏革于唐命。
残害安忍傅翼择肉。
非虎而何。
蜀王建属兔阻兵自固。
天祐丁卯僣伪号以金饰床也。
诸皆符合
宁自此每断中。
荷叶汤而已。
其诸食馔逆口不餐。
秦陇之人往往请宁入冥预言吉凶。
更无蹉跌。
或请斋争办净池嫩
号为入冥和尚
终于岐下。
系曰。
入冥之说与梦略同。
穆王将化人欢宴。
秦穆得上帝剪鹑。
形在人间神游上界。
前言既发后事必然。
是知六候八徵谅非虚也。
宁师入冥
后唐马珣见天符下以潞王为天子无异。
宁所见殿中物象题榜终符其述。
谓之为梦想。
梦想有徵。
谓之为神游。
神游不谬。
将知觉梦惟一。
明昧有殊。
如摄论云。
如梦等觉时一切处唯有识也。
有若古莽国多眠五旬一觉以梦为实以觉为妄。
若然者觉之所为为梦之先兆也。
而取实于梦中。
真实也。
梦觉反用其犹一欤。
宁师非妄者。
果梁革唐命。
二李皆与天子抗衡。
诸殿远望者得非馀割据群雄偏霸者乎。
所食荷叶僧法庆同。
故幽冥等录中康何德次李山龙入冥而返说事。
皆验焉经云犹如睡梦人知一切诸物有身不移本处是也。
释道诚北宋
全宋文·卷二八○
道诚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居月轮山号慧悟大师
天禧中,撰《释氏要览》三卷(存),又注王勃所撰《释迦成道记》二卷。
王随杭州日,有赠慧悟诗。
见《咸淳临安》卷七○及所撰《释氏要览序》。
王杨明 1493 — ?
维基
(1493年—?
),字惟直浙江会稽县人直隶兴州中卫官籍。
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顺天府乡试第六十名举人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中式辛巳科会试第一百四十四名,登第二甲第六十六名进士
历官太仓州知州兵部职方司郎中
十八年闰七月山东按察司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