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王叔文” 相关资源
人物库
贾耽唐 730 — 8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0—805 【介绍】: 沧州南皮人字敦诗
玄宗天宝十载,举明经第。
精通地理学。
累擢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
历迁山南西道节度使,徙东道,召为工部尚书,旋为东都留守义成军节度使
德宗贞元九年,以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魏国公
每逢四方使者及自远方归者,必详问其山川土地终始,画陇右、山南图,及黄河经界远近,成书十卷。
顺宗立,进左仆射
王叔文等预政,屡移疾乞去,不许。
卒谥元靖
有《海内华夷图》、《备急单方》等。
杜佑唐 735 — 8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5—812 【介绍】: 京兆万年人字君卿
杜希望子。
嗜字,该涉古今,学以富国安民之术为宗。
初以父荫补济南参军,累擢度支兼和籴使。
时方军兴,馈运之务,悉委于佑
户部侍郎判度支
德宗建中初,赋无所出,上议,以为救弊莫若省用,省用则省官
卢杞所恶,出为苏州刺史,不行,改饶州
历迁岭南淮南节度使
贞元十九年,拜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二十一年王叔文革新政治,度支诸道盐铁转运使叔文自为副使
叔文败,亦解除使职
德宗、顺宗卒,两摄冢宰
累进司徒,以太子太保致仕。
卒谥安简
撰有《通典》。
杜黄裳中唐 739 — 8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8或739—808 【介绍】: 京兆万年人,一说京兆杜陵人字遵素
肃宗宝应二年进士
初为郭子仪朔方从事,累除侍御史
裴延龄所恶,十年不迁。
德宗贞元末,历迁太子宾客太常卿
王叔文用事,黄裳婿韦执谊辅政,黄裳劝请太子监国执谊不听,即拂衣出。
太子总军国事,擢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刘辟叛,黄裳坚请讨之,因奏罢中人监军,专委高崇文遂平之。
每具言宜鉴贞元之弊,整法度,削诸藩,宪宗嘉纳之,由是赫然号称中兴。
官终河中、晋绛节度使
卒谥宣献
韦皋中唐 745 — 8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5—805 【介绍】: 京兆万年人字城武
代宗大历中,累授使府监察御史陇州行营留后事。
德宗建中末朱泚叛,连拒朱泚伪命,迭斩其使,拜奉义军节度
贞元元年,代张延赏剑南西川节度使
经略滇南,诸蕃皆内附。
以功加中书令封南康郡王
顺宗病,不能临朝政,太子笺欲其亲政,由是政归太子,尽逐王叔文之党。
寻暴疾卒。
治蜀二十一年,数出师,凡破吐蕃四十八万,虽有建树,然赋敛亦颇重。
郑珣瑜中唐 ? — 8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5 【介绍】: 郑州荥泽人字元伯
少孤,值天宝乱,退耕陆浑山养母。
代宗大历中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评事,累迁吏部侍郎,为河南尹,清静惠下,颇有政绩。
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顺宗立,以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忧愤而卧家七日不出。
罢为吏部尚书
数月病卒,谥文献
刘辟中唐 ? — 806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6 字太初,郡望彭城(今江苏徐州)
德宗贞元元年(785)进士第,又登宏词科
西川节度使韦皋从事,由金吾仓曹参军累迁至御史中丞支度副使
顺宗即位,奉韦皋命至长安求领三川地
王叔文坚拒不与。
卒,刘辟自立为西川节度留后
诏除给事中,令赴阙。
刘拒不奉诏。
永贞元年(805)十二月,正除检校工部尚书剑南西川节度使
复求都统三川,发兵取梓州
宪宗元和元年(806)正月宰相杜黄裳高崇文率师进讨。
九月被擒伏诛。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2首。
元季方中唐 755 — 8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55—约805 【介绍】: 河南人
元正子。
明经,调楚丘,历殿中侍御史
德宗贞元中,迁度支员外郎,金、膳二部郎中号能职
顺宗永贞中,为王叔文所排,以兵部郎中使新罗
新罗闻中国丧,不时遣,供馈乏,季方正色责之,闭户绝食待死,乃遣归。
卒。
王伾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杭州人
始为翰林待诏德宗时累迁殿中丞太子侍书,时王叔文太子侍读,二人颇得太子信任。
太子即位为顺宗左散骑常侍
支持叔文革新政治。
时顺宗风痹,出入宫中,沟通内外消息。
宪宗即位叔文被贬遇害,亦贬开州司马,死贬所。
程异中唐 ? — 81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9 【介绍】: 京兆长安人字师举
居乡以孝闻。
明经
郑县
精于吏治。
王叔文引为盐铁转运、扬子院留后。
叔文败,贬郴州司马,后以李巽荐,复为扬子留后。
江淮钱谷之弊,多所铲革。
入为太府卿盐铁转运副使
淮西用兵,使江表调财用,不剥下而经用饶,人颇便之,遂兼盐铁转运使
宪宗元和十三年,以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领盐铁。
明年,西北边军政不理,议置巡边使请行。
会卒,谥恭
窦群中唐 760 — 8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0—814 【介绍】: 扶风平陵人字丹列
窦牟弟。
进士第,以处士客隐毗陵
德宗擢为左拾遗
王叔文不合。
宪宗即位,出为唐州刺史
李吉甫善,召为吏部郎中
及用人论不合,乃怨吉甫
坐事将诛,赖吉甫救得免。
出为黔中观察使
容管经略使
召还道卒。
与兄窦常窦牟、弟窦庠窦巩合著《窦氏联珠集》。
陈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性警敏,尝览染署岁簿,悉能言其尺寸。
所读书,一阅即终身不忘。
顺宗时河中少尹
王叔文友善。
叔文用事推行政治改革,宦官俱文珍等迫害叔文亦贬台州司马,终循州刺史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郡望颍川(今河南禹州)
家居于吴(今江苏苏州)
代宗大历间刘晏属吏
顺宗永贞元年(805)仓部郎中判度支
王叔文等关系密切,参与永贞革新。
是年七月出为河中少尹
宪宗即位后,贬台州司马,为八司马之一。
元和元年(806)越州
十年封州刺史
约于十五年循州刺史
穆宗长庆元年(821)道州刺史,卒于任。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国史补》卷中、《陈宣鲁墓志》拓片(见1986年第二期《文物》)。
著《彭城公故事》一卷,记刘晏遗事,已佚。
会稽掇英总集》卷四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唐顺宗中唐 761 — 8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1—806 【介绍】: 即李诵
唐朝皇帝。
德宗长子。
德宗建中元年立为太子
贞元二十年,病风且喑。
二十一年正月即位,任用王叔文等,革新政治,罢官市,出宫女及教坊女乐九百人。
因久疾不愈,在位八月,为宦官俱文珍等所迫,传位太子自称太上皇
次年卒,谥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
李景俭中唐 ? — 8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宗室后裔,字宽中
李瑀孙。
德宗贞元进士
博闻强记,王叔文等以为可比管仲诸葛亮
历为监察御史忠州刺史澧州刺史谏议大夫建州刺史漳州刺史等,终少府少监
景俭性矜诞,使酒纵气,屡语侵宰相,故连遭贬谪,湮阨不得志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宽中一字致用排行六,李唐宗室。
德宗贞元十五年(799)进士第
王叔文等交善,二十年叔文专权,景俭居丧东都,故后未及累。
历佐东都、晋绛幕。
宪宗元和二年(807)监察御史三年江陵户曹
累迁忠州刺史十五年仓部员外郎,迁谏议大夫,寻贬建州刺史
穆宗长庆元年(821)复为谏议大夫十二月以醉酒忤丞相,贬漳州刺史
二年追还为少府少监分司东都,未久卒。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元稹白居易过从唱酬甚密。
全唐诗》存联句1首。
羊士谔中唐 763 — 81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63—819后 【介绍】: 河南洛阳人字谏卿
德宗贞元元年进士
顺宗时累迁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
宪宗元和初擢为监察御史
坐诬论李吉甫,出为资州刺史
工诗,以典重称。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2?—822? 字谏卿排行二十七
泰山(今山东泰安东南)人。
家于洛阳(今河南洛阳)
德宗贞元元年(785)进士第,授义兴县,迁义兴主簿
顺宗朝因公言王叔文政治革新之非,贬汀州宁化县
宪宗元和元年(806)入为监察御史,迁侍御史
三年巴州刺史
、睦等州刺史,皆有政绩。
十四年入朝为户部郎中
生平散见孟简建南镇碣记》、韩愈顺宗实录》卷四、《唐才子传》卷五。
辛文房谓其诗“造妙良选,作皆典重”。
全唐诗》录诗1卷。
《全唐诗续拾》补题1则。
唐诗汇评
羊士谔(约762-约820),字谏卿洛阳(今属河南)人。
贞元元年(785),登进士第,授常州义兴
九年,以右威卫兵曹参军佐浙东皇甫政幕。
贞元末,充宣歙巡官
永贞元年长安,因言王叔文之非,贬汀州临化尉。
福建观察使阎济美奏为大理评事
元和初,擢为监察御史,迁侍御史内供奉
三年,坐与窦群吕温倾陷李吉甫,贬资州刺史,未行,再贬巴州刺史
睦三州刺史,入为户部郎中,卒。
有《羊士谔诗集》一卷。
全唐诗》编诗一卷。
凌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富阳人字宗一
累官翰林学士
顺宗永贞元年参与王叔文新政,坐贬连州司马
同时被贬为州郡司马者八人,时称八司马
通史学,有《邠志》。
韦执谊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人
进士第,应制策高等,拜右拾遗,召为翰林学士,年才二十余。
德宗尤宠异,相与唱和歌诗,与裴延龄韦渠牟等出入禁中,略备顾问。
王叔文交甚密。
顺宗立王叔文用事,乃用执谊宰相,己专于内,令执谊为相于外。
宪宗受内禅,王叔文等并逐,以执谊宰相杜黄裳之婿故,数月后贬崖州司户,卒于贬所。
执谊
京兆人
进士擢第
对策异等。
右拾遗
翰林学士
顺宗立
以疾不亲政。
王叔文与伾居中用事。
执谊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宪宗受内禅。
叔文伾徒党贬厓州司户参军
韩愈中唐 768 — 824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8—824 字退之排行二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郡望昌黎,后人因称“韩昌黎”。
晚任吏部侍郎谥“文”,后人又称“韩吏部”、“韩文公”。
韩愈幼孤,由兄嫂抚育成人
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第,三上吏部试无成,乃任节度推官,其后任监察御史等职。
贞元十九年,因言关中旱灾,触权臣怒,贬阳山
贞元二十一年正月顺宗即位王伾王叔文执政韩愈持反对态度。
宪宗即位,量移江陵府法曹参军
宪宗元和元年(806),召拜国子博士
元和十二年裴度淮西吴元济有功,升任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上表谏宪宗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次年穆宗即位,召拜国子祭酒
穆宗长庆二年(822),以赴镇州宣慰王廷凑军有功,转任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长庆四年(824)十二月卒于长安
生平详见皇甫湜昌黎韩先生墓志铭》、李翱《韩公行状》及新旧《唐书》本传。
年谱多家,以宋洪兴祖韩子年谱》为较完备。
有今人徐敏霞辑吕大防诸家年谱之《韩愈年谱》,中华书局1991年出版。
韩愈唐代著名思想家及作家,一生以恢宏儒道、排斥佛老为己任,与柳宗元共倡古文。
宋苏轼称其“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
韩愈之诗与孟郊齐名。
韩诗中多有反映现实、抨击时弊之作,如《丰陵行》、《华山女》等。
又有咏怀述志及表现生活琐事之作,如《秋怀》、《赠刘师服》等。
内容较广泛。
当时元稹等人论诗扬杜抑李,韩愈则兼崇之。
李白之奇情壮思,杜甫之千锤百炼,皆影响韩诗甚巨。
韩诗风格雄奇壮伟,光怪陆离,《南山》、《陆浑山火》等大篇尤呈此貌,司空图称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抉电,撑扶于天地之间”(《题柳柳州集后》)。
然韩诗并不专以奇险见长,清赵翼云:“昌黎自有本色,乃在文从字顺中自然雄厚博大。
”(《瓯北诗话》卷三)其诗法之尤著称于世者乃“以文为诗”,即以古文之章法句式为诗(如《山石》、《八月十五夜张功曹》),且多议论(如《荐士》、《谢自然诗》),此于宋诗之散文化、议论化有极大影响。
后人之褒贬大多著眼于此,如宋沈括贬韩诗为“押韵之文耳”,“终不是诗”(见惠洪冷斋夜话》卷二),金赵秉文则称“韩愈又以古文之浑浩溢而为诗,然后古今之变尽矣”(《与李天英书》)。
清叶燮论韩诗之历史地位曰:“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
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
宋之苏、、欧、苏、王、黄,皆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原诗》内篇)韩集通行者,有宋世䌽堂本《昌黎先生集》,诗文合编。
诗集注本有清顾嗣立昌黎先生诗集注》、清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等,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尤能集前注之大成。
研究资料有今人吴文治韩愈资料汇编》,较完备。
全唐诗》存诗10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2首。
韩泰中唐 ? — 8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安平
德宗贞元十一年进士
有筹划,能决大事,为王伾王叔文所倚重。
历迁户部郎中、神策行营节度司马
后贬虔州司马,官终湖州刺史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2? 字安平排行七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人。
德宗贞元十一年(795)进士第,累迁户部郎中
王叔文甚重之,二十一年授神策行营节度行军司马
叔文败,九月坐贬抚州刺史十一月再贬虔州司马
为“八司马”之一。
宪宗元和十年(815)漳州刺史穆宗长庆元年(821)后累历、湖、常四州刺史
约卒于文宗大和六年(832)
生平附见新、旧《唐书·王叔文》。
全唐诗》存诗2句。
刘禹锡中唐 772 — 8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2—842 【介绍】: 洛阳人,自言系出中山字梦得
德宗贞元进士,又登博学宏辞科
监察御史,以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裴度荐为太子宾客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柳宗元友善,并称“刘柳”。
又与白居易唱和,并称“刘白”。
工诗,曾仿民歌体作《竹枝词》、《柳枝词》、《插田歌》等组诗。
又著有《天论》等。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2—842 字梦得排行二十八
匈奴族后裔,北魏孝文帝时改汉姓,占籍洛阳(今属河南)
唐安史之乱时,全家避居嘉兴(今属浙江)刘禹锡自称“余少为江南客”(《金陵五题》引)。
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又登宏词科
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开始进入仕途。
二十一年(当年八月改元永贞),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弊政,刘禹锡时任屯田员外郎,为革新之核心人物,被称为“二王(叔文、伾)刘柳(宗元)”。
顺宗被迫让位与宪宗,革新失败,刘禹锡贬为朗州司马
元和十年(815)召回,又出为连州刺史,历、和二州。
文宗初,为主客礼部郎中,兼集贤殿学士
不久,出为苏、、同三州刺史
开成元年(836),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武宗初,加检校礼部尚书衔。
世称刘宾客刘尚书
刘禹锡生平见其临终前所撰《子刘子自传》,新、旧《唐书》本传,及今人卞孝所著《刘禹锡年谱》、《刘禹锡丛考》、《刘禹锡评传》。
刘禹锡以诗文称,哲理亦佳。
“早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称‘刘柳’,晚与居易为诗友,号‘刘白’”(《郡斋读书志》卷四上)。
存诗约800余首,名篇甚多。
评者谓其“无体不备,蔚为大家”(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序例》)。
“乐府小章,优于大篇”(宋黄庭坚《跋刘梦得〈三阁辞〉》)。
“七言尤工”(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
“绝句尤工”(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一)。
又谓其“始以议论入诗,下开杜紫微一派”。
“《竹枝》始于刘梦得,……后人仿为之者,总无能掩出其上也”(《读雪山房唐诗钞序例》)。
刘禹锡“为诗用僻事,须有来处”(《刘宾客嘉话录》)之主张,为宋代江西诗派所信服(参阅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八),所撰之若干作品,已开江西诗派风气(参阅元方回瀛奎律髓》卷一〇、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卷四八)。
其诗文合集,以《四部丛刊》本《刘梦得文集》、《四部备要》本《刘宾客文集》较通行,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本《刘禹锡集》较完备。
注本有近人瞿蜕园《刘禹锡集笺證》。
全唐诗》编为12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6首,断句5句。
唐诗汇评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贞元九年进士第,又登吏部取士科,授大子校书
淮南节度使杜佑从事,调渭南主薄
入为监察御史
永贞元年,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
参与王叔文革新活动。
宪宗主,贬连州刺史,再贬朗州司马
元和十年奉诏还京,因作诗语涉讥刺,复贬授播州刺史,改连州
长庆宝历中,历、和二州刺史
大和初,入朝为主客礼部郎中,充集贤直学士,复出为苏、、同三州刺史
开成元年,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改秘书监分司,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世称刘宾客
禹锡诗造精绝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有《刘禹锡集》四十卷,宋初佚其十卷。
今有《刘梦得文集》(一名《刘宾客文集》)四十卷行世,其中《外集》十卷乃北宋宋敏求所辑。
全唐诗》编诗十二卷。
吕温中唐 772 — 8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2—811 【介绍】: 河中人字和叔一字化光
吕渭子。
德宗贞元十四年进士次年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
能文,一时流辈咸推尚。
王叔文厚善,迁左拾遗
二十年,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
比还,柳宗元等皆坐叔文贬,独免,进户部员外郎
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
旋与羊谔等谋逐宰相李吉甫宪宗怒贬道州刺史,徙衡州,卒。
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