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皮光业” 相关资源
人物库
屠瑰智晚唐 851 — 902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51—902 字宝光,其先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后避地澉川,遂为苏州海盐(今浙江海盐)人。
少时累举不第,随钱镠起兵,以功授指挥使
昭宗乾宁四年(897),以功遥领常州刺史,迁越州指挥使
光化三年(900)徙守湖州
天复二年(902)徐绾、许再思叛,瑰智往讨之,为其所害。
生平见皮光业海盐屠将军墓志铭》、《十国春秋》本传。
全唐诗》存其《咏志》诗2句,《全唐诗外编》补全此诗。
僧善静后晋 858 — 946
释善静
俗姓王氏
长安金城人也。
父朗威州刺史
母李氏。
因梦圣容照烂金色。
遂尔娠焉。
及生岐嶷殆乎知学博通群言。
因掌书奏于神策军。
中尉器重之。
忽厌浮幻。
潜诣终南丰德寺礼广度禅师
时年二十七也。
洎乎削染受具。
天复中南游乐普。
见元安禅裔乃融心要。
北还化徒于故里。
结庐于终南云居山
道俗归之如市。
又起游峨嵋。
礼普贤银色世界回兴元
连帅王公礼重留之。
后还故乡已黍离矣。
留守王公营永安禅院以居之。
开运丙午岁冬
鸣椎集僧嘱累还方丈。
东向右胁而化。
俗寿八十九。
僧腊六十。
黑白之众若丧严亲。
明年正月八日
茶毗于城南。
获舍利数千粒。
汉乾祐三年庚戌八月八日
迁塔于长安义阳乡
石塔岿然。
率多先觉往游𤏡道。
昭宗之蒙尘。
又生平洗沐舍利陨落皆收秘不许弟子示人。
又尝禅寂次。
窗外无何有白鹤驯狎于庭。
若有听法之意。
令人驱斥之。
凡此殊徵有而不有。
晋昌军府主郭公归信焉。
营构禅院命以居之。
翰林学士鱼崇谅为塔铭述德焉。
杭州龙华寺释灵照
高丽国人也。
重译而来学其祖法。
入乎闽越得心于雪峰
苦志参陪以节俭勤于众务。
号照布纳焉
千众畏服。
而言语似涉岛夷。
性介特以恬淡自持。
初住齐云山
次居越州鉴清院。
尝秖对副使皮光业
语不相投。
被举摈徙龙兴焉。
湖州太守钱公造报慈院请住。
禅徒翕然。
吴会间僧舍三衣披五纳者不可胜计。
忠献王钱氏造龙华寺
迎取金华梁傅翕大士灵骨道具寘于此寺。
树塔命住持焉。
终于此寺。
迁塔大慈山之峰。
僧道怤五代 868 — 93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8—937或941 【介绍】: 五代时僧。
永嘉人俗姓陈
六岁削发于本州开元寺
既而抵闽谒雪峰禅师,妙契宗旨,时谓小布衲。
归住东府镜清寺,倡雪峰之法,学者奔凑。
副使皮光业辞学宏赡,屡击难之,退谓人曰:“师之高论,人莫窥其极也。
钱俶私署顺德大师
钱元瓘命主天龙寺,后创龙册寺,延请居焉。
吴越禅学自此始兴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姓陈氏
永嘉人
幼恶鯹血。
亲戚强啖之。
辄呕哕不已。
因求出家于郡之开元寺
既受具。
即遍参请。
入楚抵临川
尤于曹山寂公
微诘不小挫。
入闽遂服膺雪峰
一日峰。
什么处人。
温州
峰云恁么是一宿觉乡人也。
云只如一宿觉什么处人。
峰云好吃捧。
且放过。
问峰云。
古德以心传心。
心如何传。
峰良久。
礼谢。
峰云更问我一转语好。
就和尚请取问头。
峰休去。
其机锋峻捷。
时丛林称小布纳。
盖太原有与同名者。
年腊稍高云。
出世居越之镜清院。
上堂如今事不得已。
向汝道个著实亲切处。
到汝分上。
因何特地生疏。
只为汝抛家日久。
流浪年深。
一向缘尘。
致见如此。
所以唤作背合尘。
亦名舍父逃逝
今劝兄弟。
未歇歇去好。
未彻彻去好。
大丈夫儿。
得恁么无气槩。
还惆快
终日茫茫地。
何不且觅取个管带路好。
时有僧问。
如何是管带路。
嘘嘘云。
要棒吃
僧云。
恁么即学人罪过也。
云几被汝打破蔡州
尤与皮公光业相往来。
公日休子也。
辞章宏赡。
议论该博。
笃志禅学。
尝谓人曰。
镜清深造远诣。
莫臻其极。
吴越钱氏钦慕之。
命居天龙寺
及建龙𠕋寺。
请为第一世。
天福元年丁酉八月示灭。
寿七十四。
茶毗于大慈山。
坞塔舍利于龙姥山前。
僧主汇征著塔铭。
释道怤
俗姓陈
永嘉人也。
丱总之年性殊常准
而恶鯹血之气。
亲党强啖以枯鱼。
且虞呕哕。
求出家于开元寺
具戒已游闽入
言参问善知识要决了生死根源。
临川曹山寂公
大有徵诘若昙询之间僧稠也。
终顿息疑于雪峰
闽中谓之小布纳。
太原同名年腊之高故。
暨回浙住越州鉴清院。
皮光业者日休之子。
辞学宏赡探赜禅门。
尝深击难焉。
退而谓人曰。
怤公之道崇论闳议莫臻其极。
武肃王钱氏钦慕命居天龙寺
私署顺德大师
文穆王钱氏创龙册寺。
居之。
吴越禅学自此而兴以天福丁酉岁八月示灭。
春秋七十。
茶毗于大慈山坞。
收拾舍利起塔于龙姥山前。
僧主汇征撰塔铭。
今舍利院弟子主之香火相缀焉。
皮璨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文璨
五代时襄阳人
皮光业子。
吴越,为元帅府判官
有《鹿门家钞诗咏》。
崔恒明 1409 — 1474
公讳
字贞父
宁人
徵仕郎洪造署丞讳忠
生户曹典书讳润文
润文生成均司艺讳士柔。
即公之三世也。
以公勋。
追赠署丞兵曹判书
典书为议政府右赞成
司艺为领议政并带勋号。
司艺娵判宗簿寺事吴奕忠之女。
永乐己丑十二月壬辰生公
公生而聪明智识。
绝世离伦。
学业日进。
华闻益播。
词源逸发。
大为侪辈推服。
宣德甲寅
世宗临雍策士。
善公对策。
擢公为第一名。
特授宣务郎。
集贤殿副修撰。
知制教兼经筵司经
参修思政殿训义。
止斋权先生器公
以姊女妻之。
每见公著述叹曰。
吾东方文章气习颓靡。
能发扬振起者必斯人也。
明年
转修撰兼春秋馆记事官。
参撰高丽史。
戊午。
文宗东宫
学问大成。
世宗选一时名儒补宫官
公首应选。
副校理世子左司经。
癸亥。
校理兼艺文应教。
世宗创制谚文。
开局禁中。
亲简名儒八员。
掌制训民正音东国正韵等书。
领相高灵申公暨公实禀睿旨。
多所赞定。
世宗深加眷注。
不数年。
擢拜直殿
丁卯秋
中覆试第五名。
超授奉正大夫
守直提学世子辅德。
文宗监抚庶事。
书筵官掌机密
公启沃献替靡不精当。
庚午
文宗即位
累迁至司谏左司谏
通政
辛未
集贤殿副提学
公居侍从十有八年。
而凡讲说词命。
编摩著述。
悉皆主之。
一国翕然称为大手。
壬申。
承政院同副承旨
转左副。
文宗宾天。
国势疑危。
公居近地。
周旋匪懈。
癸酉冬
世祖炳几靖难。
公适宿禁内。
协赞实多。
特升为都承旨
寻赐输忠卫社协赞靖难功臣号。
甲戌
嘉善大夫吏曹参判
封宁城君
乙亥
司宪府大司宪
世祖摄政。
逆党馀孽。
尚未尽除。
公条陈数十事。
皆蒙允可。
是年六月
世祖即位
赐佐翼功臣号。
丁内艰
丁丑服阕。
拜嘉靖户曹参判
寻移吏曹
戊寅
资宪仁顺府尹
历工,刑两曹判书
睿宗东宫
世祖教曰。
辅养储君
非老成不可。
命公为宾客
是年冬
丁外忧。
是时世祖方撰经国大典。
明年
世祖命起公复。
公三上书固辞。
御书批其尾曰。
事之重。
国所共称。
卿之才。
予所独知。
不合专为一身。
正宜广利万世。
公不得已赴召。
除知中枢院事兼艺文大提学
世子左宾客
成均大司成
阶加正宪
世祖亲制训辞授睿宗
又制兵将说教诸将。
皆命公注解。
公深究睿章。
推衍增益。
论断词旨曲畅方通
而尽合先儒之说。
上甚嘉悦。
辛巳
吏曹判书
阶加崇政。
寻移判中枢院事。
癸未
拜议政府右赞成世子贰师。
左赞成
世祖分命宿儒
讲论四书五经。
考古證今。
参定句诀。
又召会文儒辨同异。
上亲加睿裁。
公在左右。
每承顾问。
毫分缕析。
应对如响。
上听之亹亹不厌。
目左右曰。
宁城真天才也。
丙戌
阶崇禄兼判兵曹事。
公辞曰。
兵官机务。
非臣迂腐所堪。
乞解其任。
言甚切至。
上不允。
寻加辅国崇禄大夫
丁亥
擢拜大匡辅国政府右议政
五月
左议政
九月
升领议政。
屡以盛满辞。
十二月
封宁城君
戊子
睿宗即位
加领经筵事。
明年己丑
我主上殿下即位。
日御经筵
命公为领经筵事。
以累朝儒宗。
甚重敬之。
庚寅
改封府院君
辛卯
赐纯城明亮经济弘化佐理功臣号。
冬十二月
再入相。
兼领经筵,监春秋馆事。
世祖睿宗两朝实录。
上嘉其功。
赐鞍马。
癸巳夏大水。
公以阴阳失节。
责在三公
上书辞职。
上不允。
甲午四月
公有微疾。
时方恭惠王后初丧。
襄事甚严。
壬午
公力疾命驾将出。
遇暴甚剧。
上连遣内医胗视。
百药不效。
翌日卒。
享年六十六。
上震悼。
内臣往吊。
又命内官慰之。
礼官奠赙如例。
加赐米豆纸布若干。
官尤葬事。
是年某月。
葬于京畿某邑之某原。
公性谦恭简静。
端介无华。
立身行已。
常持正不挠。
平居虽隆冬盛暑
终日整冠危坐。
略无惰容。
至于奉公。
忧国如家。
再入相府。
政务宽大。
不喜更张。
与人言。
常先示退损。
不自表襮。
又不立崖岸自异。
至如朝廷论议。
临决大事。
确不可犯。
居家清白。
关节不行。
不迩声色。
不事产业。
家务一委之夫人。
无毫发干虑。
待亲戚以仁。
接下以恭。
遇事常加三思。
立朝四十年。
一不披弹劾。
自登第至台辅
未尝一日寄外。
慨然以斯道为已任。
奖进后学。
为文章。
自出机杼。
大放以肆。
雄豪富赡。
长江大河。
势不能止。
尤工于骈俪。
凡朝廷事大表笺。
高文大册。
皆出其手。
华人每称我国表词精妙皆公所著也。
圣上方倚任图治。
天不憖遗。
可胜痛哉。
公娵达川府院君弥性之女。
贞敬夫人。
生二男四女。
男长曰永潾。
中壬午司马试。
丙戌某人榜登第。
今为刑曹参议
次永灏。
禦侮将军
行司果。
女长适禦侮将军行司郑涵
次适保功将军行司文简
次适中训大夫掌隶院司议李钧
次适宣教郎行社稷署参奉申铢。
参议先娵大护军李孝林之女。
生一男。
曰秀英。
后娵观察使朴健顺之女。
生三男。
曰秀豪曰秀雄曰秀杰。
司果娶判书孝常之女。
生一男。
郑司猛生一男一女。
文司猛生二男一女。
司议生一女。
参奉生一男。
幼。
将葬之月。
参议余志墓石。
某于公。
偏承一顾之恩。
凡雠校文墨。
操秉史笔。
未尝不与之偕。
况又同在太常叨奉末议。
优蒙肯可。
相从近三十载。
虽谓之知已。
可也。
公捐馆之前一夕。
谒公于第。
公谈话自若。
噫。
晨夜之顷。
岂意便隔幽明。
公之丰功伟绩。
有国乘在。
奚庸赘说。
略叙世系游宦之次。
子孙男女之数。
瘗于墓道。
兼抒悲怀云尔。
(私淑斋姜希孟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