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鲍防唐 723 — 790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3—790 字子慎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郡望洛阳(今属河南)
玄宗天宝十二载(753)进士第,授太子正字
天宝末避乱归乡。
代宗广德元年(763)为浙东节度使薛兼训从事江南文士往依者甚多,与严维等人联唱,结集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
大历五年(770)后历仕河东节度使福建观察使江西观察使
德宗建中四年(783)礼部侍郎兴元元年(784)至贞元二年(786)知贡举封东海郡公
京兆尹五年工部尚书致仕,徙居洛阳
六年八月卒。
生平见穆员工部尚书鲍防碑》,新、旧《唐书》本传。
工诗,天宝中撰《感遇》17篇,传诵一时。
穆员称其“以古之政法,刺讥时病,丽而有则。
属诗者宗而诵之”(《鲍防碑》)。
全唐诗》存诗8首、又联句3首,其中3首为误收。
《全唐诗续拾》补联句3首。
贾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郡望长乐(今河北冀县)。
与弟全皆工诗。
代宗广德元年大历元年(763—766)间在越州依舅父鲍防,与鲍防严维等数十人联唱,结集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
大历二年进士第,授校书郎,未几卒。
生平事迹散见柳宗元《先君石表阴先友记》、穆员工部尚书鲍防碑》、《元和姓纂》卷七、《唐诗纪事》卷四七。
全唐诗》存其诗1首,联句诗1首,《全唐诗续拾》补联句4首。
穆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怀州河内人
穆员弟。
其长兄穆赞被诬受金,捕送狱,上冤状,遂得释。
累官监察御史
霍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德宗兴元元年从事东都幕府,与穆员武元衡友善。
时大旱,蝗虫为灾,赋《蝗旱诗》,穆员称赏之,为作序。
累官池州刺史
其诗为时所重,令狐楚御览诗》选入。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德宗贞元宪宗元和间人。
曾从事东都幕府,与穆员武元衡友善,元衡有《同张惟送霍总》诗。
曾任池州刺史(《唐诗纪事》谓其刺池州懿宗咸通时,误)。
善诗,德宗兴元元年(784),螽蝗生,因赋《蝗旱诗》一章72句,穆员颇称赏之,为作《蝗旱诗序》。
事迹见穆员《蝗旱诗序》、《唐诗纪事》卷五八。
其诗为时人所重,令狐楚御览诗》选录《塞下曲》、《关山月》等诗6首。
全唐诗》存诗7首,《全唐诗外编》补2首。
卢载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洛阳(今属河南)人,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州)
生于代宗大历后期。
宪宗元和九年(814)前登进士第
元和长庆之际为山南东道节度从事
穆宗长庆二年(822)天平军巡官检校协律郎
累迁司封郎中
文宗开成元年(836)给事中,迁尚书左丞
三年出为同州防御使
后官至兵部侍郎
事迹散见《绛州曲沃县郑府君故夫人天水赵氏墓志铭》(见《千唐志斋藏石》)、穆员《陕虢观察使卢公(岳)墓志铭》、白居易卢载协律郎天平军巡官制》、司空图《书屏记》、《旧唐书》之《德宗纪》与《郭承嘏传》。
全唐诗》存诗2句。
穆栖梧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人
穆员子。
懿宗咸通二年,为水部郎中,又为佥部郎中
官至泗州刺史
王九思明 1468 — 1551
九思字敬夫鄠人
弘治丙辰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
吏部主事,历郎中,坐刘瑾党降寿州同知,寻勒致仕。
有《渼陂》十六卷、《续集》三卷。
(《艺苑卮言》:王敬夫诗如汉武求仙,欲根正染,时复遇之,终非实境。
敬夫名位少亚对山,而才情胜之。
倡和章词,流布人间,遂为关西风流领袖
国史唯疑》:王九思《游春记》,或谗之,云「内李林甫长沙杨国忠新都,贾婆婆拟临颍」,当国惧甚。
王实寓意于此。
时处分逆党,独待对山渼陂过严,宜无以服其心。
《国雅》:王敬夫才隽思逸,锐于绮丽,譬之湖外碧草,东红云,流彩夺目。
其五言如「云压岭头树,草连烟际村」,「金马当朝彦,银鱼隔岁焚」,「云睛见楚,烟树远浮秦」,「飞鸟三峰外,孤城落照前」。
七言如「天外行云难入梦,手中团扇易惊秋」,直造盛唐隹境。
田按:刘瑾请建义勇武安王陕西兴平县马嵬镇
仍乞颁敕防护立碑,碑文李茶陵笔也。
王敬夫马嵬废庙》诗云:「秋风落日马嵬道,道南废庙颜色新,立马踟蹰问野叟,野叟须臾难具陈。
请予下马坐树底,展转欲语还悲辛。
正德丙丁戊己年,寺人气焰上薰天。
寺人原是马嵬人,大筑栋宇求福田。
马嵬镇东岳祠,一时结构何参差。
渎神媚鬼意未休,浸淫及汉寿亭侯
占民畎亩不与直,费出帑藏多蟊贼。
工徒淋漓血满肤,昼夜无能片时息。
东楼西观对南山,巍巍新庙成何棘。
翩翩羽客招呼至,考钟击鼓空坐食。
更有文章颂功德,穹碑大书为深刻。
我本田家孟诸野,但认犁耙字不识。
往往才士过吟哦,尽道台臣与秉笔。
听来依稀记姓李,云是文章名第一。
豪华转眼不足恃,乾坤变化风雷异。
寺人已作槛中囚,道路忽传邸报至。
当日台臣尚秉钧,寄语县官碑可掊。
横曳碎击亟掩藏,至今文石埋郊薮。
子闻野叟言,坐来生感激。
赫赫台臣苟如此,寺人微细何嗟及!
月明骑马陟前冈,仰天一笑秋空碧。
茶陵于东德涵、王敢夫为馆师德涵丧母,人谓铭表碑传必求当时钜公。
德涵曰:「传其亲者,在文章耳,官爵何为?
」自述状遍送诸公。
德涵又与李空同倡为文必秦、汉,诗必汉、魏、盛唐之说,诋茶陵为靡弱。
由是茶陵益憾康生。
逆瑾诛,德涵坐落职,敬夫亦牵连降免。
德涵以救空同得大名,又坐事彰著,敬夫因事波及,于茶陵不能无深望。
感事诗云:「中林有巨鸟,自矜毛羽贵。
一朝振翮飞,忽与飘风会。
展转万馀里,下息丹山背。
栖止青桐柯,渴饮醴泉濑。
久假不自知,殊非惊鹭类」。
又《漫兴》绝句云:「不有李康持藻鉴,豪杰争趋怀麓堂
」又《答王德徵书》云:「自归里舍,有所述作,拟为传奇,纾情畅志。
不意亲朋指摘瑕颣,投诸馆阁,发怒起祸,幸以消阻。
」盖指《游春记》事也。
敬夫于乐府为当家,诗亦富有才情,惜质地粗漫,未尽脱秦声耳。)
王滶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徽州人
王直养子。
与直同归附总督胡宗宪
被杀后,退据舟山,后为巡按御史王本固所杀。
金和清 1818 — 1885
亚匏先生生二子,长名遗,字是珠,次名还,字仍珠
仍珠与余交最密。
光绪乙酉举人,入河东运使幕,由佐贰保升知县,分山西补用,委办归化城教案,为晋抚岑春煊所赏,调充抚院文案。
光绪壬寅秋赵尚书山西布政使护理巡抚,余就其聘为内书记,始与仍珠朝夕相见。
癸卯尚书调任湘抚,余与仍珠同案奏调,同充抚院文案,余司财政、商矿、教育,仍珠司吏治、刑律、军务、交涉。
旋出署澧州知州,政声卓然。
未半年,调回文案。
事起,湘边吃紧,仍珠筹画防剿事宜,因应悉当。
力保黄忠浩熟娴韬略,可以专任,尚书深韪其言。
尚书奉召入都陛见,陆元鼎继任,仍珠仍留文案。
陆过武昌时,张之洞痛诋黄忠浩与革党通,不可再予兵权,意欲以张彪代之。
陆与仍珠疏,初颇疑金、黄句结,后黄军所向有功,仍珠善于料事,又长辞令,陆大信任之。
尚书已拜盛京将军之命,奏调仍珠赴奉。
余本以文案总办兼财政局会办,仍珠至,以文案总办让之,仍令余会办,又令仍珠会办财政局。
未几,又令会办农工商局。
尚书之任,仍珠未离文案。
尤长于交涉案件,日、俄战后,收回各项已失主权,皆其襄赞之力。
嗣因营口开埠,章程草案与直幕府刘燕翼龃龉,大为袁世凯所恶。
尚书内调,徐世昌继任,竟以财政案与余同时革职,实则仍珠仅会衔而不问事,乃同被其谤,冤矣。
余二人既同去官,同回上海閒居,旋为端方招入两江幕府,又为锡良调至奉天,委办锦瑷铁路交涉,锡又委以奉天官银号会办。
尚书二次出关,仍珠仍任文案总办,兼东三省官银号总办。
武昌事起,清室动摇,尚书委署奉天度支司,辞不就任;且侦知奉省有潜谋革命者,张作霖势力渐张,力劝尚书归隐,尚书犹豫,同官亦设计阻挠,延至共和诏下,得去位。
然以袁世凯之雄猜,尚书之忠厚,竟能绝交不恶,从容入关,皆仍珠擘画之功也。
民国后,在京蒙古王公,组织蒙古实业公司,公举仍珠为协理,移家北京,入进步党为基金监。
梁任公为财政总长,同党公举仍珠为次长,欲藉其深沈谙练之力,为任公补偏救弊,任公甚信赖之。
民国十一年,中国银行股东会举为总裁张嘉璈副之,仍珠能尽张之长而匡其短,维持之功颇大。
十四年,在总裁任以积劳得中风疾辞职。
由是右偏不仁,神思颠倒,如狂癫之症,逾年忽然清醒,自言如梦初觉,但仍偏废在床。
十八年,卒于家,年仅七十三。
仍珠少受业于冯蒿庵,为律赋甚工,未留稿。
入政界后,长于公牍、章奏,周密而有断制,能弭患于未形,又深悉社会情伪,善为人谋,有疑难事,咸就商取决焉。
余生平受益极多,仍珠亦引余为益友也。
弱冠孤贫,笔耕不给,饥驱谋食,事畜增繁,操守甚谨严,虽屡近膏腴而积赀有限。
病中以遗嘱付托,不过数万金,身后分给二子及诸孙,陆续耗用,未及一年,已艰窘不能支柱。
亚匏先生之诗,其命宫殆世世磨蝎也欤?
是珠尤不善治生,沈于痼习,家居营口,为商人司笔札,潦倒于身,时仗仍珠周济
遗嘱内有分给是珠二子之学费,顷闻读书颇有成,差足喜也。
仍珠殁,余方在南,事后凭棺一恸,怆感万端,有挽诗云:「平生益友惟君最,又到吞声死别时。
病里笑谈仍隔阂,梦中魂气忽迷离。
已无笔势铭贞曜,祗有琴心殉子期
一恸傥随冥契逝,神州残命况如丝。
」「卅年形影相追逐,君病而今四载强。
平旦东方神已敞,浮云游子意何长。
焚琴燕寝花无主,(侍婢阿琴他适。
)啜茗公园树久荒。
(余至,每日在公园老树下茗话。
)遗著未编遗嘱在,含悲郑重付诸郎。
庚辰十月初九日追记。
此书初刻成,仍珠以最精印本见赠,展诵数过,藏庋有年。
庚辰十月,检书作记,距仍珠之死已一星终矣。
仍珠遗稿,百无一存,读者见余所记,可略悉其生平,盖非一人之私言也。
(录入:顾青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