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僧神邕唐 710 — 788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字道恭
姓蔡氏
东晋太尉谟十五代孙也。
寓居于会稽暨阳
母宣氏之娠。
尤多瑞徵。
襁褓中。
闻经呗音。
必有凝神侧听之态。
丱角聪寤。
每览孔释二典。
辄得其理要。
年十二辞亲。
请业于法华寺俊法师
开元二十六年
以诏恩获度。
隶乡里之香严寺
仍依法华玄俨师
习四分律钞。
出辅律篇。
独哜其隽永。
而无所遗轶。
谓人曰。
此子学者之司南也。
又从左溪玄朗师
研究止观禅门。
昉五夏而遽能开演證入。
天宝中
邑人郭密。
首众请处法乐寺之西坊。
栋宇为之完壮。
俄游京师
安国寺
公卿日填拥。
禄山反。
乃东还。
襄阳
御史中丞庾光先出镇荆南
滞留数月。
给事中窦绍
中书舍人苑咸
钻仰坚高。
俱受心要。
著作郎韦子春
一时之盛名也。
与之詶抗。
而折其角。
舍人叹曰。
阇梨可谓世外摩尼。
中师子。
旋乡里。
仍居法华
殿中侍御史皇甫曾
大理评事张河金吾卫长史严维
兵曹吕渭诸暨丘丹
校书郎陈允初
赋诗往来。
以继文许之游。
卢士式为之序引。
以传永远。
乃登坛以度释子。
建寺以憩行旅。
则其功德之被物弘矣。
先是中岳道士吴筠
造论数篇见斥。
而或者信之。
观察使陈少游
请决焉。
于是小施韬略。
尽献俘囚。
遂著破倒翻迷论三卷。
贞元四年十一月十四日
以疾卒于大历寺法堂焉。
寺即檀越骑都尉陈绍钦者所建也。
后以乡贵徐浩白。
廉使皇甫温
奏此额。
获葬其地。
岂非命欤。
寿七十九。
腊五十。
有文集十卷。
皇甫曾序。
而铭则校书郎陆淮。
碑则户部员外郎丘上卿
皆雄笔也。
释神邕
字道恭
姓蔡氏
东晋太尉谟即度江祖十五代孙也。
因官居于暨阳
生于是邑。
母宣氏始娠之际。
率多徵异。
襁褓中闻唱经声。
必有凝神侧听之貌。
丱角聪䎸过人。
年十二辞亲学道。
请业于法华寺俊师。
每览孔释二典。
一读能诵。
同辈者罕不欣慕。
开元二十六年敕度。
诸暨香严寺名藉。
法华寺玄俨师通四分律钞。
识其志气。
谓人曰。
此子数年后。
卒为学者之司南矣。
尔其勉之。
新出辅篇律记。
抉其膏腴穷彼衢术。
一宗学者少能与其联鏕方轨焉。
性非局促。
又从左溪玄朗师天台止观禅门法华玄疏梵网经等四教三观等义。
秘犍载启观性知空。
爰至五夏果精敷演。
吴会问学者从之。
天宝中本邑郭密之请居法乐寺西坊。
恢拓佛舍层阁摩霄。
澄江影廊宇完备。
后乃游问长安安国寺
公卿藉其风宇。
迫慕者结辙而至。
方欲大阐禅律。
倏遇禄山兵乱。
东归江湖经历襄阳
御史中丞庾光先出镇荆南
邀留数月时给事中窦绍中书舍人苑咸
钻仰弥高俱受心要。
著作郎韦子春
有唐之外臣也。
刚气而赡学与之詶抗。
子春折角满座惊服。
舍人叹曰。
阇梨可谓尘外摩尼论中师子。
时人以为能言矣。
旋居故乡法华寺
殿中侍御史皇甫曾大理评事张河金吾卫长史严维兵曹吕渭诸暨丘丹校书陈允。
初赋诗往复。
卢士式为之序引以继支许之游。
为邑中故事。
修念之外。
时缀文句有集十卷。
皇甫曾为序。
自至德迄大历中
频受请登坛度戒。
阳洎乎金华
其间释子皆命为亲教师也。
又以县南路通衢婺其中百馀里殊无伽蓝释侣往来宴息无所
愿布法桥接憩行旅。
遂于焦山可以为梵场也。
得邑人骑都尉陈绍钦等。
率群信搆净刹。
一纪方乃集事焉。
吏部侍郎徐浩出佐明州
以邦国聚落乃白廉使皇甫温
奏赐额曰大历焉。
先是中岳道士吴筠造邪论数篇斥毁释教。
昏蒙者惑之。
道观察使陈少游决释老二教孰为至道。
乃袭世尊之摄邪见复宝琳之破魔文。
爰据城堑以正制狂。
旗鼓才临吴筠覆辙。
遂著破倒翻迷论三卷。
东方佛法再兴。
实邕之力欤。
末游天台又纂地志两卷。
并附于新论矣。
廞颐丰角风韵朗拔。
前后廉问。
皆延置别榻请为僧统
以加崇揖之礼。
贞元四年戊辰岁十一月十四日遇疾。
遗教门人。
趺坐端相而归寂于大历法堂焉。
十二月十四日奉灵仪于寺北原。
遵僧制也。
报龄七十九。
法岁五十。
明年冬十一月方建塔矣。
秘书省校书郎陆淮为其铭。
上首弟子智昂灵澈明慧照等。
咸露锋颖。
禅律互传。
至十一年户部员外郎丘上卿为碑纪德焉。
僧法钦唐 714 — 792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朱氏
吴郡昆山人
家世业儒。
母管。
梦。
折莲华系之衣带。
觉而有孕。
及生性温雅。
与详儿戏。
辄为佛事。
长从校横。
不勤师傅。
年二十八。
将趋试京师
道由丹徒
素禅师于鹤林。
谓之曰。
子能从吾游乎。
即躬为剃落。
顾语其徒法鉴曰。
此子异日大兴吾宗在。
既受具。
遂将南询。
以博其趣向。
祈教诫于
曰。
乘流而行。
遇径即止。
至临安有山焉。
樵者以为此天目之径路也。
因次言。
禅坐石上不他往。
一日有老翁。
拜于前曰。
我龙也。
渊居此山久矣。
自师之来。
天人拥卫。
威德炽盛。
吾宫殿眷属。
皆不能安。
师诚有意教化者。
愿舍为道场。
语具别录。
临海吴贞。
又以别屿归之。
自尔来学之士众矣。
大历三年二月
诏曰。
朕闻江左有蕴道禅人。
德性冰霜。
净行林野。
朕虚心瞻企。
渴仰悬悬。
有感必通。
国亦大庆。
愿和尚远降中天。
尽朕归向。
不违力。
应物现形。
今遣内侍黄凤。
宣旨特到诏迎。
速副朕心。
春暄。
师得安否。
遣此不多及。
敕令本州供送。
凡到州县。
开净院安置。
官吏不许谒见。
疲师心力。
弟子不算多少。
听其随侍。
上见之郑重。
咨问法要。
供施勤至。
司徒杨绾叹曰。
此真方外高士也。
手诏赐号国一
当是时执弟子礼者。
相国崔涣晋公裴度第五琦陈少游等。
既还山。
贞元五年
玺书宣劳。
所赐尤丰缛。
六年州牧龙兴之净院。
请下山。
以便省候。
八年示微疾。
说法而逝。
报龄七十九。
法腊五十。
谥大觉
子实相常觉等。
奉全身塔葬于龙兴之净院。
刺史王颜撰碑文。
慧崇者。
亦其手弟子也。
事具别传。
释法钦
俗姓朱氏
吴郡昆山人也。
门地儒雅祖考皆达玄儒。
而傲睨林薮不仕。
托孕母管氏忽梦莲华生于庭际。
因折一房系于衣裳。
既而觉已便恶荤膻。
及迄诞弥岁在于髻辫。
则好为佛事。
立性温柔雅好高尚。
服勤经史便从乡举。
年二十有八俶装赴京师路由丹徒
因遇鹤林素禅师
默识玄鉴知有异操。
乃谓之曰。
观子神府温粹几乎生知。
若能出家必会如来知见。
闻悟识本心。
乃躬为剃发。
谓门人法曰。
此子异日大兴吾教与人为师。
寻登坛纳戒。
鍊行安禅。
领径直之一言。
越周旋之三学
自此辞素南征。
曰。
汝乘流而行逢径即止。
后到临安
视东北之高峦。
乃天目之分径。
偶问樵子。
言是径山
遂谋挂锡于此。
见苫盖覆罝网屑近而宴居介然而坐。
时雨雪方霁旁无烟火。
猎者至将取其物。
颇甚惊异叹嗟。
皆焚网折弓而知止杀焉。
下山募人营小室请居之。
近山居前。
临海吴贞舍别墅以资之。
自兹盛化参学者众。
代宗武皇帝大历三年戊申岁二月下诏曰。
朕闻江左有蕴道禅人。
德性冰霜净行林野。
朕虚心瞻企渴仰悬悬。
有感必通国亦大庆。
愿和尚远降中天尽朕归向。
不违力应物见形。
今遣内侍黄凤宣旨。
特到诏迎速副朕心。
春暄师得安否。
遣此不多及。
敕令本州供送。
凡到州县开净院安置。
官吏不许谒见疲师心力。
弟子不算多少听其随侍。
帝见郑重咨问法要。
供施勤至。
司徒杨绾笃情道枢行出人表。
一见于众。
退而叹曰。
此实方外之高士也。
难得而名焉。
帝累赐以缣缯陈设御馔。
皆拒而不受。
止布衣蔬食。
悉令弟子分卫。
唯用陶器行。
少欲知足无以俦比。
帝闻之更加仰重。
南阳忠禅师曰。
欲锡钦一名。
手诏赐号国一焉
德宗贞元五年遣使赍玺书宣劳并庆赐丰厚。
钦之在京及回浙。
令仆公王节制州邑
名贤执弟子礼者。
相国崔涣裴晋公度第五琦陈少游等。
自淮而南妇人礼乞。
号皆目之为功德山焉。
六年州牧王颜请出州治龙兴寺净院安置。
婉避韩滉之废毁山房也。
八年壬申十二月示疾。
说法而长逝。
报龄七十九。
法腊五十。
德宗赐谥曰大觉
弟子崇惠禅师
大禄颜禅师
参学范阳杏山悟禅师
清阳广敷禅师
于时奉葬礼者。
子实相常觉等。
以全身起塔于龙兴净院。
在山猛兽鸷鸟驯狎。
有白兔二跪于杖屦之间。
又尝养一鸡不食生类。
随之若影不游他所。
及其入长安长鸣三日而绝。
今鸡冢在山之
形貌魁岸身裁七尺骨法奇异。
今塔中塑师之貌凭几犹生焉。
杭之钱氏为国。
天复壬戌中叛徒许思作乱。
兵士杂宣城之卒发此塔。
谓其中有宝货。
见二瓮上下合藏肉形全在而发长覆面。
兵士合瓮而去。
刺史王颜撰碑述德。
比部郎中崔元翰湖州刺史崔玄亮故相李吉甫丘丹
各有碑碣焉。
李锋唐 720 — 77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0—779 【介绍】: 渤海蓨人字公颖
苏味道外孙。
早游江湖间,以朋酒自娱。
肃宗时张镐荐为上饶,有能名。
刘晏以状闻,迁晋陵令
入佐陈少游宣歙幕府
随府迁越州
代宗永泰末,平三衢之乱,时人称之。
寻拜比部郎中,兼越州长史
寻退归无锡私第,淡然自居,梁肃曾从之游。
刘太真唐 725 — 7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宣州人
少师萧颖士,善文章。
玄宗天宝进士
淮南陈少游表为掌书记
累迁刑部侍郎
德宗贞元四年诏群臣宴曲江作诗,德宗品评优劣,以太真李纾等为上。
礼部,掌贡士,多取大臣贵近子弟,坐贬信州刺史
有集。
太真
宣州人
天宝末进士
大历中淮南节度陈少游掌书记
徵拜起居郎
累历台阁
中书舍人转工刑礼三部侍郎
贞元五年贡士
多取大臣贵近子弟。
坐贬信州刺史
卒。
裴胄唐 729 — 8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9—803 【介绍】: 绛州闻喜人字胤叔
裴宽弟子。
明经第。
初在李抱玉凤翔幕府,更从宣歙观察使陈少游,抱玉怒,劾贬桐庐
李栖筠为浙西观察使,引支使
代宗栖筠御史大夫,除殿中侍御史
元载所恶。
栖筠卒,护丧归洛阳,人为危之,屹然不沮惴。
败,始拜刑部员外郎,累迁荆南节度使
中使至,待之有节,饷直不数金,以是人称之。
卒谥成
元伯和中唐 ? — 7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7 【介绍】: 凤翔岐山人
元载子。
释褐校书郎
代宗大历中,官至秘书丞
在相位多年,权倾四海,伯和兄弟得肆其志,唯以聚敛财货、征求音乐为事。
名姝异乐,禁中所无。
后贬扬州兵曹参军
节度使陈少游外与之交,阴伺其过以上闻。
十二年得罪,伯和扬州赐死。
卢群中唐 742 — 8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2—800 【介绍】: 幽州范阳人字载初
少好读书。
德宗建中末陈少游荐于朝廷,为江西行营粮料使,以正直闻。
贞元六年,入拜侍御史
淮西吴少诚擅决司、洧水溉田,使者止之,不奉诏。
临诘,少诚感悦听命。
奉使称旨,迁检校秘书监
贞元十六年,拜为义成军节度
寻遇疾卒,赠工部尚书
房孺复中唐 756 — 7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6—797 【介绍】: 河南人
房琯子。
为人狂纵不法,初为淮南节度陈少游、浙西节度韩滉从事
累拜杭州刺史
纵妻杖杀私埋二侍儿,事发贬连州司马
容州刺史
陆质中唐 ? — 8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6 【介绍】: 吴郡人字伯冲
初名淳
精通《春秋》。
师事赵匡,匡师啖助,乃尽得二家学。
陈少游荐之朝,授左拾遗,累迁国子博士,出历信、台二州刺史
素与韦执谊善,顺宗时征为给事中太子侍读
卒,门人私谥文通先生
有《集注春秋》、《春秋辨疑》、《君臣图翼》等。
陈正仪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赵郡人
陈少游子。
贞元中,求袭父封,为御史中丞窦参所沮。
十三年,官大理评事
文宗大和五年,自前安州刺史黔中观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