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陶翰” 相关资源
人物库
孟浩然盛唐 689 — 740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9—740 或谓字浩然(《新唐书》本传),排行六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后世故称孟襄阳
曾一度隐居鹿门山,后又隐居其祖居园庐。
玄宗开元十六年(728)长安,应进士举,不第,还襄阳
新唐书》及《唐才子传》均载有孟浩然长安会见玄宗事,盖来自《唐摭言》卷二。
历代诗话往往引用,流传颇广,然经考證,颇不可信。
二十二年二十四年间,韩朝宗山南东道采访使,曾荐孟浩然面君,但因孟浩然与友人饮酒未赴而未果(王士源孟浩然诗集序》)。
二十五年张九龄荆州长史,署孟浩然从事,曾随张九龄往各地巡视,或祭山川,或游览从猎,与之唱和。
二十八年王昌龄来游襄阳,相与饮酒甚欢。
浩然疾疹发背且愈,食鲜疾动,终于冶城南园。
孟浩然终生布衣,经历单纯,除在襄阳隐居外,喜漫游,东至于海,西至巴蜀(陶翰《送孟大[六]入蜀序》),南至吴越,漫游中大都留有诗作。
孟浩然虽以隐逸闻名,然从未忘情仕进,在若干诗中,反映强烈。
此种情绪,到晚年方趋淡漠。
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与王士源孟浩然诗集序》。
今人刘文刚有《孟浩然年谱》。
孟浩然唐代山水诗派之先行者,诗以清幽、平易见长,与王维诗风近似,故历来王孟并称。
诗在唐代即获好评:杜甫称其“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遣兴五首》之五);又称其“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十二首》之六);皮日休则称其“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郢州孟亭记》)。
诗集有宋蜀刻本,为今日所存之最早版本。
《四部丛刊》据明刊本影印,《四部备要》据明刊本排印,最为通行。
校注本有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徐鹏《孟浩然集校注》、佟培基《孟浩然诗集笺注》等。
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2首,断句6。
谢良辅中唐 ? — 783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3 南阳(今属河南)人。
兄良弼亦能诗。
良辅玄宗天宝十载(751)进士第十四年宣州泾县,与李白游。
代宗广德元年(763)至大历五年(763-770)间,曾入浙东节度幕,与鲍防严维等联唱,结集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
后仕中书舍人
德宗建中四年(783)商州刺史十月为乱军所杀。
事迹散见顾况礼部员外郎陶氏(翰)集序》、《唐诗纪事》卷四七,《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六、卷一一。
良辅工诗,曾受知于陶翰
全唐诗》存诗4首、又联句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