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漳州漳浦人。武宗会昌至懿宗咸通间布衣。祭酒黄滔称其有不羁之才,而坎于命。与莆田陈黯、王肱、萧枢、林颢,福州陈蔇、陈发、詹雄齐名,时称八贤。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汇评
崔道融(?-907),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博陵(今河北安平)。黄巢起义时,避地东浮,隐居温州仙岩山,自号东瓯散人。征为永嘉令。后入闽,依王审知,征为右补阙,未行,病卒。道融工诗,与方干、司空图唱和,又与黄滔友善。乾宁二年(895),曾自编诗文为《东浮集》九卷,又撰四言诗六十九篇,述中唐以前事实,一事为一篇,编为三卷,名曰《申唐诗》,均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昭宗皇帝颇为寒畯开路,崔合州凝典贡举,但是子弟,无问文章厚薄,其间屈人不少。孤寒中唯程宴、黄滔擅场之外,其馀以呈试考之,滥得亦不少矣。然如贞白、张蠙诗,赵观文古风之作,皆臻前辈之阃阈者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邛州临邛人,字子制。昭宗大顺中登进士第。初为左拾遗。哀帝天祐间,为起居郎。后梁太祖开平间,任主客员外郎。官至礼部员外郎。衮工诗善文,与罗隐、黄滔友善。有集,已佚。
唐诗汇评
翁承赞,生卒年不详,字文尧,晚年自号狎鸥翁,福唐(今福建福清)人。乾宁三年(896)登进士第,又擢宏词科,任京先府参军。天祐元年,昭宗册福州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为琅琊郡王,承赞以右拾遗为册礼使。返命,迁户部员外郎、谏议大夫。后梁开平三年,梁太祖册封王审知为闽王,以承赞为册礼副使。寻官守谏议大夫、福建盐铁副使,就加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遂依王审知,审知以为相。卒。能诗,与黄滔友善。有《翁承赞诗》一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清珙,字石屋,受具后,与净慈平山林同得法于道场及庵。遂隐居吴兴霞雾山,以清苦自守,不干檀越,偶至绝食,饮水而已。为人慈祥恤物,作为祇陀,多警法语。元至正初,道问流闻,洽于朝野,敕降香币以旌异之。皇后亦赐金襕法衣,珙殊不为意。至正壬辰秋,与众诀,书偈而逝,偈曰:“青山不着臭尸骸,死后何须掘土埋。顾我也无三昧火,光前绝后一堆柴。”阇维,舍利五色,高丽王仰其道行,表达于朝,诏谥“佛慈慧照”。更命有司移文江浙,命净慈林取珙舍利予馆伴归国。所著有《石屋语录》,诗不多见,《瘦松集》载其山居诗云:“僧因产业致差科,官吏句追耻辱多。我有山田三亩半,尽行发付与檀那。”其高致可概见矣。
维基
黄廷用(1500年—1566年),字汝行,号少村,晚号四素居士,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民籍。唐御史黄滔之后,宋状元黄公度十二世孙。福建乡试第三十三名举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式乙未科会试第一百三十七名,登第三甲第二十三名进士。四月改选为庶吉士,送翰林院读书。十六年授翰林院检讨,任辛丑科(1541年)会试同考试官,甲辰(1544年)为廷试掌卷官,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任《大明会典》纂修官,同年十一月升翰林院编修,丁未(1547年)为廷试受卷官,己酉(1549年)为应天府乡试考试官,庚戌(1550年)为会试同考试官。三十年(1551年)擢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次年七月给事中黄亢白弹劾他素行不谨,不能再担任乡试考官,遂被调南京别用,改任南京兵部车驾司员外郎,未到任。三十三年御史陶某再次弹劾,再贬为衡州府通判,稍迁太仆寺丞,三十五年八月升尚宝司丞,十一月升本司少卿。三十六年四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次年升本寺卿,再升光禄寺卿,三十九年九月升工部右侍郎。提督大石窝兼理车轮。不久吏科给事中李瑜上言其贪鄙无物,不堪重任,黄廷用被令闲住,而以大理寺卿刘学易代之。黄廷用回乡后,适值倭寇之乱,曾被贼寇抓住,居贼中五月。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月初十日病卒,享年六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