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龚鼎臣北宋 1010 — 1087
全宋诗
龚鼎臣(一○一○~一○八六)字辅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
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
嘉祐六年(一○六一)同知谏院,出为淮南路体量安抚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四)。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知应天府(同上书卷二○四),徙江宁
神宗时历知兖州青州
元丰八年(一○八五)致仕(同上书卷三六一)。
哲宗元祐元年卒,年七十七。
有《东原集》五十卷,已佚。
今存《东原录》一卷。
事见宋刘挚忠肃》卷一三《龚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全宋文·卷九三一
龚鼎臣(一○一○——一○八六)字辅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
景祐元年进士,为平阴县主簿,历知莱芜濛阳县渠州
召还,擢起居舍人知谏院,寻判登闻鼓院,拜户部员外郎侍御史知杂事
集贤修撰知应天府,徙江宁府
谏议大夫京东路安抚使,知青州
正议大夫致仕,元祐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七。
著有《东原集》五十卷,《谏草》三卷,《周易补注》三卷,《中说注》三卷,《编年官制图》一卷。
刘挚正议大夫致仕龚公墓志铭》(《忠肃》卷一三),《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唐介北宋 1010 — 1069
全宋诗
唐介(一○一○~一○六九)字子方江陵(今属湖北)人。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为鼎州武陵
皇祐二年(一○五○)召为监察御史里行
三年,因弹劾文彦博春州别驾
五年,复御史
至和元年(一○五四)扬州,历江东河东转运使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知洪州瀛州
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御史中丞
二年,知太原
神宗即位,迁给事中,除三司使
熙宁元年(一○六八)参知政事
二年,卒,年六十。
谥质肃
有文集、奏议等,皆佚。
事见宋刘挚忠肃》卷一一《唐质肃神道碑》,《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今录诗四首。
李师中北宋 1013 — 1078
全宋文·卷一○三○
李师中(一○一三——一○七八)字诚之,本楚丘(今山东曹县)人,徙居郓(今山东郓城)。
年十五上封事言时政,由是知名。
进士庞籍辟知洛川县,又荐为太子中允、知敷政县,权主管经略文字。
提点广西刑狱,摄帅事,边人化听,称李大夫,不敢名。
还知兖二州,迁直使馆,知凤翔府
熙宁初,拜天章阁待制河东都转运使,知秦州,为政持重总大体,乞召司马光苏轼等置左右,为吕惠卿所排,贬和州团练副使
杜衍范仲淹富弼皆荐其有王佐才,虽屡黜,气未尝稍衰。
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六。
有文集三十卷、奏议二十卷。
事见刘挚右司郎中李公墓志铭》(《忠肃》卷一二),《宋史》卷三三二本传。
王晰
全宋文·卷九三○
王晰皇祐间著作佐郎、知富平县事,参见《金石萃编》卷一三三,光绪富平县志稿》卷七。
又按苏颂梅尧臣刘挚韩维范祖禹王安石苏轼等人集中有王晰字微之,历仕真、仁、英、神诸朝,官至龙图阁学士,年九十卒。
又有太常博士王晰至和中著《春秋通义》,又著《春秋皇纲论》(今存)。
未知是否为同一人。
司马光北宋 1019 — 10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86 【介绍】: 陕州夏县人字君实
司马池子。
少聪颖好学,以父荫为将作监主簿
仁宗宝元元年进士
累官知谏院翰林学士权御史中丞,复为翰林侍读学士
极力反对王安石所行新法,以“祖宗之法不可变”为由,数与安石吕惠卿等辩论,因出知永兴军
神宗熙宁四年,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十五年,专修史书,绝口不论时事。
哲宗立太皇太后高氏临朝,起为门下侍郎,拜左仆射,主持朝政。
起用刘挚范纯仁范祖禹吕大防等,悉除新法,恢复旧制。
在相位八月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初编撰战国秦二世历史为《通志》八卷,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改书名为《资治通鉴》,元丰七年成书。
另有《温国文正公文集》、《稽古录》等。
鲜于侁北宋 1019 — 108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87 【介绍】: 阆州人字子骏
仁宗景祐五年进士
江陵右司理参军
神宗熙宁初,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升副使提举常平
时行新法,拒不散青苗钱,且捕械贪吏,不私姻戚。
苏轼称其“上不害法,中不废亲,下不伤民”。
京东西路转运使,所荐刘挚、李常等,多旧党知名者。
元丰中扬州,坐事罢。
哲宗立,起为京东路转运使
后除集贤殿修撰,知陈州卒。
精于经术,尤长于《楚辞》。
有《诗传》、《易断》等。
石得一北宋 ? — 10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6 【介绍】: 开封人
内侍黄门,累官内殿承制
神宗时管勾皇城司,四迁入内副都知
哲宗元祐初御史刘挚言其管皇城十年,恣为残刻,与王中正李宪宋用臣为“四凶”。
坐降左藏库使管勾崇福宫卒。
郑雍北宋 1031 — 10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1—1098 【介绍】: 开封襄邑人字公肃
仁宗嘉祐二年进士
兖州推官
神宗元丰中嘉王、岐王府记室参军
哲宗立,擢起居郎中书舍人,累官御史中丞
殿中侍御史杨畏宰相刘挚威福自恣,又论王岩叟朱光庭等三十人皆党,刘、王、朱皆罢黜。
尚书右丞,进左丞
绍圣中罢知陈州,徙北京留守
坐元祐党,夺职知郑州,旋改成都府
范遵道北宋 1033 — 107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3—1070 【介绍】: 东平人字圣涂
仁宗康定二年以荫补郊社斋郎
嘉祐二年须城,仕至千乘县主簿
喜聚书延师友,以名教为乐。
读书务究其极,为文严简,兼通星历、气数。
平生与刘挚友善。
章惇北宋 1035 — 11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5—1106 【介绍】: 建州浦城人,寓居苏州字子厚
仁宗嘉祐四年进士
神宗熙宁初王安石秉政,擢为编修三司条例官
察访荆湖,用兵溪洞,拓境数百里,置沅州
元丰二年参知政事
坐事罢知蔡州,徙陈、定二州。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除知枢密院事
司马光力辩免役法不可废,为刘挚苏轼等所劾,黜知汝州
哲宗亲政,起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引用蔡卞蔡京等,倡“绍述”之说,尽复青苗、免役诸法。
排挤元祐党人,报复仇怨,株连甚众。
又反对还西夏故地,断绝岁赐,战争重兴。
哲宗死,力阻议立徽宗
徽宗立,累贬舒州团练副使睦州居住,徙越州湖州
蔡确北宋 1037 — 10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7—1093 【介绍】: 泉州晋江人字持正
仁宗嘉祐四年进士
邠州司理参军,以贿闻。
初附王安石,为监察御史里行
安石罢相,即疏其过失。
御史知杂事,以奏劾大臣、滥起台狱夺人位,自知制诰御史中丞参知政事
神宗元丰五年,拜尚书右仆射,尤屡兴罗织之狱。
哲宗立,升左仆射
御史刘挚王岩叟连劾其罪,罢相出知陈州,又夺职徙安州
因游车盖亭赋诗涉谤讪太后,贬为英州别驾新州安置,卒于贬所。
林旦
全宋文·卷二○○六
林旦初名雄字子明一字次中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希弟。
嘉祐二年进士
熙宁三年监察御史里行判司农寺,寻以论李定事罢,沈屈累年。
元丰末,入为太常博士工部、考工员外郎
元祐元年御史中丞刘挚举为殿中侍御史,遂论黜元丰诸臣。
出为淮南转运副使,历右司郎中太仆卿等。
六年,为河东转运使,卒。
宋史》卷三四三有传。
参见《淳熙三山》卷二六,《宋诗纪事补遗》卷一四。
黄履北宋 ? — 11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1 【介绍】: 邵武人字安中
仁宗嘉祐二年进士
神宗时累迁御史中丞
哲宗即位,除翰林学士,以承蔡确章惇风旨,排击正人,为言官论罪,出知越州,历徙五州三府。
绍圣初,复召为御史中丞,上章言司马光变更新法为罪,极论吕大防刘挚梁焘垂帘时事,乞正典刑。
尚书右丞
以论救邹浩,罢知亳州
徽宗立,复拜尚书右丞,寻罢。
安惇北宋 1042 — 11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2—1105 【介绍】: 广安军人字处厚
上舍及第。
成都府教授
监察御史
哲宗绍圣初谏议大夫
蔡京章惇蔡卞所构同文院谤狱,诬司马光刘挚梁焘等人将谋废立。
御史中丞
审阅元祐诸臣陈说新法不便书牍,被祸者七八百人。
徽宗时,以宝文阁待制知潭州,寻放归田里。
蔡京为相,复任工部侍郎兵部尚书
崇宁二年同知枢密院事
平生数陷忠良,人目为奸佞。
王岩叟北宋 1044 — 10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4—1094 【介绍】: 大名清平人字彦霖
仁宗嘉祐六年,举明经科第一。
栾城主簿,累知安喜县
哲宗立,以刘挚荐为监察御史,请复差役法,劾罢蔡确章惇
侍御史枢密都承旨中书舍人等。
元祐六年,拜枢密直学士签书院事
刘挚罢相,岩叟连疏论救,被劾为党。
七年,罢知郑州,徙河阳
卒谥恭简
有《大名集》等。
杨畏北宋 1044 — 11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4—1112 【介绍】: 洛阳人,祖籍遂宁字子安
进士
王安石之学,除西京国子监教授
神宗元丰时官至监察御史里行
哲宗元祐初司马光之德,及死,又薄之。
吕大防刘挚善,助大防,又攻苏颂范纯仁
侍御史
哲宗亲政,转倡熙丰新法,阴结章惇,官至吏部侍郎
因附惇之政敌李清臣安焘,出知真定府
徽宗崇宁中入元祐党籍。
后表白于蔡京,被援引出党籍。
为人倾危反复,人讥之曰“杨三变”。
蔡京北宋 1047 — 11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7—1126 【介绍】: 兴化军仙游人字元长
神宗熙宁三年进士
起居郎中书舍人知开封府
初附蔡确,后追随司马光
哲宗绍圣初权户部尚书,助章惇重行新法,诏窜刘挚范祖禹等人。
徽宗立,罢知江宁府
童贯以进,崇宁元年,为右仆射,拜太师
以复新法为名,贬斥元祐诸臣,称为“奸党”,立党人碑;又籍元符末上书涉及新政者为邪等,计三百零九人,皆禁锢其子孙。
创“丰亨豫大”说,挥霍国库,大兴土木,遍布戚党,毒害民众,为“六贼”之首。
凡四出执国政,屡罢屡起。
钦宗立孙觌等极劾其奸,贬衡州安置,徙儋州,道死潭州
来之邵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开封咸平人字祖德
进士第
神宗元丰中,历任大理评事监察御史等。
哲宗时,累官殿中侍御史
杨畏合攻苏颂刘挚范纯仁,乞进用章惇安焘吕惠卿
章惇为相,擢侍御史,进刑部侍郎
后出知蔡州
卒年四十八。
邢恕
全宋文·卷一八二一
邢恕字和叔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西)人。
程颢学,登进士第,补永安主簿,以吕公著荐,得崇文院校书
因语新法不便,出知延陵县,浮湛七年,复为校书
馆阁校勘史馆检讨著作佐郎,进职方员外郎,趋附宰相蔡确,交结章惇黄履,人目之为四凶。
哲宗立,迁右司员外郎起居舍人,黜知随州,改汝襄、河阳,责监永州酒。
绍圣初,擢宝文阁待制、知青州,累迁至御史中丞,诬宣仁后有废立谋,历诋梁焘刘挚,将陷诸人于族罪。
章惇相互攻讦,终为所陷,出知汝州
徽宗时蔡京当国,起为鄜延经略安抚使,改泾原,擢至龙图阁学士,以处置迂诞,连徙并夺职。
久之,复显谟阁待制,卒,年七十。
天资反覆,为司马光客即背光,附章惇即背,至与蔡京等为腹心则之死弗替。
宋史》卷四七一《奸臣传》一有传。
刘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永静军东光人字斯立号学易先生
刘挚子。
神宗元丰二年进士
朝奉郎哲宗绍圣间从父于新州谪所。
徽宗立,诏返家属,文及甫之诬,及甫被贬。
后遭党祸,编管寿春,为官拓落,政和末以寿终。
有《学易集》。
全宋诗
刘跂字斯立时称学易先生东光(今属河北)人。
挚子。
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释褐亳州教授
哲宗元祐初,移曹州教授
雄州防禦推官,知彭泽管城蕲水县
以其父为御史中丞,不得仕朝官。
绍圣初,又因其父入党籍,牵连免官。
徽宗立始复官,卒于政和末,官终朝奉郎
有《学易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其中诗四卷。
事见《宋史》卷三四○《刘挚传》。
刘跂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学易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六五九
刘跂(一○五三——?
),字斯立东光(今河北东光)人,挚子。
元丰二年进士,历亳州曹州教授元祐末管城,累官朝奉郎
绍圣间随父徙贬所。
崇宁元年入元符党籍。
后诏返挚家属,以请,挚得归葬。
又伏阙诉文及甫之诬,雪父冤。
遭党事,为官落拓,家居避祸,以寿终。
能文章,晚作学易堂,人称学易先生,有《学易集》行于世。
见本集《学易堂记》等文,《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三,《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四○《刘挚传》,《宋史新》卷一一四,《宋元学案》卷二,《宋诗纪事》卷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