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包繶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庐州合肥人
包拯子。
娶崔氏。
通判潭州卒。
陈炳北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虔州赣县人字晦之
结庐崆峒山,躬耕求志,勤于著述。
包拯曾师事之。
有《文权》、《白云编》。
王询北宋 992 — 1031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王询 显宗 大孝德威达思元文大王 1010年—1031年
简介
王询(992年—1031年)字安世高丽王朝第八任君主(1009年—1031年在位)。
他的父亲是高丽太祖的儿子王郁高丽安宗),母亲是高丽太祖的孙女献贞王皇甫氏孝肃王后)。
宋庠北宋 996 — 10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6—1066 【介绍】: 安州安陆人,徙开封雍丘初名郊字伯庠后改字公序
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第一
累迁翰林学士
宝元二年,除参知政事
宰相吕夷简论事不合,出知扬州郓州
复入参政,改枢密使
皇祐元年拜相。
三年,为谏官包拯奏劾不戢子弟,无所建明,出知河南府
旋加使相,充枢密使封莒国公
英宗即位改封郑国公,请老致仕。
与弟宋祁俱以文学名,时称“二宋”。
读书至老不倦,善正讹谬。
卒谥元宪
有《国语补音》、《宋元宪集》等。
陈峤北宋
全宋诗
陈峤字景之,一作景山(《排韵增广事类氏族大全》卷四),馀干(今江西馀干西北)人。
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
大理寺丞,尝受学包拯
致仕归,建白羊书院
有《吟集》八卷,已佚。
事见清道光万年县志》卷一一。
张尧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永安人字希元
张尧封兄,仁宗张贵妃伯父。
进士
宪州筠州推官
殿中丞、知犀浦,县多田讼,乃正其疆界,讼事顿减。
累迁给事中端明殿学士三司使
皇祐中,改户部侍郎,寻拜淮康军节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
包拯王举正等极力谏阻,遂罢宣徽、景灵二使。
旋复以宣徽使河阳,后徙镇天平军。
颇通吏治,晓法律。
以戚里进,由寒士遽至崇显,留恋恩宠,为世所鄙。
张择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青州益都人字行先
进士
历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改言事御史右司谏,与唐介包拯等极论张尧佐节度宣徽二使不当,又言河北兵多财乏,愿分兵就食内地。
侍御史知杂事,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累迁吏部员外郎
后除户部郎中集贤殿修撰,逾年卒。
赵尚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人字济之
赵安仁子。
仁宗时历知平阳县忠州,有治绩。
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发故渠溉田万余顷,以勤于农政为包拯等荐,进秩赐金。
唐州五年,民绘像以祠,王安石苏轼皆作诗赞誉之。
徙同、宿二州,以直龙图阁梓州,积官至司农卿,卒。
卢士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郑州新郑人字子高
以父任入仕。
屡更州县,所至著清名。
汉州,校实民产,使力役不滥。
改知洋州,以圭田多虚籍,令随实以输,自部使者而下,皆十损七八。
文彦博包拯荐其廉能,擢夔州路转运使、知广州
后以光禄卿致仕。
卒年七十三。
孙洙北宋 1031 — 1079
全宋文·卷一六九九
孙洙(一○三一——一○七九)字巨源真州扬子(今江苏仪徵东南)人,锡子。
羁丱能文,十九岁登进士第,补秀州司法参军,调杭州于潜县
包拯欧阳修吴奎举应制科,进策五十篇,一时传写摹印,曰《经纬集》(又称《孙贤良进卷》,共十卷)。
集贤校理知太常礼院
秘书丞,兼史馆检讨同知谏院,与王安石不合,出知海州
寻干当三班院,进知制诰
元丰初,兼直学士院,以作《澶州灵津庙碑文》擢翰林学士
元丰二年卒,年四十九。
撰《褒恤杂录》三卷、《褒题集》三十卷、《张氏诗传》一卷。
李清臣孙学士洙墓志铭》(《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二五,残),衢本《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宋史》卷三二一本传。
王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大名馆陶人字鼎臣
王沿子。
进士
累迁太常博士
仁宗庆历中提点江东刑狱,与杨纮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号为“江东三虎”。
累迁淮南两浙荆湖制置发运使,精于吏事,转漕调发,务均劳逸,吏不能为重轻。
入为三司盐铁副使,数与包拯争议。
河北都转运使,徙使河东,卒。
性廉不欺,或劝增其子年龄以图速仕,不从。
所荐士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吴祗若南宋
全宋文·卷四七○二
吴祗若处州丽水(今浙江丽水)人。
绍兴十五年进士第
绍兴中左修职郎庐州州学教授绍兴末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官终奉议郎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五,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及其自撰《跋包孝肃奏议》。
顾佐明 1376 — 14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6 【介绍】: 河南太康人字礼卿
建文二年进士
庄浪知县
永乐初入为御史,迁江西按察副使,召为应天尹
迁都北京后,改顺天尹
为官刚直不挠,吏民比之包拯
宣德中右都御史,黜赃举贤,朝纲肃然。
性严毅。
每旦趋朝,入内直庐,独处小夹室,非议政不与诸司群坐,人称顾独坐
正统初以疾乞归。
维基
顾佐(1376年—1446年)字礼卿河南开封府太康县(今河南太康)人。
同进士出身
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进士
庄浪县知县
永乐年间,入为御史,转应天府府尹
北京城建立后,改顺天府府尹
其性格刚直,百姓把他与包拯相较。
累升左都御史,使朝纲肃然。
后因病辞职归乡。
明史》有传。
周能明 1398 — 14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8—1463 【介绍】: 顺天府昌平人字廷举
女为英宗妃,生宪宗,是为孝肃皇太后
英宗复辟,授锦衣卫千户封宁国公
包泽明 1449 — 15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9—1505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民望号东川
弘治九年进士
监察御史
巡按湖广执法严正,奏罢藩臬不称者,勒王府退还所占民田。
自称“阎罗包老”,操行介洁,一时为名御史
有《东川政绩》。
释吉祥
吉祥
姓周氏
孝肃皇后弟也。
为儿时好出游。
尝出不复归家。
家亦不知其所在。
后自未入宫。
师已与其家不相闻矣。
久之。
祝发于大觉寺
然尝游行市中。
夜即来报国寺
伽蓝殿中宿。
后意亦若忘之。
忽夜梦伽蓝神来言。
后弟今在我所。
英庙。
亦同时梦。
言相符。
诘旦遣小黄门
如所梦求之至寺。
见师在伽蓝殿中。
遂拥以行。
引见问所以出游及为僧。
时帝后皆泣下。
因曰。
何如今日为皇亲耶。
师摇首不愿复还寺。
后不能夺厚赐之。
英庙晏驾。
后为太后
出内藏。
建大慈仁寺居之。
孝宗时
太后太皇太后
为立护敕碑。
碑载赐田无虑数百顷。
师以左善世示灭。
帝遣官致祭
师住寺众尝数百人。
禅诵济济。
迨后庆寿寺燬。
僧亦来居于此。
新旧众皆仰食赐田。
二时无阙。
言者谓。
师脱屣皇舅之贵。
而乐世外之閒。
孝肃在慈宫二圣隆孝养。
恩赐何所不至。
而师澹寂自若英庙以来外戚。
恩泽侯者。
不能数世。
师之赐庄。
犹存衣食寺中数百人。
此有以见一时富贵之不能久。
夜澹寂者之长存也。
何绍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淳安人字继宗
弘治十五年进士
授行人。
正德三年吏科给事中
中官廖堂镇河南,擅保方面大员数人,吏部尚书许进不敢拒。
绍正疏劾之。
是年冬刘瑾借故谪绍正海州判官
后迁池州知府,筑铜陵五十余圩,以备旱潦。
宁王朱宸濠反,攻安庆池州震动,绍正城固守。
后迁江西参政致仕。
人为立祠,与宋包拯并祀。
维基
何绍正字继宗浙江严州府淳安县人,民籍。
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浙江乡试第四名举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壬戌进士,授行人司行人
正德三年(1508年),升任吏科给事中
当时中官廖堂镇守河南,奏保当地官员数人,并擅自拟定迁调,吏部尚书许进等不敢发难,于是何绍正弹劾。
刘瑾不得已责令廖堂自陈,而心中特别憎恨何绍正
同年冬天,何绍正因颁历导驾失仪而连坐,被施廷杖,谪海州判官
池州府知府,筑铜陵五十馀堤坝以准备旱涝灾害。
朱宸濠谋反,安庆
池州府人心惶惶,何绍正登城坚守。
宸濠之乱平息后,增俸一级,迁江西参政致仕。
池州人为其立祠,与宋朝包拯一同祭祀。
萧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通州三河人字廷举
弘治十二年进士
初为盩厘知县,摘发幽伏,人以包孝肃称之。
因与巨珰抗礼,左迁扬州卫经历,寻拜山西道监察御史,按盐河东,国计充裕,除寇安民。
累官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又明史阉党传廷臣党附刘瑾者名单中有佥都御史萧选诛,谪外。
未知是否一人。
周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顺天府昌平人
孝肃太后周寿子。
颇恣横,贪婪过于父。
嘉靖中河西务设店,邀商货,虐市民,亏国课,为巡按御史所劾,停禄三月
事后仍不改过,又为主事翁万达所劾,诏封闭其店,下家人于法司,革世袭。
张淳明 1540 — 161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安庆府桐城人字希古
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
吏民素多奸黠,赴任后日夜阅案牍判决如流。
凡赴控者,即示审期。
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
官至陕西布政使
维基
张淳(1540年—1611年)字希古号怀琴直隶桐城县(今属安徽省)人。
中国明朝官员。
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应天府乡试第一百十七名举人
隆庆二年(1568年)联捷戊辰科第三甲第一百五十二名进士,被任命为永康知县
之前已有七位县令被当地百姓告倒。
张淳到任后,清理积案,使吏民叹服。
他审判迅捷,乡民裹一包饭即可结束诉讼,因此被称为“张一包”。
这也是称赞他如包拯一般断案神速。
后来,张淳以治行第一,原本可以擢升吏部,但因不合首辅张居正意,改任礼部仪制司主事,历任郎中,因病去职。
七年后,又被起用为建宁府知府
万历十六年(1588年)二月升任湖广岳道副使,不久请告假归乡。
二十一年二月起补浙江杭严道副使,期间妥善处理兵士骚乱。
九月升官至陕西临巩道右参政
后致仕归,优游林下二十余年,以耿楚侗张甑山为师,罗近溪孙月峰刘芝阳李汉峰张洪阳为友,与方本庵吴观我讲学桐川会馆,主张躬体力行,不尚虚无。
卒年七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