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徐铉五代至宋初 916 — 991
唐诗汇评
徐铉(916-991)字鼎臣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
十岁能文,与韩熙载齐名,人称“韩徐”。
校书郎
南唐中主时,试知制诰,为宋齐丘所诬,贬泰州司户
召为祠部郎中知制诰巡抚楚州屯田,因措置失宜流舒州,徙饶州
复召知制诘,迁中书舍人
后主时,历任礼兵二部侍郎尚书右丞吏部尚书等职。
国亡,入宋,官太子率更令左散骑常侍,贬靖难军行军司马,年。
工诗能文,尤精小学,与弟锴齐名,时号“二徐”。
宋雍熙中受诏校定《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
有《骑省》(一名《徐公文集》)三十卷,乃其婿吴淑所编,又《稽神录》六卷,均存。
全唐诗》编其在南唐时所作诗为六卷。
词学图录
徐铉(916-991) 字鼎臣
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
早年仕南唐,官至吏部尚书
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
淳化二年(991)贬为静难行军司马,不久死在贬所。
南唐文章议论与韩熙载齐名,称"韩徐",又与弟徐锴俱精通文字学,号"大小徐"。
曾与句中正等校订《说文解字》,增补19字入正文,又补402字附正文后,校订增补后《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
长于书法,喜李斯小篆,隶书亦佳。
有《篆书千文》、《成武王碑》,摹《峄山铭》、《大钲铭碑》等传世。
诗平易浅切,近白居易诗风。
文承晚唐骈俪之风,而体格孤秀。
李煜作墓志铭,立言得体,《宋文鉴》录。
有《骑省》(即《徐公文集》)30卷,由其婿吴淑编集。
有《四部丛刊》影印黄丕烈校旧抄本30卷,附录1卷。
另有近人徐乃昌翻刻宋本,附《补遗》1卷、《校勘》1卷。
又有《稽神录》6卷,记神怪事,有《学津讨原》、《津逮秘书》。
徐锴五代末宋初 920 — 974
作品评论
五代诗话引《彦周诗话》
徐锴字楚金,仕江左中书舍人
吴淑校理,古乐府中,“掺”字多改为“操”字,盖章草之变。
四:“非可一例言。
若《渔阳掺》者,三挝鼓也。
祢衡作《渔阳掺》。
古歌云:“城中宴闻《渔阳掺》,黄尘萧萧白日暗。
叹服。
舒雅南唐至宋初 ? — 1009
全宋文·卷四六
舒雅(?
——一○○九),字子正宣城(今安徽宣城)人。
南唐时,受知于吏部侍郎韩熙载
熙载知贡举,擢为第一。
好学,善属文,与吴淑齐名。
归宋为将作监丞屯田员外郎,充秘阁校理,累迁职方员外郎
咸平末,出守舒州
秩满,乞致仕,就掌潜山灵仙观。
大中祥符二年卒,年七十馀。
著有《山海经图》及《十九代史目》二卷。
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又见马令南唐书》卷二二,《十国春秋》卷三一。
吴遵路北宋 988 — 1043
全宋诗
吴遵路(九八八~一○四三)字安道丹阳(今属江苏)人。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进士
仁宗天圣中历知宣州,徙陕西都转运使,迁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
庆历三年卒,年五十六(《东都事略》卷一一五)。
事见《京口耆旧传》卷三《吴淑传》,《宋史》卷四二六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三二九
吴遵路(九八八——一○四三)字安道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吴淑子。
大中祥符五年进士
累官殿中丞,为秘阁校理
上奏忤章献太后,出知常州
明道中司封员外郎、权开封府推官,改三司盐铁判官,加直史馆,为淮南转运副使
景祐中工部郎中,坐失按降知洪州
康定元年天章阁待制,进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
庆历初出知宣州,后徙陕西都转运使,迁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
庆历三年卒,年五十六。
宋史》卷四二六有传,又见《隆平集》卷一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三、一一九、一二六、一三一、一三二、一四○。
释道楷北宋 1043 — 1118
全宋文·卷二二一六
道楷(一○四三——一一一八)俗姓崔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人。
少学神仙术,既而弃去,游京师,诣述圣院出家。
熙宁七年受具戒,游历诸方,遍参名师,最后至舒州义青,遂为法嗣,传曹洞之学,声名日盛。
当世名公,多请主大道场,凡住沂州之仙洞、西京之乾元、招提、之大阳、随之大洪
后奉诏住东京十方净因,徙天宁、万寿。
大观元年,赐号「定照禅师」,不受,坐此得罪,编管淄州
久之得复,听自便,而枢密刘奉世买芙蓉湖田筑室以延之,四方衲子归焉。
政和八年卒,年七十六。
著有《祗园正仪》一卷(存)、《般若心经三注》一卷(存),编述《投子义青禅师语录》一卷(存)。
见《湖北金石志》卷一○《楷禅师塔铭》。
许志良清 1705 — 1774
清州搜玉
许志良(约1705—1774)字培元号雨亭
原籍沈阳高祖许官,为镶白旗包衣管领下人,入关定居青县,遂为青邑旗人汉军
雍正二年(1724)武进士,授蓝翎侍卫直宿禁行。
历任苏州、浦口、广东广西等地。
著有《步射正仪》、《马射正仪》二书,以训士卒。
又著《诗法针度》一书藏于家。
乾隆十六年(1751),在广东饶平黄冈镇玉泉胜地写下两首《玉泉留题》,诗见《饶平乡土》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