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刘孟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青州寿光人
少师种放,笃古好学,隐于青州南冶,富弼为之筑室。
范仲淹文彦博皆欲荐之,辞不就。
刘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青州北海人字静叔
以拳力为军校
文彦博贝州,以功擢虎翼指挥使,累迁宣武卫都指挥使
韩绛宣抚陕西,诏河东为犄角,至铁冶沟,自殿后击败夏人。
冀州驻泊总管,以左金吾大将军致仕。
卒年八十五。
释惟净
法护
中天竺国人。
景德改元
赍梵筴入
赐紫衣束帛。
馆于传法院
天息灾法贤
相继迁逝。
虽译事不𥨊。
司南乏人。
佥议非法护不可。
遂被诏补其处。
仍敕光梵大师惟净光禄卿
同预译经
参政赵安仁等润文。
礼数有加。
译佛吉祥等经二百馀卷。
并自太平兴国以来所翻。
合经律论。
共成四百十三卷。
秘书监扬亿编次。
又与安仁等。
编修大藏经录。
凡二十一卷。
赐名大中祥符法宝录。
宸裁序文。
置于录首。
仁宗即位
翰林学士夏竦
进新译经音义七十卷。
又进大藏经目录二帙。
赐名天圣释教录。
凡六千一百九十七卷。
南海驻辇国遣使。
进金叶梵经。
法护译之。
御制译经颂为赐。
至和元年
银青光禄大夫光禄卿三藏法护
戒德高胜。
可特赐六字师号。
普明慈觉梵大师
是时。
译场久开。
润文官
非位德并隆者。
不得参预。
吕夷简宋绶
富弼文彦博韩琦
皆以宰臣入选。
弘阐之盛。
古所未有。
本甚富。
不容尽翻。
夷简奉诏。
续修法宝录。
祥符至景祐。
已编成一百六十卷矣。
至是。
上言。
西土进经。
新旧万轴。
鸿胪之设。
有费廪禄。
欲乞停罢。
中丞辅道
亦以为言。
上出疏示之。
谕以先朝盛典。
不可辄废。
译虽不停。
自是势亦少缓。
不似如前之锐也。
至徽宗大观中
犹有译经三藏金总持
即击磬以嘉州定僧者。
与译语。
仁义笔受
宗正南游江浙。
则其译场冷淡可知矣。
终于嘉祐三年
未详所终。
文纬世
简介
迪功郎
太师文彦博之孙,太仆卿文维申之子。
邢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太原人
高蹈不仕,时宰相寇准文彦博王曙陈尧佐范仲淹等皆推重之。
文洎北宋
全宋文·卷三○五
文洎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彦博父。
本姓敬太宗时其父避宋翼祖赵敬讳,改姓文
以儒学进,历十三官,天圣中司勋员外郎判三司开拆磨勘司,迁主客郎中,历三河白波发运使河东转运使,卒。
后以彦博贵,赠太师中书令,燕、魏三国公
司马光司马文正公集》卷七九《文潞公家庙碑》,宋庠元宪》卷二二,王安礼王魏公》卷二,《宋会要辑稿》方域一四之一四。
黄德和北宋 ? — 1040
全宋文·卷五七九
黄德和(?
——一○四○),仁宗宝元中东染院副使鄜延路兵马都监
康定元年初,西夏李元昊延州,执鄜延环庆路副都总管刘平鄜延副都总管石元孙
德和弃军先遁,诬奏刘、石降敌,朝廷遣文彦博等鞫之得白,论腰斩于河中府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五至一二七。
王则北宋 ? — 1048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王则 得圣 1047年十一月—1048年闰正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8 【介绍】: 涿州人
逃荒至贝州,投宣毅军为小校
仁宗庆历末,以弥勒教为号召,据贝州起义,自封东平郡王,建号安阳,年号“得圣”,一作“德圣”。
宋廷遣明镐文彦博率重兵镇压,被俘获至京师,遇害。
范仲淹北宋 989 — 1052
全宋文·卷三六七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生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
大中祥符八年进士,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改亳州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名。
秘阁校理右司谏、知睦州苏州、权知开封府
直言立朝,屡遭贬黜。
历知越州,进龙图阁直学士,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降知耀州,改庆州,迁环庆路经略安抚使,改陕西安抚经略招讨使,与韩琦文彦博等俱为陕西名帅。
庆历三年,除枢密副使,寻拜参知政事
针对北宋建立以来形成的积弊,主持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
五年,罢政,以资政殿学士邠州,兼陕西路安抚使,改知、颍诸州。
皇祐四年卒,谥文正
著有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奏议十七卷、政府论事二卷、尺牍五卷。
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明镐北宋 989 — 10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9—1048 【介绍】: 密州安丘人字化基
真宗大中祥符间进士
蕲州防御推官
仁宗时,历京东益州陕西河东转运使
知开封府
河北宣抚副使协同文彦博平定贝州王则起事,擢权三司使
庆历八年,拜参知政事
卒谥文烈
高若讷北宋 997 — 1055
全宋文·卷四七九
高若讷(九九七——一○五五)字敏之卫州(治今河南汲县)人。
天圣二年进士及第,补彰德军节度推官,累迁起居舍人知谏院
范仲淹坐言事贬,余靖尹洙论救,亦遭贬斥。
欧阳修移书责若讷身为谏官,不辩曲直。
若讷怒,奏贬,以此为时论所讥。
天章阁待制判吏部流内铨,出为河东都转运使,加龙图阁直学士权御史中丞枢密副使
皇祐元年参知政事三年,迁枢密使
五年,罢为观文殿学士尚书左丞同群牧制置使
至和二年卒,年五十九,谥文庄
若讷彊学善记,尤喜申韩之书,颇明历学,兼通医书。
著《素问误文阙义》一卷、文集二十卷,又与文彦博同著《大飨明堂记》二十卷。
文彦博高公神道碑》(《文潞公集》卷一二),宋祁高观文墓志铭》(《景文》卷六○),《宋史》卷二八八本传。
释法护北宋 ? — 1058
法护
中天竺国人。
景德改元
赍梵筴入
赐紫衣束帛。
馆于传法院
天息灾法贤
相继迁逝。
虽译事不𥨊。
司南乏人。
佥议非法护不可。
遂被诏补其处。
仍敕光梵大师惟净光禄卿
同预译经
参政赵安仁等润文。
礼数有加。
译佛吉祥等经二百馀卷。
并自太平兴国以来所翻。
合经律论。
共成四百十三卷。
秘书监扬亿编次。
又与安仁等。
编修大藏经录。
凡二十一卷。
赐名大中祥符法宝录。
宸裁序文。
置于录首。
仁宗即位
翰林学士夏竦
进新译经音义七十卷。
又进大藏经目录二帙。
赐名天圣释教录。
凡六千一百九十七卷。
南海驻辇国遣使。
进金叶梵经。
法护译之。
御制译经颂为赐。
至和元年
银青光禄大夫光禄卿三藏法护
戒德高胜。
可特赐六字师号。
普明慈觉梵大师
是时。
译场久开。
润文官
非位德并隆者。
不得参预。
吕夷简宋绶
富弼文彦博韩琦
皆以宰臣入选。
弘阐之盛。
古所未有。
本甚富。
不容尽翻。
夷简奉诏。
续修法宝录。
祥符至景祐。
已编成一百六十卷矣。
至是。
上言。
西土进经。
新旧万轴。
鸿胪之设。
有费廪禄。
欲乞停罢。
中丞孔辅道。
亦以为言。
上出疏示之。
谕以先朝盛典。
不可辄废。
译虽不停。
自是势亦少缓。
不似如前之锐也。
至徽宗大观中
犹有译经三藏金总持
即击磬以嘉州定僧者。
与译语。
仁义笔受
宗正南游江浙。
则其译场冷淡可知矣。
终于嘉祐三年
未详所终。
张俞北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愈
益州郫县人,祖籍河东字少愚
游学四方,屡举不第。
仁宗康定初上书言边事,知州杨曮、安抚王拱辰交称其才。
试秘书省校书郎,愿以授父显忠而自隐于家。
文彦博治蜀,为筑室青城山白云溪以居之,因号“白云先生”。
母丧,盐酪不入口。
六召不应,乐游山水。
闭门著书,未就而卒。
有《白云集》。
全宋文·卷五五○
张俞(一○○○——一○六四),一作愈,字才奴又字少愚号白云居士
其先三世自河东徙,为益州郫(今四川郫县)人。
少嗜书,好为诗,喜弈棋,隽伟有大志。
屡举进士不中,又举茂材异等不中。
宝元初西戎犯边,上书陈攻取十策,诏以为试秘书省校书郎,请授其父显忠而隐于家。
文彦博治蜀,为置青城山白云溪杜光庭故居以处之。
凡七诏不起。
乐山水,遇有兴,虽数千里辄尽室往。
遂浮湘沅,观浙江,升罗浮,入九嶷,买石载鹤以归。
有文集三十卷。
张俞《上蜀帅任密谏书》及《东都事略》卷一○八、《宋史》卷四五八本传。
龙昌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成都仁寿人字起之
真宗大中祥符中,注《》、《》、《》、《论语》、《老子》等,携书游京师,时称其说诡诞穿凿。
以荐补国子四门助教文彦博奏改秘书省校书郎
官至殿中丞致仕。
著书百余卷。
仁宗嘉祐中诏取其书,时昌期年八十余,赐绯鱼。
刘敞欧阳修言其异端害道,不当推奖,夺所赐服罢归,卒。
石象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越州新昌人字简夫
仁宗庆历二年进士
寿安黄岩簿、义乌
盛年解冠致仕,丞相文彦博以下皆赋诗饯之。
既归,于居第西南开园圃种花木,与宾客赋咏其间。
工诗,善弈棋。
后转太常丞,优游二十年。
卒年六十八。
席汝言北宋 1006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6—? 【介绍】: 宋人字君从
官终尚书司封郎中
神宗元丰五年,年七十七,与文彦博富弼辈为洛阳耆英会,与彦博程珦司马旦等为同甲会,又与司马光兄弟、楚建中王慎言诸人为真率会。
全宋诗
席汝言(一○○六~?
),字君从
曾官司封郎中
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与司马光富弼文彦博等为洛阳耆英会,各赋诗,时年七十七。
事见《司马文正公文集》卷六五《洛中耆英会序》。
今录诗二首。
冯行己北宋 1008 — 10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8—1091 【介绍】: 孟州河阳人字肃之
冯拯子。
以荫补右侍禁,知宪州
历知数州,皆有能声。
仁宗皇祐中,知定州韩琦荐为路钤辖
徙知代州管干河东缘边安抚事。
后进西上阁门使,四迁客省使
卫州防御使致仕。
富弼文彦博等十三人为耆英会。
李大临北宋 1010 — 1086
全宋文·卷九三八
李大临(一○一○——一○八六)字才元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宝元元年进士,为绛州推官
杜衍荐为国子监直讲睦亲宅讲书
文彦博荐为秘阁校理
历知广安军邛州,还为群牧判官开封府推官
熙宁初,擢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
言青苗法有害无益。
李定御史大临又与宋敏求苏颂相继封还词头。
皆以累格诏命归班,世称「熙宁三舍人」。
工部郎中出知汝州,徙知梓州,加集贤殿修撰,复天章阁待制
元丰二年致仕。
元祐元年二月卒,年七十七。
宋史》卷三三一有传,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一、二二六、二六九、三六六。
唐介北宋 1010 — 10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1069 绍】: 江陵人字子方
仁宗天圣八年进士
武陵,调平江令
皇祐中,迁殿中侍御史,诤谏不避权贵,劾宰相文彦博诸人,被贬英州别驾
召还复官,出知扬州,改江东转运使
嘉祐四年,入知谏院,言事如故,又出知数州。
英宗治平元年,召为御史中丞
神宗熙宁元年,拜参知政事
反对重用王安石,及安石执政,数与争论。
卒谥质肃
有文集、奏议等。
全宋诗
唐介(一○一○~一○六九)字子方江陵(今属湖北)人。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为鼎州武陵
皇祐二年(一○五○)召为监察御史里行
三年,因弹劾文彦博春州别驾
五年,复御史
至和元年(一○五四)扬州,历江东河东转运使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知洪州瀛州
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御史中丞
二年,知太原
神宗即位,迁给事中,除三司使
熙宁元年(一○六八)参知政事
二年,卒,年六十。
谥质肃
有文集、奏议等,皆佚。
事见宋刘挚忠肃》卷一一《唐质肃神道碑》,《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九三二
唐介(一○一○——一○六九)字子方江陵(今湖北江陵)人。
天圣进士皇祐中殿中侍御史,因劾宰相文彦博,贬荆州别驾
召还,复为殿中侍御史,除直集贤院,为开封府判官
嘉祐三年,自江浙荆湖发运使入为度支副使
次年知谏院,以论罢陈升之出知洪州
治平元年入为御史中丞
神宗即位三司使熙宁元年参知政事,数与王安石争论。
二年四月卒,年六十,谥质肃
屡在台谏,以抗直闻。
有文集若干卷,奏议二十卷。
王圭唐质肃公墓志铭》(《华阳》卷三七),《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曹颖叔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亳州谯县人字秀之,一作力之
初名熙
进士第
累除仪州通判
韩琦文彦博荐其才,徙夔州路转运判官,教民以医药而禁巫神。
益州路转运使,权度支副使
侬智高岭南,擢天章阁待制、知福州
仕至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卒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