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强行父北宋 1091 — 1157
全宋文·卷四○○九
强行父(一○九一——一一五七)字幼安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浚明子。
以荫补太庙斋郎,调睦州遂安县主簿,移长洲
历主管编估局光禄寺丞大晟府务官通判杭州宣州湖州司录
绍兴时通判永州泉州签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厅公事,知常州
尝三领崇道祠事,累官至右中散大夫
绍兴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
曾协强公行状》(《云庄》卷五)。
嵊县令南宋
全宋诗
嵊县,失名。
高宗绍兴间嵊县,与县丞曾协有唱和。
贾遨南宋
简介
乾道七年(1171)永州知州8月曾协贾遨两易其任。
乾道七年(1171)抚州知州
李处全南宋 1134 — 1189
全宋诗
李处全(一一三一~一一八九)字粹伯号晦庵(《云庄》卷一),祖籍徐州丰县,南渡后侨居溧阳(今属江苏)
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进士
宗正寺簿太常寺丞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以事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一之一一)。
起知沅州提举湖北茶盐。
六年,除秘书丞,累迁侍御史(《南宋馆阁》卷七),丁母忧
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袁州,以贿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五)。
七年权发遣处州(同上书食货四一之一○)。
赣州,改舒州
十六年卒于任,年五十九。
有《晦庵词》。
景定建康》卷四九有传。
今录诗五首。
唐顺之明 1507 — 15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7—1560 【介绍】: 常州府武进人字应德一字义修,称荆川先生
嘉靖八年会试第一。
曾协总督胡宗宪讨倭寇,谓御敌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受祸。
曾亲率舟师,邀敌于长江口之崇明
三沙告急,督户镗、刘显赴援,亲跃马布阵,持刀直前
以功升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
学问广博,通晓天文、数学、兵法、乐律等,兼擅武艺,提倡唐宋散文,与王慎中茅坤归有光等被称为“唐宋派”。
有《荆川先生文集》。
蒋光源
维基
蒋光源号衷沂福建晋江福全所人,祖籍直隶歙县(今安徽)同进士出身
广东布政使司参议蒋光彦从弟。
诸生蒋君用次子。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倭寇侵扰福建沿海一带时,其父曾协助族伯福全千户所千户蒋镒防守福全所城,使城内百姓免遭倭寇毒手。
万历十九年(1591年)福建乡试辛卯举人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同进士
官至南京国子监博士
华琪芳明末
人物简介
华琪芳字方侯号末齐南直隶无锡人
明末官员。
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进士一甲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少詹事
曾协魏忠贤纂修《三朝要典》。
年四十九卒,著有《宜博集》藏于家,屋漏水浸损坏,仅余前数页可认。
维基
华琪芳字方侯号末赍南直隶无锡人
明末官员。
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进士一甲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升修撰,历官少詹事
曾协魏忠贤纂修《三朝要典》。
思宗即位魏忠贤自杀死,华琪芳因此被罢官,常感叹说:“吾不纂修三朝要典,今相矣”。
明亡后不仕,以吟诗自娱。
著有《宜博集》等。
林饬明至南明
维基
林饬(17世纪—17世纪),字僩士号子穆福建福州府福清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福建乡试,次年(1643年)联捷进士,获授无锡知县
弘光元年(1645年),衙役王喜向库吏索债,库吏诬告对方向劫库,他就杀死王喜,两天后清军进攻南直隶,衙役起哄称为王喜报仇,他就连夜携印逃遁,因此县绅就请教谕朱伯莲署任县事,其后他在康熙年间曾协纂修福清县志》。
华长发清 1629 — 17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无锡人字商原号沧江
诸生
善行草,工诗词。
曾协顾祖禹纂《方舆纪要》。
陈绳
全台诗
陈绳(?
~?
字骝季一字礼园福建侯官人
清雍正十一年(1733),诏举博学宏词
乾隆元年(1736)应试,诗落一韵,不入选。
旋举孝廉方正,授教职归。
当事聘修《惠献贝子功绩录》,选长汀县学训导
乾隆九年(1744)三月任诸罗训导
在台期间,曾协纂《台湾府》及《台海番社采风图考》,有功于文献。
旋以表现卓异,选贵州贵阳经历,迁清镇知县,为巡抚冯某所重,有「悃愊无华、月计有馀」之目。
能文工诗,所作诗由元、白上溯杜、韩,根底相当深厚,其诗收录于六十七《使署閒情》及清代方志中。
〖参考孙尔准福建通志台湾府》〈人物〉,台银本。
〗(施懿琳撰)
林树梅
全台诗
林树梅(?
~?
),本姓陈字瘦云福建同安金门人
清道光四年(1824)从其养父林廷福自海坛台任台湾水师副总兵之职,平许尚杨良彬反抗事件。
道光六年(1826),又随其父来台驻西螺堡,调署澎湖左营游击
陈愿、廖士光等六十九人。
随行之际,所至港汊、夷险、风云、沙汕,辄随手记录。
平日留心经世事务,而厌弃科举试艺之文。
曾从富阳周凯玉屏书院掌教光泽高澍然学诗古文辞。
道光十六年(1836),任凤山县曹瑾幕僚,治埤头水利,又曾协助平刘蓝反清事件。
林树梅生平好山水游,喜吟咏、工篆刻、善画。
金门志》〈艺文志〉谓其所为文,笔意严洁,切于时务;诗亦卓然名家。
著有:《治海图说》、《战船占测》、《?云山人诗钞》、《?云诗钞》、《?云文钞》、《?铁笔》、《文章宝筏》、《影集》、《诗文续抄》、《日记》等若干卷。
曾参与《金门志》之纂修,并刊印乡先贤卢若腾遗书,周凯内自讼斋文集》。
  林树梅诗作钞本,目前典藏于福建福州师范大学图书馆。
据诗作之内容可知,四卷本的《?山人诗钞》为林树梅较早期的钞本,收录道光甲申年(1824)至辛丑年(1841)之诗作,诗末附有「光泽高雨农夫子」的评语。
八卷本的《?诗钞》则收录道光辛巳年(1821)至丁未年(1847)之作,此诗集抄录时,其师高雨农已逝,故知此为后来之钞本。
以下乃以八卷本的《?诗钞》为底本,辅以四卷本的《?山人诗钞》,并参考蒋镛澎湖续编》〈艺文〉、林豪澎湖厅》〈艺文〉、连横台湾诗乘》、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
〖参考林焜熿《金门志》〈人物〉、林豪澎湖厅》〈人物〉,台银本、林树梅《?诗文钞》、《?山人文钞》。
〗(施懿琳撰)
徐宗干清 1796 — 186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6—1866 【介绍】: 江苏通州人字树人
嘉庆二十五年进士
道光间山东曲阜泰安等县知县,累擢福建台湾道
同治间官至福建巡抚
曾协左宗棠击败汀、漳李世贤太平军
卒谥清惠
有《斯未信斋文稿》及自订年谱。
吴仰贤晚清 1821 — 1887
维基
吴仰贤清朝诗人,浙江省嘉兴人
吴仰贤清文宗咸丰二年(1852年)考中进士
官至云南迤东兵备道
工诗,作诗各体均擅长。
风格上承袭“浙西词派”和“秀水派”(二派的中心活动地带均包含今浙江省嘉兴市)。
曾协许瑶光重修《嘉兴府志》,任总纂。
连日春晚清 1827 — 1887
全台诗
连日春(1827~1887)字霭如三貂顶双溪(今新北双溪)人,后迁住大稻埕
八岁能文,及冠,遍读群书,拜大龙峒名儒陈维英为师。
同治八年(1869)陈维英张半崖查少白白良骥潘永清陈树蓝等二十馀人,同游剑潭,以〈题剑潭古寺〉诗相唱和。
光绪二年(1876)中举,返乡后题所居处曰:「鸠之居」,设塾稻江,孜孜造士。
光绪十年(1884)曾协刘铭传击退侵台法军。
连氏书法峭丽,有晋人风貌;著有诗文集多卷,惜多散佚。
赖世英晚清 1849 — 1901
全台诗
赖世英(1849~1901)字俊臣号观堂嘉义人
原籍漳州平和
始祖赖恂行,明永历中郑成功入台,屯田于诸罗公馆庄(今嘉义中埔乡)。
四传而至赖时辉,初移家于嘉义布街(今嘉义市成仁街至吴凤路一带),曾协团练助官军平戴潮案有功,清廷诰奉政大夫,赏戴五品蓝翎
赖世英即其嫡嗣。
同治十年(1871)取中秀才光绪元年(1875)廪生。
八年(1882)补任嘉安总局佐官。
十年(1884)法军犯台,防禦有功,钦授中宪大夫、五品顶戴蓝翎。
十九年(1893)列举贡生,同年又科中书训导
乙未(1895)割台,遂闭门不问世事。
唯其在地方有名望,且饶富资财,赈捐寄与,不可胜数,因被推荐为嘉义保良局佐官。
明治三十一年(1898)二月督府授佩绅章。
平居善教子弟,或任督府医官,或蜚声实业,四男赖惠川尤为诗坛领袖,著有《闷红馆全集》行世。
赖世英藏书丰富 ,著有《小隐山房诗钞》,及列国纪典、诗书句纂、杂作等书,种类颇多。
乙未(1895)之变,烽火播迁,全稿遗失 。
赖惠川收集零星诗文残稿十馀篇,题曰《小隐山房遗稿》,附编于《闷红馆全集》中。
今依赖惠川所录诗作,并参照相关选本编校。
叶昌炽清末 1849 — 1931
人物简介
1849-1931,原籍是浙江绍兴,后来入籍江苏长洲
字兰裳又字鞠裳鞠常,自署“歇后翁”,晚号“缘督庐主人”。
叶昌炽是清末著名藏书家和金石学家,是第一位确认出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宝藏价值的人。
叶昌炽早年就读于冯桂芬开设的正谊书院,曾协编修过《苏州府志》。
1889年应试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入京任职于国史馆、会典馆等处。
1902-1906年担任甘肃学政,在1906年由于清朝废除科举、因而也就废除主管科举的学政之官时被撤职。
叶昌炽学识渊博,著有《语石》、《缘督庐日记》、《藏书纪事诗》、《喜斋书记》等书。
有《奇觚庼诗集
陈绍年清末民国初 1852 — 1915
全台诗
陈绍年(1852~1915)原名陈允忠彰化田中央(今田中镇秀才
因养父陈贞元任教于林圯埔街(今南投竹山),随其就读于水沙堂就读。
后因沙仔崙街频受浊水溪水患之苦,举家迁移至田中央新街(今南北街)。
清领时期,曾任彰化县儒学训导
日治初移居至国,后又回台担任东螺东堡保良局局长、云林绅董公议总局局长等职。
明治二十九年(1896)云林铁国山事件之初,台湾督府采取军事镇压,后兼采招降的怀柔政策。
陈绍年等士绅曾协力当局招抚抗日义军,因而受到日本天皇召见叙勋。
事后,任北斗办务署参事、首任彰化田中央区庄长、台中参事彰化银行监察役、田中央区长、北斗制糖公司监察役等职务。
在文教方面,早年曾与田中内湾名士陈鸿苗等人,合力聘请宿儒设塾讲学;大正三年(1914)与林献堂等人捐资兴建台中学。
陈绍年结合田中地区文士共同创立「社」,并担任首任社长。
以陈氏家族堂号「寿山堂」为题,辑录个人作品为《寿山堂诗稿》,其诗閒咏、击钵、课题兼具, 未刊行。
目前由陈绍年曾孙陈时先生珍藏,今据此编校。
王松清末民国初 1866 — 1930
全台诗
王松(1866~1930),谱名国载,字友竹号寄生自署沧海遗民
祖籍福建晋江,祖父以儒术授徒,后迁居淡水厅竹堑
自少攻诗,弱冠入「北郭园吟社」与乡先贤相唱和,颇获郑如兰赏识。
曾习帖括之学,然屡试不中。
乙未(1895)割台,挈眷内渡。
海上遇盗,财物遭劫掠,幸赖他人相助,始得避居故籍。
翌年,时局稍定后返台。
将原书斋「四香楼」,更名为「如此江山楼」,以寄沧桑世变之感。
日治初期,为桑梓计,曾协助新、苗各庄安缉,后不复参与政事,以隐士终其生。
王氏与同乡王瑶京、王石鹏过从甚密,时人称「新竹三王」。
又与李逸樵、洪季秋合称「竹邑三痴」。
王氏毕生宏扬诗教,主北郭园骚坛垂卅年。
昭和五年(1930)卒,临终交待须于墓碑上镌刻:「沧海遗民王松之墓」。
王松著作颇丰,著有《内渡日记》、《馀生记闻》、《草草草堂随笔》,后自删焚馀稿,题为《如此江山楼焚稿》。
又著有《台阳诗话》,于明治三十八年(1905)出版。
大正十四年(1925)将少年至五十岁诗作《四香楼馀力草》、《如此江山楼诗存》汇集成册,题为《沧海遗民剩稿》,于上海出版。
王氏谢世后,子奎光委托乡人王石鹏编辑王松晚期遗稿,名曰《友竹行窝遗稿》。
1992年龙文出版社,将两诗稿合刊出版,题为《友竹诗集》。
李友泉谓其诗:「清新绵丽,雄浑沉郁,诸体俱备,卓然大家。
邱菽园序则云:「友竹诗随在可诵,奈愤时嫉俗,忧世念乱,苦心哀思,填咽篇什,非今日多事之时所宜出。
」今王氏诗作自《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阳诗话》、《鸟阁唱和集》、《台湾诗荟》、《台海击钵吟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瀛海诗集》、《台湾诗钞》、《台湾诗录》、龙文版《友竹诗集》等辑录编校。
〖参考许雪姬编《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5月
〗(杨永智撰)
谢汝铨清末至现当代 1871 — 1953
全台诗
谢汝铨(1871~1953)字雪渔号奎府楼主,晚署奎府楼老人。
台湾县东安坊(今台南市)人,日治后,迁居台北
年十五从台南举人蔡国琳学,光绪十八年(1892)取中秀才
乙未之际,曾协许南英办理团练
改隶后,力习日文,乃首位以秀才身份入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者。
明治三十四年(1901)自国语学校国语部毕业,任职台湾总督府学务课,参与编辑《日台会话辞典》。
不久,转任警察官吏练习所台语教师
明治三十八年(1905)入《台湾日日新报》担任汉文记者,并任马尼拉《公理报》,与《昭和新报》、《风月报》等主编。
明治四十二年(1909)洪以南等倡设台北「瀛社」,为北台第一大诗社,并于洪氏去世后继任第二任社长。
战后曾担任台湾省通志馆顾问。
平生所作诗文有《奎府楼吟草》三卷、《诗海慈航》二卷、《周易略说》等,多发表于报章杂志。
〖参考《台湾日日新报》,「岛政」栏,国语卒业,1901年4月5日,第三版;刘篁村〈稻江见闻录〉,《台北文物》第二卷第三期,1953年11月郑明珠〈谢雪渔小说《樱花梦》研究〉,东海大学中文所硕论,2009年6月
〗王国璠认为谢氏诗:「词尚浅白,且多写实;尤以感旧、寄怀之作,更存台湾近代关系人物之事迹,以人存史,颇具文献价值。
」《奎府楼诗草》及《蓬莱角楼诗存》两诗集曾于日治时期刊行,民国八十一年(1992)龙文出版社将二者合印,总名为《雪渔诗集》。
另有〈蓬莱角楼诗话〉、〈奎府楼诗话〉不定期刊载于《风月报》,未见刊行本
今谢氏诗作辑录自龙文版《雪渔诗集》、《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时报》、《诗报》、《东宁击钵吟前后集》、《风月报》、《崇圣道德报》等诗集报刊,依时间先后排序编校。
(黄美娥撰)
简朗山清末近现代初 1872 — ?
全台诗
简朗山(1872~?
),字绿野,一说别号绿野〖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6年;《日治时期台湾人士绅图文鉴》,稿本网页版;许雪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5月;《台湾人士鉴》,台北:兴南新闻社,1943年;《台湾绅士名鉴》,台北:新高新报社,1937年;鹰取田一郎《台湾列绅传》,台北台湾督府1916年4月
〗。
祖籍漳州台湾桃园街(今桃园市)人。
乙未割台,曾协助日军物资运输与劳力徵募,并亲往拜谒近卫师团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
明治廿九年至昭和三年(1896~1928)先后担任仔园街庄公所所长、保良局局长仔园办务署、桃园厅庄长、街长、南崁区区长。
为殖民当局所重用,曾获颁绅章、大礼纪念章、勋六等瑞宝章等。
大正十年(1921)任新竹议会员,大正十二年(1923~)连任四年总督府评议员。
昭和十一年(1936)成立「台湾拓殖株式会社」〖拓展台湾农、林业、水产和水利事业,进行「隐地、清查土地」等工作。
〗,昭和十九年(1945)四月被敕选为日本贵族院议员。
战后,与辜振甫等拟请安吉总督台湾独立,未果;民国三十五年(1946)二月廿三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拘留,翌年(1947)七月廿九日判决无罪。
〖详见李筱峰林茂生、陈炘和他们的时代》,台北玉山社,1996年;苏瑶崇〈「终战」到「光复」期间台湾政治与社会变化〉,《国史馆学术集刊》第十三期,2007年2月
〗日治时期,简氏在政商两方面皆极活跃,明治卅六年(1903)与地方菁英创立「崁轻便铁道会社」〖该会社分别于大正元年(1912)、大正九年(1920)、昭和十八年(1943)年更名为「桃园轻便铁道公司」、「桃园轨道株式会社」、「桃园交通株式会社」;桃园轻铁乃延续自清代以来族群认同、学缘、地缘与商业利益结合的台人企业,其逐步构筑出带的文化权力网络,大正十四年(1925)又扩大经营公路运输。
详见陈家豪《日治时期桃园轻铁的经营与发展1903~1945》,中央大学历史所硕士论文,2007年7月
〗,又曾担任「桃园轨道株式会社」常务董事及社长职务。
大正十四年冬(1925)景福宫庙例行大典,亲自奉迎台湾神社的御祭神于最高祭坛,致力推行日本的神道信仰。
在汉诗方面,简氏曾参与「瀛社」、「桃园吟社」击钵联吟活动。
〖参考连横台湾诗荟》第三、四、七、八、十、十一号;《桃园市志》,桃园市桃县桃园市公所,2005年赖子清〈古今台湾诗文社〉(二),《台湾文献》,第十一卷第三期,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60年
〗以下作品据《采诗集》、《南薰集》、《寿星集》、《环镜楼唱和集》、《东阁倡和集》,以及《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教育会杂志》、《台湾时报》、《诗报》等辑录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