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丁希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晞颜
宋人字令子
能书善画,书法习颜真卿,画学李公麟
所画《孝经图》,取义精密,擅名于时。
李思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
工画人物山水,学李伯时
乔仲常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中人
工杂画,尤擅道释人物故实,师李公麟
僧德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和州历阳人,徙居吴县俗姓徐
徐竞兄。
初登第,为平江教官,弃而出家为僧。
工画山水、人物,专师李公麟
遇兴伸纸挥毫,顷刻而成。
贵势者求其画,绝不与。
僧梵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吴兴人字茂宗号无住
善画白描人物,山水师李公麟
高宗极赏其画,每见辄加品题。
赵令晙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令畯
宗室字景升
赵令穰从弟。
通州防御使封嘉国公
善画马,师法李公麟
周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成都华阳人,后久留荆楚自称楚人
字忘机
少为僧,弱冠游京师,以诗画知名。
王采最为亲近,败,坐累编管惠州
后以善画得释。
水师李思训,衣冠师顾恺之,佛像师李公麟,又能作花鸟、、牛马等,变态多端,落笔便成。
释法秀北宋 1027 — 1090
禅师名法秀
秦州陇城人
生辛氏
母梦有僧癯甚。
须发尽白。
托宿曰。
麦积山僧也。
觉而有娠。
先是麦积山有僧。
亡其名。
日诵法华。
与应乾寺鲁和尚者善。
尝欲从鲁游方。
鲁老之既去。
绪语曰。
他日当寻我。
铺坡前。
铁彊岭下。
俄有儿生其所。
鲁闻之往观焉。
儿为一笑。
三岁愿随鲁皈。
遂冒鲁姓。
十九通经为大僧。
天骨峻拔。
轩昂万僧中。
凛然如画。
讲大经。
章分句折。
旁穿直贯。
机锋不可触。
声著京洛
圭峰钞。
以诠量众义。
然恨圭峰学禅。
唯敬北京元华严然。
恨元非讲。
曰。
教尽佛意。
则如元公者。
不应非教。
禅非佛意。
则如圭峰者。
不应学禅。
然吾不信。
世尊教外。
别以法私大迦叶。
乃罢讲南游。
谓同学曰。
吾将穷其窟穴。
搜取其种类。
抹杀之。
以报佛恩。
乃已耳。
初至随州护国。
读净果禅师碑。
曰。
僧问报慈。
如何是佛性。
慈曰谁无。
又问净
曰。
谁有。
其僧因有悟。
大笑曰。
岂佛性敢有无之(一本云。
岂佛法有无之)矧。
又曰。
因以有悟哉。
其气拂膺。
去至无为铁佛。
怀禅师
怀貌寒危坐。
涕垂沾衣。
易之。
怀收涕问。
主讲何经。
曰。
华严。
又问。
此经以何为宗。
曰。
以心为宗。
又问。
心以何为宗。
不能对。
怀曰。
毫𨤲有差。
天地悬隔。
退自失悚然。
乃敬服愿留。
日夕受法。
怀公移池入
皆从之十年
初说法于淮四面山
杖笠之包具而已。
衲子追逐。
不厌饥寒。
哀祖道不振。
丛林凋落。
以身任之。
栖贤
有僧文庆。
寒陋不上眼。
遣督割稻石桥庄。
既辞去。
有识者曰。
庆出世湘乡寺十馀年。
云盖颙禅师嗣也。
侍者追谢之。
且迎以还山。
庆曰。
入囷乃还。
心奇之。
称于众。
后住栖贤二十年
寔使之也。
蒋山元禅师殁。
舒王以礼致嗣其席。
至山。
王先候谒。
方理丛林事。
不时见王。
以为慢己。
遂不合弃去。
真州长芦
众千人。
全椒长老
至登座。
众目笑之。
无出问者。
于是出拜趋。
问如何是法秀自己。
全椒笑曰。
秀铁面
乃不识自己乎(丛林号为铁面)。
曰。
当局者迷
然一众服其法心也。
冀国大长公主
法云寺成。
有诏为开山第一祖。
开堂之日 神宗皇帝
中使
降香并磨衲。
仍传圣语。
表朕亲至之礼。
皇弟荆王
致敬座下。
云门宗风。
自是兴于西北。
士大夫日夕问道。
司马温公
方登庸。
以吾法太盛。
方经营之。
曰。
相公聪明。
人类英杰。
非因佛法不能尔。
遽忘愿力乎。
温公不以介意。
元祐五年八月卧疾 诏翰林医官视之。
医请候脉。
仰视曰。
汝何为者也。
吾有疾。
当死耳。
求治之。
是以生为可恋也。
平生生死梦。
三者无所拣。
挥去之。
侍者
更衣安坐。
说偈三句而化。
阅世六十有四。
坐四十五
李公麟伯时工𦘕马。
不减韩干
呵之曰。
汝士大夫以𦘕名。
矧又𦘕马期人跨。
以为得妙。
妙入马腹中。
亦足惧。
伯时繇是绝笔。
劝𦘕观音像。
以赎其过。
黄庭坚鲁直作艳语。
人争传之。
呵曰。
翰墨之妙。
甘施于此乎。
鲁直笑曰。
又当置我于马腹中耶。
曰。
汝以艳语动天下人淫心。
不止马腹。
正恐生泥犁中耳。
驸马都尉王诜晋卿
方馔客。
晋卿为扫墨西轩
以迟之。
来未及揖。
顾见不怿。
晋卿去即漫之。
赞曰。
余至京师
化去已踰月。
观法云丛林。
其遗风馀烈。
尚可想见。
及拜瞻其像。
面目严冷。
怒气巽人。
平生以骂为佛事。
又自谓丛林一害。
非虚言哉。
法秀
秦州陇城人
生辛氏
其母梦老僧求托宿。
曰吾麦积山僧也。
觉而有娠。
先是麦积山有僧。
忘其名。
日诵法华经。
与应乾寺鲁和尚者善。
尝欲从鲁游方。
鲁老之既去绪。
语曰。
他日当寻我。
铺坡前。
铁强岭下。
俄有儿生其所。
鲁闻之往观焉。
儿为一笑。
三岁愿随鲁归。
遂冒鲁姓。
十九通经为大僧。
天骨峻拔。
轩昂万僧中。
凛然如画。
讲大经。
章分句析。
旁穿直贯。
机锋不可触。
声著京洛
圭峰钞以诠量众义。
然恨圭峰学禅。
唯敬北京元华严。
然恨元非讲。
曰教尽佛意。
则如元公者。
不应非教。
禅非佛意。
则如圭峰者。
不应学禅。
然吾不信世尊教外。
别以法私大迦叶。
乃罢讲南游。
谓同学曰。
吾将穷其窟穴。
搂取其种类抹杀之。
以报佛恩乃已耳。
初至随州护国。
读净果禅师碑。
始疑之。
然犹怫然不平。
及至无为谒怀禅师
见其貌寒危坐。
涕垂沾衣。
颇易之。
怀因收涕问。
主讲何经。
对曰。
华严。
又问。
华严以何为宗。
曰。
法界为宗。
曰。
法界以何为宗。
曰。
心为宗。
又问。
心以何为宗。
师不能对。
怀曰。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师退自失悚然。
乃敬服愿留。
日夕受法。
怀公自池入
师皆从之十年
初开法于淮四面山
杖笠之外。
包具而已。
衲子追逐。
不厌饥寒。
师哀祖道不振。
丛林凋落。
慨然以身任之。
移住栖贤有年。
蒋山元公殁。
舒王以礼致师嗣其席。
师至山。
王先后谒。
而师方理丛林事。
不时见。
王。
以为慢己。
遂不合。
弃去。
真州长芦
众千人。
全椒长老至登座。
众目笑之。
无出问者。
于是。
师出拜趋问。
如何是法秀自己。
全椒笑曰。
秀铁面
乃不识自己乎。
曰。
当局者迷
然一众服其法心也。
冀国大长公主
法云寺
仍诏师为开山。
神宗皇帝
中使降香并磨衲。
仍传圣语。
表朕亲至之礼。
士大夫。
日夕问道。
司马温公
方登庸。
以吾法太盛。
方经营之。
曰。
相公聪明。
人类英杰。
非因佛法不能尔。
遽妄愿力乎。
温公不以介意。
元祐五年八月卧疾。
翰林医官视之。
请候脉。
师仰视曰。
汝何为者也。
吾有疾当死耳。
求活之。
是以生为可恋也。
平生之死梦。
三者无所拣。
挥去之。
侍者
更衣安坐。
说偈三句而化。
阅世六十有四。
坐四十五
李公麟伯时
工画马。
不减韩干
师呵之曰。
汝士大夫。
以画名。
矧又画马。
期人誇以为得妙。
入马腹中亦足惧。
伯时由是绝笔。
师劝画观音像。
以赎其过。
黄鲁直作艳语。
人争传之。
师呵之曰。
翰墨之妙。
甘施于此乎。
鲁直笑曰。
又当置我马腹中邪。
曰。
汝以艳语。
动天下人淫心。
不止马腹。
正恐生泥犁中耳。
驸马都尉王诜晋卿候师。
师方馔客。
晋卿为扫墨西轩
以迟之。
师来。
未及揖。
顾见不怿。
晋卿去。
即漫之。
李公寅北宋
全宋诗
李公寅字亮工(一作功),舒城(今属安徽)人。
公麟弟(《苏轼诗集》卷四四《李伯时画其弟亮功旧隐宅图》)。
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
以文鸣缙绅间,与伯时、元中号“龙眠三李”。
事见《挥尘三录》卷二、《画继》卷三。
释了元北宋 1032 — 1098
禅师名了元
字觉老
饶州浮梁林氏。
世业儒。
父祖皆不仕。
元生三岁。
琅琅诵论语。
诸家诗。
五岁诵三千首。
既长从师授五经。
略通大义去。
读首楞严经。
竹林寺
爱之尽捐旧学。
白父母。
求出家度生死。
宝积寺沙门日用。
试法华。
受具足戒。
庐山
谒开先暹道者
暹自负其号。
海上横行。
俯视后进。
与问答捷给。
暹大称赏。
以为真英灵衲子也。
时年十九。
已而又谒圆通讷禅师
惊其翰墨曰。
骨格已似雪窦。
后来之俊也。
书记怀琏
方应 诏而西。
元嗣之职。
江州承天法席虚。
又以当迁。
郡将见而少之。
曰。
齿少而德壮。
虽万耆衲。
不可折也。
于是说法。
为开先之嗣。
时年二十八。
自其始住承天
移淮山之斗方。
庐山之开先归宗。
丹阳金山焦山
江西之大仰。
又四住云居
凡四十年之间。
德化缁白。
名闻幼稚。
缙绅之贤者。
多与之游。
苏东坡黄州
庐山对岸。
元居归宗。
詶酢妙句。
与烟云争丽。
及其在金山
东坡得释还吴中
丹阳
以书抵曰。
不必出山。
当学赵州上等接人。
元得书径来。
东坡迎笑问之。
以偈为献(或作戏)曰。
赵州当日少谦光
不出三门赵王
争似金山无量相。
大千都是一禅床。
东坡抚掌称善。
东坡尝访弟子由于高安
将至之夕。
子由洞山真净文禅师
圣寿聪禅师
连床夜语三鼓矣。
真净忽惊觉曰。
偶梦吾等谒五祖戒禅师
不思而梦。
何祥耶。
子由聪公
曰。
吾方梦见戒禅师
于是起。
品坐笑曰。
梦乃有同者乎。
俄报东坡已至奉新
子由𢹂两衲。
候于城南建山寺。
有顷东坡至。
理梦事问。
戒公生何所。
曰陕右。
东坡曰。
十馀岁时。
时梦身是僧。
往来陕西
又问。
状奚若。
曰。
失一目。
东坡曰。
先妣方娠。
梦僧至门。
瘠而眇。
又问终何所。
高安大愚
今五十年。
东坡时年四十九。
后与真净书。
其略曰。
戒和尚不识人嫌。
强颜复出。
亦可笑矣。
既是法契(或云法器)。
愿痛加磨励。
使还旧观。
自是常著衲衣。
以裙赠之。
东坡酬以玉带。
有偈曰。
病骨难堪玉带围。
钝根仍落箭锋机。
会当乞食歌姬院。
夺得云山旧衲衣。
又曰。
此带阅人如传舍。
流传到我亦悠哉。
锦袍错落尤相称。
乞与佯狂老万回。
所居方丈。
特高名妙高台
东坡又作诗曰。
我欲乘飞车。
东访赤松子
蓬莱不可到。
弱水三万里。
不如金山去。
清风半帆耳。
中有妙高台
云峰自孤起。
仰观初无路。
谁信平如砥。
台中老比丘
碧眼照窗几。
巉巉玉为骨。
凛凛霜入齿。
机锋不可触。
千偈如翻水。
何须寻德云。
只此比丘是。
长生未暇学。
请学长不死。
太子少保张公方平安道
滁州日。
琅琊山藏院。
呼梯梯梁。
得木匣发之。
忽悟前身。
盖知藏僧也。
写楞伽经。
未终而化。
安道续书残轴。
笔迹宛然如昔。
号二生经
安道欲刻以印施四方。
东坡曰。
此经在他人。
犹为希世之瑞。
况于公乎。
请家藏为子孙无穷之福。
东坡代书之。
镂板金山
时士大夫。
欧阳文忠公为古文。
公佐韩子
诋我以原性。
性者与生俱生之论。
为铨量。
故以是劝之。
又尝谓众曰。
昔云门说法如云雨。
绝不喜人记录其语。
见必骂逐曰。
汝口不用。
反记吾语。
异时裨贩我去。
今室中对机录。
皆香林明教以纸为衣。
随所闻即书之。
后世学者。
渔猎文字语言。
正如吹网欲满。
愚即狂。
时江浙丛林。
尚以文字为禅。
谓之请益。
以是讽之。
高丽僧统义天
航海至明州
传云。
义天弃王者位出家。
上疏乞遍历丛林。
问法受道。
有诏朝奉郎杨杰次公
馆伴所经。
吴中诸刹。
皆迎饯如王臣礼。
金山
床坐。
纳其大展。
次公惊问故。
曰。
义天亦异国僧耳
僧至丛林。
规绳如是。
不可易也。
众姓出家。
同名释子。
自非买崔卢。
以门阀相高。
安问贵种。
次公曰。
卑之少徇时宜。
求异诸方。
亦岂觉老心哉。
曰。
不然。
屈道随俗。
诸方先失一只眼。
何以示华夏师法乎。
朝廷闻之。
为知大体。
观文殿学士王公韶子淳
出守南昌
自以久帅西塞。
滥杀罚。
留神空宗。
祈妙语。
以藻雪之。
而元适至。
子淳请说法于上蓝
炷香曰。
此香为杀人不眨眼上将军
立地成佛大居士
一众哗曰善。
子淳亦悠然意消。
源清禅师在众时。
厕云居法席。
痛自韬晦。
而声名自然在人口。
升座。
举以为堂中第一座。
丛林服其公。
清公
如感铁面哲真如
百丈肃。
山简
所赏识也。
李公麟伯时
写照。
曰。
必为我作笑状。
自为赞曰。
李公天上石麒麟
传得云居道者真。
不为拈花明大事。
等闲开口笑何人。
泥牛漫向风前嗅。
枯木无端雪里春。
对现堂堂俱不识。
太平时代自由身。
元符元年正月初四日
听客语有会其心者。
轩渠一笑而化。
其令𦘕笑状。
而赞之。
苟然也。
阅世六十有七。
坐五十有二
骨面而秀
临事无凝滞。
过眼水流云散。
其为人服义疾恶。
初举感铁面。
嗣承天。
感曰。
使典粥饭。
供十方僧。
可也。
欲继嗣。
慈感已有师。
元奇之。
又举宣长老甘露
宣后卖
白于官曰。
宣演法未有宗旨。
乞改正。
宣竟以是遭逐。
杨次公曰。
牵牛蹊人之田。
而夺之牛也。
不恤。
尝游京师
曹王
王以其名。
奏之神考
赐磨衲。
号佛印
东坡滑稽于翰墨。
戏为之赞。
世喜传。
故并记之。
赞曰。
佛印种性从横。
慧辨敏速。
新生驹。
不受控勒。
盖其材足以御侮。
观其临事。
护法之心深矣。
王诜北宋 1037 — ?
词学图录
王诜(1037-?
字晋卿卒谥荣安
太原人,徙开封
宋英宗蜀国长公主夫。
毕生搜集研习历代绘画,筑宝绘堂。
喜交接,一时名流如苏东坡黄庭坚米芾韩拙等皆过从甚密,李公麟"官居京师十年,不游权贵之门",亦宝绘堂中客,并绘《西园雅集图》,写王诜苏轼黄庭坚苏辙秦观李公麟米芾蔡肇李之仪、郑靖老、张耒王钦臣刘泾、晃补之以及僧圆通道士陈碧虚等16人,皆当时"博学辨识、名动四夷"之"高人"。
后世摹绘,至有多种样本。
黄庭坚云:"王晋卿画山水云林,缥缈风尘之外,他日不愧当李小将军
其作乐府长短句,清丽幽远,在江南诸季孟之间。
近见其戒坛院佛阁碑文,字与笔皆顿进,所谓后生可畏者乎!
"工词。
赵万里辑有《王晋卿词》。
黄叔达北宋 ? — 11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洪州分宁人字知命
黄庭坚弟。
少有奇节,常有出尘超俗之举。
刘师道李公麟等友善。
作小诗、乐府,清丽可爱。
李冲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舒州人字元中
哲宗元祐三年进士
工书。
善论人物。
李公麟李亮工共为山泽之游,号龙眠三李
全宋诗
李冲元字元中号龙眠道人
舒州(今安徽潜山)人。
公麟族子。
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
善论人物,与李公麟李亮工共号龙眠三友(以上《宋元学案补遗》卷九九)。
曾典狱宜春(《山谷集》卷一三《李元中难禅阁铭序》)。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六一八
李冲元字元中自号龙眠道人舒州(治今安徽潜山)人。
少年豪迈,善论人物,工书翰,追踪
与从兄李公麟公麟之弟亮工同登元祐三年进士第,共为山泽之游,时称「龙眠三李」。
冲元后为宜春曹掾,作《鞫城》等十一铭。
元符中又为袁州吏。
见《山谷全书·正集》卷二一、《别集》卷八,《挥麈三录》卷二,《宋元学案补遗》卷九九,《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二,及所撰《莲社图记》。
赵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庐州合肥人,一作舒城人
李公麟小史公麟作画,每侍左右,久而得其法,尤工画马,几能乱真。
高宗建炎中陷贼,逼其画所虏妇人,不从,断其右手拇指,而广实用左手作画。
后唯画观音大士,数年卒。
杨无咎宋 1097 — 116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7—1169 【介绍】: 杨一作扬。
临江清江人字补之
一说名补之字无咎
自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紫阳居士
寓居洪州南昌
高宗朝累征不起。
绘画擅墨梅,变水墨点瓣为白描圈线,显之清疏淡雅。
水墨人物师法李公麟
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
今存《逃禅词》,风格婉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7—1171 【介绍】: 临江军清江人字补之一作名补之字无咎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
善书画,所画水墨人物学李伯时,尤善作墨梅
亦工词,有《逃禅词》。
高宗时,以不直秦桧所为,累征不起。
林彦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
高宗绍兴九年,尝临李公麟《庐鸿草堂图》,米友仁撰跋。
贾师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开封人
高宗绍兴时,为画院祗候
李公麟
善画道释人物,白描颇得闲逸自在之状。
杨邦基金 ? — 1181
邦基字德茂
大定中进士,仕至秘书监礼部尚书
文笔字画有前辈风调,世独以其画比李伯时云。
钱选宋末元初
字舜举号玉潭吴兴人
宋景定间乡贡进士
年少时,嗜酒,好音声,善画。
水师赵令穰,人物师李伯时,花木翎毛师赵昌,皆称具体,用笔高者,至与古人无辨。
尝借人《白鹰图》,夜临摹装池,翼日以所临本归之,主人弗觉也。
赵文敏公孟頫早岁从之问画法,乡人经其指授,类皆以能画称。
至元间吴兴有「八俊」之号,以孟頫为称首,而与焉。
孟頫被荐入朝,诸人皆相附以取官爵,独龃龉不合,流连诗画以终其身。
家有习懒斋,因自称习懒翁霅川翁清臞老人皆其别号也。
黄公望舜举吴兴硕学,贯串经史,人品甚高,而世往往以画史称之,是特其游戏,而遂掩其所学。
斯言可谓深知舜举者矣。
金应桂宋末元初 1233 — 1306
全宋文·卷八二八七
金应桂(一二三三——?
),字一之号荪璧(一作壁),又号积庆山人
临安府钱唐(今浙江杭州)人。
宋末为县令
入元隐居西湖南山风篁岭,筑荪璧山房。
书学欧阳询,画学李公麟,当时目为「二绝」。
见《画史会要》卷三、《绘事备考》卷七、《宋季忠义录》卷一四及所题《薛道祖三帖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