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54
【介绍】:
西汉胶西王刘卬太子。吴、楚七国之乱与父卬同应吴、楚,逼齐王同谋反。汉兵至,卬降,自杀,德亦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赵人。受《左氏传》训故于贾谊,为河间献王博士。
简介
刘理,安平孝王刘德之子。本为经侯,后被改立为甘陵王,在位二十五年,谥号威。儿子刘定嗣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奉元人。事后母如所生。家贫,佣工得酬,寸钱尺帛皆上之。四弟均后母所出,抚爱尤笃。年五十未娶,称贷得钱先为弟求妇,诸弟亦化其德,阖家和睦。乡里称为刘佛子。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二
释自成,字宝藏。姓刘氏,德人也。幼习炉工,在钳锤间,即知以念佛从事。父早丧,事母以孝。年三十,有出世志,从历下钟楼寺潭师薙染,即立禅习止观门。成将行脚,虑母老,无以为养,乃以具称其母荷担之,远游四方。每乞食奉母于树下,菽水为欢,不减鼎俎。后至燕都,往来西山百花中峪,栖迟数载,相狎已久,人多重之。其养日益赡,然一瓢之外无馀糁,以此终母天年。母卒,以荼毗法葬之。众为建窣堵波,以表其孝义。土人称之至今。成既葬母,专志清修,乃结庵于大峪岳家坡。傅中贵钦其高行,请主都城普安寺。未几,白衣张居士造普济庵于阜城闉外四里园,以待水云,延成居之。会大虏犯京师,都城三面受敌,率多奔溃,唯西郭一面。将合围,虏酋引数千骑驰至庵前,酋趣入庵,众拥其后。成望见之,颓然憨笑曰:“毋动我物,毋折我木,毋毁我屋。”时在八月,秋果方熟,柿灿如火,罗列阶前。虏争取之。成曰:“此不可食。”酋以为诳,强食之,甚苦涩。成乃夺其柿,更进以蘋梨。虏啖而甘之,驩呼以为不欺己。因诫众曰:“有人于此,毋妄杀也。”为下令旗而去。俄而一虏逐王氏子,入庵奔潜佛座下。虏窥得之,刃将及肩。成以手挈虏,夺刀掷地,其人竟赖以免。居顷之,虏亦稍引去。然成每以一身当众虏,指麾谭笑间,所全活者无算云。事在嘉靖庚戎 秋也。馀杭韶善士者,感神示兆,为成供养,倾心归依。建弥勒庵以延成。成居常清洁,不事蓄藏。衲衣敝帚,一钵无馀。苟得施舍,复倾囊以济贫人。若遇乏绝,更不乞请,唯以坯堵门面壁,忍饿而坐。久之,有知者馈以米麦,食尽则堵如故。习焉安之,率以为常。后修普安寺,乃复归院,弟子日益进。有觉淳者,执业甚勤。成更多方苦之,祁寒溽暑,陆沈贱役,百不一可,无人识其意者。及将终,顾谓众曰:“吾之有淳,犹树之有干。至若枝叶繁茂扶疏,而庇荫者多矣。汝知之乎?”未几,无疾而化。时嘉靖三十九年二月朔日也,寿八十有九,僧腊五十有奇。成灭后,淳大兴普安寺。神宗改元时,圣母建慈寿寺,使淳主之。成再传弟子本在继其席,以疾告退。慈圣太后为筑别院曰“慈恩”,以休老焉。其枝叶繁茂,一如成言。
全台诗
谢金銮(1757~1820),字巨廷、退谷,晚年改名灏,福建侯官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嘉庆二年(1797)大挑二等,试邵武教谕,调安溪。嘉庆九年(1804)改调嘉义教谕,未及期而蔡牵倡乱,限凤山县,南北戒严,金銮为嘉义知县陈防禦之策,而部署以定。及总兵武隆阿率师至嘉义,而蔡牵已其党去,武隆阿知其贤,一见如平生。蔡牵欲得蛤仔难为基地,谢金銮著《蛤仔难纪略》六篇,详其利害。书既上,咸以险远为难,乃走使京师,上其书于同乡少詹事梁上国。奏闻,嘉庆十四年(1809)正月诏命闽浙总督派员经理,乃设噶玛兰厅。至今利赖。秩满内渡,补南平教谕,寻移彰化,复调安溪。不乐居官,作《教谕语》四篇赠诸生,质实切当,多卑近砭俗之言,山阳汪廷箴谓在《呻吟语》之上。嘉庆二十五年(1820)卒,年六十四岁。道光五年(1825)入祀乡贤祠。 谢氏喜读宋儒书,毕力性命之说,尤重胡渭、顾栋高、任启运、方苞四家书。其说经,不事章句训诂,善用经传之说,主忠信笃敬,身体力学〖参考刘德城、周羡颖《福建名人词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任官安溪时作《泉漳治法论》,就职嘉义时著《蛤仔难纪略》,文章经济有名于时。并与郑兼才合辑《续修台湾县志》八卷。另著有《二勿斋文集》六卷、《论语续注补义》四卷、《教谕语》四卷、《大学古本说》,又刻其故旧之诗曰《春树暮云编》,俱行于世。以下自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萨廉《噶玛兰厅志》、柯培元《噶玛兰志略》、陈培桂《淡水厅志》、连横《台湾诗乘》、赖子清《台湾诗醇》、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辑录谢氏诗作计四十八首。(杨永智撰)
全台诗
陈寿祺(1771~1834),字恭甫,又字介祥、苇仁,号左海,又号梅修,晚号隐屏山人。闽县(今福州)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授编修。历任广东、河南乡试副考官,会试同考官,记名御史。曾应浙江巡抚阮元聘主讲敷文书院兼讲诂经精舍,修《海塘志》。嘉庆十年(1805)入都任文渊阁校理,教习庶吉士。后主持清源书院、鳌峰书院多年。又与陈若霖共倡修《福建通志》,出任总编纂,书垂成而殁。专攻汉儒之学,诗文辞藻博丽,骈文尤为人所重。编有黄道周《黄忠端集》。著有《五经异义疏證》、《左海经辨》、《左海文集》等〖参考刘德成、周羡颖《福建名人辞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1版1刷。〗。 陈寿祺有〈海外纪事诗〉八首、〈平定台湾恭纪〉六首,均为林爽文之役而作,见连横《台湾诗录》,今据以移录。(吴福助撰)
全台诗
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又字茞林,一作茞邻,号退庵,又号古瓦研斋。福建长乐人。清嘉庆七年(1802)进士。历任湖北荆州知府,江南淮海道,江苏、山东、江西按察使,江苏、甘肃布政使。道光十六年(1836)任广西巡抚。鸦片战争期间,曾率兵驻守梧州防堵英军侵略。二十一年(1841)改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平生纵览群籍,精研金石之学,勤于著述,为清代各省督抚中著述最多者。计有《浪迹丛谈》、《论语集注旁證》、《孟子集注旁證》、《归田琐记》、《南省公馀录》、《退庵随笔》、《楹联丛话》等七十馀种〖参考刘德成、周羡颖主编《福建名人辞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1版1刷。〗。 梁章钜于道光年间,作有题徐庆超都督春波洗砚图二首,见连横《台湾诗乘》,今据以校录。(吴福助撰)
全台诗
谢琯樵(1811~1864),名颖苏,初字采山,后改管樵、琯樵,号北溪渔隐,又号懒云,亦称懒云山人、懒翁。福建诏安人。父声鹤,能诗。少负奇气,工技击,精书画,尤善水墨竹兰,为闽派代表画家。咸丰七年(1857)来台,先后寓居台南吴尚沾举人家、台南海东书院、板桥林本源家,并曾北游三貂岭,时与大龙峒文士往来。后又往新竹潜园为客。流寓四年,台北李学樵、新竹李逸樵等均追随之,为当代流寓画家中之最具影响力者,其书画台人多有收藏。回内地后,入彰化林文察提督戎幕,殉于漳州万松关之役,士论壮之〖参考:(1)卢嘉兴〈前清流寓台南的艺术家谢琯樵〉,收入氏著《台湾研究汇刊》14,1974年6月。(2)卢嘉兴〈清代流寓台湾的艺术家谢琯樵〉,收入氏著《台湾研究汇刊》19,1979年7月。(3)许雪姬主编《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4年5月一版一刷。(4)刘德城、周羡颖主编《福建名人辞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存诗二首,见王松《台阳诗话》、连横《台湾诗乘》,今据以移录。(吴福助撰)
全台诗
沈瑜庆(1858~1918),字志雨,号爱苍,别号涛园。侯官(今福州)人。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十二年(1886)以父沈葆桢功恩赏主事,签分刑部。先后会办、总办江南水师学堂,宜昌加抽川盐厘局,上海吴淞清丈工程局。二十七年(1901)补淮海道。历任护理漕督,湖南按察使,顺天府尹,山西、广东按察使,江西布政使、护理巡抚,贵州、河南布政使等职。宣统三年(1911),调任贵州巡抚。辛亥革命后,贵阳光复,遁迹上海。与陈衍交好,曾出资刊《元诗纪事》。善诗。其诗熟于史事,有感而发,尤以《正阳集》多名篇。另有《涛园集》、《涛园诗集》〖参考:(1)刘德成、周羡颖主编《福建名人辞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1版1刷。(2)《福建通志列传选》,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台湾文献丛刊第195种,卷5。〗。 沈瑜庆光绪初曾来台,〈哀馀皇〉一首痛悼清末海军败坏,以致有割台之役,见连横《台湾诗乘》,今据以移录。(吴福助撰)
维基
尹庆举(1862年—1915年),字策延,号墀翔,广东省广州府东莞县万家租(今万江)人。年十六,为诸生。光绪十七年(1891年)中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科二甲39名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归东莞,聘主宝安书院。与知县刘德恒等办东莞劝学所、东莞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入京充国史馆编修。宣统元年(1909年),充实录馆纂修。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授四川成都府知府,因辛亥革命势大,不赴任,返回东莞。民国四年(1915年)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