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白居易唐 772 — 846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2—846 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
又号醉吟先生
排行二十二
下邽(今陕西渭南)人,郡望太原(今属山西)
先世本龟兹人汉时赐姓白氏
卒谥文,后人又称白文公
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第
十九年中书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
宪宗元和元年(806)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盩厔(今陕西周至)二年集贤校理翰林学士
五年改官京兆府户曹参军翰林学士六年丁母忧去官。
此数年为谏官期间,屡上奏章请革弊政,为宦官及旧官僚集团所切齿痛恨,其“惟歌生民病”之辉煌组诗《秦中吟》、《新乐府》即作于此时。
十年六月,因上书论奏宰相武元衡被刺身死,主张捕贼雪耻,引起宦官及旧官僚集团不满,以越职言事之罪,自太子左赞善大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后转任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十五年夏,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旋改授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
穆宗长庆二年(822)七月,自中书舍人出为杭州(今属浙江)刺史
敬宗宝历元年(825)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再出为苏州(今属江苏)刺史
杭州及苏州期间,兴修水利,恤贫安民,深受百姓爱戴。
后返长安,相继出任秘书监刑部侍郎,愈感宦途险恶,乃于文宗大和三年(829)春辞刑部侍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今属河南),自此未再返回长安
武宗会昌二年(842)刑部尚书致仕
卒于六年八月,葬于洛阳龙门山
生平见李商隐《唐刑部尚书致仕尚书左仆射太原白公墓碑铭》新、旧《唐书》本传。
年谱有宋陈振孙白文公年谱》、清汪立名白香山年谱》,以今人朱金城《白居易年谱》为详备。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理论家,与元稹齐名,并称“”,然白实于元,故宋人钱易称“白居易为人才绝”(《南部新书》卷三)。
白居易之散文在唐代亦有甚高之地位,《旧唐书·传赞论》盛称其奏议为“极文章之壶奥,尽治乱之根荄”。
白居易之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之影响,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儒家思想实居主导地位,其早期“志在兼济”之讽谕诗乃其文学理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之实践,如《秦中吟》、《新乐府》组诗等均为讽谕诗之名篇,尤以《新乐府》五十首为最,不仅主题鲜明,措辞尖锐,且整体构架精巧缜密,体现叙事与议论之统一,突破“怨而不怒”之传统,描写人物形象细腻生动,确系诗歌领域一大创新。
“元和体”之创制亦为白氏之重大贡献。
所谓“元和体”,以作者个人言之,即包括其《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东南行一百韵》等长篇排律及次韵相酬之作、流连光景之小诗,其中尤以“感伤诗”中之《长恨歌》、《琵琶行》,在当时已享“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之盛誉(唐宣宗白居易诗),后世且誉为“古今长歌第一”(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二五)。
其余如“杂律诗”内景中寓情之《钱塘湖春行》、以白描手法见长之《问刘十九》等,皆能以小见大,以少胜多,成为千古传诵之名篇。
白氏之作虽伤于“大露太尽”(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二),语言朴直,而其艺术特点乃“用语流便”(许学夷《诗源辨体》),平易近人,章法变化多端,每能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用常得奇”(《艺概·诗概》),“眼前能转物,笔下尽逢源”(张镃南湖集》卷四《读乐天诗》)。
晚年诗“极高妙”(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引苏轼语),愈益淡远旷达。
许学夷复谓其诗“叙事详明,议论痛快,此皆以文为诗,实开宋人之门户耳”(《诗源辨体》卷二八)。
总之,白诗之艺术境界须千锤百炼始能臻此,世以“轻率”讥之,实不足取。
江进之《雪涛小书·评唐》论白居易之历史地位云:“前不照古人样,后不照来者议。
意到笔随,景到意随,世间一切都著并包囊入我诗内。
诗之境界,到白公不知开阔多少。
较诸秦皇汉武,开边启境,名曰‘广大教化主’,所自来矣。
白居易诗文全集向无注本。
今人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最为完备。
研究著作有陈寅恪诗笺證稿》等。
资料汇编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
全唐诗》存诗39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8首,44句。
白衫举子后梁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姓名不详,五代后梁时人
全唐诗》存诗1首,出自赵令畤侯鲭录》卷六。
潘仲宝
全宋诗
潘仲宝,事迹不祥,与李廌赵德麟谢公定同时(《济南》卷二)。
谢公定
全宋诗
谢公定,事迹不祥,与李廌赵德麟潘仲宝同时(《济南》卷二)。
李谨言北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收《水殿抛球曲二首》,列为世次爵里无考作者。
李谨言,应作李慎言洪迈宋孝宗讳而改
李慎言字希古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士人。
北宋仁宗神宗间在世。
赵令畤少年时,曾从其学。
今存诗3首,传为其梦中见宫妓抛球而吟。
事迹见《侯鲭录》卷二、《梦溪笔谈》卷五。
全唐诗》收作唐人,系袭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卷六九,然《唐音癸签》卷三一已言其误。
施宜生北宋末金初 ? — 1160
宜生字明望浦城人
宣和末,为颍州教官
,仕国朝,官至翰林学士自号三住老人
有集行于世。
云:朱门处处临官道,流水年年绕禁宫。
草书云:临池翕忽云雾集,舞剑浩荡波涛翻。
山谷草书云:行所当行止当止,错乱中间有条理。
意溢毫摇手不知,心自书空不书纸。
社日云:浊涧回湍激,青烟弄晚晖。
缘随春酒熟,分与故山违。
社鼓喧林莽,孤城隐翠微。
山花羞未发,燕子喜先归。
又云:割少诙谐语,分均宰制功。
灵祇依古树,醉叟泥村童。
万里开耕稼,三时顺雨风。
行春从此乐,著意酒杯中。
初在颍州日,从赵德麟游,颇得苏门沾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