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释应端南宋 1069 — 1129
禅师讳应端
南昌余氏子。
化度寺善月落发为大僧。
初游庐山圆通。
以般若夙熏。
谈禅衮衮。
老衲多敬异之。
颇自以为至。
会宗叔僧智屿者折困之。
俾令实参。
繇是走归宗。
真净禅师
未几真净迁泐潭。
而罗汉小南禅师道价鼎盛。
往从之。
俄而南公化去。
师方锐意于道。
遽失所从。
闻老演大本灵源之道。
欲见之。
而未能决。
即炷臂香。
祷于像前。
志三老之名而探之。
灵源
灵源首众僧于云居。
于是造焉。
倾心奉事。
虽咨参决择无间。
而义象缠心。
未能脱洒。
灵源尝痛劄之。
师必引援马祖百丈机缘及华严宗旨为表佐。
灵源笑曰。
马祖百丈固错矣。
而华严宗旨与个事喜没交涉。
师愤欲他往。
因造室请辞。
比至门。
方揭帘。
大悟
遍体汗下。
灵源见而喜曰。
是子识好恶矣。
马祖百丈文殊普贤。
几被汝带累也。
自是投机契会。
击节赏音。
若合符契。
死心禅师出世云岩
灵源遣二三子。
往佐之。
死心迅机逸辩。
雷轰电扫。
学者莫敢婴其锋。
师为侍者
每当机不少让。
至差别因缘洞下语句。
靡不迎刃而解。
死心抚爱之。
异乎等辈。
灵源出世太平迁黄龙。
师皆枉焉。
去游京浙。
历讲肆。
学首楞严法界观圆觉肇论。
尤邃于金刚般若。
崇宁中
省亲南昌
厥父素诵此经。
而未喻其旨。
因以精义。
直注经文之下。
俾读之易晓。
学者争传之。
目为金刚直解。
死心知之骂曰。
我欲此子大法。
今乃在三家村里。
说义学邪。
闻而笑曰。
以法报亲。
庸何伤乎。
显谟朱世英临川
创昭默堂将迎致灵源
灵源辞以疾。
举师代行。
朱亦雅闻师名。
明水以迟其来。
师廉知谢曰。
若以道相期则可。
今尔乃世谛求我矣。
请从此辞。
世英钦叹不已。
大观中
洪师。
范伯履请任双岭
师宵遁他境。
久之归云岩
首众分座。
以法施学者。
政和末
大师张司成请出世百丈嗣法灵源
僧问。
如何是宾中宾。
云。
芒鞋竹杖走红尘。
问。
如何是宾中主
云。
十字街头逢上祖。
问。
如何是主中宾。
云。
御马金鞭混四民。
问。
如何是主中主
云。
金门谁敢抬眸觑。
问。
宾主既蒙师指示。
向上宗乘事若何。
云。
昨夜霜风刮地寒。
猿岭上啼残月。
僧请益大随劫火洞然因缘。
师以颂答曰。
六合倾翻劈面来。
暂披麻缕混尘埃。
因风吹火浑闲事。
引得游人不肯回。
坏不坏。
随不随。
徒将闻见强针锥。
太湖三万六千顷。
月在波心说向谁。
六年退居西庵
宣和中
枢密郭公三益豫章
徐公师川合谋。
欲师促席论道。
以观音致
师力辞。
至三返。
不得已。
赴之。
州人以二公之意。
盛饰香舆铙鼓。
江津候迎。
闻之。
即由间道。
入据丈室。
而人舆知者。
衲子翔集。
至数千指。
二公每过从。
必以微言。
相滞弥日。
稍迁上蓝
建炎初
郭镇长沙
再迁南岳之法轮。
三年六月十一日
檀越至。
升座。
食罢。
会大众
客退。
徐入方丈。
侍者遍告有众。
吾且游矣。
侍者承命。
众未及至。
师耸身趺坐。
湛然而化。
幻住六十有一。
僧臈四十二。
师性和易。
以慈摄物。
不事边幅。
得乐说无碍辩才。
每患学者不善致问。
必自激以启疑。
至会处。
亹亹多忘𥨊食。
不畜馀赀。
寺任一𢌿执事者。
每得人则岁粗给。
否则米盐屡空。
人或以是少之。
曰。
我之所任。
佛祖任也。
彼屑屑然锱铢是计。
顾与流俗何异哉。
后二年
门弟子奉灵骨舍利。
塔于百丈之大雄峰。
赞曰。
张司成豫章
秀峰出世泐潭。
草堂开法黄龙。
端公出世百丈。
是三人盖一时众中巉巉露头角者也。
司成归见庙堂诸公。
首言出补获三大士出世。
或问。
三大士谓谁。
张以其名答之。
厥后诸公求外补。
必以南州为请。
盖欲面见所谓三大士者。
枢相
于百丈也眷眷如此。
鸣呼贤者不出世。
抑可谓无贤哉。
盖知贤而后为贤。
吾道滨兹叔世。
释子不励行。
外护不恤贤。
世与道交相丧矣。
悲夫。
释德逢宋 1073 — 1130年十月十日
禅师名德逢
豫章靖安胡氏子。
生而庵眉颖异。
不为童戏。
不肯混俗。
去依上篮禅师
十七得度。
受满分戒。
晋名重当世。
学兼内外。
师奉巾匜。
颇领其要。
辞之泐潭。
乾禅师
参扣久之。
游吴中历讲肆。
博贯诸部。
宿师争下之。
尝窃叹曰。
出家当究竟死生大事。
奚空言之滞哉。
灵源禅师出世龙舒
名压丛林。
趋往依之。
师恃慧辩
与之争锋。
不少下。
灵源曰。
禅止于口吻邪。
师默而负堕。
痛自韬晦。
久之发明己见。
于是不动神色。
鲲化鹏博。
盖天匝地。
灵源深可之。
英声藉藉。
著丛林间。
灵源迁席黄龙。
师侍行。
因与死心禅师激昂游戏。
死心称之。
以为类己。
其后楷禅师弘法东都天宁。
适师至。
命居第一座。
分席接衲。
未几得罪投临淄
临淄守虚天宁以致师。
亦以偈招之。
略曰。
勿谓皇都留便住。
也应飞锡向东来。
将命者至。
师宵遁南归。
新吴山中。
政和初
出世云岩
灵源之道。
宗风盛行。
六年有旨。
馀杭中天竺。
以疾固辞。
宣和初
江西徐任道请居天宁。
三年
尚书胡少汲迁任黄龙。
时黄龙自老南晦堂灵源死心三世授道。
天下目为法窟。
师以曾孙继席。
丛林至今称之。
以为能世其家者。
僧问。
人天普集。
龙象交参。
学人上来请师说法。
曰。
枯木无横枝。
鸟来难措足。
进云。
一音才剖人皆委。
五湖衲子尽沾恩。
云。
一句截流。
万机𥨊削。
进云。
锦上添花即不问。
毛吞巨海事如何。
云。
阇黎在里许。
进云。
信手拈来总是禅。
铁牛路破赵州关。
云。
且缓缓。
进云。
古德道。
二破不成一。
一法镇长存。
如何二破不成一。
云。
上座到这里却不知。
进云。
如何一法镇长存。
云。
三世诸佛舌上生草。
进云。
闻和尚亲见灵源
是否。
云。
谁向你道。
进云。
且道灵源鼻孔重多少。
云。
也知你摸索不着。
进云。
六六三十六。
碧眼胡僧数不足。
便礼拜。
云。
何不早恁么。
法轮实禅师圆寂。
师上堂曰。
缅想当年皖水滨。
师门同叩几经
分灯各副全提令。
众俱为第一人。
宝月俄惊收慧焰。
昙花何处现迷津。
遥知白塔藏云际。
千古遗踪孰与邻。
大众。
起灭全身。
去来何有。
切忌情中作解。
须知净地无尘。
诸人还识法轮禅师么。
竖起拂子云
八字眉分新月样。
霜髯白发健精神。
南昌人
灵源之道。
最先悟入。
生平苦节力道。
丛林以头陀名之。
六年有诏。
东都报恩。
皇叔祖(仲荣)奏赐命服通照师名。
晴康建元。
乞身南归。
枢密郭公三益长沙
请居开福。
久之得风痹病。
益厌纷华。
小庐山
时兵戈䆮扰。
师瑟缩以病卧。
建炎四年十月己卯
力疾说偈辞众。
嘱以火馀。
藏本山之海仓塔。
言讫而逝。
春秋五十有八。
臈四十有一。
师严重有威
以弘法为己任。
所至丛林勃兴。
临事刚决。
不少假。
虽常所疑密者。
亦敬惮之。
深达教乘。
而提纲训徒。
未尝及经论一字。
特以孤峻门庭。
期学者悟彻而后已。
初在黄龙。
死心室。
灵源以诸子优劣为问。
死心曰。
前逢后才。
才即佛心。
晚乃震耀。
师则早负英望。
灵源倚之。
黄龙宗旨。
不幸疾病而早世云。
尼正觉
全宋诗
尼正觉海盐(今属浙江)人。
枢密郭三益孙女,适云间叶氏,夫死,誓节为尼。
事见明《海盐县图经》卷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