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德升” 相关资源
人物库
释景祥南宋 1062 — 1132
禅师名景祥
建昌南丰傅氏子。
父翼终。
信州永丰
上官
梦入王室方暑。
得壶浆饮之。
如甘露。
已而孕。
又诸父梦。
绛幡皂纛。
拥一伟丈夫。
至其家。
称塞上将军
翌日而育。
师因以塞上翁名之。
少警敏嗜学。
务记览。
于书无所不窥。
永丰公亡。
追悼罔极。
非出世间法无以报。
即志舍家。
沙门有琦。
说法于灵鹫。
往听之。
豁有省。
遂依之落发具受。
参知识。
最后见大沩哲禅师
资缘契会。
遂执侍焉。
随入京师
哲公去世。
负其骨归葬沩山
夜梦梵僧丈馀。
授以法句。
义甚微妙。
师得之研味。
心法盆明。
临川
得古屋数楹于人境之外。
闭影不交人事者十年。
大观中
同参自遵住东林
厚礼致之。
命居第一座。
分席接衲。
未几泐潭虚席。
南昌张司成
雅闻师高道
勤请至。
使者四往返。
师坚卧不答。
因属九江守津遣。
乃始赴命。
初大沩嘱师。
年五十乃可师人。
至是五十有四矣。
及居泐潭宗风大振。
衲子常五千指。
规度严明。
礼数雍穆。
四方翕然推重。
至禀承之。
以为丛林华彩焉。
示众曰。
凡为善知识。
应机利物。
须具十智同真。
若不具十智同真。
则缁素不分。
邪正不辨。
不堪与人天为眼目。
不能决断是非。
如车单轮。
如鸟只翼。
不能高飞致远。
何谓十智同真。
一同一质。
大事。
三总参。
四同真智。
遍普。
六同是非。
七同得失。
生杀。
九同音吼。
得入。
诸禅老。
祖师言句。
横且十方。
天下老僧机缘不少。
那一句语。
一质大事。
什么处是生杀。
乃至得入于此。
拣辨得出。
方有衲子
本色公验不为流俗。
阿师于此未明无辨。
验诸方眼目。
不识学者病源。
病源不识。
则不断疑根。
疑根不断。
是谓生死根本。
放幞不著处。
不遇咬猪狗手脚。
便将寻常知解劈头罩却。
劈脚击住。
谓祖佛出来。
无过于此。
久参高士。
相共證明。
晚学初机无待﨟岁穷年。
却顾己躬。
一无所是。
则追悔不及也。
师居泐潭。
垂十年。
道望闻于京师
宣和中
有旨。
金陵之蒋山。
未几迁九江圆通。
岁馀江西帅将夺之主黄檗
师知之。
遁入安山中。
二刹迹至其所。
争迎致。
竟为黄檗得之。
建炎末
退归泐潭。
庵于秀峰
因以为号。
终焉计
会期马南渡。
避地天台
绍兴二年
从闽帅。
大吉山之请。
行未越境。
范丞相挽留。
奏居鸿福。
先是高庵禅师受鸿福命。
未及入寺而化。
师与高庵
素厚善。
迨继其后居浮山
相距未阅月。
即示疾。
出古衲并书。
付其嗣法德升
十月七日
趺坐告众而逝。
寿七十一。
腊五十二。
阇维。
目睛及数珠不烬。
舍利葬本山。
分其半塔于秀峰
真点𮌎
以迈往不羁之度。
超放自如。
及其嗣法真如
则玉立峭峙。
行深履高。
生未尝以帛为衣。
胁不至席者。
逾四十年。
师继其道。
律己尤严。
凡丛林规范。
诸方所不能行者。
师优为之。
生不积馀长。
殁无完衣。
或欲为求章服名号者。
则谢绝之曰。
借使持来。
政堪天明作枕耳。
其法语偈句。
辞致浑厚。
奄有作者之风焉。
赞曰。
秀峰在灵鹫。
为童子时
闻二老宿夜语。
举古德偈云。
征轮轧轧过江南
暂把微躯寄泐潭。
秦岭烟沙犹未息。
月明空锁定僧庵。
即感悟泣下。
老宿问故。
答曰。
比梦中得此偈。
当是前身所为者。
老宿曰。
审尔他日。
必为泐潭主人。
其后秀峰由泐潭避地天台
终于韶国师庵。
果如其言。
教称凡报土。
皆宿习愿力所现。
举有定分。
岂不然哉。
世以庸妄。
相乘区区。
苟合于声利之末。
虽者且死。
而莫之安分者。
其闻秀峰之风。
益可愧矣。
释士圭北宋 1083 — 1146
禅师名士圭
号竹庵
蜀郡成都史氏子。
龙门佛眼远公之高弟也。
说法于江南浙闽诸大名坊。
有密行。
喜推奖人士。
一与接者。
皆成美名。
初依止于大慈沙门宗雅。
研究楞严。
而雅亦僧杰也。
默察器度宏大。
意欲南询。
乃盛赞真歇之为人。
盖歇未出蜀时
亦习讲于成都大慈。
味其指。
弃讲谒诸名宿。
虽经赏识。
未豁所蕴。
登龙门
拟以平时所得举似佛眼
佛眼
命典堂司。
不得辞。
以未伸所解为闷。
几入方丈。
多遇高庵正堂辈在焉。
高庵正堂时称明眼
惭乘间问曰。
绝对待时如何。
佛眼哂曰。
如你僧堂中白椎相似。
不领。
至晚理前问。
佛眼唾曰。
閒言语。
背汗淋踵。
弗吐一词而出。
因叹曰。
穷诸玄辨。
若一毫置于太虚。
竭世枢机。
似一滴投于巨壑。
吾蜀周金刚不谬矣。
政和间
开法天宁。
浩归湖海。
冯济川尝以圭之玄要颂举似妙喜
妙喜称之。
济川给事
同日受诏。
雁山能仁。
时称佛眼门下表里二檀树焉。
真歇江心寺
大名闻。
将至。
东瓯未廓所见。
乃过江迎
大展九拜。
以诱瓯人。
未视篆。
有嫉者深夜纵火。
能仁燬尽。
就故址结茅。
乃示众曰。
爱閒不打禾山鼓。
投老来看雁宕山
杰阁岳楼浑不见。
溪边茅屋两三间。
还有共相出手者么。
喝一喝。
未几能仁复成。
初寺燬。
随圭之众。
多背去者。
寺成复归。
或曰。
彼彼以成败事师。
非义侣也。
请勿收录。
曰。
不然。
境风所飘。
力未充也。
若弃之。
岂慈摄之义哉。
真歇径山
补江心。
江心有僧。
久居閒房。
不预参列。
升座。
搀众出问曰。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曰。
东家点灯。
西家暗坐。
未审意旨如何。
曰。
马便搭鞍。
驴便推磨。
僧礼拜。
曰。
灵俐衲僧只消一个。
乃曰。
马搭鞍驴推磨。
灵俐衲僧只消一个。
纵使东家明点灯。
未必西家暗中坐。
西来祖意问如何。
多口阿师自招祸。
其僧脱然。
终其身。
不露姓字。
后住闽之乾元。
慧温入室。
曰。
情生智隔。
想变体殊。
不用停囚长智。
速道将来。
有省。
大笑起曰。
拶出通身是口。
何妨骂雨呵风。
昨夜前村猛虎。
咬杀南山大虫
诺之。
又移居鼓山
进院三门
德升把住问曰。
国师不誇石门句。
请师速道。
震声喝之。
亦领旨。
既年老。
罢上堂。
惟临轩随机。
不计旦暮而已。
绍兴丙寅七月晨起。
沐浴座。
命声鼓集众。
众方集。
顾视左右。
就法座。
泊然坐化。
毗舍利无数。
送者均得之。
塔于鼓山
赞曰。
竹庵以魁梧奇伟之姿。
初剃染。
即受知于宗雅。
游方复际遇于龙门
及行道。
又逢真歇而襄之。
辄与高庵正堂辈。
齐名海内。
噫其所谓狮子乳得器。
有以哉。
简知遇
全粤诗·卷五七二
简知遇字伯葵
东莞人
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举人,官四川铜梁,历仕兵部主事
有《顽庵稿》。
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一九有传。
庄元辰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字起贞,晚字顽庵学者称汉晓先生,又别署两晓山樵
明崇祯十年进士,官刑部主事
明亡后,迎鲁王天台,累迁太常寺卿,屡谏时事,不听,遂乞休。
及清军东下,走入深山,日夜痛哭而死。
有《因园集》、《山樵编》、《信水亭吟》。
维基
庄元辰
字起贞,晚字顽庵别署两晓山樵,学者称其为汉晓先生
浙江鄞县(今属宁波市)人,明朝末年清朝初年学者、抗清志士。
庄元辰崇祯十年(1637年)丁丑进士,被授予南京太常博士的官职,八年不曾迁官。
弘光时,曾任刑部主事,乞假归乡。
南京被清军攻破后,迎鲁王朱以海天台(今浙江台州),授吏科给事中
太常寺卿,兼吏科如故。
经常以时事进谏,但大多不得采用。
清军入浙江庄元辰奔走于深山野林中,朝夕以泪洗面。
因背上发疽,不得治而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