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化禅师
全宋诗
化禅师,居隆兴府双岭寺。
南岳下十三世,黄龙心禅师法嗣。
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释宝觉
全宋诗
释宝觉俗姓时安州(今河北安新)人。
婺州宝林寺,称果昌宝觉禅师
为青原下十三世,法云善本禅师法嗣。
杨杰有交。
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释惠渊
惠渊首座
向北人。
孤硬自立。
晦堂真净
实有契悟处。
泯泯与众作息。
人无知者。
洪州奉新慧安院。
门临道左。
衲子往还。
黄龙泐潭洞山黄檗
无不经繇。
偶法席久虚。
太守移书真净
命择人主之。
头首知事耆宿辈。
皆惮其行。
师闻之。
真净曰。
惠渊去得否。
曰。
汝去得。
遂复书举师。
师得公文即辞去。
湛堂为座元。
问师曰。
公去如何住持。
师曰。
某无福。
当与一切人结缘。
自负栲栳打街供众。
曰。
须是老兄始得。
作颂饯之。
师住慧安
逐日打供。
遇暂到。
即请归院中歇泊曰。
容某归来修供。
如此三十年。
风雨不易。
鼎新创佛殿。
轮藏。
罗汉堂
凡丛林所宜有者。
咸修备焉。
黄龙死心禅师访之。
曰。
长老
汝尝爱使没意智一著子。
该抹人。
今夜且留此待。
公理会些细大法门。
新惮之谓侍者曰。
这汉真个会底。
不能与他剺牙劈齿得。
不若去休。
不宿而行。
师终于慧安
阇维。
六根不坏者三。
获舍利无数。
异香满室。
累月不绝。
奉新兵火。
残破无子遗。
慧安诸殿。
嶷然独存。
岂非愿力成就。
神物护持耶。
释继昌
全宋诗
释继昌俗姓黎彭州九陇(今四川彭县西北)人。
汉州三圣寺,迁云居寺
南岳下十三世,黄龙心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六、《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释灵源
全宋诗
释灵源,早参晦堂和尚于黄龙,有清侍者之名。
事见《罗湖野录》卷一。
今录诗五首。
释晓纯
全宋诗
释晓纯,居潭州夹山灵泉院。
南岳下十三世,黄龙心禅师法嗣。
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今录诗二首。
释文悦北宋 997 — 1062年7月8日
禅师生徐氏。
名文悦。
南昌人也。
七岁剃发于龙兴寺
短小粹美。
有精识。
年十九杖策遍游江淮
常默坐下板。
念耆宿之语。
疑之曰。
吾闻临济
黄檗三年。
黄檗不识也。
陈尊宿者教之。
令问佛法大意。
三问而三被打。
未闻谆谆授之也。
大愚而悟。
则为江西宗。
耆宿教我。
意非徒然。
我所欲闻者异耳。
斯时荆州金銮有善。
筠州大愚
默欲先往造
或不契则诣荆州
大愚见屋老僧残。
荒凉如传舍。
自提笠。
日走市井。
暮归闭关高枕。
无留意。
欲装包发去。
将发而雨。
雨止而升座。
曰。
大家相聚吃茎齑。
若唤作一茎齑。
入地狱如箭射。
下座无他语。
大骇。
夜造丈室。
曰。
来何所求。
曰求佛心法。
曰。
法轮未转。
食轮先转。
后生趁有色力。
何不为众乞饭去。
我忍饥不暇。
暇为汝说法乎。
不敢违。
即请行。
及还自冯川。
移住西山翠嵓。
又往从之。
夜诣丈室。
曰。
又欲求佛心法乎。
汝不念乍住。
屋壁疏漏。
又寒雪。
我日夜望汝。
来为众营炭。
我忍寒不能。
能为汝说法乎。
又不敢违。
入城营炭。
还时维那缺。
夜造丈室。
曰。
佛法不怕烂却。
堂司一职。
今以烦汝。
不得语而出。
明日鸣揵椎坚请。
有难色。
拜起欲弃去。
业已勤劳。
久因中止。
然恨不去心。
地坐后架。
架下束破桶盆。
自架而堕。
忽开悟。
顿见从前用处。
走搭伽梨。
上𥨊堂。
迎笑曰。
维那且喜大事了毕。
再拜汗下。
不及吐一词而去。
服勤八年。
没。
东游三吴。
所至丛林改观。
雪窦显禅师尤敬畏之。
每集众
横设特榻。
示礼异之。
南禅师同安
三衢鄱阳
来归谒古塔主。
遂首众僧于芝山
南禅师遣使迎之。
又首众僧于同安
久之昌移文。
请住翠嵓。
方至首座出迓问曰。
德山宗乘即不问。
如何是临济大用。
厉语曰。
汝甚处去来。
首座拟对。
掌之。
又拟申语。
喝曰。
领众归去。
于是一众畏仰。
示众曰。
昔年曾到。
今日复来。
非惟人事重荣。
抑亦林泉增气。
且道如何是不伤物义一句。
良久曰。
天高东南。
地倾西北。
问僧曰。
汾州言。
识得拄杖子。
行脚事毕。
举杖曰。
此是拄杖子。
阿那个是行脚事。
僧无对。
之曰。
直入千峰万峰去。
又问僧。
盘山言。
似地擎山。
不知山之孤峻。
如石含玉。
不知玉之无瑕。
如何。
僧无对。
曰。
似地擎山。
如石含玉。
从何得此消息耶。
住山俭约。
躬自力田。
田夫夜穴塍窃水。
遣两力。
逻得之。
田夫窘推甲堕水。
视之已死。
乙走白县。
吏来验则甲盖诈也。
抵狱坐。
使之当著缝掖。
龙兴老僧
以医出入府中。
夜闻往。
恳白府坐曰。
者佛法龙象也。
岂宜使出丛林耶。
府坐曰。
法如是。
奈何以度牒付之。
得以夜驰。
吉州禾山
山中有忌之者。
将不利于
又造南岳
承天勤禅师
十年不出户。
道遂大显著。
学者归心焉。
乃出住法轮
给舂监刈。
皆自董之。
见挟幞负包而至者。
则容喜之。
见荷担者。
颦頞曰。
未也。
更三十年跨马行脚也。
潭州兴化铣禅师友善。
住持久。
老于迎送。
屡劝其。
弃之归林下。
不果。
一日送客。
马损臂。
以书诉于
以偈答之曰。
大悲菩萨有千手。
大丈夫儿谁不有。
化和尚折一枝。
只得九百九十九。
笑曰。
负负无可言。
俄迁住云峰。
嘉祐七年七月八日
升座辞众。
说偈曰。
住世六十六年。
为僧五十九
禅流若问旨皈。
鼻孔大头向下。
遂泊然而
阇维得五色舍利。
塔于禹溪之北。
赞曰。
黄檗大用如涂毒鼓。
尝挝之而死临济
置之二百年。
公又一挝之而死云峰。
余读其语句。
如青山白云。
开遮自在。
碧潭明月。
捞漉方知。
至其发积翠以见慈明。
晦堂以见积翠。
至公法道。
则有大愚睦州之韵。
呜呼丛林方叹。
其不肯低手。
故嗣之者无间。
是何足以知哉。
释倚遇北宋 1003 — 1079
禅师名倚遇
漳州林氏子也。
为人奇逸。
有大志。
自剃发受具。
即杖策游方。
名著丛林。
浮山远禅师
尝指以谓人曰。
后学行脚样子也。
南岳芭蕉庵主谷泉
三至三遭逐。
犹谒之。
揕之曰。
我此间。
虎狼纵横。
尿床鬼子。
三回五度。
来觅底物。
曰。
人言庵主汾州
乃解衣抖擞曰。
汝谓我见汾州
有多少奇特。
即礼拜。
问曰。
如庵主语。
客来将何祗待。
曰。
云门胡饼。
赵州茶。
曰。
谢供养。
曰。
我火种也未有。
早言谢。
谢什么。
乃去。
至北禅贤禅师
问曰。
近离什么处。
曰。
福严。
曰。
思大鼻孔长多少。
曰。
和尚当时见底一般。
曰。
且道老僧见时长多少。
曰。
和尚大似不曾到福严。
笑曰。
学语之流。
又问。
来时马大师健否。
曰。
健。
曰。
向汝道什么。
曰。
令北禅莫乱统。
曰。
念汝新到。
不欲打汝。
曰。
倚遇亦放过和尚
乃罢。
因倒心师事之。
慈明禅师
兴化
贤公室。
侍立。
看其谈笑。
曰。
汾阳师子
可杀威狞。
慈明曰。
不见道。
来者咬杀。
曰。
审如此。
汾阳门下。
道绝人荒耶。
慈明举拂子曰。
这个因甚到今日。
未及对。
从旁曰。
养子不及父。
家门一世衰。
呵曰。
汝具什么眼目。
乃敢尔。
曰。
若是咬人师子。
终不与么。
慈明将去。
至龙牙像前。
指以问曰。
谁像。
曰龙牙。
慈明曰。
既是龙牙像。
何乃在北禅。
曰。
一彩两赛。
慈明曰。
像在此。
龙牙在什么处。
拟对。
慈明掌之曰。
莫道不能咬人。
曰。
乞儿见小利。
慈明呵逐之。
贤公除夕
谓门弟子曰。
今夕无可分岁
共烹露地白牛。
大家围炉。
向榾柮火。
唱村田乐。
何也。
免更倚他门户。
旁它墙。
乃下座。
僧从后大呼曰。
县有吏至。
反顾问所以。
对曰。
和尚杀牛。
未纳皮角耳。
笑掷暖帽与之。
僧就拾得。
跪进曰。
天寒还和尚帽子。
曰。
如何。
曰。
近日城中纸贵。
一状领过。
后还江南
再游庐山
寓止圆通。
大觉琏公
方赴 诏。
辞众曰。
此事分明。
须荐取。
莫教累劫受轮回。
问曰。
如何是此事。
曰荐取。
曰。
头上是天。
脚下是地。
荐个什么。
曰。
不是知音者。
徒劳话岁寒。
曰。
岂无方便。
曰。
胡人饮乳。
反怪良医。
曰。
暴虎凭河。
徒誇好手。
拍一拍皈众。
后游西山
眷双岭深邃。
栖息三年。
与英邵武
上座游。
应法昌请。
决别曰。
三年聚首。
无事不知。
检点将来。
不无渗漏。
以拄杖划一划曰。
这个且止。
宗门事作么生。
英曰。
须弥安鼻孔。
曰。
临崖看浒眼。
特地一场愁。
英曰。
深沙努眼睛。
曰。
争奈圣凡无异路。
方便有多门。
英曰。
铁蛇钻不入。
曰。
有甚共语处。
英曰。
自缘根力浅。
莫怨太阳春。
却划一划。
宗门且止。
这个事作么生。
欲掌之。
英约住曰。
漳州子。
莫无去就。
然也是我致得。
法昌在分宁之北。
千峰万壑。
古屋数间。
至止安乐之。
火种刀耕。
衲子时有至者。
皆不堪其枯淡。
坐此成单丁。
开炉日。
辄以一力挝鼓。
升座曰。
法昌今日开炉。
行脚僧无一个。
惟有十八高人。
缄口围炉打坐。
不是规矩严难。
免见诸人话堕。
直饶口似秤磓。
未免灯笼勘破。
不知道绝功勋。
安用修因證果。
喝一喝云。
但能一念回心。
即脱二乘羁锁。
大宁宽禅师至。
画地作此<X79p0547_01.gif相。
便曳钁出。
翌日未升座。
谓宽曰。
昨日公按如何。
宽画此[○@牛]相。
即抹撒之。
曰。
宽禅头。
名下无虚人。
乃升座曰。
忽地晴天霹雳声。
禹门三级浪峥嵘。
几多头角为龙去。
虾蟹依前努眼睛。
南禅师至。
植松
南公曰。
小院子
㘽许多作么。
曰。
临济道底。
曰。
㘽得多少。
曰。
但见猿啼鹤宿。
耸汉侵云。
南公指石曰。
这里何不㘽。
曰。
功不浪施。
曰。
也知无下手处。
却指石上曰。
从什么处得此来。
南公大笑曰。
苍天苍天。
乃作偈曰。
头戴华巾离少室。
所携席帽出长安
鹫峰峰下重相见。
鼻孔元来总一般。
又画此<X79p0547_02.gif相示之。
和曰。
葫芦棚上挂冬瓜
麦浪堆中钓得虾。
谁在画楼沽酒处。
相邀来吃赵州茶。
又画此<X79p0547_03.gif相答之。
南公曰。
铁牛对对黄金角。
木马双双白玉蹄。
为爱雪山香草细。
夜深乘月过前溪
又画此㊀相示之。
曰。
玉麟带月离霄汉。
金凤衔花下䌽楼。
野老不嫌公子醉。
相将携手御街游。
又画此○答之。
南公道被天下。
丛林宗之。
与之酬唱。
如交友。
一时豪俊多归之。
宝觉心禅师问曰。
不是风兮。
不是幡。
黑花猫子面门斑。
夜行人只贪明月。
不觉和衣渡水寒。
岂不是和尚偈耶。
曰然。
有是语。
宝觉曰。
也太奇特。
曰。
汝道。
祖师前段为人。
后段为人。
对曰。
祖师终不妄语。
曰。
意作么生。
对曰。
岂不见道。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曰。
如狐渡水。
有甚快活。
曰。
师意如何。
以拂子摇之。
对曰。
也是为蛇画足。
曰。
乱统作么。
对曰。
须是和尚始得。
徐德占布衣时。
未为人知。
特先识之。
山中往来。
法喜之游。
及其将化。
前一日。
作偈别德占
德占时方丁太夫人忧。
居家。
偈曰。
今年七十七。
出行须择日。
昨夜问龟哥。
报道明朝吉。
德占大惊。
灵源叟
俱驰往。
方坐寝室。
以院务什物付监寺曰。
吾自住此山。
今三十年。
以护惜常住故。
每自莅之。
今行矣。
汝辈著精彩。
言毕举手中杖子曰。
且道这个付与阿谁。
德占灵源。
屏息无答者。
掷于地投床。
枕臂而化。
赞曰。
予观法昌契悟。
稳实宗趣淹博。
荷担云门气无丛林。
其应机施设。
锋不可犯。
殆亦明招独眼龙之流亚欤。
然所居荒村破院。
方其以一力挝鼓。
为十八泥像说禅。
虽不及真单徒之有众。
亦差胜生法师之聚石。
味其平生。
未尝不失将顿足。
想见标致也。
释常总北宋 1025 — 1091年9月29日
禅师名常总
剑州尤溪施氏。
母梦男子。
颀然色如金。
握白芙蓉三柄。
以授之。
但一柄得。
馀委地。
觉而娠。
后诞三子。
伯仲皆不育。
其季也。
年十一依宝云寺文兆法师出家。
又八年落发。
建州大中寺。
契思律师受具。
神观秀异。
鸾翔虎视。
威掩万僧。
伟如也。
初至吉州禾山
依禅智材公。
材有人望。
厚礼延之不留。
南禅师之风。
辞材至归宗。
久之无所得而去。
归宗寺火。
南公石门南塔。
又往从之。
及南公石门
而迁黄檗积翠。
自积翠而迁黄龙。
皆在焉。
二十年之间。
凡七往返。
南公佳其勤劳。
称于众。
自负密受。
大法旨决。
志将大掖临济之宗。
名声益远。
丛林争追崇之。
南公殁。
哭之不成声。
恋恋不忍去。
明年洪州太守荣公修撰。
请住泐潭
其徒相语曰。
马祖再来也。
道俗争先愿见。
元丰三年 诏。
江州东林律居为禅席。
观文殿学士王公韶
出守昌。
欲延宝觉禅师心公。
宝觉自代。
知宵遁。
去千馀里。
王公檄诸郡。
期必得之。
竟得之新淦殊山穷谷中。
遂应命。
其徒又相语曰。
远公尝有谶记。
曰。
吾灭七百年后。
有肉身大士
革吾道场。
今符其语矣。
总之名。
遂闻天子。
有诏住相国智海禅院。
固称山野老病。
不能奉诏。
然州郡敦遣急于星火。
其徒又相语曰。
聪明泉者。
适自涸(远公所酌之泉。
在方丈之西也)。
凡两月而得旨。
如所乞。
赐紫伽梨。
号广惠
其徒又相语曰。
聪明泉复涌沸矣。
元祐三年
徐国王奏号。
照觉禅师
衲子有大缘。
槌拂之下。
众盈七百。
尝燕坐。
私相告曰。
方丈夜有白光。
天香郁然。
其得众心如此。
山门遣化。
多边徼瘴雾处。
有死于其所者。
必泣设位祭奠。
尽礼荐拔。
以故人人感动。
罗汉系南禅师
祐公之子。
有禅学。
未为丛林所信。
至东林。
大钟横撞。
万指出迎。
于清溪之上。
于是诸方传之。
号小南
其成就后学。
又如此。
住持十二年。
厦屋崇成。
金碧照烟云。
如夜摩睹史之宫。
从天而堕。
天下学者。
从风而靡。
丛席之盛。
近世所未有也。
六年八月示疾。
九月二十九日浴罢安坐。
泊然而寂。
十月八日全身葬于雁门塔之东。
阅世六十七。
坐四十九
赞曰。
予尝游东林。
览观太息。
念其创(御名)之功。
丛林之盛。
非愿力大士
莫能为之也。
东坡词曰。
堂堂总公
僧中之龙。
呼吸为云。
噫欠为风。
是事且止。
聊观其一戏。
盖将谈笑不起于座。
而化庐山之下。
为梵释龙天之宫。
渠不信夫。
释圆玑北宋 1036 — 1118
禅师名圆玑
福州林氏。
子生方晬而孤。
舅收毓之。
年十六。
视瞻精彩。
福清应天僧传捧见之。
异焉曰。
若从我游乎。
仰视欣然。
为负杖笠去归。
俄试所习得度。
东吴
天衣怀
怀殁。
师事黄檗南禅师
密授记莂。
天姿精勤。
荷担丛林。
不知寒暑。
垦荒地为良田。
为美干。
守一职。
十年不易。
南公称以为本色出家儿。
及迁黄龙。
与俱。
熙宁二年
南公殁。
建塔毕。
辞去。
东林总公
命为堂中第一座。
人望益峻。
信之龟峰
潭之大沩。
争迎致。
坚卧不答。
宝觉禅师
欲以继黄龙法席。
掉头掣肘径去。
宝觉不强也。
人问其故。
对曰。
先师诫我。
未登五十。
不可为人。
客于归宗。
时年四十八矣。
佛印元公
劝之以应翠岩之命。
昌帅谢景温师直请也。
十年
移住圆通
金陵朱彦世英请也。
崇宁二年
世英复守金陵
保宁虚席。
自近。
江淮缙绅。
都会休沐。
车骑填门。
奕棋煮茗。
如兰丛。
如玉树。
俎豆其中。
兀如枯株。
然谈剧有味。
睢阳许顗彦周
锐于参道。
作礼。
曰。
莫将闲事挂心头。
彦周曰。
如何是闲事。
答曰。
参禅学道是。
于是彦周开悟。
良久曰。
大道甚坦夷。
何用许多言句乎。
侍者
理前语问之。
侍者瞠而却。
彦周曰。
言句
又不可废也。
疾学者味著文字。
作偈曰。
不学文章不读书。
颓然终日自如愚。
虽然百事不通晓。
是马何曾唤作驴。
政和五年
保宁为神霄。
即日退庵于城南。
八年九月示微病。
二十二日浴罢。
说偈而逝。
阅世八十有三。
坐六十三夏。
阇维有终不坏者二。
而糁以五色舍利。
塔于雨华台之左。
赞曰。
自号无学老
而书偈于所居之壁。
曰。
无学庵中老。
平生百不能。
忖思多幸处。
至老得为僧。
宣和元年正月
诏下。
发天下僧尼。
为德士女德。
化去。
已逾年矣。
夫岂苟然哉。
释慧元北宋 1037 — 1091
慧元
潮州倪氏子。
十九为大僧。
遍历丛席。
于黄龙三关语下悟入。
安吉报本院。
为人孤硬。
有风度。
威仪端重。
危坐终日。
南禅师门弟子。
能纵迹其行藏者。
而已。
初开法。
法嗣书至。
南公视其名曰。
吾偶忘此僧。
谓专使曰。
书未欲开。
可令亲来见。
专使反命。
即腰包而来。
豫章
南公化去。
因留叹息。
晦堂老人
出城相会。
与语奇之曰。
恨老师不及见耳。
元道化东吴
归之者如云。
尝自乞食。
舟还遇盗。
舟人绝叫。
白刃交错于前。
安坐自若。
徐曰。
所有尽以奉施。
人命不可害也。
盗既去。
达旦人来。
意师死矣。
而颜色不乱。
神气如常。
其临死生祸福。
能脱然无累如此。
自说法来。
一榻萧然。
长坐不卧。
三十馀年如一日。
化后塔全身于岘山
释无演北宋 ? — 1100
无演
天彭张氏子。
幼英烈。
不甘处俗。
十五弃家。
事承天院宝梵大师昭符。
符记之曰。
此子。
他日法中龙象也。
二十以诵经。
落发。
受首楞严于继静。
静殁。
卒业于惟凤文昭
受圆觉论于省身。
受华严法界观起信论于晓颜。
受唯识百法论于延庆
凡此诸师。
皆声名藉藉。
师。
必妙得其家风。
然后已。
又从诸儒讲学。
于书无所不观。
于文无所不能。
赵清献公
挽师登法席。
于楞严了义。
指掌极谈。
闻者。
如饮醇酒。
无不必醉。
既于此经。
心融形释。
复出入内外篇籍。
如风行电激。
所向如志。
又尝问道于禅师惟迪惟胜
师嘿然心许曰。
此自在吾术内矣。
又作大悲观音化相。
宇以崇阁。
极天下之竘工珍材。
二十馀年乃成。
人以为庄严之冠。
不知师之游戏也。
中年。
葛洪内篇。
延异谲士。
将以丹石伏物。
皆为黄金。
或取其金而畔去。
师不悔不怒。
他日遇之。
视之如初。
此可以观其德性也。
宝梵既殁。
二亲又耄。
期去世。
乃南游曰。
吾闻南方大士
有若祖心
有若克文
有若善本。
皆命世亚圣大人也。
不可不行观道焉。
元符三年三月
道出戎州
渝州觉林禅院
不疾而化。
腊三十有七。
其法子。
奉师遗骨。
藏于宝梵塔之西。
有志不果。
遽厄于数。
惜哉。
释利俨
利俨
黄龙南嗣也。
有天悟。
为黄龙所重。
开法庐陵隆庆
禅衲宗之。
机锋所至。
犹太阿孟劳。
剸犀彻札。
无留行者。
时黄龙弟子。
东林总
晦堂心
罗汉祐。
洞山文。
皆各阐化一方。
师独后出。
有问。
龙安
龙曰。
其视以我。
盖密契如此。
师倡道。
熙宁乙卯
至元祐辛未
十有七年。
其法语之传者绝少。
皆自痛剪苛扫。
不啻卷云收潦焉。
故其法化之广。
不得与诸山齿。
致后世几不知有师名也。
惜哉。
释悟新北宋 1043 — 11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4—1115 【介绍】: 僧。
韶州人俗姓黄
气节盖众,好面折人。
初诣隆兴府黄龙寺宝觉,谈辨得悟。
自号死心悟新禅师
出住云岩,晚迁黄龙,学者云集。
全宋诗
释悟新(一○四三~一一一四)俗姓黄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初谒栖贤秀铁,自号死心叟,榜其居曰死心室。
晚迁黄龙。
南岳下十三世,黄龙心禅师法嗣。
徽宗政和四年卒,年七十二(《释氏疑年录》转引《五灯全书》卷三八)。
五灯会元》卷一七、《补禅林僧宝传》有传。
全粤诗·卷二四
释悟新(一○四三 — 一一一四)自号死心叟俗姓黄
韶州曲江(今韶关)人。
初谒栖贤秀铁,壮依佛陀德修,祝发进具后,游方至黄龙谒晦堂,初住云岩,次迁翠岩,晚住黄龙
南岳下十三世,黄龙祖心禅师法嗣。
卒于宋徽宗政和四年,年七十二。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七、《补禅林僧宝传》有传。
诗二首。
禅师讳悟新
王氏。
韶州曲江人
魁岸黑面。
如梵僧。
壮依佛陀院落发。
以气节盖众。
好面折人。
初谒栖贤秀铁面
问。
上座甚处人。
对曰。
广南韶州
又问。
曾到云门否。
对曰。
曾到。
又问。
曾到灵树否。
对曰。
曾到。
曰。
如何是灵树枝条。
对曰。
长底自长。
短底自短。
曰。
广南蛮。
莫乱说。
曰。
向北驴。
只恁么。
拂袖而出。
器之。
无留意。
乃之黄龙。
宝觉禅师
谈辩无所抵捂。
宝觉曰。
若之技止此耶。
是固说食耳。
渠能饱人乎。
窘无以进。
从容白曰。
悟新到此。
弓折箭尽。
愿和尚慈悲。
指个安乐处。
宝觉曰。
一尘飞而翳天。
一芥堕而覆地。
安乐处。
政忌上座许多骨董。
直须死却无量劫来偷心。
乃可耳。
趋出。
一日默坐下板。
知事捶行者。
闻杖声。
大悟
奋起忘纳其屦。
趋方丈见宝觉
自誉曰。
天下人总是学得底。
某甲是悟得底。
宝觉笑曰。
选佛得甲科。
何可当也。
自是号为死心叟
榜其居曰死心室。
盖识悟也。
久之去游湘西
是时哲禅师
领岳麓。
往造焉。
问。
是凡是圣。
对曰。
非凡非圣。
曰。
是什么。
对曰。
高著眼。
曰。
恁么。
南山起云。
北山下雨。
对曰。
且道是凡是圣。
曰。
争奈头上漫漫。
脚下漫漫。
仰屋作嘘声。
曰。
气急杀人。
对曰。
恰是。
拂袖便出。
法昌遇禅师
问。
近离甚处。
对曰。
某甲自黄龙来。
云。
见心禅师么。
对曰。
见。
曰什么处见。
对曰。
吃粥吃饭处见。
插火箸于炉中云。
这个又作么生。
拽脱火箸。
便行。
初住云岩
已而迁翠岩。
翠岩旧有淫祠。
乡人禳禬。
酒胾汪濊无虚日。
知事毁之。
知事辞以不敢掇祸。
怒曰。
使能作祸。
吾自当之。
乃躬自毁拆。
俄有巨蟒盘卧内。
引首作吞噬之状。
叱之而遁。
安寝无他。
未几再领云岩。
建经藏。
太史黄公庭坚为作记。
有以其亲墓志。
镵于碑阴者。
恚骂曰。
陵侮不避祸若是。
语未卒。
电光翻屋。
雷击自户入。
折其碑阴中分之。
视之已成灰烬。
而藏记安然无损。
晚迁住黄龙
学其云委。
属疾退居晦堂
夜参竖起拂子云
看看拂子病。
死心病。
拂子安。
死心安。
拂子穿却死心。
死心穿却拂子。
正当恁么时。
唤作拂子。
又是死心。
唤作死心。
又是拂子。
毕竟唤作什么。
良久云。
莫把是非来辩我。
浮生穿銮不相干。
有乞末后句者。
与偈云。
末后一句子。
直须心路绝。
六根门既空。
万法无生灭。
于此彻其源。
不须求解脱。
生平爱骂人。
只为长快活。
政和五年十二月十三日晚
小参说偈。
十五日
泊然坐逝。
讣闻诸方。
衲子为之呜咽流涕。
荼毗得舍利五色。
阅世七十二。
坐四十五
塔于晦堂之后。
赞曰。
馀阅死心悟门。
政所谓渴驴奔泉。
怒猊抉石者也。
当其凡圣情尽。
佛祖在所诋诃。
况馀子乎。
山谷谓。
其雍雍肃肃。
观者拱手。
此老盖亦惮之矣。
释悟新
姓王氏
韶州曲江人也。
魁岸黑面如梵僧状。
佛陀院落发。
以气节盖众好面折人。
初住云岩
已而迁翠岩。
旧有淫祠。
乡人禳禬酒胾汪秽无虚日。
知事毁之。
知事辞以不敢掇祸。
怒曰。
使能作祸吾自当之。
乃躬自毁折。
俄有巨蟒蟠卧内。
引首作吞噬之状。
叱之而遁。
安寝无他。
未几再领云岩。
建经藏。
太史黄公庭坚为作记。
有以其亲墓志镵于碑阴者。
恚怒曰。
陵侮不避祸若是。
语未卒灵光翻屋雷击自户入析其碑阴中分之。
视之已成灰烬。
而藏记安然无损。
晚还住黄龙
学者云委。
属疾退居晦堂
政和五年十二月十五日泊然而逝。
讣闻诸方衲子为之呜咽流涕。
茶毗得舍利五色。
阅世七十二。
坐四十五
塔于晦堂之后。
释惠照北宋 1049 — 1119
禅师讳惠照
南安军郭氏子。
依了山院。
出家得度。
具受游方。
从悦禅师游。
真净
颇称有得。
师预闻其旨。
遂卓庵于石头。
其后石霜侍者
复得石霜末后句。
以书抵曰。
曩参未善。
犹有末后句在。
师以偈答曰。
参禅只要心安乐。
了得心安万事休。
况是禅心犹假立。
谁论末后与当头。
竟不往。
出世兜率。
迎致居第一座。
元祐中
无尽张公转江西漕。
谋入黄龙。
晦堂心禅师
暮宿兜率。
夜语。
因及石霜末后大事。
无尽豁然有省。
遂以出世因缘。
称法嗣。
去世。
无尽命师继其席。
曰。
先师有末后句。
运使得之。
未尝得。
岂可嗣法邪。
无尽曰。
汝寻常满口道得。
却会不得。
师忽然悟。
乃曰。
敢不奉命。
遂开悦公法门。
问。
如何是第一义谛。
曰。
锤下分付。
曰。
第二义门请师举唱。
曰。
千家帘幕春光在。
几处园林秀色新。
曰。
学人未晓。
曰。
劳而无功。
曰。
争奈分付了也。
曰。
一人传虚。
万人传实。
曰。
法鼓才声。
大众云集。
学人上来乞师指示。
云。
天静不知云去处。
地寒留得雪多时。
学人未晓。
乞师端的。
云。
一重山背一重人
乃曰。
龙安山上。
道路纵横。
兜率宫中楼阁重叠。
虽非天上不是人间。
到者安全忘诸念。
善行者不移双足。
善入者不动双扉。
自能笑𢕟烟萝。
谁管坐消岁月。
既然如是。
向上还有事也无。
良久云。
莫教推落岩前石。
打破下方遮日云。
又曰。
衲僧袖里神锋。
截断有句无句。
随宜独立真规。
处处清风满路。
更知结角罗纹。
始解针来线去。
师性方严有操守。
居兜率二十有七年。
仿像天宫内院。
作新一刹。
冠绝人世。
安众不过四十。
遇缺员则补之。
供馔珍丽。
率众力道。
弥谨无尽。
每以古佛称之。
宣和元年夏日
沐浴更衣。
礼观音大士三拜。
退居丈室。
端然而逝。
寿七十一。
臈四十七。
阇维烟所及处。
悉有舍利。
多琥珀色。
灵骨莹如冰玉。
眼睛与舌不烬。
无尽为之赞曰。
兜率照老没可把。
七月十五日长夏
礼却观音三拜竟。
退归方丈嗒然化。
也无遗书忉忉怛怛。
也无偈颂之乎者也。
也无衣钵俵散大众。
也无病痛呻吟阿耶。
卒死丹方传与人。
禾山鼓向别处打。
释善清北宋 1057 — 1142
全宋诗
释善清(一○五七~一一四二)号草堂俗姓何南雄州保昌县(今广东南雄)人。
神宗元丰四年(一○八一)剃度。
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黄龙,后居曹疏二山,移住隆兴府泐潭草堂寺
南岳下十三世,黄龙祖心禅师法嗣。
高宗绍兴十二年卒,年八十六。
嘉泰普灯录》卷六、《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今录诗十首。
全粤诗·卷二四
释善清(一○五七 — 一一四二)号草堂俗姓何
南雄保昌(今南雄)人。
宋神宗元丰四年(一○八一)剃度,初谒大沩哲禅师,无所得。
宋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谒黄龙,豁然契悟。
依止七年,乃辞。
遍访丛林,后出世黄龙,终于隆兴府泐潭草堂寺,为南岳下十三世,黄龙祖心禅师法嗣。
宋高宗绍兴十二年卒,年八十六。
宋释正受嘉泰普灯录》卷六、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诗十首。
全宋文·卷二七八○
善清(一○五七——一一四二)一名怀清号草堂南雄州保昌(今广东南雄)人,俗姓何
年三十始出游方,参黄龙祖心禅师得法。
闻见淹博,机辩绝伦。
辅弼祖心二十馀年,政和中遂嗣其席。
后迁泐潭山,学侣云集,推诸山之冠。
绍兴十二年卒,寿八十六。
见《嘉泰普灯录》卷六。
禅师讳善清
生何氏
南雄保昌人也。
香林寺法恩。
试所习。
得度具戒。
年三十。
始游方。
黄龙晦堂禅师
久之有悟献颂。
晦堂曰。
得道易。
守道难。
守道犹在己。
说法为人难。
吾宗一句中具三玄。
一玄中具三要。
有玄有要。
向后自看。
师复立成一颂。
有刹刹尘尘。
奉此身之句。
晦堂可之。
去游江浙。
遍叩宗匠。
退归庐山
真净禅师问。
甚处来。
曰。
下江。
净曰。
将得什么来。
曰。
和尚要什么。
净曰。
一切要。
师提起坐具。
净曰。
闲家具。
曰。
莫要急切底么。
净曰。
试拈出看。
师摵一坐具。
净骇异之。
会死心出世。
灵源走书。
招之俾辅佐。
死心师奇。
福艾刚。
严有识度。
死心由翠岩。
再住云岩
迁黄龙。
师皆在焉。
率居第一座。
分席接衲。
死心周旋。
垂二十年。
闻见淹博。
机辩绝伦。
政和五年
死心去世。
大师张司成请师继席。
开法唱晦堂之道。
时黄龙号称法窟多奇杰之士。
师上堂曰。
昨日林间为野客。
今朝上住持人。
放开捏聚全由我。
万像之中独露身。
明年谢院事。
结茅寺侧。
自号草堂
久之再住。
上堂曰。
掩息茅堂过六冬。
忘境寂万缘空。
不知幻业从何起。
依旧令教振祖风。
建炎末
避地临川
太守蒋宣卿请居曹山。
疏山
绍兴五年
以院事𢌿得法弟子了如禅师
乃遂闲居。
然接物无勌。
学者奔趋。
之唯恐后。
道价遂为天下第一。
南昌张参政闻风而悦。
患不能致。
枢密徐山过洪。
相与虚泐潭以起。
师时年八十有三。
辞避甚力。
而敦请之。
礼有加。
不获已而赴。
大师就请说法于州东山
倾城拥观。
叹未曾有。
及居泐潭。
学者不约而自治。
不化而自行。
未期年而厖鸿绝特之士。
至自远方者五千指。
军兴之后。
丛林未有若此之盛。
十二年正月晦日
出衣盂唱之。
付以后事。
明日端坐而化。
住世八十有六。
坐六十
烬馀目睛不坏。
灵骨舍利。
塔于黄龙。
每对重客。
或语以世故。
则张目直视。
久乃厉声曰。
老僧耳重。
及受参入室。
应机酬酢。
电击星驰。
虽初机学者。
且莫咨扣。
未始有厌色。
犹日诵般若心经一藏。
其弘道力法。
老而益勤如此。
释惟清北宋 ? — 1117
全宋诗
释惟清(?
~一一一七),字觉天号灵源叟俗姓陈武宁县(今属江西)人。
隆兴府黄龙寺
南岳下十三世,黄龙宝觉心禅师法嗣。
徽宗政和七年卒,赐号佛寿
禅林僧宝传》卷三○、《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今录诗十二首。
禅师名惟清
字觉天
号灵源叟
南州武宁陈氏。
方垂髫上学。
日诵数千言。
吾伊上口。
有异比丘过书肆。
见之。
引手熟视之。
大惊曰。
菰蒲中有此儿耶。
告其父母。
听出家从之。
师事戒律师
年十七为大僧。
延恩院耆宿法安
见本色人。
上谒愿留就学。
曰。
汝苦海法船也。
我寻常沟壑耳。
岂能藏哉。
黄龙宝觉心禅师
是汝之师。
亟行毋后。
时公至黄龙。
泯泯与众作息。
问答茫然。
不知端倪。
夜誓诸佛前曰。
倘有省发。
愿尽形寿。
以法为檀。
世世力弘大法。
初阅玄沙语。
倦而倚壁。
起经行。
步促遗履。
俯取之乃大悟
以所悟告宝觉
宝觉曰。
从缘入者永无退失。
然新得法空者。
多喜悦致散乱。
令就侍者房熟寐。
公风神洞冰雪。
而趣识卓绝流辈。
龙图徐禧德占
太史黄庭坚鲁直
皆师友之。
其见宝觉
得记莂。
乃公为之地。
宝觉钟爱。
至忘其为师。
议论商略。
如交友。
诸方号侍者
赵州文远。
南院守廓。
张丞相商英
奉使江西
高其为人。
厚礼致。
以居洪州观音。
不赴。
十年淮南使者朱京世昌
请住舒州太平。
乃赴。
衲子争趋之。
其盛不减圆通。
在法云长芦时。
宝觉春秋高。
江西使者王桓
迁公居黄龙。
不辞而往。
未几宝觉殁。
即移疾居昭默堂
颓然坐一室。
天下想其标致。
摩云昂霄。
余时以法门昆弟。
预闻其论。
曰。
今之学者。
未脱生死。
病在什么处。
在偷未死耳。
然非其罪。
为师者之罪也。
汉高帝
韩信而杀之。
虽曰死。
果死乎。
古之学者。
言下脱生死。
效在什么处。
在偷已死。
然非学者自能尔。
实为师者。
钳锤妙密也。
梁武帝大殿
侯景不动声气。
而景之已枯竭。
无馀矣。
诸方所说。
非不美丽。
要之如赵昌𦘕花逼真。
非真花也。
其指法巧譬。
类如此。
闲居十五年。
天下禅学者。
知而亲依之可也。
公卿大夫。
何自而知。
亦争亲近之乎。
非雷非霆。
而声名常在人耳。
何修而臻此哉。
平生至诚。
恻怛于道而已。
政和七年九月十八日
食罢掩房。
遣呼以栖首座至。
叙说决别。
乃起浴更衣。
以手指顶。
侍者为净发讫。
安坐而寂。
前十日。
自作无生常住真归告铭曰。
贤劫第四尊。
释迦文佛直下。
第四十八世孙惟清
虽从本觉应缘出生。
而了缘即空。
初无自性。
氏族亲里。
莫得而详。
但以正因一念。
为所宗承
是厕释迦之远孙。
其号灵源叟
据自了因。
所了妙性。
名字中
示称谓耳。
临济无位真人。
傅大士王类矣。
亦正法眼藏。
涅槃妙
唯證乃知。
馀莫能测者欤。
所以六祖让和尚
什么处来。
嵩山来。
曰。
什么物恁么来。
曰。
说似一物即不中。
曰。
还假修證否。
曰。
修證即不无。
污染即不得。
曰。
即此不污染。
是诸佛之护念。
汝既如是。
吾亦如是。
兹盖独标净法身。
以遵教外别传之宗。
而拣云。
报化非真佛。
亦非说法者。
然非无报化大功大用。
谓若解通报化。
而不顿见法身。
则滞污染缘。
乖护念旨。
理必警省耳。
夫少室道行。
光腾后裔。
则有云门偃
奋雄音绝唱于国中。
临济玄
振大用大机。
于天下。
皆得正传。
世咸宗奉。
惟清临济
九世祖也。
宗教衰丧。
其未尽绝灭者。
唯二家微派。
斑斑有焉。
然名多愧实。
顾适当危寄。
而朝露身缘。
势迫晞坠。
因力病释俗从真。
叙如上事。
以授二三子。
吾委息后。
当用依禀观究。
即不违先圣法门。
而自见深益。
慎勿随末法所尚。
乞空文于有位。
求为铭志。
张饰说。
以浼吾。
至嘱至嘱。
因自所叙。
曰无生常住真归诰。
且系之以铭。
铭曰。
无涯湛海。
瞥起一沤。
亘乎百年。
曷浮曷休。
广莫汉。
歘生片云。
有无起灭。
隐显何分。
了兹二者。
即见实相。
十世古今。
始终现量。
吾铭此旨。
昭示汝曹。
泥多佛大。
水长船高。
公遗言。
藏骨石于海会。
示生死不与众隔也。
门弟子确诚克奉藏之。
而增修其旧。
不敢违其诫。
赐号佛寿
枢密邓公
洵武请也。
赞曰。
初灵源讣至。
读其自作志铭。
叹曰。
何疾世(或云何疾法之弊)。
自珍其道之深乎。
收涕为之词曰。
今年九月十有八。
净净身忽衰飒。
生死鹘崙谁劈破。
披露梦中根境法。
无生塔成自作铭。
人言无亏宁有成。
一切法空尚曰座。
此塔安得离色声。
障云方增佛日晚。
长蹉更失人天眼。
但馀荷负大法心。
乞与丛林照古今。
释克勤宋 1063 — 1135
克勤
彭州崇宁骆氏子。
世宗儒。
师生。
犀颅月面。
骨相不凡。
从师受书。
日记千馀言。
偶过妙寂院。
见佛书读之三复。
怅然如获旧物。
曰。
吾殆过去沙门也。
始弃家祝发。
文照
通讲说。
又从敏行。
授楞严。
俄得病濒死。
叹曰。
诸佛涅槃正路。
不在文句中。
欲以声求色见。
如釜羹投鼠矢污之。
吾知其无以死矣。
遂弃去。
真觉胜公。
胜方剃臂出血。
指示师曰。
曹溪一滴也。
师矍然于时。
大知识名称远闻者相望。
持一钵徒步出蜀。
意所欲往。
靡不至焉。
首谒玉泉皓
金銮信。
又见大沩哲
晦堂心
东林总
佥指为法器。
晦堂独深加赏识。
最后见五祖演禅师
尽展机用。
祖皆不诺。
乃谓祖强移换人。
出不逊语。
忿然而去。
祖曰。
待一顿热病打时。
方思我在。
金山
染伤寒困极。
平日见处。
无得力者。
追绎祖言
乃自誓云。
我病稍间。
即归五祖。
病既愈。
还山。
祖见之喜。
命执侍方半月。
部使者
谒祖问佛法大意。
师从旁窃听。
忽有省。
遽出。
见鸡飞上栏干。
鼓翅而鸣。
大悟
袖香入室。
通所得。
祖曰。
佛祖大事。
非小根劣器所能造。
汝既如是。
吾助汝喜。
因遍谓山中耆老曰。
侍者参得禅也。
尝伐一巨木。
祖固止之。
不听。
祖怒奋挺而起。
师立不动。
祖投所持挺。
笑而去。
自是遇物无疑。
崇宁中
省亲还蜀。
诸老相谓曰。
道西行矣。
时同门佛鉴慧勤
亦知名众。
遂目师为川别之。
成都郭知章
请开法六祖
更昭觉凡八年。
复出峡南游。
张无尽
荆南
自以手提古佛。
席卷诸方。
见师恍然自失。
留居碧岩院。
倾心事之(传灯录云。
张寓荆南
以道学自居。
少见推许。
师舣舟谒之。
剧谈华严旨。
要曰。
华严现量境界。
理事全真
初无假法。
所以即一而万。
了万为一。
一复一。
万复万浩然莫穷。
佛众生。
三无差别。
卷舒自在。
无碍圆融。
此虽极则。
终是无风匝匝之波。
公。
于是。
不觉促榻。
师遂问曰。
到此。
与祖师西来意。
为同为别。
公曰。
同矣。
师曰。
没交涉。
公色愠。
师曰。
不见云门道。
山河大地。
无丝毫过患。
犹是转句。
直得不见一色。
始是半提。
更须知有向上全提时节。
彼德山临济非乎。
公乃首肯。
翌日。
复举事法界理法界。
至理专无碍法界。
师又问。
此可说禅乎。
公曰。
正好说禅也。
师笑曰。
不然。
正在法界量里。
盖法界量未灭。
若到事事无碍法界。
法界量灭。
始好说禅。
如何是佛乾屎橛。
如何是佛麻三斤。
是故真净偈曰。
事事无碍。
如意自在。
手把猪头。
口诵净戒
趁出淫坊。
未还酒债。
十字街头。
解开布袋。
公曰。
美哉论。
岂易得闻。
于是。
执师礼。
留居碧岩)。
复徙长沙道林
太保枢密邓子常
师德行。
赐紫服师号佛果
政和中
延康蒋山。
东南学者。
赴之如归。
至无地可容。
名闻京师
被诏住天宁万寿
召见褒宠甚渥。
建炎初
宰相李伯纪
奏住金山
高宗维扬
入对。
赐名圆悟禅师
改云居久之。
复领昭觉。
绍兴五年八月己酉
微恙。
留偈示众。
掷笔而逝。
茶毗。
舌齿不坏。
舍利五色无数。
阅世七十有三。
坐夏五十有五。
塔于昭觉之侧。
谥真觉禅师
师清净无作。
不入诸相。
示方便门。
提引未悟。
一听其语。
莫不愀然感动。
有泣下者。
故住天宁时。
一时王公贵人。
道德材智。
文学之士。
日造其室。
车辙满户外。
虽毗耶听法。
不能过也。
度弟子五百人。
嗣法得眼。
领袖诸方者。
百馀人。
方据大丛林
匡众说法。
为后学标表。
可谓盛矣。
师自得法后。
声名藉甚。
繇岳麓。
徙蒋山。
行成德备。
每得天神诃护。
金山时。
贼赵万。
镇江拥兵数百。
操战舰。
乘风欲度。
忽反风。
云雾晦冥连昼夜。
不得度。
乃止。
比赴云居。
道长庐。
张遇奄至。
尽劫所有。
师衣钵独存。
又尝敛上方赐物。
置一箧中。
寓仪真。
师饬其徒往省。
答曰。
仪真连夕大火。
尚何求。
师笑曰。
汝第往。
既至。
官寺民櫩。
鞠为瓦砾。
而师箧封识如新。
尝寓公安天宁。
天堂长老觉公。
梦一女子。
再拜而进曰。
乞我东堂。
为人天说法。
信宿而碧岩疏至。
女子。
碧岩护法神也。
安乐山神。
据云居方丈。
诸耆宿。
皆徙避别室。
师寘一榻。
卧起如平时。
师福慧两足。
行解通脱。
断取世界。
如掌中庵摩勒果。
是区区者何足言。
然为世人传闻赞叹。
故不得略也。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克勤姓骆氏彭人也。
世守儒学,儿时日记千言,偶游妙寄寺,见佛书,三复怅然,如获旧物,曰:“予殆过去沙门也。
”即出家,依自省师祝发,从文昭通讲说,又从敏行授《楞严》。
俄得病濒死,叹曰:“诸佛涅槃正路,不在文句中,吾以声求色见,宜其无以死也。
”遂弃去,至真觉胜禅师之席,方创臂出血,指示曰:“此曹溪一滴也。
矍然良久,曰:“道固如是乎?
”即徒步出蜀,首谒玉泉皓,次依金銮信、大沩哲黄龙心、东林度,佥指为法器。
晦堂称:“他日临济一派属子矣。
”最后,见五祖演,尽其机用,祖皆不诺。
乃忿然而去。
曰:“待著一顿热病时,方思量我。
金山,病寒困极,以平日见处试之,无得力者。
追绎言,乃自誓曰:“我病稍閒,即归
”及一见而喜,令入侍寮。
部使者解印还蜀,造问道,曰:“曾忆少年读小艳诗,有‘频呼小玉原无事,祇要檀郎认得声’之句乎?
部使喏喏。
适侍立,反复研诘。
为举“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语,有省。
出见鸡飞上栏干,鼓翅而鸣,复自忖曰:“此岂非声耶?
”乃呈偈曰:“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祇许佳人独自知。
喜,遍谓山中耆旧曰:“我侍者参得禅也。
”由此所至,推为上首。
祟宁中,成都翰林郭公之章请开法昭觉。
政和间,谢事,复出峡南游。
张无尽荆南,以道学自居,少见推许,舣舟谒之,与谈《华严》旨要,因言:“《华严》现量境界,理事全真,初无假法,所以即一而万,了万为一,一复一,万复万,浩然无穷,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卷舒自在无碍圆融,此虽极则,终是无风匝匝之波。
”无尽于是不觉促榻,乃更迭推勘,谓:“云门道山河大地,无丝豪过患,犹是转句,直得不见一色,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向上全提时节。
”无尽为之首肯。
明日,复举事法界、理法界,至理事无碍法界,因问:“此可说禅乎?
”无尽曰:“正好说禅也。
笑曰:“不然。
正是法界量里,盖法界量未灭始好说禅。
如何是佛乾屎橛?
如何是佛麻三斤?
是故真净偈曰:‘事事无碍,如意自在,手把猪头,口诵净戒,趁出淫坊,未偿酒债,十字街头,解开布袋。
’”无尽叹曰:“美哉之论,岂易闻乎!
”于是,以师礼留居碧岩
复徙道林。
枢密邓公子常奏,赐紫服,诏住蒋山,学者归之如市,至无地以容。
敕补天宁、万寿,召见便殿,褒龙甚渥。
建炎初,又迁金山,适驾幸维扬,入对,赐号“圆悟禅师”,改云居。
久之,复领昭觉。
徽宗为降敕,使开堂焉,略云:“匝地普天,皆承恩力。
九州四海,悉禀威灵。
百千法门之外殊特法门,无量妙义之中真实妙义。
克劝禅师者,鸡园上品,鹿苑名家。
早空六妙之门,无惭饶舌接引。
四流之岸,意许安心。
飞锡所至,法雨咸沾。
布金而来,愿云共领。
特启祗园世界,广引方袍。
宏开觉路津梁,都成圆具。
铃铃振策,允为万德之师。
凛凛戒规,直入三摩之地。
于戏!
道生说法,石亦点头。
罗什谈禅,岩俱撒手。
普济僧人行脚,象负以游。
定儗菩萨低眉,鸠分而食。
遍洒醍醐,同登欢喜。
绍兴五年八月示微恙,趺坐书偈遗众,投笔而逝。
荼毗时,舌齿不坏,舍利无数,塔于寺后威凤山中,谥“真觉禅师”。
清雍正十三年,加谥“明宗真觉禅师”。
释德逢宋 1073 — 1130年十月十日
禅师名德逢
豫章靖安胡氏子。
生而庵眉颖异。
不为童戏。
不肯混俗。
去依上篮禅师
十七得度。
受满分戒。
晋名重当世。
学兼内外。
师奉巾匜。
颇领其要。
辞之泐潭。
乾禅师
参扣久之。
游吴中历讲肆。
博贯诸部。
宿师争下之。
尝窃叹曰。
出家当究竟死生大事。
奚空言之滞哉。
灵源禅师出世龙舒
名压丛林。
趋往依之。
师恃慧辩
与之争锋。
不少下。
灵源曰。
禅止于口吻邪。
师默而负堕。
痛自韬晦。
久之发明己见。
于是不动神色。
鲲化鹏博。
盖天匝地。
灵源深可之。
英声藉藉。
著丛林间。
灵源迁席黄龙。
师侍行。
因与死心禅师激昂游戏。
死心称之。
以为类己。
其后楷禅师弘法东都天宁。
适师至。
命居第一座。
分席接衲。
未几得罪投临淄
临淄守虚天宁以致师。
亦以偈招之。
略曰。
勿谓皇都留便住。
也应飞锡向东来。
将命者至。
师宵遁南归。
新吴山中。
政和初
出世云岩。
灵源之道。
宗风盛行。
六年有旨。
馀杭中天竺。
以疾固辞。
宣和初
江西徐任道请居天宁。
三年
尚书胡少汲迁任黄龙。
时黄龙自老南晦堂灵源死心三世授道。
天下目为法窟。
师以曾孙继席。
丛林至今称之。
以为能世其家者。
僧问。
人天普集。
龙象交参。
学人上来请师说法。
曰。
枯木无横枝。
鸟来难措足。
进云。
一音才剖人皆委。
五湖衲子尽沾恩。
云。
一句截流。
万机𥨊削。
进云。
锦上添花即不问。
毛吞巨海事如何。
云。
阇黎在里许。
进云。
信手拈来总是禅。
铁牛路破赵州关。
云。
且缓缓。
进云。
古德道。
二破不成一。
一法镇长存。
如何二破不成一。
云。
上座到这里却不知。
进云。
如何一法镇长存。
云。
三世诸佛舌上生草。
进云。
闻和尚亲见灵源
是否。
云。
谁向你道。
进云。
且道灵源鼻孔重多少。
云。
也知你摸索不着。
进云。
六六三十六。
碧眼胡僧数不足。
便礼拜。
云。
何不早恁么。
法轮实禅师圆寂
师上堂曰。
缅想当年皖水滨。
师门同叩几经
分灯各副全提令。
众俱为第一人。
宝月俄惊收慧焰。
昙花何处现迷津。
遥知白塔藏云际。
千古遗踪孰与邻。
大众。
起灭全身。
去来何有。
切忌情中作解。
须知净地无尘。
诸人还识法轮禅师么。
竖起拂子云
八字眉分新月样。
霜髯白发健精神。
南昌人
灵源之道。
最先悟入。
生平苦节力道。
丛林以头陀名之。
六年有诏。
东都报恩。
皇叔祖(仲荣)奏赐命服通照师名。
晴康建元。
乞身南归。
枢密郭公三益长沙
请居开福。
久之得风痹病。
益厌纷华。
小庐山
时兵戈䆮扰。
师瑟缩以病卧。
建炎四年十月己卯
力疾说偈辞众。
嘱以火馀。
藏本山之海仓塔。
言讫而逝。
春秋五十有八。
臈四十有一。
师严重有威
以弘法为己任。
所至丛林勃兴。
临事刚决。
不少假。
虽常所疑密者。
亦敬惮之。
深达教乘。
而提纲训徒。
未尝及经论一字。
特以孤峻门庭。
期学者悟彻而后已。
初在黄龙。
死心室。
灵源以诸子优劣为问。
死心曰。
前逢后才。
才即佛心。
晚乃震耀。
师则早负英望。
灵源倚之。
黄龙宗旨。
不幸疾病而早世云。
释善果南宋 1079 — 1152
禅师讳善果
信州铅山余氏子。
依七宝院元浃。
得度具戒。
梵相奇古。
广颡隆准。
少慕祖道。
初至鹅湖
宴坐禅堂。
闻二童子戏争蒲团。
其一举起云。
你道不见遮个。
是什么。
师恍然有省。
及游云居。
偶禅者自黄龙来。
因问死心老。
每以何等语接人。
禅者曰。
常举云门问僧光明寂照遍河沙。
岂不是张拙秀才语。
僧云。
是。
门云。
话堕也。
何者是话堕处。
师闻之豁然大悟。
即趋黄龙。
门可属死心。
谢事。
指见开福宁道者
师至开福。
师资契会。
宁深奇之。
延入藏于时开福衲子五千指。
垂入灭。
独以麈尾授师。
语在传。
师膺最后付托。
隐迹道林。
圜悟禅师来主席。
颇闻师名。
一夕分半座俾说法。
师举乾峰法身话。
剖判绝出意表。
圜悟嗟赏久之。
自是道价益著。
宣和初
潭师曾孝序命出世上封。
宁公法要。
龙牙才禅师法席颇盛。
每答话多称苏噜。
一日同诸老会于府帅曾公之席。
公曰。
龙牙答话。
每称苏噜。
意旨如何。
诸老相视。
莫有对者。
师越席而前曰。
某适有语。
公叩之。
曰。
龙牙答话。
只苏噜为问。
诸人会也无。
昨夜虚空开口笑祝融
吞却洞庭湖
曾公大悦。
一座尽倾。
迁道林道吾。
福严宗风鼎盛。
法席常冠诸方。
室中妙于接人。
每举云门张拙秀才话。
勘验学者。
临机与夺。
莫测端倪。
天下共高之。
自号月庵湘中士大夫多从之问道。
绍兴九年
枢密张公德远抚七闽。
请住鼓山
未至。
黄檗
迁东西二禅。
十年
颇厌闽俗。
雅意江外。
衲子会。
台之万年。
婺之双林。
潭之大沩。
皆虚席。
三郡争致请。
长沙尤力。
曰。
潭吾旧游也。
吾乐之。
遂赴命大沩。
二十二年正月十八日
出衣盂。
执事者。
制五百应真像。
明日沐浴更衣。
集众告别。
手书伽陀曰。
要行便行。
要去便去。
撞破天关。
掀翻地轴。
停笔而化。
阅世七十四。
坐五十一
塔全身于沩源之西峰
师性刚直。
处己简约。
律众严明。
凡迁巨刹。
皆当世贤公卿。
屈礼致请。
丛林服其得人之盛。
赞曰。
草堂得死心作用而不忘晦堂
月庵闻死心语发明。
而造宁公之室。
死心宗胤遂不续。
惜哉。
然草堂初出龙山
迁白云。
遭世多艰。
未有成绩。
及晚居泐潭。
道大盛而去世。
振宗风于天下。
晦堂弘道之嘱验矣。
月庵出世。
三十年
八迁巨刹。
未尝一日退居。
搥拂之下。
围绕常数千指。
则开福麈尾之授。
何其效欤。
易曰。
视履考祥。
予于二老父子授受之际。
得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