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僧元长” 相关资源
人物库
释善慧
善慧
崞邑霍氏子。
儿时聪慧。
有神彩。
好弄泥土作浮屠。
采花献供为戏。
父见而叹曰。
此儿释家子。
吾失望矣。
既长。
恐其逸强婚之。
居三载。
无触染也。
父母叱之。
师叹曰。
生死业轮。
欲为其本。
三界劳生。
爱为其根。
无始汩没。
吾安能复袭斯愆耶。
父母知其志不可夺。
听其出家。
清凉寺成大德为师。
成曰。
吾家麒麟儿也。
教以经典。
过目成诵。
孜孜为学无或怠。
久之。
成以三门土木事命诸徒。
师曰。
幻影浮光。
须臾交谢。
己躬下事未办。
吾安能为他閒事。
长无明耶。
幸师置我度外可也。
乾德间
有司以德行闻。
赐号宣秘大师
视篆掌教门事。
命下不可辞。
勉而就职。
僧庶怀来。
法林穆肃。
临终谓弟子曰。
昔伯夷叔齐。
饿死于首阳之墟。
非轻生乐死。
知义有所重于身也。
吾二十年来。
己事未纯。
为僧务累。
殉轻而遗重。
其德亏矣。
尔曹勉之。
勿踵吾陋迹也。
言讫而逝。
释守贵元 1290 — 1361
守贵
字无用
别号水庵
婺之甄氏子。
其家业于耕樵。
每使之行馌田间。
师志弗乐。
乃同乡童子。
从师学诗书。
年十八。
入里之康侯山。
为僧所事丛脞。
师又弗乐。
弃之往浙水西。
日以问道为事。
千岩长公
缚禅于龙华
往拜之。
授以向上一机。
冥参默究。
恍若有所契。
龙华与天龙院邻。
天龙沙门平大道。
务起废。
之挽千岩主之。
千岩乌伤
复与之俱。
山有废刹。
曰圣寿。
千岩新之。
命师领其徒。
至正丙戌
还天龙。
复往参中峰本公
断崖义公
梁山宽公。
其反覆叩答。
不异见千岩时。
既而退居嘉兴
建庵为逸老计。
忽一夜。
梦大道来别曰。
吾已弃人间世矣。
师大惊。
急拿舟往视之。
大道果告寂。
因名所居庵。
为应梦。
师自是复主天龙。
天龙素无恒产。
募斋民二千家。
每临食时。
辄取一小瓯。
聚之养四众。
凡大道未竟之业。
师殚志毕虑。
为造僧室与演法堂。
堂上为阁。
以安吴越钱氏所造大悲尊像。
又买并寺之地。
以为蔬畦。
而寺制所有者。
小大咸饰。
隐然如大伽蓝矣。
辛丑八月
作偈一首。
副以高丽净瓶。
寄别行省丞相达识公
明日沐浴。
索笔书颂曰。
一蜗臭壳。
内外秽恶。
撒手便行。
虚空振铎。
天龙一指今犹昨。
掷笔而化。
世寿七十有二。
丞相加叹。
遣官为具后事。
奉全身塔于西冈。
师平生不畜长物。
寒暑唯一布衣。
戒行甚峻。
常落一齿。
左右椟藏之。
中生舍利。
五色烨然。
日见增长云。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守贵字无用别字水庵姓甄氏浦江人也。
父力农业,日事耕樵,尝使贵行馌田间,志颇不乐,乃同里中童子入乡塾读书。
元至治癸亥,年十八矣,趋邑中康侯山习浮图法,群僧各分檀越家,值其斋会,辄持鼓螺应之,又弗乐也。
泰定乙丑,乃翩然往浙水西,日以问道为事。
千岩长缚禅于龙华山寺,往叩之,授以向上一机,冥参默究,时有所契。
龙华与天龙院邻,天龙沙门大道平,方务起废,力挽千岩主之。
丁卯春正月笑隐䜣 言:“千岩行业于行宣政院,将俾出世住大禅坊。
千岩竟遁逃,不见使者
久之,夜渡涛江,东走乌伤伏龙山复与之俱。
山有废刹,千岩为一新之,遂命领其徒。
至正丙戌,复还天龙,往参中峰本、断严义、梁山宽,反覆叩答,不异千岩
退而太息曰:“千江虽殊,明月则一。
吾今后无疑矣。
戊子之夏,退居嘉兴,建庵为佚老。
庚寅秋七月十日,梦大道来别,曰:“吾已弃人间世矣。
大惊,急棹舟往视之,大道果告寂,因名所居庵为“应梦”,黄文献公为记其事云。
自是复住持天龙,其寺素无恒产,募斋民二千家,每临食辄取一小瓯,聚之养四众。
大道既建大殿三门两序,及造佛菩萨阿罗汉诸像,继其后,殚志毕虑,增设僧室及演法堂,堂上为阁,以安吴越钱氏所造大悲尊象。
又购寺侧地以为蔬畦,而寺制所有者大小咸备,钟鱼响应,经呗兼举,隐然如大伽蓝。
辛丑八月二十日,作偈一首,副以高丽净瓶,寄别江浙行省丞相达识帖穆尔。
明日命浴,索笔书曰:“一蜗臭壳,内外秽恶。
撒手便行,虚空振铎。
天龙一指今犹昨。
”掷笔而化,丞相闻之,大加叹异。
弟子善法,为造慈济塔院于天龙西冈,奉灵骨藏焉。
平生不蓄长物,寒暑唯一布衣,戒行甚峻。
尝落一齿,其左右椟藏,中生舍利罗,五色烨然,日见增长。
世寿七十有二,僧腊五十又四。
贵与宋文宪濂同乡里,千岩交最密,故于贵之行业知之甚悉,因铭其塔。
其词曰:“伏龙之山,悬岩千尺。
谁陟其巅,奋身一掷?
躯命既绝,万缘顿息。
绝后复生,真体轩兀。
如摩尼珠,其光五色。
照耀东南,不落名迹。
天龙一指,斯为独得。
无用之用,动而常寂。
化为楼阁,庄严净域。
茍以为是,涉乎相执。
以空为楮,以无为笔。
焯德示后,用垂千亿。”
释时蔚元末明初 1303 — 1381年1月29日
时蔚
字万峰
温州乐清金氏子。
生而室有光。
母惧欲弗举。
其姑保而育之。
襁抱中。
见僧辄微笑。
作合掌态。
年十一读法华有省。
入杭受具戒。
谒止岩禅老于虎跑俾参南泉三不是。
迷闷无所入。
明州蓬山
卓庵
佛迹古址。
力究至忘寝食。
一日闻寺主宗律师
沩山踢倒净瓶话。
大悟
偈曰。
颠颠倒倒老南泉
累我功夫却半年。
当下若能亲荐得。
如何不进劈胸拳。
走虎跑呈悟。
复之华顶
谒无见求决择。
见。
深肯之。
嘱曰。
尔年小且居山去。
仍还达蓬。
单丁十历寒暑。
千岩长禅师
伏龙山
道望昭著。
提包谒之。
相见如旧识
慧辩风驰。
如天马行空。
不可控驭。
岩亦极尽钳槌之妙。
知其已彻。
顾谓昭首座曰。
山主
颇有衲僧气象。
烦请归堂。
寻为第一座。
一日岩升堂。
举无风荷叶动。
一定有鱼行。
语未毕。
出众。
震声一喝。
拂袖便行。
岩示以偈。
有一喝西江水逆流之句。
既而别岩。
静嵩山
又一纪。
岩前后为手书招之者三。
所以爱重期待者甚厚。
比至。
使分座说法。
遂付以法衣。
嘱云。
汝缘在浙西。
可往化导。
吾道有寄矣。
奉命入
凡三筑精蓝。
卒之玄墓邓山中。
斩蒙羃结庵居之。
久之。
四众归向。
乃搆为大伽蓝。
额曰圣恩。
奔赴者日甚。
一日至不能容。
随机演说。
俾人人满意。
故人益慕而信之。
洪武十四年正月二十九日
坐化。
阅世七十有九。
僧腊六十。
停龛十三日
肢体温软香洁。
如平时。
门人奉全身。
瘗于庵之西岗。
师貌古神清。
髭须疏朗。
寡缘饰。
千岩称其纯粹质朴。
有古人风。
谈道三十馀年。
吴人无少长。
咸知敬慕。
有绘像而事之者。
平生未尝读书。
惟以深悟自得。
其形诸语默者。
俱能刊落浮华。
而一践乎其寔。
门人请留法语。
曰。
从上佛祖。
诸所言说。
句句朝宗。
言言见谛。
略不肯听从。
况吾言乎。
悉付火烬。
门人。
窃而录其少许以传。
未化前数日。
大众普集。
或以得法承嗣为问。
示偈曰。
慈悲无念。
华开果熟。
因地分明。
慧宝致嘱。
盖记无念学。
翠峰华。
荣果林。
宝藏持四公也。
于中。
学公显受衣法。
后出世。
开导之盛。
无愧于
况受知太祖高皇帝
龙章宠锡。
云汉昭回。
法脉渊源不绝。
所付得人矣。
禅师时蔚者。
号万峰
姓金氏
东瓯人也。
机投伏龙千岩长
法弘邓尉。
殁年七十有九。
师初生其里。
瑞应不一。
俱以徵金氏。
金氏恐乃祝佛愿施为僧。
年十三出家。
具正知见。
登坛受满分戒。
因诵法华。
至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有省。
走参止岩。
止岩示目三不是话。
师别卓庵于达蓬山
楮衾草榻。
杳若忘生。
忽闻佛迹寺僧举沩山踢倒净瓶公案。
大悟
乃曰。
颠颠倒倒是南泉
累我工夫却半年。
当下若能亲荐得。
如何不进劈胸拳。
弃庵天台
华顶
机触无见。
左右震慄。
无见善遇之。
且勉师曰。
子宜居山保守。
他日支拄宗庭。
非子而谁。
乃至伏龙。
伏龙围绕数千指。
皆一时俊杰。
师土音长发。
洋然进拜。
千岩奇而问曰。
将甚么。
老僧相见。
师竖拳。
千岩曰。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是个甚么。
师打圆相。
叉手而立。
岩曰。
莫要请益么。
师掩耳而出。
岩深喜之。
一日。
千岩据座命挝鼓。
众方集。
师震声一喝。
拂袖便出。
岩乃曰。
郁郁黄花满目秋。
白云端坐碧峰头。
无宾主句轻拈出。
一喝千江水逆流。
于是丛林知名。
出世嵩山
有示众曰。
月头是初一。
光明渐渐出。
月尾是三十。
光明何处觅。
假饶老释迦
也道拈不出。
拈得出万事毕。
若有人道得。
出来道看。
如无。
嵩山与诸人。
露个消息。
舒两手云。
我见灯明佛本光瑞如此。
又展掌云。
大开方便门。
便从者里入。
握拳云。
闭却牢关说家里话。
且道。
不开不闭一句作么生。
敛衣下座。
次迁平江邓尉。
创大圣恩寺
当是时。
世主称为佛心天子。
有能禅者多随。
诸名德出入禁廷。
温绎典故。
其圣恩席下。
抱道髡徒
仅半千人。
普持胜学二阇黎为上首。
师纯以本色提接之。
海内禅风一正。
士夫书札。
通候于师者。
除问道外。
槩不复缄。
至有久从游者。
求只字不可得。
间或请之。
但以老僧年迈而却焉。
侍御陆公。
书古德机缘驰问。
师谓来使曰。
汝主初选官时。
可到京否。
使愕然曰。
安有不朝天子而受职者。
师笑曰。
选佛何。
师虽不假词色。
罗络当时。
然宽大莫测之机。
多如此。
洪武初
有旨。
采诸山名德。
因议及师。
景濂宋公
固止曰。
不可。
此老吾浙人也。
吾素知其为人。
年且逮耄。
性喜恬退。
必不能奉命。
且留此一老。
为林下标职。
讵不美乎。
若迫之。
彼必蹈汾阳昭公之辙。
主议者。
令私探之。
师早称病掩关矣。
师自壮至老。
功课纤发不移。
日理僧事。
夜则跏趺。
俨然达旦。
侍僧间请息。
师曰。
汝正闹在。
老僧息之久矣。
洪武辛酉正月二十九日
集众说偈。
奄然化去。
偈曰。
七十九年。
一味杜田。
悬崖攃手。
杲日当天。
其继邓尉法席者。
宝藏持公也。
持之下。
复出慧旵
释德馨明初 ? — 1372
德馨
义乌方氏子。
幼有超俗志。
千岩长公为弟子。
执侍十五年。
恂恂然若闇于机者。
闻法要。
每嘿识心通。
一旦喟然叹曰。
日月如跳丸。
人命如春霜朝露。
而久安于此。
吾其为井蛙乎。
乃蹑蹻出游吴越间。
历抵大尊宿。
求切究。
端元叟
䜣笑隐
忠昙芳。
咸啧啧期许。
又见瑱顽石于石溪。
瑱问何处来。
对曰。
伏龙。
又问何名。
对曰。
德馨
曰有字乎。
曰无。
瑱云。
讵不闻乎。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其字曰兰室。
可也。
师欣然作礼云。
谢和尚命字。
拂衣径出。
瑱云。
好个师僧。
只恁么去。
乃反伏龙。
长公卒其业。
将一纪。
嘱之曰。
汝平实地上人。
担负大事。
吾将尔望。
宜善自护。
至正壬辰
杖锡过金华
至城西止焉。
其地有泉。
君子泉
宋刘峤隐处。
冈峦回合。
林樾幽郁。
将结茅以居。
地主曹仁卿。
即割以奉。
缁白景向。
金谷之施。
不求而至。
不数年遂成精舍。
其规制一如大伽蓝。
榜曰清隐。
岁无一亩之入。
而凡供养之需。
沛然有馀。
诸方参德。
来视如归。
会圣寿缺席。
佥议。
非师莫宜补其处。
争相搀劝。
不从。
则白于郡府强起之。
国朝辛丑岁也。
婺人
瞻恋莫能已。
曰吾师圣寿何有焉。
乃相率迓之。
明年复归清隐。
又十年。
洪武壬子冬
始化。
师履行诚实。
不事缘饰。
凡接学者。
未尝一言。
语相以为教。
以身为教者居多。
苏公平仲
归自南京
往往闻师名缙绅间。
因就谒之。
延坐室中移时。
起居外无一辞。
请曰。
尝闻长公见客。
口如悬河
刹那顷数千言。
师其大弟子。
顾嘿然如此。
将不言以餂我耶。
抑执德不同。
作佛事亦异也。
师曰。
昔吾师。
未尝不言而未尝言。
今吾。
未尝言而未尝不言。
道无隐显。
焉有语嘿乎。
苏深服之。
以为有道之言。
释智顺明初 ? — 1380
智顺
字逆川
永嘉陈氏子。
其母奉佛甚谨。
梦一僧佩圆光。
如满月形。
溯江流而上。
谓吾当为尔子。
寤而有娠。
既生。
美质夙成。
自少不喜畜发。
随长随剪。
父母了其宿因。
听出家。
受具戒于天宁院。
诵法华经。
与按句以讲。
深得经旨。
既而曰。
学尚多闻。
焉了生死。
遂更衣入禅。
走闽之天宝山
参铁关枢公。
欲依公而住。
公叱曰。
丈夫于世。
不于大丛林
与人相颉颃。
局此蠡壳中耶。
拂袖而入。
师下旦过寮。
潸然而泣。
公闻之欢曰。
吾知其为法器。
姑相试耳。
乃延入僧堂中。
师壁立万仞。
无所回挠。
虽昼夜明暗。
亦不能辩。
踰月。
因如厕旋睹中园瓠瓜。
触发妙机。
四体轻清。
知新浴出室。
一一毛孔。
皆出光明。
目前大地。
倏尔平沉。
喜幸之极。
亟上方丈求證。
适公入府城
师不往见。
水滨林下。
放旷自如。
已而历抵诸师。
皆不合。
又谒千岩长禅师
见其所应酬者。
皆涉理路。
飘然东归。
然指作发愿文。
必欲见道。
乃已复自念。
非公不足依。
荐走闽中见焉。
值公出游。
遥见师喜曰。
吾子今来也。
勉师弃前解务寔参。
厉精五月大悟
公始与印可。
掌藏室。
寻命分座说法。
及公去世。
师嗣主院事。
师握祖佛心印。
既已升座说法度人。
而往往出馀力。
庄严塔庙。
使人为远罪迁善之归。
浙福二地。
师所兴建大道场。
凡十馀处。
其馀葺宗补旧。
盖不可枚举。
师有才。
为一事则挥金如土。
竟不知其所从来。
其为温城净光塔也。
方参政初尝戍其地。
欲赋民钱葺之。
命师莅其事。
曰。
民力凋弊。
火𦦨炎炎。
而复加薪。
吾安忍为之。
必欲见用。
官中勿扰吾事。
若无所闻之可也。
方诺之。
师乃定计城中之户。
馀二万户。
捐米月一升。
月获米二百石。
陶甓抡材。
若神运鬼输。
纷然四集。
镇心之木。
以尺计者。
一百五十。
最难致之。
师谈笑趣办。
七成既粗完。
其下仍筑塔殿。
宏敞壮丽。
九斗之势益雄。
一旦飓风作其上。
一成挟之。
以入海涛。
众咸伤之。
曰。
塔终不可以就乎。
持心益固。
遣其徒如闽。
铸露盘轮相。
及𦦨珠之类。
未几。
一一就绪。
金碧鲜明。
犹天降而地涌。
辨章燕只不花镇闽。
欲阅大藏尊经于家。
或以几席什器难具为辞。
师令浮屠一百七十人为什。
分办于各刹。
表以题号。
一时毕集。
仍画为图。
使按图序次列之。
给役于饮馔间者。
亦更番而进。
每以钟鼓为节。
后先不紊。
辨章悦曰。
使吾师总戎。
则无败北之患矣。
东海有警。
元帅忠介公
帅师镇台。
遣使聘师入行府
师以达公方有事干戈。
绝之弗见。
达公慕咏弗置。
逆川二字遗之。
师因饭囚。
戒其勿萌遁逃心。
即重见日月。
不久而赦书至。
周吴二囚。
以师为神。
其后山寇窃发。
所经之处焚毁。
欲尽归原报恩二刹。
以师故独存。
朝廷为降院额。
赐师号佛性圆辩
及金襕法衣。
师曾不以为悦。
悉散其衣盂所畜。
退居一室。
掘地为炉。
折竹为箸。
意淡如也。
后与钟山之选。
大驾临幸。
慰问备至。
竣事还钱塘
清远渭公
方主净慈。
举师以为代。
净慈当兵后。
凋落殊甚。
师召匠计佣。
竭其筐箧。
欲大有设施。
而诸僧负官逋者。
系累满庭。
师为之出涕。
悉代偿之。
会中朝徵有道浮屠。
以备顾问。
众咸推师。
师至南京
仅四阅月。
沐浴书偈而逝。
阇维于聚宝山
获舍利无算。
师有五会语。
及善财五十三参偈。
皆传于世。
释德然明初 ? — 1388年4月14日
德然
号唯庵
华亭张氏子。
生具异相。
左足下有一痣。
口能容拳。
舌能舐鼻。
七岁诵法华经于杭之天龙寺
慨然有游方之志。
初见石屋珙公
后参千岩长禅师
大有契證。
嘱以缘在吴松
为书松隐二字与之。
首座
以福薄不可出世为人。
尔其步素公之后尘乎。
遂归里于城南。
结庵以居。
书为额。
足不越阃者数年。
尝劙指血。
命高行僧道谦
书华严经八十一卷。
洪武初
以有道徵。
未几以病还。
尝曰。
学佛法人。
无徒恃见地。
一知半解。
济得何事。
顾力行何如耳。
繇是愈益精励。
间亦为韵语。
不与人倡和。
自适而已。
有船居诗十首。
清绝可诵。
又建七级塔。
奉藏血书法宝。
二十一年四月十四日
辞众。
泊然而逝。
塔全身于松隐庵。
法子曰道安
矢节砺行。
有乃父风。
常行般舟三昧。
永乐丙申
年七十七化去。
遗偈云。
不会掘地计天。
也解虚空打楔。
惊起须弥倒舞。
海底虾蟆吞月。
踏翻生死大洋。
说甚沤生沤灭。
释法秀
法秀禅师
不知何许人。
左春坊邹济所作。
般若禅院记中。
想见其人。
故当时高德。
惜无从考始末。
记称。
江宁天王山有佛龛。
曰般若。
京都城南九十里。
山形势若莲花
二水环拱于其间。
峰峦秀丽。
泉清木盛。
堪为阿兰若地。
元大德中
法秀禅师
栖禅于此。
师得法于千岩长禅师
戒行孤峻。
尝居婺之圣寿。
为第一座。
道播诸方。
禅衲云集。
至正甲午
太祖高皇帝渡江。
闻师名。
单骑入山。
与语相契。
时遣缪总制者。
送供久之。
师游庐阜
莫知所之。
境遂蓁芜。
洪武二十年岁丁卯
上记忆其事。
工部右侍郎黄立恭。
选一办道僧。
即旧地重新创立。
因谕之曰。
我渡江来。
曾谒法秀禅师
其僧有见识。
立庵正在莲菂上。
赐名般若禅院
立恭乃举僧绍义。
引见受命而去。
远近闻上意所向。
莫不随喜。
输财助力。
未几而成丛席。
即今之般若寺也。
明河曰。
图记列千岩法嗣。
万峰蔚隐然耳。
安知复有哉。
者。
显隐之际。
犹神龙。
不可得而系羁。
能使我圣祖。
仅一见之。
不及再见。
至念其人不忘其处。
诚足传持师道。
将超然跨而上之天际真人。
宜乎圣祖谓其有见识也。
故予。
不能尽无疑于图记之所见。
而于图记之所未见。
寓想增叹之深。
不特秀公一人而己。
僧惟则
字天真
姓费
吴兴人
君泽
母沈氏。
梦异僧分卫。
觉而有娠。
及诞。
异香袭人。
其父卒。
随母适秦川澉上髫年志求出家。
礼本郡祐福高林寿公为师。
十六岁受具。
二十三首谒楚石琦公
次谒千岩长公
无见睹公
无用宽公等。
一十八人。
皆因缘不契。
后之匡庐
闻无极源者。
雪岩钦禅师之子。
年已百岁。
独坐茅庵。
终日不语。
师径造之。
值源厕上。
乃趋问云。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被擒住云。
道道。
师于言下释然顿悟。
但摇手而已。
源曰。
子有所得耶。
疾答之云。
何得之有。
源又云。
子作道理耶。
师拂袖而出。
自是机辩澜翻。
有不可婴之锋。
遂服勤月馀。
日益玄奥。
诸方闻而咸畏服之。
灵隐平山林公招致。
掌藏钥。
后众请开法于海门祐福禅院。
千指围绕。
如示众云。
鱼吹浪。
鸢掀风。
鸡鸣犬吠异不同。
于斯荐得未为切。
俯仰黑云千匝蒙。
若要彻。
急下工。
慎勿解会。
须磨砻。
不因立志久无变。
一喝安能三日聋。
显机用。
奚有穷。
铁壁银山一拶通。
生擒活捉不留迹。
吞吐回互称大雄。
若向秋风江上过。
芦花定白蓼定红。
洪武初
徵天下高僧赴京。
师列首名。
俄以足疾还海上。
化木造禅院。
神输鬼运。
木从井中出。
时值大旱。
澉盐至嘉兴
河涸不通。
本府太尊
闻师名。
特诣澉川祈雨。
许太尊备座船回去。
即时书一小匙。
付一童子。
出澉城东门。
投之海中。
嘱童子竟归。
莫转头观望。
此童不及入城。
而大雨如注。
河路尽通。
太尊乘鹢而返。
禅师
名惟则
字天真
祖姓费。
湖州人也。
慕禅宗而脱白焉。
即跋涉谋道。
不计得失。
历见一十八员知识。
俱不契。
千岩禅师
以则为大器。
乃谓之曰。
当今佛法。
大有子知见迥别。
不能了悟
无极源老人者。
西江匡庐
将六十年矣。
虽腊高百岁。
未将此道易赚于人。
子宜见之。
或缘在彼。
亦不孤负子行脚苦心也。
则往谒之。
见源枯坐木龛。
常达旦不卧。
霜眉如戟。
威德逼人。
惟三五白发侍僧同居。
则展拜足下。
拟请益。
弗能申词而出。
私问侍者曰。
和尚座下。
有禅者来往否。
侍者曰。
来者多矣。
老汉煞不近情。
率以孤寂引去。
纵有求住者。
难受龛前曲折。
则曰。
我求依栖可乎。
曰。
住即得。
只是不可问佛法。
则闻说大惊。
三月馀。
果不蒙一言启发。
一日值源如厕。
则遂问曰。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源公擒住曰。
道道。
则气索不能对。
源托开。
则失脚倒地。
大悟
失声发笑。
曰。
子有得耶。
则便连摇其手。
曰。
黄河三千年一度清。
于是服勤久之。
源公乃谓曰。
当时雪岩先师言。
我福薄不宜出世。
只可山边水边。
觅一个半个足矣。
今住此山。
不意子来。
然子缘十倍于我。
时至矣。
宜东行。
则既受命。
遂应嘉禾海门之请。
上堂曰。
三三三。
九九九。
海门潮音似雷吼。
香浮菊圃献金钱。
灵感杞堤呈玉狗。
你也有。
我也有。
捩转南辰看北斗。
忽涌身。
作修罗擎日月势。
便下座。
有僧问。
如何是日面佛。
则曰。
今日云生。
如何是月面佛。
曰。
夜来再看。
僧又问。
作么是佛祖为人处。
则曰。
狗舐热油铛。
如和尚
还有为人处也无。
曰。
猛虎当路坐。
问。
吃茶去意旨如何。
曰。
舌头不出口。
进云。
便是向上事否。
曰。
掩鼻偷香。
洪武初
蒲车徵则。
皇都法会。
则因足疾疏辞。
高帝手敕曰。
无心野鹤。
不忘霄汉翱翔。
跛脚老僧
可任山云自在。
乃赐还山。
示众曰。
绽东篱香正浮。
海天空阔月华
当阳拈出吹毛利。
剿绝纵横六不收。
又诫其门人智安曰(安号懒云)。
镜非不明也。
盲者持之以盖卮。
琴非不高也。
聋者用之以拄户。
有此境界。
方得自在。
否则总被高明二病。
侵入膏肓。
妄为人师。
自招罪犯。
故吾无极老人
一生不为高明所买。
所以人天莫柰渠何。
癸酉二月
则有捐座意。
弟子请遗语。
则笑曰。
平常说底不是耶。
遂奄化。
初胡秋碧
欲写则顶相千辐。
流施人间。
将半。
适日本人至见之。
皆罗拜曰。
吾国祖师也。
安在此乎。
竞以金贸之东归。
赞曰。
凡读史至精神相贯处。
惟恐其欲尽。
盖今古之同心也。
余读天真行状。
至参无极老人
老人一段威德。
犹在纸上逼人。
恨不展日为年。
使老人绪馀。
广满人间。
饶益浇漓之俗。
可胜幸哉。
天真操履。
酷肖其师。
岂非蟠桃有核乎。
或谓。
丹山羽王。
不容伪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