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生索氏。燉煌人。年十三。弃家依沙门法香。为弟子得度。游止凉州公府寺。与法力俱以解律显名。元嘉之季。游京师止新亭寺。孝武皇帝诏颖为都邑僧正。移居多宝寺习禅。造经像。极庄严之丽。又造药藏镇于长干。撰十诵戒本。并羯磨等文。没寿六十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荥阳京县人。丧母,居忧毁瘠,见称州里。孝武帝诏标门闾。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季业。元钦子。孝武帝入关,子孝后赴长安,封义阳王。好酒爱士,置学馆于私第,以教族人子弟。官终尚书令、柱国大将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秀和。临淮王拓跋谭孙。累迁尚书右丞。胡太后临朝,宦官干政,孚总括古今名妃贤后事迹为四卷,奏上。迁左丞。历冀州刺史,劝课农桑,有善政。曾为葛荣所擒,荣以其为魏之诚臣义士而免其死。后随孝武帝入关,封扶风郡王。为宇文泰所眷顾。历司空、太傅。卒谥文简。
全后魏文·卷十九
孚,字秀和,临淮王谭之次子。累迁兼尚书右丞。灵太后临朝,迁左丞。以赈恤阿那环辱命下廷尉。后拜冀州刺史。陷入葛荣,荣死还,除冀州刺史。封万年乡男。后从孝武西迁,除尚书左仆射,封扶风郡王,监国史。历司空、兼尚书令太保,迁太尉。薨赠大司马、录尚书事,谥曰文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元泉。元淑子。诸弟兄中最有名望,位洛州刺史。时政出尔朱氏,祸难方兴。其妻李氏劝居外官,以避祸害。及孝庄帝被杀,季海果以在外得免。后从孝武帝入关,封冯翊王,位中书令,迁司空,病卒。谥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叔融,一作字叔。元衍子。貌短陋,骁武过人。孝庄帝杀尔朱荣,以融为直阁将军。尔朱兆入洛,融逃民间。后随孝武帝入关。封魏兴王,官至侍郎、殿中尚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劝、欣、忻。北魏代人。张琼长子。以功尚孝武帝妹平阳公主,除驸马都尉、骠骑大将军、建州刺史,赐爵南郑伯。琼以其年少位高,深以为忧。性贪残放纵,待公主无礼,且杀公主侍婢,公主诉于帝,帝乃执杀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高平金乡人,字凤翔。幼孤寒,少与人来往。好读书,善属文,能鼓琴,早岁知名,年十九以名家子弟为孝明帝挽郎。毛遐为北雍州行台,表为行台郎中,后屡迁司空参军,殿中侍御史。孝武帝西迁,赐爵,兼中书舍人,修国史。后以谈论轻躁被纠,死于狱。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河东闻喜人,字文亮。裴植弟。历正平、恒农二郡太守,坐事免官。宣武帝末,为扬州大中正、中书令。孝武帝初,累官骠骑大将军、胶州刺史。时青州民耿翔袭州城,粲高谈虚论,不事防御,被杀,年六十五。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代人,本名俊。长孙冀归子。有膂力,屡从父征讨,以功封槐里县子。孝武帝与高欢有隙,加子彦中军大都督、行台仆射,镇弘农,以为心膂。后从帝入关。封高平郡公,屡迁侍中、兼尚书令,拜太子太傅。少尝坠马折臂,肘上骨突起寸余,乃剖肉锯骨,流血数升而言戏自若。后遍体生恶疮,医药不愈,乃以毒蛇触之,中毒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5—535
【介绍】:
东魏河东闻喜人,字元宾。裴延俊从祖弟。北魏宣武帝时累迁尚书考功郎中。后兼尚书左丞,为西北道行台,入汾州镇压吐京胡起兵,为汾州刺史,加辅国将军。节闵帝时,除征东将军,寻转卫将军。出帝末,为汲郡太守。东魏孝静帝初,任卫大将军、太府卿。卒谥贞。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姓孙氏。其先昌黎人。今居钜鹿之廮陶。性孝信。该综经史。时论归之。徵为太学博士。然厌世烦辱。乍览佛经。涣乎神解。年二十八。事里之景明寺僧寔法师。为薙落师。且发五愿。以敬三宝。以福四恩。初从跋陀弟子房禅师受行止观。北游定州之嘉鱼山。敛念摄心。全无所證。即欲出山。业涅槃经以度世。会有僧自泰岳来。稠以情告。僧苦以禅道勉之。使无他志。曰。一切含灵。皆有初地味禅。要必系缘无不至者。乃从之。旬日果得定。常依涅槃圣行四念处法。眠梦觉见都无欲想。居五夏。诣赵州漳洪山道明禅师。受十六特胜法。钻仰之勤。至于九旬食唯四斗。单敷石上。布缕入肌。或饔餐未熟。嗒尔坐忘。动移𠷳漏。而饥鸢饿玃。已尽所有。且常脩死观。贼每怖之。了无惧色。因为说诸行业。皆摧弓折矢。受戒而退。尝于鹊山。感神以娇姿媚态。抱肩跲腰。唼唇嘘气。加挠乱。而稠以死要心定者。九日已而出定。情想澄然。究竟世间无可乐者。即诣少林寺祖师跋陀三藏处。呈己證。三藏曰。禅学于葱岭迤东。汝其最矣。留住嵩岳寺。寺有泉。常足供众。间见妇人弊衣。挟帚坐阶上听经。僧呵斥之。妇人殊愠。以足踏泉。泉随竭。妇人亦没不现。众自是苦泉不给。以告稠。稠遽于泉处。呼优婆夷三。妇人出。稠曰。众僧行道。宜加拥护。妇人以足拨泉处。泉辄涌如初。复尝游怀州王屋山。两虎方怒斗。稠以锡杖中解。各散去。所居床上。忽有仙经二卷。稠曰。我求佛道。而已。长生非所脩也。顷之。失书所在。徙青罗山。诸癃疠疡瘅者。皆致供养。受之。虽脓血腥臊。无所惮。坐久疲剧稍舒足。遽有神从地出扶之。还令跏趺。一定以七日为期。盖其晚年如此。徙怀州马头山。魏孝明帝三诏不起。永熙元年。孝武帝为立禅室于尚书谷。徒侣骈拥。给奉丰缛。诏定州刺史娄睿。彭城王高攸。迎至文墨之大冥山。创开归戒燕赵之境。孚信者众。曾莫敢血食。苟有胶固名利者。则为说偈。以释其惑。息心之俦。进所未至。道俗交赖。逮齐之文宣。尤加钦挹。天保二年。诏曰。久闻风德。诞欲弘宣。希即荷锡暂游承明教化众生。义无独善。至此之日。脱须还山。当任东西无所留絷。已诏定州津遣赴邺。稠即日出山。而两岫忽震。响声悲切。禽兽飞走者三日。大驾郊迎。扶拥入内。跪听法要。毛竖汗流。既受禅法。宜获深證。授菩萨戒。诏太官断酒肉。虎圈纵鹰犬。悉禁天下畋猎屠杀。月六。年三。民以斋戒。他日谓稠曰。道由人弘。诚不虚应。师但安心。弟子愿为外护檀越如何。稠曰。菩萨以护法为心。陛下应天顺人。栋梁三宝。教门幸甚。遂停止禁中。四十馀日。三年诏于京城西南八十里龙山之阳。构云门寺以居之。兼主石窟寺。复诏境内州郡多置禅刹。因欲尽罢诸刹之讲诵者。上曰。佛法大宗静心为本。诸法师等。徒尔嚣烦。安能扬阐。今并令除废可乎。稠谏曰。法师流通三藏。诏继四依。皆心学之初基。佛乘之前导。归信之渐发蒙斯人。上大说。自是议以国储三分之。其公费私用外。馀悉以奉稠。诏寺中立府库。蓄钱帛。送者蹄踵交接于道。稠亟奏书反之。上嘉焉。稠常燕处小房。虽驾幸省问。未尝为起。其徒以为言。稠曰。昔宾头卢迎王七步。致王失国者七年。吾诚德不逮。未敢自欺形相。所以不起者。亦冀主上获福耳。后果有以稠傲慢谗于上者。上怒。将躬往加害。稠心知之。宿戒庖人。大脩供。顿乘牛车。夜行二十里。且独立谷口道侧。少焉驾至。怪问其故。稠对以恐身血不净。秽污伽蓝。是以先此候耳。上大惊。下马拜伏。愧悔无已。顾谓尚书令杨道彦曰。如此真人何可诬也。因求负稠归寺谢罪。稠固却之。间问朕前生何等身。答曰罗刹王。其好杀习气也。咒盆水示之。独见其貌。如世所画罗刹云。黄门侍郎季奖。偕诸大德。请出禅要。为著止观法二卷。行世。乾明元年四月十三日卒。寿八十有一。夏五十。襄乐王宣。诏吊慰曰。故大禅师志力精苦。感果必然。栖心寂嘿。虚来实反。妙业玄风。事高缁素。运往神迁。实用嗟惘。资崇有加。用申悽敬。可施帛五百疋。送千僧供于云门。皇建二年五月。门人昙询等。奏请起塔。诏曰。故大禅师。德业高迥。三宝栋梁。缘尽化终。神游物外。可依西域之法。阇维起塔。赠帛千疋。建千僧斋。标树芳迹。示诸后代。右仆射魏收。制文勒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3—534
【介绍】:
北魏彭城人,字景兴。刘芳子。善事当世,多与显贵权要之子侄交游。由尚书郎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国子祭酒。寻兼都官尚书,又兼殿中尚书。及孝武帝入关,高欢至洛,被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5—534
【介绍】:
北魏博陵安平人,字恭梓。与胡太后为亲家。初为彭城王元协行参军。孝明帝孝昌初,梁武帝遣将围攻荆州,以尚书南道行台率军击退梁军,代为荆州刺史。三年,梁军攻彭城,率军挫败之,为安南将军、兼尚书、徐兖行台。后讨平太山太守羊侃反叛,擒斩元颢将侯暄,累官至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尚书、加仪同三司、兼吏部尚书。孝武帝西奔入关,高欢兵至洛阳,与尚书辛雄等并被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7—534
【介绍】:
北魏神武尖山人,鲜卑族,字阿泥。贺拔胜兄。便弓马,有胆略,初从尔朱荣。长广王时封燕郡公,兼侍中。早与高欢相结,参定大策。后废帝中兴初,领尚书令。高欢入洛,进爵为王,转太尉,加侍中。孝武帝忌高欢,与允弟胜、岳相来往,为高欢忌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9—546
【介绍】:
西魏代郡武川人,字澄镜。宇文泰族子。北魏时起家奉朝请。累迁司徒右长史。尚宣武帝女阳平公主,拜驸马都尉。从魏孝武帝入关,为宇文泰丞相右长史。历位侍中,行汾州事。境接东魏,安边有方,两国边民,得各安其业。转行绥州事,击走突厥入掠。官至太子少保。谥靖。
菩提流支。魏言道希。北天竺人也。遍通三藏。妙入总持。志在弘法广流视听。遂挟道宵征远莅葱左。以魏永平之初。来游东夏。宣武皇帝。下敕。引劳。供拟殷华。处之永宁大寺。四事将给七百梵僧。敕以留支为译经之元匠也。其寺本孝明皇帝熙平元年。灵太后胡氏所立。在宫前阊阖门南御道之东。中有九层浮图。架木为之。举高九十馀丈。上有金刹复高十丈。出地千尺。去台百里已遥见之。初营基日掘至黄泉。获金像三十二躯。太后以为嘉瑞。奉信法之徵也。是以饰制瑰奇穷世华美。刹表置金宝瓶。容二十五斛。承露金盘一十一重。铁锁角张。盘及锁上皆有金铎。如一石瓮。九级诸角皆悬大铎。上下凡有一百三十枚。其塔四面九间。六窗三户。皆朱漆扉扇。垂诸金铃。层有五千四百枚。复施金铎铺首。佛事精妙。殚土木之工。绣柱金铺惊骇心目。高风永夜铃铎和鸣。铿锵之音闻十馀里。北有正殿。形拟太极。中诸像设金玉珠绣。作工巧奇冠绝当世。僧房周接千有馀间。台观星罗参差间出。彫饰朱紫缋以丹青。栝柏桢松异草丛集。院墙周匝皆施椽瓦。正南三门楼开三道三重。去地二百馀尺状若天门。赫奕华丽。夹门列四力士四师子。饰以金玉庄严焕烂。东西两门例皆如此。所可异者。唯楼两重北门通道但路而置。其四门外树以青槐。亘以渌水。京师行旅多庇其下。路断飞尘不由渰云之润。清风送凉岂藉合欢之发。乃诏中书舍人常景制寺碑。景河内人。敏学博通知名海内。太和十九年。高祖擢为修律博士。有诏令刊定条格。永成通式。景乃商攉今古。条贯科猷。即魏律二十篇是也。历官中书舍人黄门侍郎秘书监幽州刺史。居室贫俭事若农家。唯有经史盈车。所著文集百馀篇。给事中封炜伯。作序行世。寺既初成。明帝及太后共登浮图。视宫中如掌内。下临云雨上天清朗。以见宫内事故。禁人不听登之。自西夏东华游历诸国者。皆曰。如此塔庙阎浮所无孝昌二年。大风拨屋拔树。刹上宝瓶随风而堕入地丈馀。复命工人更安新者。至永熙三年二月。为天所震。帝登淩云台望火。遣南阳王宝炬录尚书长孙稚。将羽林一千来救。于斯时也。雷雨晦冥霰雪交注。第八级中平旦火起。有二道人不忍焚烬投火而死。其焰相续经馀三月。入地刹柱乃至周年。犹有烟气。其年五月。有人从东莱郡至云。见浮图在于海中光明俨然。同睹非一。俄而云雾乱起失其所在。至七月。平阳王为侍中斛斯椿所挟。西奔长安。至十月。而洛京迁于漳邺。先时流支奉敕。创翻十地。宣武皇帝命章一日亲对笔受。然后方付沙门僧辩等。讫尽论文。佛法隆盛英俊蔚然。相从传授孜孜如也。帝又敕清信士李廓。撰众经录。廓学通玄素条贯经论。雅有标拟。故其录云。三藏流支自洛及邺。爰至天平二十馀年。凡所出经。三十九部。一百二十七卷。即佛名楞伽法集深密等经。胜思惟大宝积法华涅槃等论是也。并沙门僧朗道湛。及侍中崔光等笔受。具列唐贞观内典录。廓又云。三藏法师流支房内经论梵本。可有万甲。所翻新文笔受藁本。满一间屋。然其慧解与勒那相亚。而神悟聪敏。洞善方言兼工咒术则无抗衡矣。尝坐井口。澡罐内空。弟子未来无人汲水。流支乃操柳枝聊撝井中。密加诵咒才始数遍。泉水上涌平及井栏。即以钵酌用之盥洗。傍僧具见莫测其神。咸共嘉叹大圣人也。流支曰。勿妄褒赏。斯乃术法。外国共行此方不习。谓为圣耳。惧惑世网遂秘不宣。于时又有中天竺僧勒那摩提。魏云宝意。博瞻之富理事兼通。诵一亿偈。偈有三十二字。尤明禅法意存游化。以正始五年初届洛邑。译十地宝积论等大部二十四卷。又有北天竺僧佛陀扇多。魏言觉定。从正光元年。至元象二年。于洛阳白马寺及邺都金华寺。译出金刚上味等经十部。当翻经日。于洛阳内殿。流支传本。馀僧参助。其后三德乃徇流言。各传师习不相询访。帝以弘法之盛。略叙曲烦。敕三处各翻讫乃参校。其间隐没互有不同致有文旨。时兼异缀。后人合之共成通部。见宝唱等录。初宝意沙门神理标异。领牒魏词偏尽隅隩。帝每令讲华严经。披释开悟精义每发。一日正处高座。忽有持笏执名者。形如大官云奉天帝命来请法师讲华严经意曰。今此法席尚未停止。待讫经文当从来命。虽然法事所资独不能建。都讲香火维那梵呗咸亦须之。可请令定。使者即如所请见讲诸僧。既而法事将了。又见前使。云奉天帝命故来下迎。意乃含笑熙怡告众辞诀。奄然卒于法座。都讲等僧亦同时殒。魏境闻见无不嗟美。时又有沙门法场于洛阳译辩意长者问经一卷。虽阙传对而是正文。见法上录。又熙平元年。有南天竺波罗柰城婆罗门。姓瞿昙氏。名般若流支。魏言智希。从元年至兴和末。于邺城。译正法念圣善住回诤唯识等经论。凡一十四部。八十五卷。沙门昙林僧昉等笔受。当时有沙门菩提流支与般若流支前后出经。而众录传写率多轻略。各去上字但云流支。而不知是何流支。迄今群录译目相涉难得详定。又期城郡守杨衒之。撰洛阳伽蓝记五卷。故其序略云。三坟五典之说。九流百氏之言。并理在人区而义非天外。至如一乘二谛之言。六通三达之旨。西域备详东土靡记。若夫顷日感梦满月流光。阳门饰毫眉之象。夜台图绀发之形。尔来奔竞其风遂广。至如晋室永嘉寺。惟有四十二。皇魏受图嵩洛京寺出馀千数。皆帝王士庶笃信经营。名僧异瑞纷纶间起。今采摘祥异者。具以注之。文多不载。时西魏文帝大统中。丞相宇文黑泰。兴隆释教崇重大乘。虽摄总万机而恒扬三宝。第内常供百法师。寻讨经论讲摩诃衍。又令沙门昙显等。依大乘经。撰菩萨藏众经要及百二十法门。始从佛性终尽融门。每日开讲。即恒宣述以代先旧。五时教迹迄今流行。香火梵音礼拜唱导。咸承其则。虽山东江表乃称学海。仪表有归未能逾矣。至周文帝二年。有波头摩国律师攘那跋陀罗。周言智贤。共耶舍崛多等。译五明论。谓声医工术及符印等。并沙门智仙笔受。建武帝天和年。有摩勒国沙门达摩流支。周言法希。奉敕为大蒙宰晋阳公宇文护。译婆罗门天文二十卷。又令摩伽陀国禅师阇那耶舍。周言藏称。共弟子阇那崛多等。于长安故域四天王寺。译定意天子问经六部。沙门圆明道辩。及城阳公萧吉等笔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景穆帝拓跋晃之后,乐良王元万寿曾孙。孝明帝时,复王爵,位太常少卿。愚而无智,性好衣服。孝武帝泛舟天渊池,命宗室诸王陪宴,忠著红襦碧裤,绣领锦缘,为帝所讥责,犹自称“少来所爱,情存绮罗,歌衣舞服,是臣所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太平人,字普拨。其先匈奴之别部。北魏孝明帝正光中,从破六韩拔陵起义,为太尉。后降魏,授后将军,第二领民酋长。随孝武帝入关,为司空。高欢平夏州,率部归欢,授河西郡公。累迁太尉、朔州刺史。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元悦 | 更兴 | 530年六月—532年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2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孝文帝子。好读佛经,览书史。复信左道,好男色。兄清河王元怿为元叉所杀,悦了无仇恨。叉以悦为侍中、太尉。迁太保,出为徐州刺史。尔朱荣入洛,悦南奔梁,梁武帝立为魏主,年号更兴。高欢入洛,以悦为孝文帝子,宜承大业而招悦。悦既至,动为罪失,乃止。孝武帝初除大司马,旋被杀。谥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