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完者都” 相关资源
人物库
僧祖铭元 1280 — 1358
祖铭
字古鼎
奉化应氏子。
幼颖悟。
不近荤食。
稍长学通百氏书。
而尤嗜佛典。
年十八厌处尘俗。
从金峨锡公。
学出世法。
二十五得度受具戒。
出游诸方。
首依竺西坦公。
记室
复走闽浙。
多所参访。
莫有契者。
元叟灵隐
师往谒焉。
一语之下。
遂坦然无疑滞。
久之。
臻其阃奥。
一时德誉蔼著。
所与交游。
皆雅望之士。
去留为丛林重轻。
而师愈谦抑自持。
有以舆从为相迎者。
悉谢绝之。
唯杖履而已。
顺帝元统元年
师五十有四。
始自径山出。
昌国之隆教。
学者不惮步险。
争愿趋往座下。
后八年
迁普陀。
浙东都元帅完者都公
威震海上。
而于师至礼甚恭。
日本商航。
奉国命。
盛赍金币来聘。
师每避去。
未几。
迁中天竺。
至正七年
还主径山
师在中竺时。
有童子仇姓者。
从师荷包笠。
夜宿苏之承天寺
见空中有一宝鼎
左右翼卫皆天神。
若有所告曰。
天帝以此鼎。
还赐径山
诘旦以事质。
其僧曰。
此必古鼎师
还迁径山也。
因与之俱来。
为求给役。
俄而径山命下。
闻者异之。
朝廷以师法席之盛。
锡号慧性文敏宏学普济禅师
十一年
颖豪乱作。
师治妙明庵于放生池上。
曰。
吾将老于是。
十七年
杭再兵。
师退而庵居。
又数月。
苗獠焚掠径山
丞相达识帖木迩。
延师入云居庵
暇则诣问道。
请礼弥笃。
一日请看经次。
师惟默坐。
公问。
长老何不看经。
云。
寻行数墨为看经耶。
公无语。
师翻经云。
老僧看经。
看经去也。
公以手覆经云。
请与说破。
云。
伊尹公阿谁做。
公遂领悟。
已而示微疾。
更衣危坐。
致书丞相
嘱以外护佛法之意。
俄而指语其徒曰。
观世音金台至矣。
吾平生兼修之功。
有验也。
乃大书偈曰。
生死纯真。
太虚纯满。
七十九年。
摇篮绳断。
书已掷笔而逝。
留七日。
颜貌如生。
行院概郡府官僚。
设俎奠于道。
茶毗。
舌根数珠不坏。
得五色光舍利无算。
建塔于径山及隆教普陀青山。
有四会语录。
暨外集若干卷。
传于世。
师意度直率。
不为缘饰。
居处物用。
清苦淡泊。
晨兴盥颒以至浣濯。
未尝役童仆。
自幼至耆年。
未尝少休。
修净业礼观音像。
日必千拜。
而于大法。
洞彻玄微。
开示直截。
踔厉纵横。
应变无穷。
虽门庭峻拔。
若不可少杀。
随其夙器。
慈悲诱掖成就为多。
至于文学
乃师之世业。
里中袁文清公桷
金华胡公长孺
黄公溍
蜀郡虞文靖公集
长沙欧阳公玄
咸称慕之。
见诸文字者。
举可徵已。
僧昙噩元末 1285 — 1373
昙噩
字无梦
自号酉庵
慈溪王氏子。
祖申。
进士于宋。
父禄。
任于元。
母周夫人。
师生六岁而丧父。
夫人命从乡校。
师游气岸高。
骞有一日千里之意。
无书不探。
学文于胡长孺
藻思浚发。
纵横逆顺。
随意之所欲言。
声名顿出诸老生上。
已而心有所感。
叹曰。
攻书修辞。
此世间相尔。
曷若求出世法乎。
遂别夫人。
长芦礼雪庭传公。
薙发为僧。
春秋二十有三矣。
具戒后。
游心于教。
复弃教而即禅。
及雪庭迁灵隐
师往侍焉。
雪庭示寂。
元叟端公
来补其处。
元叟
风规严峻。
非宿学之士。
莫敢闯其门。
师直前咨叩。
了无畏惧。
机锋交触。
情想路绝。
自一转至于六七。
语愈朗烈。
元叟欣然颔之。
延佑初
诏建水陆大会于金山
名浮屠贤士大夫毕集。
师佐元叟
敷陈法要。
及与群公辩论。
义趣英发。
莫不推敬。
镇南王闻之。
延至广陵
尊礼备至。
弥年方遣重纪。
至元五年
浙东帅阃。
合府公邑令
请师出世庆元之保圣。
再迁慈溪之开寿。
三转于国清。
师所至。
皆以荷担大法为己任。
煅炼学徒。
孳孳如不及。
多有开悟之者。
瑞龙院。
易甲乙住持为禅刹。
师为开山。
院因赖以增重。
直与名伽蓝相齐。
海上飓风发。
骤雨如注。
层楼修廊俱仆。
师所居亦就压。
人意师齑粉矣。
亟撤其覆索之。
一钜木横支榻上。
师危坐其下。
若神物为之护者。
师凡四坐道场。
去留信缘。
皆略无凝滞。
不久引退。
丛林慕其名德之高。
每辟室以居之。
师教戒诸徒曰。
吾与尔等。
研究空宗。
当外形骸忘寝食。
以消累劫宿习。
然后心地光明耳。
自是日唯一食。
终夜凝坐。
以达于旦。
洪武二年
就有道徵
馆于天界寺
既奏对。
上悯其年耄。
放令还山。
四年
无疾而终。
年八十有九矣。
遗言云。
三界空华。
如风捲烟。
六尘幻影。
如汤浇雪。
亘古亘今。
唯一性独存。
吾之幻躯。
今将入灭。
灭后阇维。
煅骨为尘。
不可建塔以累后世。
师修身广颡。
昂然如鹤峙鸡群。
文思泉涌。
有持卷轴求诗文者。
积如束笋。
当风日晴美。
从容就席。
纵笔疾挥。
须臾皆尽。
长短精觕。
无不合作。
袁文清公
尝指师谓人曰。
此阿罗汉中人也。
观其为文。
骎骎逼古作者。
渡江以来。
诸贤蹈袭苏李
以雄快直致为誇。
相帅成风。
积弊几二百年。
不意山林枯槁之士。
乃能自奋至于斯也。
翰林学士张公翥曰。
噩师。
仪观伟而重。
行严而洁。
文章简而古。
禅海尊宿。
今一人耳。
其为缙绅所推许。
类若此。
师平生著作甚富。
悉不存稿。
晚年重修历代高僧传。
笔力遒劲。
识者谓。
有得于太史迁
日本国
虽僻在东夷。
亦慕师道行。
屡发疏迎致之。
师坚不往。
王与左右谋。
欲劫以归。
浙江宣慰使完者都
藏之获免。
自是厥后。
凡遇师手迹。
必重购之而去。
且诧其能放异光云。
其为海外所钦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