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释今四南明
全粤诗·卷七八二
今四字人依
新会人
俗姓张原名圣睿
诸生
年三十馀,出世礼枞堂禅师薙染。
明桂王永历十一年(一六五七),皈华首老和尚受具,充记室,出为海幢典客
石鉴和尚分座栖贤,以监院副之。
后以母老归养,竟坐化于象岭下。
事见《海云禅藻集》卷三。
释原志清 1628 — 1697年七月十五日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四
释原志字硕揆姓孙氏盐城人也。
七岁闻塾师讲《大学》致知格物义,乃曰:“此曾子教人诚意方法,不明则疑,疑则诚意,去疑得明,非诚意不能。
”塾师大惊。
顺治丁亥,其父玉庭为人所害,卒手刃父仇,告祭于墓。
庚寅通州佛陀寺祝发,师事元玺。
未几,投灵隐得戒于具公,尝万法归一无梦无想语。
七日,闻具答傍僧“威音王劫前如何是学人自己?
”有“初三十一,中秋赏月”之言,豁然有省。
因呈偈曰:“夜来消息枕中传,报道火烧水底天。
丧尽毒龙哮石虎,爪牙突在万人前。
”具深肯之。
己亥,命居座首,倡明三峰之学,勘辨方来,电激雷奔,当者震慄。
康熙壬寅,具手书付属,谓:“首提三峰为滹沱正宗,别开生面,杨岐正脉,斯得人矣。
”是岁,主扬州上方。
癸卯,移泰兴庆云,所至香花倾城,万指环绕。
一时兴坠起废,不假思议,遏山水为妙声,化竹树为宝网。
东南法席,莫与比盛。
丁未,具寂,为造塔径山
壬子,迁三峰,以重兴为己任。
至则责负如山,催征似火,墙不岁苫,库无宿积。
乃不数月,遐迩向风,裸粮输挽
寺众既赡,更以其羡为兴造资,虽规模草刱,而气象一新。
己未,赴镇江五州之请。
庚申,居扬州善庆
辛酉,更主灵隐,院宇严饰,革其颓坏。
丁卯和硕康亲王奉衣钵请志说戒,徒众累千,抚军听法,焚香塞路。
具公五千衲子扬州,志足方之。
是时,志年已六十矣。
己巳圣祖南巡,二月既望,幸灵隐,御书云林二字赐之,因易寺额,更锡金百镒,志以为法门幸,未敢自炫也。
灵隐十二年,始辞去。
缁素攀留,而三峰之众已迎之境上。
癸卯,再主三峰,盖其去此已十四年,昔所修葺,今 已圯壤,乃告于介众,背负柝杵,夏雨冬霜,剥肤灌顶,皆所不避,于是旧者新之,阙者补之,卒底于成。
康熙丁丑七月十五日示寂,临终偈曰:“昨欲行时月不圆,今迟一日月婵娟
从今要见三峰面,劈破乾坤作两边。
”寿七十,腊四十九,塔灵隐
有《八会语录》、杂著、尺牍、诗偈若干卷,皆梓行。
诗曰《借巢集》,自吐胸臆,论者谓在寒山、栯堂间。
俞兆晟
维基
俞兆晟字叔颖一字叔音号颖园浙江海盐人
清朝进士、官员、诗人、书画家。
俞兆晟清朝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进士
历任户部侍郎工部尚书内阁学士江南学政翰林院侍读等职务。
雍正十二年(1734年),因儿子俞鸿图(时任河南学政)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泄漏考题贿卖秀才俞兆晟被革职。
俞兆晟工书画,善画水墨花卉。
俞兆晟的诗受到王士禛激赏。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俞兆晟在担任翰林院编修时,曾为北京广通寺《敕建广通寺碑记》撰文
乾隆淮安府》卷二十六《坛庙·寺观》记载:“湛真寺淮北里,旧名绍隆僧益轮于康熙二十五年改建。
海宁俞兆晟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