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朱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杭州路海宁人号肃斋
元末荐授庆元路学录
贡师泰寓居海宁,延以教其子。
僧允若元 1280 — 1359
释允若季蘅浮休因云门之傍有若耶溪又号若耶
郡之相里人。
年九岁能通春秋大义。
父母钟爱之。
稍长翛然有绝尘之趣。
遂依云门元和尚
十五祝发为大僧。
随渡涛江。
首谒大山恢法师于杭之兴福。
山授以天台四教仪金錍十不二门指要钞诸书。
一览而知大旨。
湛堂主南竺往依焉。
法智所结立阴观别理随缘六即蛣蜣理毒性具等文靡不精究。
至于思清之兼业昭圆之异说齐润之党邪仁岳之背正。
亦皆察其非是。
于是湛堂甚器重之俾司宾客
元至治初湛堂奉诏入燕都校大藏。
因奏若之行业锡以慈光圆照之号。
即命出住昌源净圣院。
其院颇颓弊。
乃力为经度。
田芜者辟之。
室圮者葺之。
三年遂成巨刹。
湛堂复招之。
徕归命居第一座摄众规范。
泰定中复出主杭之兴化
时与天岸济我庵无玉庭罕三公
道望并峙湖上。
世称为钱塘四依
未几退居越之云门。
又与断江恩休耕逸。
临风吟咏不知夕阳在树。
又称为云门三高
至正住越之圆通迁上竺。
其山旧有缨络泉涸久。
至持锡叩岩祷曰。
苟吾缘在是泉当为我一来。
不然则涸如故。
言讫泉涌出渊冷渐盈。
户部尚书贡师泰称比慈云之重荣
命之曰再来泉。
复退隐云门。
筑精舍专修法华三昧为暮年净业。
会天下大乱干戈纷扰。
众欲拥避去。
斥曰。
难可苟免乎。
吾对将至。
待以酬之。
众遁独危坐。
贼众入其舍。
毅然不为屈。
辞色俱厉。
贼首知为有道者约退。
一贼独怒直前挥刃中之。
白乳溢出于地。
元至正十九年二月二十九日也。
世寿八十僧腊六十有五。
贼退众归荼毗。
舍利如菽算。
平生风度简远不妄言笑。
赵孟頫称为僧中御史
得法弟子集庆友奎演福良谨延庆如莹隆德法让净圣圆證干人。
所著内外集黄溍为叙。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允若字季蘅号浮休,因云门之傍有若耶溪,后又号若耶,郡之相里人。
年九岁,能通《春秋》大义,父母钟爱之。
稍长,翛然有绝尘之趣,遂依云门元。
十五祝发为大僧,随渡涛江,首谒大山恢于杭之福山,授以《天台四教仪》、《金錍》、《不二门指要钞》诸书,一览而知大旨。
湛堂主南竺,往依焉。
法智所结,《立阴观别理》、《随缘六即》、《蛣𧏙理毒性具》等文,靡不精究。
至于恩清之兼业,昭圆之异说,齐润之党邪,仁岳之背正,亦皆察其非是。
于是,湛堂甚器重之,俾司宾客
元至治初湛堂奉诏入燕都校大藏,因奏若之行业,锡以“慈光圆照”之号,即命出住昌源净圣院。
其院颇颓弊,乃力为经度,田芜者辟之,室圯者葺之,三年遂成巨刹。
湛堂复招之徕归,命居首座,摄众规范。
泰定中,复出主杭之兴化,时与天岸济我庵无、玉庭罕三师道望,并峙湖上,世称为钱塘四依
未几,退居越之云门,又与断江恩、休耕逸,临风吟咏,不知夕阳在树,又称为云门三高
至正,住越之圆通,迁上竺,其山旧有缨络泉,涸久。
若至,持锡叩岩,祷曰:“茍吾缘在是,泉当为我一来,不然则涸如故。
”言讫,泉涌出,渊泠渐盈。
户部尚书贡师泰,称比慈云之重荣,命之曰“再来泉”。
后退隐云门,筑精舍,专脩法华三昧,为暮年净业。
会天下大乱,干戈纷扰,众欲拥若,避去。
若斥曰:“难可茍免乎,吾对将至,待以酬之。
”众遁,若独危坐,贼众入其舍,若毅然不为屈,辞色俱厉,贼首知为有道者,约退。
一贼独怒,直前挥刃中之,白乳溢出于地,实元至正十九年二月二十九日也。
世寿八十,僧腊六十有五。
贼退,众归,荼毗舍利,如菽算。
若平生风度简远,不妄言笑,赵孟頫称为僧中御史
得法弟子集庆、友奎、演福、良谨、延庆如莹隆德、法让、净圣、圆證十人。
所著《内外集》,黄溍为叙。
周伯琦元末明初 1298 — 1369
伯琦字伯温饶州人
集贤待制应极之子,自幼随父宦游京师,入国学为上舍生。
以荫补南海簿,三转为翰林修撰
至正间,令南士得居省台,除兵部侍郎
遂与贡师泰同擢监察御史
两人皆南士之望,时论荣之。
十四年,起江东肃政廉访使
宁国陷,改调浙西。
十七年行省丞相达识帖睦尔承制参知政事
招谕平江张士诚,拜江浙行省左丞,留平江者十馀年。
除南行台侍御史,不赴。
张氏亡,乃归鄱阳,寻卒。
所著有《六书正讹》、《说文字原》及诗文稿若干卷。
伯温别号「玉雪坡真逸」。
仪观温雅,尤善篆隶书法。
至正初元,改奎章阁为宣文阁、艺文监为崇文监。
伯温迁授经郎,命篆宣文阁宝,仍题扁于阁。
王右军《兰亭序》及智永《千文》,刻石阁中。
自是累转,皆在宣文、崇文之间。
故《近光》、《扈从》两集,其宠遇隆渥可證也。
及被留吴中,张氏为造第宅于乘鱼桥北。
厚其廪给,日与诸文士以文墨留连,因亦忘归。
明太祖平吴,元臣之用事于吴者,多被诛戮,而伯温陈敬初俱获免。
敬初以廉谨见容,而史称伯温遭时多艰,善于自保,良不虚云。
僧至仁元末 1309 — 1382
至仁字行中别号熙怡叟鄱阳人
得法于径山元叟端和尚,驻锡苏州万寿寺
博综经传,贡尚书泰甫黄侍讲晋卿皆服其说,虞文靖公称其文醇正雄简有史笔,宗门之子长也。
其诗句如:「松间石榻春云护,花底山尊夜月开。
」「沙渚草香流水活,海天云净碧峰遥。
」「醉题梧叶秋阴合,坐对槐花暮雨来。
」又《咏海棠再花》云:「月里精神今更好,雨中颜色向来新。
」俱稳秀有法。
判官皇甫琮编次其诗文曰《澹居稿》,江左外史雪庐新公为之序。
陈高元 1315 — 1367
字子上温州平阳人
至正十四年进士第,授庆元路录事
未三年,辄自免去。
方氏至欲招致之,不可得。
再授慈溪县,亦不起。
平阳陷,弃妻子往来闽浙间,二十六年春,浮海过山东,谒河南王扩廓帖木儿怀庆,密论江南虚实,扩廓喜,欲官之。
居数月,疾作卒,年五十有三。
子上别号不系舟渔者,自举子时,其所作已为流辈推重。
金华胡仲申以古学名,少所许可,独称子上曰能。
及至京师欧阳元功太常张仲举礼部贡泰甫助教程以文,皆相与论荐之。
度时不可为,弃官奔走南北,卒以自全。
明初,眉山苏伯衡访其诗文,得若干首,诠次成帙,题曰《子上存稿》。
八世孙一元重校而刻之。
乃贤
乃贤字易之,本葛逻禄氏。
译言马也,世居金山之西。
元兴西北,诸部仕中朝者,多散处内地,故易之南阳人
随其兄宦游江浙,卜居于鄞,再至京师,以能文名。
尤长歌诗,每一篇出,士大夫辄传诵之。
时浙人韩与玉能书,王子充善古文,易之与二人偕来,人目为「江南三绝」。
久之归浙东,辟为东湖书院山长。
以荐授翰林编修官,出参桑哥失里军事卒。
所著《金台集》,欧阳元功序之,谓其清新俊逸,而有温润缜栗之容。
宣城贡师泰称其词清润纤华,五言类谢朓柳恽江淹,七言类张籍王建刘禹锡
而乐府尤流丽可喜,有谢康乐鲍明远之遗风。
魏郡李好文曰:易之西北方人,而粹然独有中和之气。
不喜禄仕,惟以诗文自娱。
其来京师,特广其闻见,以助其诗也。
其兄塔海仲良进士起家,而易之晚乃得一官,未竟其用。
虞文靖题其云:「因君怀郭隗,千古意如何。
张承旨起岩云:「爱君谈辨似悬河,最喜交情古意多。
长使马周贫作客,令人千古愧常何
」其所期望者深矣。
胡奎元末明初
字虚白海宁人
洪武中以儒学徵授宁府教授
有《斗南老人》六卷。
(《四库总目》:元至顺间,尝游贡师泰之门,集前有宁王权序。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吾乡云东逸史曾手录其稿,旧藏项氏天籁阁,继归高氏稽古堂,后为华山马思赞所藏。
」案今世所传集皆出天籁阁钞本,止有四卷,前有项元汴题识,而无宁王原序。
此本为明初宁王文英馆所刊,见于《宁府书目》。
昆山徐氏传是楼又从刻影钞,实分六卷,凡诗一千九百馀首。
与项氏所藏互校,乃知彼多所脱佚,不为足本。
宁王序中载宗哲徐将军西山,有道士过访食道士吟一绝句云:「一拳打得地皮穿,握住东风不放拳。
只待杜鹃啼血后,放开凤尾始朝天。
」问其所作,以箸书斗南老人四字。
先生未有是称,后得先生稿,方知先生诗也。
与所载「望湖亭」一事,文相连属。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独未采录,知彝尊所见惟天籁阁残本,其记「望湖亭」事亦从都穆南濠诗话》摭入耳。
诗不事雕饰,往往有自然之致。
彝尊谓其功力既深,格调未免太熟,诵之若古人集中所已有者,其言诚不为过。
然舂容和雅,其长处亦不可掩。
视后来之捃拾摹拟者固有间矣。
清江集》:虚白从民曹贡公玩斋学诗,公为指授三经、三纬法,及论汉、魏以下之变。
虚白未三十,已进于诗,凡触物而成者,粲然春翘之擢颖,翕然天籁之投曲。
《诗谈》:海昌胡虚白:一鹗横秋,群鸟敛翼。
《七修类槁》:浙省员外郎张光弼庐陵人,元末政坏,遂弃官不仕,以诗酒自适,号一笑居士
尝曰:「吾死埋骨西湖,题曰『诗人张员外墓』足矣。
」后果如其言。
海昌胡虚白作诗以吊云:「二仙坊里张员外,头白相逢只论诗。
今日过门君不见,小楼春雨燕归迟。
」「西子湖头碧草,天留山水葬诗人。
老逋泉下应相见,为说梅花写得真」二仙坊在杭之寿安坊西,即今之花市也。
田按:虚白长于乐府,七言断句,风藻翩翩,殊有标致。
余所见《斗南集》系影钞宁国文英馆本,与《四库》著录一千九百馀首之数适合,洵为罕见之笈,《诗综》第录六诗,不足见其所长,特广为甄录,与海内谈艺家共赏之。)
贡性之元末明初
性之字友初尚书师泰族子也。
元季以冑子除簿尉,后补闽理官
明洪武初,徵录师泰后,大臣以性之荐。
性之避居山阴更名悦
从兄弟同仕于朝,迎归金陵宣城,俱不往,躬耕自给以终其身。
门人私谥曰贞晦,以世家宣城南湖,因号「南湖先生」,有南湖集藏于家。
弘治间,六世孙吏部员外郎钦出示李少师东阳,少师称其诗清新可传,为删去什之一,付钦刊刻行世。
钱唐田参议汝成友初诗才清丽,但纤浓乏骨。
其《湖上春归》、《吴山游女》、《送戴伯贞广西》诸诗,叙事委曲而感慨系之,出诸作之上。
今其集中如「游鱼出没不多个,白鸟往来时一双。
」「洞箫吹彻声如缕,钓艇归来小似梭。
」「叱拨稳驮夷女醉,猩红新染毳袍深。
」「云将雨意惊秋早,雁带边声入座遥。
」「苍梧山暝云连树,青草湖春水拍天。
」「乌藤拄杖扶来瘦,绛色轻袍制得方。
」「晴云接地深遮屋,春水穿船直到门。
」亦多杰出之句也。
吴海元末明初
字朝宗闽县人
博学负气节,为宣城贡尚书师泰晋安林学士泉生所推重。
性不悦流俗,慕邹鲁之风,徙居不克,因自号鲁客
世遭丧乱,家益贫甚,扁其斋曰「闻过」,学者称曰闻过先生
洪武初部使者欲荐于朝,力辞不出。
素与永福王翰友善,死节后,为经纪其家,抚孤称教之。
所著有命本录,其为文严整雅奥而归诸理。
殁后,称为编次曰《闻过斋集》,邑人邵铜重为刊行于世。
邾经元末明初
经字仲谊维扬海陵(今泰州)人,元末进士
有《玩斋》。
经字仲谊
仁和人
进士洪武初以事徙滇,有《玩斋稿》。
(《列朝诗集》:王原吉《谢邾仲义进士》诗云:「释褐王生友。
郎官辟屡辞。
」诗见《沧海遗珠》,其后曾入滇也。
田按:沐景颙仲谊等二十一人之诗为《沧海遗珠》。
譬诸谪仙夜郎之什,东坡儋耳之篇。
六诏迁客,琅琅振玉。
当时转徒西南一隅者。
人才如此。
可想见初词客之盛矣。)
高逊志元末明初
巽志,一作逊志字士敏号啬庵河南人
元末侨居郡中,尝受业于宣城贡师泰鄱阳周伯琦遂昌郑元祐
文深纯典雅,成一家言。
以荐为鄮山书院山长。
明洪武二年,徵修元史,入翰林,累迁侍讲学士,未几引退。
又召为试吏部侍郎,以事去官,谪居朐山
建文间,复召为太常少卿
壬午,靖难兵渡江,巽志遁去,入永嘉雁宕山
其门人文渊阁侍书蒋兢亦潜踪于此。
巽志病卒,为经纪后事,葬芙蓉峰北。
或云先壬午而卒,与临难自经者皆非是。
卒谥文忠,盖私谥也。
其诗仅见槜李英华,而石仓诗选所录皆因之。
予复采金集中数作并入。
后在京师朱太史彝尊授予啬庵集,又得其裔孙高佑釲授予家传,始获其全。
览之词旨幽邃,音节豪宕,亦诗家之表表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