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李颀盛唐 690 — 751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90?—754? 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第,曾官新乡
辛文房唐才子传》云是东川人,误。
近世承之,定其为四川三台(一说,云南会泽)人,讹误尤甚。
参稽李颀诗歌,知为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一带人。
东川实指颍水一支流。
有别业在其旁,入仕前后均久居于此。
后人因多称“李东川”。
李颀早年出入两京,结交贵游,希冀用世。
不成,乃闭户10年,折节读书。
及第、释褐后,可能先任朝中卑职,继授新乡,因久不得调,愤而归隐,直至去世。
隐居时于学佛读经、求仙炼丹颇为醉心。
生平见《唐才子传》卷二,今人谭优学《李颀行年考》(见《唐诗人行年考》)、傅璇琮《李颀考》(见《唐代诗人丛考》)。
李颀盛唐著名诗人,其边塞诗、人物素描诗、音乐诗、咏史怀古诗等均有佳作。
尤擅七律、七古二体。
七律7首,乃该体发展成熟时期之佳构,形式规范,声调洪亮,风格朗畅,尤为明人所尊崇。
高柄认为其体“声调最远,品格最高”,“足为万世法程”(《唐诗品汇》卷二)。
王世贞称之为盛唐四位七律能手之一(《艺苑卮言》卷四)。
前后“七子”无不摹拟仿作,故沈德潜云:“明嘉、隆诸子专尊李颀”(《说诗晬语》)。
李颀七古气势奔放,跌宕多姿,“转接奇横”(《三唐诗品》),酣畅恣肆。
胡应麟将其与高适岑参王维并称,视为李、杜前盛唐之代表作家(《诗薮》内编卷三)。
清王闿运认为其七古兼具卢仝之奇峭,白居易之浅近,李、杜之宏赡(《湘绮楼说诗》卷六)。
综而言之,李颀诗歌丽而不缛,豪不失粗,“风骨高华”(《诗薮》内编卷四),“骨秀神清”(《三唐诗品》卷二),无愧为盛唐名家。
全唐诗》存诗3卷。
《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断句2。
岑参唐 717 — 770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7—770,一说715—769 排行二十七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郡望南阳(今属河南)
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后人因称“岑嘉州”。
出生于没落之世家,曾祖文本相太宗,伯祖长倩高宗,伯父羲相睿宗
早岁已陷孤贫。
玄宗天宝五载(746)进士第(杜确岑嘉州集序》云天宝三载及第,与行年不合,“三”应为“五”之误),任右内率兵曹参军
天宝间曾两次出塞,来往于安西(今新疆库车)、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间,任节度掌书记节度判官
肃宗时历任右补阙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
代宗大历二年(767)出守嘉州,后客死成都
生平事迹见其《感旧赋》及杜确岑嘉州集序》。
闻一多有《岑嘉州系年考證》。
岑参以边塞诗名世,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作家之一,与高适并称高岑。
其诗雄奇豪纵,尤善描写边地风貌与戎马生涯,颇具奇情壮采,为“盛唐气象”在边塞诗中之反映。
元辛文房称“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
……诗格尤高,唐兴罕见此作”(《唐才子传》卷三)。
七言歌行尤为擅长,清施补华云:“岑嘉州七古劲骨奇翼,如霜天一鹗,故施之边塞最宜。
”(《岘佣说诗》)其五言山水诗则清峻奇逸,时人将其与南朝诗人吴均何逊相比(见杜确岑嘉州集序》)。
诗集通行者为《四部丛刊》本《岑嘉州》,校注本有陈铁民、侯忠义《岑参集校注》,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
全唐诗》存岑参诗4卷,《全唐诗续拾》补收诗2首。
古之奇中唐 ? — 784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4? 代宗宝应二年(763)进士第
大历三年(768)泾原节度使马璘掌书记
十一年卒,之奇仍留泾幕,历佐节度使段秀实李怀光朱泚孟皞姚令言
德宗建中四年(783)姚令言率师至之奇亦在军中。
朱泚反,之奇伪官,为掌文翰。
兴元元年(784)败,之奇约于七月伏诛。
事迹散见李端《送古之奇泾州幕》、《唐诗纪事》卷二八、《唐才子传》卷三。
之奇工诗,与李端交善。
辛文房称其“工古调,足幽闲淡泊之思,婉而成章”(《唐才子传》卷三)。
全唐诗》存诗1首。
庄南杰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或疑庄南杰字英才(《全唐诗续补遗》卷一〇)。
(今浙江一带)人。
进士第
贾岛同时,曾从受学。
事迹略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五。
工乐府杂歌。
辛文房谓其“诗体似长吉(李贺),气虽壮遒,语过镌凿”。
“不出自然,亦一好奇尚僻之士耳”。
全唐诗》存诗9首。
李嘉言《全唐诗辨證》谓《全唐诗》卷七八五无名氏诗自《春二首》以下至《伤哉行》,17首诗俱当属庄南杰,去其重出1首,为16首。
然此说无确證。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1。
长孙佐辅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朔方(今陕西靖边)人。
进士不第。
德宗贞元中,其弟长孙公辅吉州刺史,遂往相依。
后隐居以终。
辛文房称其“诗格词情,繁缛不杂,卓然有英迈之气”(《唐才子传》卷五)。
张为诗人主客》列长孙佐辅瑰奇美丽主入室者之一。
其《寻山家》诗,宋人绘图画;《拟古咏河边枯树》诗,“哀怨而不伤,有风人之梗概。
”(何汶竹庄诗话》卷一五)事迹散见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卷一一注、《唐诗纪事》卷四〇、《唐才子传》卷五等。
全唐诗》卷八〇一长孙佐转妻,即长孙佐辅妻
作“转”误。
全唐诗》存诗20首,其中《山居雨霁即事》一作张碧诗。
《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
鲍溶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德源,里居未详,自称“楚客”(《吴中夜别》),又云“二京有宅”(《洛阳春望》),则当曾寓居长安洛阳
宪宗元和四年(809)进士第
自叹“我生虽努力,荣途难自致”(《秋思》)。
一生穷愁潦倒,落落寡合,后客死于三川。
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四一、《唐才子传》卷六。
鲍溶韩愈李正封孟郊韦楚老殷尧藩友善,与李益交谊尤深。
其诗多怀古感兴、道途旅思之作。
张为诗人主客》尊之“博解宏拔主”,而自居于入室之列。
辛文房称其诗“气力宏赡,博识清度,雅正高古,众才无不备具”,“可称独步”(《唐才子传》)。
宋曾巩重编其诗为6卷。
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录佚诗1首。
熊孺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洪州钟陵(今江西南昌)人。
进士第
宪宗元和中西川从事
十年(815)曾持元稹书札至江州会见白居易(详白居易《与微之书》),历湘阳(疑讹)判官
十三年(818)罢归钟陵
白居易江州司马洪州,有诗相赠。
刘禹锡费冠卿灵澈相唱和。
事迹散见刘禹锡《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诗、《唐诗纪事》卷四三、《唐才子传》卷六。
辛文房谓其“下笔言语妙天下”。
《湘江夜泛》、《经古墓》等诗较传诵。
全唐诗》存诗1卷。
李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自号清溪子洛阳(今属河南)人。
曾与弟渤偕隐庐山白鹿洞宪宗元和初受辟为陈许节度使刘昌裔从事
元和六年(811)因投匦言吐突承璀有功,不宜出为淮南监军使,为知匦使孔戣所恶,论其与中官结交,出为硖州司仓参军
后为太常博士,于江中遇盗。
盗首知是李涉,云:“自闻诗名日久,但希一篇,金帛非贵也。
”因赠一绝,盗首厚馈而去。
敬宗宝历元年(825)坐事流康州
后归洛阳,卒。
生平详见《云溪友议》卷下、《册府元龟》卷一五三、《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五。
其诗为严羽所“深取”。
(《沧浪诗话·诗评》)辛文房称其“长篇叙事各行云流水,无可牵制”。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存诗4首,断句2。
郑巢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文宗大和八、九年(834—835)向杭州刺史姚合献诗,受赏识。
其性疏野,与两浙名僧酬唱往还。
一生未入仕。
生平事迹见《唐才子传》卷八。
长于五律。
辛文房以为“体效格法,能服膺无斁,句意且清新。
全唐诗》存诗1卷,多送别题咏之作。
李宣古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垂后澧阳(今湖南澧县)人。
性喜讥诮。
敬宗宝历文宗大和间杜悰澧州刺史宣古为其门下客,乘醉慢侮,不能堪,使人折辱之,为岐阳公主所救,并请宣古为诗,以冀弥缝。
宣古得韵立就,赏之。
武宗会昌三年(843)进士第,又中宏辞科。
然毕生未入仕,落寞而终。
生平事迹散见《云溪友议》卷中、《唐摭言》卷三、《唐诗纪事》卷五五、《唐才子传》卷七。
宣古工文,有诗名。
辛文房称其诗“有英气,调颇清丽”(《唐才子传》)。
张为诗人主客》列宣古“高古奥逸主”之升堂者。
全唐诗》存诗5首、断句若干。
陈上美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文宗开成元年(836)以第二人登进士第
生平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五〇、《唐才子传》卷七。
擅诗,常有佳制,为时人所称。
元辛文房称其诗“骨格本峭,但少气耳。
”(《唐才子传》卷七)原有集,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
喻凫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常州(今属江苏)人。
文宗开成五年(840)进士第,官终乌程
生平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吴兴志》卷一五、《唐诗纪事》卷五一、《唐才子传》卷七。
姚合贾岛李商隐等人交往唱和,后辈诗人皆称为“喻先辈”。
尤与方干善。
卒,有《哭喻凫先辈》诗,云:“日夜役神多捐寿,先生下世未中年”。
据此知其年寿甚促。
为诗苦吟,诗学贾岛
方干称其“所得非众语,众人那得知
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赠喻凫》)。
多作五律,胡震亨称“五言闲远朗秀,选句功深,自称无罗绮铅粉,殆亦实语”(《唐音癸签》卷八)。
辛文房亦谓“晚岁变雅,亦风靡,专工小巧,高古之气扫地,所畏者务陈言之是去耳”(《唐才子传》)。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喻凫诗》1卷。
全唐诗》存诗1卷又1首。
《全唐诗逸》存断句3联。
《全唐诗续拾》补诗2句。
孟迟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迟之(一作叔之,又作须仲,恐均有误),平昌(今山东商河县西北)人。
文宗开成三年(838)宣城,与杜牧有唱和。
武宗会昌五年(845)进士第
后为浙西掌书记,以罹谗罢。
宣宗大中时,为淮南节度使崔郸奏为掌书记
生平散见《金华子》卷下、《唐诗纪事》卷五四、《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唐才子传》卷七。
有诗名,尤工绝句。
辛文房称其诗“风流妩媚,皆宫商金石之声”(《唐才子传》)。
张为诗人主客》标举其诗,列孟迟“高古奥逸主”之升堂者。
新唐书·艺文志四》、《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均著录《孟迟诗》1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7首。
杨发唐 ? — 859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至之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随父遗直客居苏州(今属江苏)
文宗大和四年(830)进士第,又以书判拔萃,释褐校书郎,出为湖南观察推官
后入为监察御史,转侍御史,累迁礼部郎中
宣宗大中三年(849)左司郎中,又改太常少卿,出为苏州刺史福建观察使,以能政闻。
十二年移授岭南东道节度使,以治严致军乱,贬婺州刺史,卒于任。
生平见新、旧《唐书·杨收》附,《淳熙三山志》卷二一,《唐才子传》卷七。
工诗能文,辛文房称为“当时声韵之伟者”,并谓其诗“浏亮清新,颇惊凡听”(《唐才子传》卷七)。
全唐诗》存诗13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李郢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楚望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初家居杭州,以山水琴书自娱,疏于驰竞。
宣宗大中十年(856)进士第,入幕湖州淮南睦州信州从事,入为侍御史
后为越州从事,卒于任。
贾岛杜牧鱼玄机等交往。
生平事迹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金华子》卷下、《唐诗纪事》卷五八、《唐才子传》卷八。
李郢工诗,尤擅七律。
元人辛文房称其诗“清丽,极能写景状怀,每使人竟日不能释卷。
”(《唐才子传》卷八)方干赞其诗为“物外搜罗归大雅,毫端剪削有余功”(《赠李郢端公》)。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有《李郢诗》1卷,今佚。
全唐诗》存李郢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收李郢诗38首(其中数首《全唐诗》已收,有异文)。
刘驾中唐 822 — ?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22—? 字司南江东(长江下游南部一带)人。
初举进士不第,寓居长安
宣宗大中三年(849)收复河湟,献《唐乐府十首》以贺。
六年进士第,与诗友曹邺同归会稽山
后官至国子博士,卒。
生平见《唐摭言》卷四、《唐诗纪事》卷六三、《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七。
善诗,与曹邺交厚,俱工古风。
其诗颇多表现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辛文房评其诗“多比兴含蓄,体无定规,意尽即止,为时所宗”(《唐才子传》卷七)。
明陆时雍亦谓其“以意撑持,虽不迨古,亦所谓‘铁中铮铮,庸中姣姣’矣”(《诗镜总论》)。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刘驾集》1卷,《宋史·艺文志七》记其《古风诗》一卷。
全唐诗》存诗1卷。
姚鹄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居云蜀(今四川)人。
早年隐于蜀中,常出入好士公卿之幕。
武宗会昌三年(843),以宰相李德裕之荐,登进士第
懿宗咸通十一年(870),累官至台州刺史
事迹散见杜光庭历代崇道记》、《唐摭言》卷三、《玉泉子》、《唐诗纪事》卷五五、《唐才子传》卷七。
元辛文房谓其“吏材文价,俱不甚超”(《唐才子传》)。
明胡震亨则称其诗如“入河残日雕西尽”、“雪坛当醮月孤明”等为“清拔不可多得”(《唐音癸签》卷八)。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其诗1卷,《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薛逢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陶臣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
武宗会昌元年(841)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
宣宗大中三年(849)擢为万年尉,历侍御史尚书郎
以持论鲠切,为刘瑑所排,出为巴州(一云嘉州)刺史
懿宗咸通时,复斥为绵二州刺史
召为太常少卿、历给事中,官终秘书监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旧五代史》卷六八、《唐诗纪事》卷五九、《唐才子传》卷七。
今人谭优学有《薛逢行年考》。
工诗善赋,以才名著于时。
所作《凿混沌》、《真珠帘》等赋大为时人所称。
尤工七律。
胡震亨称其“殊有写才,不虚俊拔之目。
长歌似学白氏,虽以此得名,未如七律多警”(《唐音癸签》卷八)。
辛文房则谓其“天资本高,学力亦赡,故不甚苦思。
豪逸之态,长短皆卒然而成,未免失浅露俗”(《唐才子传》卷七)。
亦擅法书,陶宗仪称其“书法浑厚奇秀”(《书史会要》卷五)。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薛逢诗集》10卷,《别纸》13卷。
郡斋读书志》卷四中著录《薛逢歌诗》2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六、卷一九则记其《四六集》1卷、《薛逢集》1卷,诸书皆已散佚。
全唐诗》存薛逢诗1卷。
《全唐诗续拾》补收诗2首,断句1。
刘沧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蕴灵汶阳(今山东宁阳北)人。
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论古今之事,令人终日不厌。
屡举进士不第,宣宗大中八年(854)方登进士第,时已白发。
华原县,迁龙门县
生平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卷一九、《唐诗纪事》卷五八、《唐才子传》卷八。
善七律,诗作拗峭,诚为晚唐律体之变。
其诗多怀古之作,《长洲怀古》、《咸阳怀古》等诗颇为人所称道。
范晞文谓其“序怀感之意,得讽兴之体”(《对床夜语》卷二)。
辛文房亦称其“诗极清丽,句法绝同赵嘏许浑”(《唐才子传》)。
新唐书·艺文志四》、《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均著录《刘沧诗》1卷。
全唐诗》存诗1卷。
司马扎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一作礼。
侨居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
宣宗大中时人,与储嗣宗同时。
应举不第,终生落拓,奔走四方,备极艰辛。
事迹散见其诗与《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
其诗颇能体察民生疾苦,有讽谕之旨。
诗风古朴,无晚唐浮艳习气,实为当时之佼佼者。
其《宫怨》一诗,颇为周容所称赏,谓“较蕴藉,不碍大雅”(《春酒堂诗话》)。
许学夷亦评其诗“间有远韵,亦能成篇”(《诗源辨体》卷三一)。
辛文房则谓其与王周等人“皆气卑格下”(《唐才子传》卷一〇)。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司马先辈集》1卷,今已佚。
全唐诗》存诗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