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刘朴” 相关资源
人物库
来仪明至南明 ? — 1644
维基
来仪(?
—1645年),字爻先号紫峨,山东青州府临朐县籍,浙江萧山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来仪原籍浙江萧山人,后迁居临朐城西南来家庄,个性崇尚气节,为童生时曾跟随父亲到沂州莒州教书,御史刘璞看到他的文章觉得惊奇,进而赏识他,刘璞因为忤逆魏珰遭削职,他愤慨得打算上疏弹劾魏忠贤,因为刘璞劝阻而作罢。
崇祯三年(1630年),他中庚午山东乡试解元,到十三年(1640年)庚辰进士,先在工部观政,授兰阳县知县,当时李自成刚攻破归德陈留等县依次陷落,兰阳有人趁机作乱,他立刻拘捕,并招募三千人充当民兵,出奇致胜,多次击败流寇。
李自成怒而全力攻打兰阳,军队号称十万人,来仪在郊外却敌,杀伤敌军不少士兵,但对方两翼围困,他突围时中三箭而被擒,看见李自成就大骂,不屈服被囚;他私下与徐准、刘应密谋刺杀李自成,事败后愤而绝食,数日后不死,闯军经过间荥泽时逃脱,谒见抚按上陈敌军可以围困得荐用,唯因母亲去世回乡奔丧。
服阙后,来仪获授职方主事参军事,不久李自成已攻陷京师,他愤而计划勤王号召豪杰,其实大顺将领姚应凤莒州抓拿他,青州人民杀死姚应凤才得免;隆武元年(1645年)十月他起兵,大骂敌军时被杀,其妻黄氏率领儿子寻访凶手十四年才能将真凶绳之于法。
入祀忠义孝悌祠,墓在临朐五井东。
车酉
车酉字双岚温江人
河南候补州判
有《五柘山房诗集》。
释明羲清 1683 — 1752年八月十七日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五
释明羲字佛日号煦园姓陈氏洪都人
幼礼绳金塔寺普照堂毓明为师。
年十九,依翠岩鞭雷受戒,承示机要,参究两载,殊无所得。
闻江浙宗风甚盛,棹舟南下,遍访知识。
始抵馀杭,值越鉴唱道之初,命充纪录。
一日上堂,僧问元沙不肯灵云意旨如何。
曰:“君子千里同风。
闻之如贫得宝,窃叹发明古人用处如揭日也。
相依数月,竟书南涧流源,并衣拂授之。
无何,毓与鉴相继谢去,念正法陵迟,典型凋丧,不有振起,后学何从钻仰。
弘法之志,自是而坚。
五台,抵燕山,遭际宪庙培隆祖道,爱月居士访寻高诣,以备顾问。
柏林调梅,以名入告,留止岁馀。
出主江右云居五载,及调梅移锡万寿,招之入,举为座元。
时修《檀柘山志》几成,而理安之启至,居祖席,兢兢十载。
谨守旧规,不敢失坠。
而性复严洁,有黄龙真净之风,人或望崖而退。
乾隆辛未春,翠华临幸,应对称旨,赐额曰“树最胜幢”,御书心经塔及采帛数种。
是岁饥,寺众匮食,忧以成疾。
乾隆十七年壬申八月十七日示寂,寿七十,腊五十一,塔于莲花峰之阳。
著有语录八卷,外集八卷,并见刋本。
僧通理清 1701 — 1782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八
释通理字达天姓赵氏新河人也。
父士公,母白氏。
生性端慧,不随俗嚣,方在龀龄,便解超善。
投妙音铎师薙染,依显如珍,始肄经论。
年二十,礼潭柘山岫云寺德彰受具,研精律部,津津以讲习为念。
因负笈都门,初听《弥陀》于善应,微有开省。
复依衍法听《楞严》,别见会心。
雍正三年甲辰,不二老人于京北香岩寺讲《法华》,参之,每于难解释处,辄有新悟,老人屡印可焉。
退而隐居妙峰山下石草精舍,有志注释《法华》诸经,尝于《方便品》初双叹二智之,顿发疑情,至视听罔觉,食不知味,十馀日不能措一词,凝然深究,苦无所得。
偶读经至如是相处,忽然了解,自是遍阅诸经,泮若冰释矣。
已而复至岫云,参洞翁律主,探四分止作之宗,研五篇轻重之谊,水乳交融,乃受南山之传。
又入京师,参永祥有祖,深得秘要,遂发明十宗五教之旨,不遗馀力,为清代中兴贤首一人。
后为万善教授二载,辞居遗光,老屋败椽,讲诵不辍。
移主嘉兴、善应、香界、拈花诸山,讲经三十馀会。
每逢举拂,万指环绕。
弘戒十四期,造就新学不可胜计。
尝阅清凉《大疏》,识台山为菩萨住处,遂发心往礼,止万缘庵,讲《报恩经》,为台山供养。
一日至北台,霁日光风,倏忽白云叆叇,山谷中有光芒,若一道银汉,但天色向晚,罔识归途,因默祝曰:“菩萨示我。
”遂拜而起,俄顷之间,已及庵门。
欢喜而入,谓众曰:“菩萨送我来。
”因作礼赞偈曰:“菩萨慈悲,不可思议。
六十馀里,顷刻而至。
乾隆癸酉,奉命管理僧录司印务圆明园佛楼行走,并赐紫衣。
庚子秋高宗七旬万寿,西藏班禅厄尔德尼来京祝嘏,与其会,诵赞之馀,畅论佛法大义奥旨,莫不推勘深致。
班禅称善,因赠以香帛、曼答诸物。
未几,复圣恩,敕封为“阐教禅师”。
敕曰:“通理三乘说妙,布花雨于诸天;四谛观空,现鬘云于初地。
悬法门之宝炬,必通定慧之关;结愿海之真香,已 入声闻之座。
宜申渥典,用奖清修。
通理不昧前因,克参正觉。
皇畿毓秀,绍尊宿之薪传;禁籞承恩,受都纲之印录。
侍佛楼而合掌,曾依丹地之班;直经馆以斋心,旋紫衣之赐。
自溯真如于临济,月镜澄源;近皈胜果于须弥,风幡契旨。
深嘉梵行,特予褒封。
兹以尔为阐教禅师,锡之敕印。
尔其勉阐宗风,勤宣法教。
驻祥轮于腊度,耆龄符老寿之名;示慈筏于春浮,净业注维摩之字。
永曼国庆,益懋僧祇。
”(释通理)弟子心兴字隆法,继席香界,操履端严,宅心妙要。
著有《山居撰要》、《五经会要》、《八识规矩摘要》,都三卷,名曰《翠微三要》。
通理雍正癸丑之春,奉旨入圆明园校对宗镜录》及教乘诸书。
精心研雔,时契圣览。
及宪庙宾天,始还旧所。
更寻前绪,穷年匑匑,老不遑宁。
所著有《楞严指掌疏》十一卷、《法华指掌疏》十卷、《心经合释》一卷、《金刚新眼》二卷、《盂兰摘要》一卷、《圆觉新义疏》四卷、《普门品别行疏》一卷、《五教仪增注》五卷行世。
乾隆壬寅六月十三日,谓弟子曰:“予八十馀年,未离佛法,且道即今是有佛法?
是无佛法?
”众未之应,视之微笑而逝,春秋八十有二。
释普德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释普德字慈云
姓傅氏,大兴人也。
母贾氏,慈心爱物,茹素奉佛。
生子三,长次皆以痘殇,德最小尤钟爱,及痘发,复濒于危,乃虔心祷佛,愿度为僧,竟获安。
九岁礼药王奇峰为师,未入寺而峰寂,因从同参长者学经典。
寺有塾师,教授童蒙,日就正之,兼诵儒书,颇解文义。
年十九,始祝发。
道光二十五年冬,登潭柘山秉尸罗于西峰
由是亲近善友,栖息禅堂,精研毗尼,举止威仪,昕夕无懈,众以清才目之。
后膺维那,充收掌,和辑僧伽,权衡出入,秋豪不爽。
复擢引礼,至教授羯磨。
二十年间,备𠪾辛勤,尤以谨慎小心,不昧因果为本,故一生廉介自持,不宝珍玩,不茍财利。
尝曰:“珍奇异物,人之所欲,远之则无害。
仁义道德,人之所尚,行之则致祥。
吾辈身登戒品,当力除贪嗔,勉修梵,庶报佛恩耳。
”翊教寺海然,察其功行,知为法门砥柱,以所得敕封阐教禅师达天理祖衣卷付之,为贤首宗三十四世,达天第五传也。
自得法后,益加策励。
同治六年,为众推举,继席岫云,倡导清修,法侣云从,食指恒逾二千,法喜之盛,异于曩日。
每念梵宇倾圯,风雨飘摇,游众往来,无所栖止,于是先立刹竿,以壮观瞻,次修斋堂以供僧饭,继而东西诸殿,南楼禅寮,左右廊庑,方丈、静室,上则舍利塔、大悲殿,外则龙潭观音洞少师室,阙者补之,旧者新之,金碧辉煌,参天耀日。
其他则有黎园奉福寺,城内翊教寺,皆下院也,并严藻绘,蔚为大观,二者尤以奉福为香火出纳财产总汇之区。
每当秋月春风,游客往来,檀越憩息,得信宿之安,免奔驰之劳,人多便之。
普德幼性颖异绝伦,双眸炯炯如晓星,言笑不苟,素喜事佛,虽在尘俗,常默默端坐如僧伽,识者知为再来人。
事母尤孝,所得䞋资,悉以供养,不使年老有所缺乏。
既居丈室,更持平等,六时行道,一意念佛。
法眼所照,职事得人,故能兴废起衰,所作皆办。
释觉海晚清 1843 — 1912年二月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释觉海字慧宽
姓郭氏,临清人也。
生而岐嶷,赋性聪颖。
髫年多病,瘦骨嶙嶙。
因甘澹泊,不茹辛腥。
稍长,锐志读书,而厌绝尘嚣,超然有轶俗之致,父母知有夙缘,不以世务督责,送之大佛寺礼阔然禅师祝发。
心经咒,深求佛旨,谨身清净。
年二十一,始发足游参,遍𠪾名胜,因诣京西柘山岫云寺,禀尸罗于心纯。
同治癸卯书记,更诵《法华》、《楞严》、《维摩》、《报恩》诸经,旁及《三坛仪范》。
教授阇黎,训诫后学,悉中规矩。
复思禅宗教义,奥旨弘深,不得良师,未易窥测。
负笈京师贤良寺,任以维那,益加精进。
未几,慈云眷念,召之还山,證果倍蓰。
光绪戊子年传授衣钵,继席领众,宏济之怀,孜孜不倦,传戒十坛,津梁益远,深味古德语。
重修天王、观音、龙王、药师诸殿,及厅堂、朝房、静室、石路、龙潭塔院,馀力复及下院翊教寺后阁,轮奂并美,金碧交映。
晚岁见阜城门外观音庵,年久荒废,颓垣破宇,惄焉伤之,发愿兴起,倾囊万金,鸠工庀材,杰然崇构,光彩一新,皆觉海之功,历历可徵者。
宣统三年秋冬之交,示微恙,乃传席觉正,养疴静室。
一日诫众曰:“道在心不在事,法由己非由人。
当勉力,以达神用。
”人以为解脱之词也。
明年春二月,疾甚,念佛西去,世寿七十,僧腊五十,弟子建窣堵波于山之南塔崖下。
释常顺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三
释常顺字智成
姓王氏,俗呼王三,涉人也。
父母早世,少依邑中尔寺同兴祝发,蔬食苦行,幽闇独坐,不与众处。
常自言笑,若与人晤,及就察之,块然一室,人莫测所由。
清同治十三年,诣京西柘山,从慈云受具戒。
既得度牒,便造寺北高峰极颠置焉。
归谓其侣曰:“吾牒俾虎守之。
”人笑其妄。
然自是居无常所,髣髴若狂。
寺东山旁有蝎子洞,六月寒风袭人,或不敢近。
独居之无恙,人始异焉。
尝为人治病,无方药针炙,偶拾木叶草茎,杂以牛溲马勃,饮之辄愈。
人以是奇之,竞相传说。
求医者日益多,则息于树梢崖巅以避之。
有寻得者,辄谩骂。
已而复随拾与之,使去。
时值瘟疫流行,至津沽,为人驱疫,所至就差,人多信仰,为造像奉之。
今河东桥畔人家,犹时相膜拜。
往来津京,飘忽无定,时见时隐,或向人作禽言兽舞,多不可解,以“魔佛”号之。
光绪十六年春赤体跣足,手持白灰粉石,于山树崖壁,图画龟黾鱼鳖。
人或怪之,但云到时便知。
至秋七月,山洪暴发,寺门外石桥,沟深十丈,至是水高于桥数丈。
荡析林屋,漂流数百里。
寺中铜鼎重万两,为水冲至罗滩村南,后运还寺。
新房村东首庙前古槐,大十围,乘水浮去,自佛门沟至房山县,地四五十里,因根石盘结,树随水行,不偏不倚,卒止于沟口,亭亭若张盖,至今存焉。
当水发时,居人登高,见有兽而角者,涌浪澎湃,状若怒涛,或云:“此蛟也。
独预知其兆,人始服其神异。
庚子之变,肇于拳民。
联军入,两宫西狩。
六部长官,先后奔赴行在。
达宦富室,纷纷迁徒,都城一空。
先数月,不著衣履,游行市间,袒露胸膊,指示人曰:“上半截,一扫光。
”且行且唱,多不解其故。
及拳祸作,红镫教出名曰“一扫光”,其言乃验。
当水灾后,寺宇倾废,方欲修,正待募集,适恭忠王出游,将至山寺。
悬两铁钩于颐,独坐石桥候之。
王至,奇其状貌,又习闻山有异僧,因戏之曰:“汝坐此何为?
”曰:“化缘。
”王曰:“化谁。
”曰:“谁肯舍,吾化谁。
”王曰:“吾闻汝有道行,能食四两不死,吾助此缘。
果食之,卒无恙。
恭王前后舍施钜万,规模闳廓,金紫㶷赫,殊胜于前,顺之力也。
然鸠工估直,出入经营,不过问。
敝衣行囊,放浪自若。
尝游京市,走入倡门,直躯卧闼,踞床高坐,两手金钱盈握,伎女环观,复指肘后一囊,白光粲粲,若数千银饼,笑谓之曰:“若爱我,即予若
”然伎寮素闻魔佛,敬之若神,俱莫敢近。
出以金钱掷地,铿然有声,迫而视之,若流入地中,都忽不见。
行疾如飞,走马逐之不及。
宣统元年正月元日,示微疾,作偈别众,曰:“始来终去五旬五,状疯类禽与兽舞。
人赠别号称魔佛,愿众醒迷说三涂。
”寂于水云堂。
清御史徐花农者,感厥神异,执弟子礼。
是夕至其家,伎乐前道,天花缤纷,与之别曰:“吾今他去,老虎洞里,烦君护持。
”醒而异之,明日探视,则子时入灭。
徐于西山洞中,塑像奉之。
至今乞药者,灵感尤甚。
生时尝作偈云:“将来罗侯岭上平,片野荒凉行路希。
”独自吟咏,人莫得其故。
洪宪改元袁总统将即帝位,使人至西山,削平罗侯岭顶,以通车路。
殆所谓岭上平与?
尚未至行路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