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王蒙元末明初 1301 — 1385
字叔明吴兴人
元末官理问
洪武初,为泰安知州
坐胡党死。
王达《听雨楼诸贤记》:王蒙叔明,号黄鹤山樵赵松雪之外孙也。
素好画,得外氏法,然不求姘于时,惟假笔意以寓其天机之妙。
为文章不尚矩度,顷刻数千言可就。
都穆《谈纂》。
王叔明洪武初为泰安知州泰安厅事后有楼三间,正对泰山
叔明泰山之胜,张绢素于壁,每兴至,辄一举笔,凡三年而画成,傅色都了。
陈惟允济南经历,与叔明皆妙于画,且相契厚。
一日胥会值大雪,山景愈妙,叔明惟允曰:「改此画为雪景可乎?
惟允曰:「如傅色何?
叔明曰:「我姑试之。
」以笔涂粉,色殊不活。
惟允沈思良久,曰:「我得之矣。
」为小弓夹粉笔、张满弹之,粉落绢上,俨若飞舞之势,皆相顾以为神奇。
叔明就题其上曰《岱宗密雪图》。
自誇以为无一俗笔,后惟允固欲得之,叔明因辍以赠。
陈氏宝此图百年,非赏鉴家不出,松江张学政廷采,好奇之士,亦善丹青,闻陈氏蓄是图,往观之,卧其下两日不去,以为斯世不复有是笔也。
徐武功尤爱之,尝谓客曰:「予昔亲登泰山,是以知斯图之妙。
诸君未尝登,其妙处不尽知也。
」后以三十千归嘉兴姚御史公绶,未几姚氏火作,此画亦付煨烬。
惜哉!
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黄鹤山樵王叔明钱塘崔彦晖作《云林小隐图》。
叔明所长在重岩复嶂、枫丹栗黄,宏丽之致耳。
而此图则清远滃郁,大有北苑襄阳妙致,骤见之以为大痴老人,又疑老人不办是也。
图后意似小未尽,问之王百谷,云:「犹及见全本,盖少有浥澜,为装师截去耳。
」题署者僧泐季潭
叔明既手书所撰云林词,而同时为辞赋记序诗歌者凡廿七人,多佳士。
而馀所知仅山阴王裕、金华苏伯衡始丰徐一夔嘉兴鲍恂、桐卢俞和临安钱宰会稽唐愚士而已。
沈道祯戏谓馀惜不及文待诏生,当一一为考以报。
待诏最能详胜国先朝士大夫始末故也。
《六砚斋笔记》:王叔明仿董北苑《风雨萧寺图》,气韵掀簸,物象俱备,不知较北苑所作相去几何?
顾叔明自是写图手,远近位置历然,不为山林烟霭之所汩没。
余又见其为陶宗仪写《南村图》,凫鸭猫犬,纺车舂碓,家人器具,一一毕备,若子久浑厚,云林疏简,虽各极所擅,而施之以图,似终逊黄鹤矣。
云间沈良者题曰:「墨云拥高山,顷刻风雨至。
划然海潮声,草木争偃地。
旷野少人行,山僧独归去。
衲衣尽沾湿,敲户何急事?
仓皇前村民,乘屋一何亟!
一婢已抱瓮,一妇更持器。
惜被卷,破屋家所寄。
戴笠者渔郎,理网屈双臂。
老翁若望家,担物终不弃。
陆走尚甚危,水行可无畏?
前溪风雨恶,篙折水流驶。
行者当早归,居者不豫备。
北苑为此图,黄鹤师其意。
想见晚来睛,云净山横翠。
始信霎时间,真宰时相戏。
予家有董北苑《风雨萧寺图》,是思陵所题,笔法高古精绝
叔明相访,出以示之,称赏不置。
子辄以赠之。
叔明为临此卷,予展赏题此俚言,时至正庚寅秋七夕次日也。
华溪沈良
俞焯题云:「郎娘屋破葺茅茨,风雨溪山树欲飞。
出世不知休歇去,缁郎何事始知归。
俞焯题于都城寓舍。
张远题云:「吾师一峰道人,曾有模董源《风雨萧寺图》,今见此可谓双剑,神物须合,子中其藏之以俟。
云间张远
懒曰:「馀憾不得见一峰作。
合参两家笔法。
张丑清河书画舫》:王叔明小画一帧,首题岩居高士,次题「黄鹤山人王蒙为雅宜山中陈惟寅画」。
笔法秀雅,积墨清润,点染之间,咫尺千里,自非胸襟洒落,心手调,断断不能以成斯图。
益知名下无虚士。
观此真迹,殊觉伪者甚可笑也。
同时倪、郑二公,各有诗题额云:「幼舆丘壑末忘情,万叠青山照眼明。
拟向画图深处住,一檐晁日听松声。
遂昌尚左生
」「笔精墨妙王右军,澄怀卧游宗少文
叔明绝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倪瓒
」其后叔明自题选体一首,断续不可以句,借无王集参补附此。
今图尚藏陈公云礽处,第恨纸弊墨残,粗存梗概,正犹隔雾看花,惟想像神妙耳。
信乎画法之工也!
张丑真迹日录》;黄、王合作小幅,「仆暇日为郡曹彦敬画《趣图》甫毕,而一峰黄处土见过,仆出此求印正。
处士以为可为添一远山并樵径,天趣迥殊,顿增深峻矣。
省郎耿君督兵华亭,索仆画甚急,思拙笔弱,顷刻不就,因辍此奉献。
吴兴王蒙敬题。
」「叔明公子文敏公之外孙也。
天姿神品,其于翰墨,深入,至于鉴裁,尤所精诣,鸥波之宅相,非予而谁耶?
至正壬辰冬,□□□人公望拜□。
」 田按:元季四家,惟倪、王明初尚存。
董宗伯云:「叔明画从赵文敏风韵中来,故酷似其舅。
又泛滥唐、宋名家,而以董源王维为宗。
故其纵逸多姿,又往往出文敏规格之外。
若使叔明专门师文敏,未必不为文敏所掩也。
可谓名论。
叔明画有题名王子者,是其早岁所作。
叔明一作叔铭,又号香光居士,余尝见《丹山瀛海卷》,即署斯号。
叔明诗无专集可采,多据墨迹录入。
画家赝托者多矣,馀所录皆据明以来赏鉴家著录,流传有绪者,庶足存其真耳。)
周是修明 1354 — 1402
是修名德,以字行,泰和人
洪武末明经,为霍丘训导
擢周府奉祀正,迁纪善,改衡府。
靖难兵入,走应天府自经死。
有《刍荛集》六卷。
《四库总目》:《刍荛集》风骨棱棱,溢于楮墨,望而知为忠臣义士之文。
田按:建文二年,敕儒臣取古今君道臣道人事之载于典籍可为鉴戒者,纂为《类要》。
总裁方孝孺唐愚士楼琏胡靖
分修则陈好义、徐好古、叶仲泛、郑孟宣章谨苏伯厚、李铎、王汝玉、张拱、高可大王真刘仲美、李敏、方叔衡朱子建史维时、陆伯赡、赵友同、周思、颜子明萧用道杨士奇先生与焉。
催纂则王艮杨溥,极一时之选。
黄才伯翰林》称,「洪武戊寅,诏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侍读唐愚士纂修未成。
」即指此事,其曰洪武戊寅,盖遵革除令讳之也。
先生诗逸情古调,寄托遥深。
先生孙希韩,为馀妹婿,尝假《刍荛集》于其家录之。
毛铉
字鼎臣绍兴山阴人
以荐官国子学录
有《郭集》。
田按:鼎臣以诗名,与唐之淳刘续蔡庸称唐、刘,毛,蔡,诗晶略相似。
蒋兢
字惟敬,先世宜兴人
张士诚踞吴,道梗不得归,寓嘉兴通越门,后徙大云塘
博综经籍,尝学于高士敏唐愚士遂,工诗文。
建文即位,诏举人材至,考授文渊阁侍书,应奉御前笔札。
壬午,授密旨,从黄子澄姑苏,至杨任所,谋建义旗。
子澄宁波,会合知府王琏发兵固守钱塘,随逾海抵闽、粤,檄州郡大举,赋诗嘱别云:去去涉江海,贵速无后时。
身轻不遑顾,厦颓务穷支。
十日秦庭哭,一举齐桓师。
持此报国心,何事不可为。
未及至,而成祖正位,子澄被诛,因亡匿山泽,称东海逋臣。
游楚、蜀二十馀年乃归,衰麻绖带终其身。
逊国前,诗文俱散轶,惟琐尾日记、友陶轩稿藏于家。
神女庙一诗,让皇戊申至庙见之,挥泪命铲去。
程济从亡随笔。
字维敬,自宜兴嘉兴
建文初举人才,授文渊阁侍书
有《友陶轩稿》。
(《静志居诗话》:侍书高太常士敏弟子,祭太常文云:「岁在壬午,九月晦,吾师士敏高先生卒。
师以国破家亡,遁影东瓯雁宕山中,颓龄疾苦,仆从窜逸,只影自矢为西山饿夫。
天假之合,小子亦以未死之身来偷息于此,相对若梦寐,泪涔涔下。
侍吾师仅五十日,吾师竟长逝。
就瞑之顷,指画『恨』字,既而曰:『复何恨,复何恨!
』正吾师泣血椎心、万古耿耿之长恨也。
穷途无以成礼,林有巨木遭伐,其腹枵然,乞诸樵叟,敛而叟之芙蓉峰北。
呜呼!
天降丧乱,萧墙祸起。
君国殄瘁,臣所当死。
博浪无椎,环柱失七。
遁迹空山,洁身以俟。
邂逅之间,师师弟弟。
命之穷兮,师疾不起。
为营一坯,山崖水涘。
杖履莫追,涕泗曷已。
侍书之葬其师,纪述建文诸臣者所未及知也。
予尝面请学使者程公本立、娇公瑄、杨公任、高公逊志四忠祠嘉兴,而以侍书配食于高公之右,不果行也。
槜李诗系》:博综经籍,尝学于高士敏唐愚士,遂工诗文。
建文即位,诏举人才,至京考授文渊阁侍书,应奉御前笔劄。
壬午授密旨,从黄子澄姑苏,至杨任所,谋建义旗。
子澄宁波会合知府王琏发兵固守钱塘,随逾海抵闽粤,檄州郡大举,赋诗属别云:「去去涉江海,贵速无后时。
身轻不遑顾,厦颓务穷支。
十日秦庭哭,一举齐桓师。
持此报国心,何事不可为?
」未及至而成祖正位,子澄被诛,因亡匿山泽,称「东海逋臣」,游楚、蜀二十馀年乃归,衰麻绖带终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