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维基
成基命(1559年—1635年),字靖之,号毖予,直隶大名人。官至内阁首辅。为官清廉,有“清白相公”之称。成基命长身玉立,为诸生时,与高阳孙承宗齐名。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中进士,选庶吉士。历任司经局洗马,国子监司业等职,升礼部右侍郎兼太子宾客,改掌南京翰林院。天启六年(1626年),魏忠贤因其为杨涟的同门,迫使其落职闲住。崇祯元年(1628年),起为吏部左侍郎。次年恰逢己巳之变,京师戒严,成基命上疏请求起用孙承宗再次任为枢辅,并消除争议,得到明毅宗嘉许。后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辅政。庶吉士金声推荐僧将申甫,明毅宗命其视察,其上言该部队不可用,后果也正如此。当袁崇焕、祖大寿戍京时,发生满桂的“关宁军箭射事件”(即当时满桂带军攻击后金军主力,并在北京城外与金军拼杀溃败后,向关宁军(袁崇焕部队)靠拢,却遭到友军箭射。满桂身中五箭,其中三支贯体,箭上有关宁军标记)。思宗逮捕了袁崇焕,祖大寿在一旁双腿颤抖。成基命于是叩首请帝慎重,但帝未许。祖大寿回营后即带兵东逃,思宗非常忧虑。成基命于是提出由袁崇焕写信召回,后在孙承宗协力下稳住军心。但在召对中,基命提出施政从缓,却与思宗想法相左。工部主事李逢申劾成基命欲脱逃袁崇焕的罪行,李逢申反被降职。在韩爌、李标相继离职后,崇祯三年(1630年),成基命成为过渡首辅,与周延儒、何如宠、钱象坤主持内阁。之后,温体仁、吴宗达也进入内阁。后来在商议袁崇焕事时,恰逢成基命得病,锦衣卫张道浚、工部主事陆澄源等上疏指责其在袁案中委卸避事,有牵入迹象。成基命自感大势已去,当年辞职。崇祯帝挽留,成基命连续上疏三次请辞离任。崇祯八年,成基命于家中去世。赠少保,谥号文穆。葬今河北邯郸市大名县南关。
维基
马思恭(1562年—1630年),字君笃,号玄默,顺天府遵化县人,军籍。官至山西佥事。己巳之变期间,遵化城破,马思恭投降后金。明军克复遵化后,被俘处决。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乡试二十四名。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会试九十五名,三甲第二十六名进士。都察院观政,任山东冠县知县。二十七年四月官至山西兵备佥事。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皇太极率后金兵入关袭扰,围攻遵化,巡抚王元雅自缢,马思恭在籍,随兵部郎中贾维钥率父老投降。次年,孙承宗率军克复遵化,马思恭、贾维钥等降臣被俘,押送京师处死。
维基
明时举(1583年—?年),字直卿,号虞繇,四川省顺庆府南充县人。己酉四川乡试第六名举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会试二百二十四名,第三甲第一百九十九名进士。大理寺观政,授江西峡江县知县,调繁庐陵县,丁忧去职。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闰四月内补保定府博野县,四十七年入觐留部。天启元年(1621年)正月选授兵科给事中,因辽东需要增兵,与御史李达奉命往四川募兵,永宁司宣抚奢崇明乘机叛乱,巡抚徐可求等人被杀,明时举、李达逃窜脱身,二年三月大学士掌兵部事孙承宗弹劾二人募兵激变,被逮捕下狱,三年二月被黜为民。
维基
刘朝聘(16世纪—1611年),字三予,号应莘,江西南康府安义县安义里人。刘朝聘是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举人,三十二年(1604年)成进士,获授行人,转任工部营缮司主事,当时他奉命封藩,同时并建三殿,他负责木厂事务;有宦官浪费金钱,他发觉后责备对方:「朝廷用费繁多,度支不足,怎可容许你侵吞?」因此照实上奏,但疏入未下就遭阉党诬陷,他在积劳下夙疾大作而去世。同榜进士杨守勤、孙承宗、李邦华等人为他殓葬,发现他的箧箱只有十馀两金,都叹息哭泣,写下祭文哭奠而去;出都门时,同籍的京官都穿著白衣、戴白绢相送,后来入祀乡贤祠。
维基
王在晋(1567年7月22日—1643年),字明初,明朝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人。明朝官员。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后历官江西布政使、山东巡抚,进督河道,泰昌时(1620年)迁兵部左侍郎。熊廷弼、王化贞丢失广宁(今辽宁北镇)后,朝廷大震,诛除熊廷弼,王化贞下狱。张鹤鸣以病为由辞职归家。熹宗任命宣府巡抚解经邦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但解经邦力辞重任,结果被熹宗“著革职为民,永不叙用。” 天启二年(1622年)三月十八日王在晋代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帝特赐蟒玉、衣带和尚方宝剑。王在晋分析当时关外形势:“东事离披,一坏于清、抚,再坏于开、铁,三坏于辽、沈,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捐弃全辽,则无局之可布矣!逐步退缩之于山海,此后再无一步可退。”据《明史》记载,王在晋既无远略、又无胆识。蓟辽总督王象乾建议王在晋:“得广宁,不能守也,获罪滋大。不如重关设险,卫山海,以卫京师”。于是,在晋则以“抚虏(收买蒙古)、堵隘(再修一座关城)”作为守山海关的方略,他在《题关门形势疏》中道:“画地筑墙,建台结寨,造营房,设公馆,分兵列燧,守望相助。”朝廷发帑金20万两。他的主张,遭到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主事沈棨、赞画孙元化等的反对,袁崇焕要求恢复国土到宁远,但王在晋不听。袁崇焕两次直接将意见报告给首辅叶向高,但叶向高不知前线的情况,拿不定主意。这时大学士管兵部事孙承宗自请行边,亲赴山海关。帝大喜,特加孙承宗太子太保,赐蟒玉、银币,以示隆礼。六月十五日,孙承宗前往山海关,考察了实际地理,听取了各方意见,确定王在晋策略不可行,并同王在晋“推心告语,凡七昼夜”。在晋坚持己见,终不悔悟。孙承宗回京后,面奏王在晋不足任,“笔舌更自迅利,然沉雄博大之未能”,改任南京兵部尚书,在晋既去,承宗自请督师。天启五年,在晋任南京吏部尚书,不久就改兵部。崇祯元年(1628年),召为刑部尚书,不久,又迁兵部。因坐张庆臻改敕书事,削籍归乡,卒于乡。著有《三朝辽事实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9
【介绍】:
明昌平人,字必之。万历中武举人,授固关把总。天启中历署都督佥事,为蓟镇总兵官,受孙承宗命,镇遵化七年。锦州告警,赴援不力,被劾罢。崇祯二年都城被兵,乃散家财招部曲从满桂赴援,战死。
维基
张经世(16世纪—1625年),字惟才,陕西西安府渭南县临渭里人。张经世是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举人,二十三年(1595年)联捷进士,获授大理寺评事。调任河南知府,调停修理福王王府事宜,使人民安宁;事成后又协助巩雒工税三万两银,上请免除陕西、河南协济五万银,人民都感德他。之后张经世历任山东怀来道副使、山西怀隆兵备道副使、口北道使、山西按察使、山西左布政使,再获任命为宣府巡抚,升官添注兵部右侍郎,领兵前往辽东,调职左侍郎。天启二年(1622年),兵部尚书孙承宗和鹿善继、宋献至辽东勘查,张经世署任兵部尚书印,再以兵部左侍郎协理京营戎政,升任户部尚书总督仓场,任内去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0
【介绍】:
明蒙古人。幼居宣府。勇敢善骑射。自总旗累迁为参将。天启二年被孙承宗擢为副总兵,次年从袁崇焕守宁远。六年,守城击退后金军,擢都督同知,实授总兵官,加左都督。七年,守城御后金军,力战受伤。崇祯初为大同总兵。二年,后金兵入近畿,率师入卫,拜武经略,尽统入卫诸军。十二月,以中使促战,领兵出城,力战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1
【介绍】:
明辽东人。天启中以守备佐袁崇焕,典中军,加都督佥事,更定军制,岁省军饷百二十万有奇,进右都督。崇焕得罪后,从孙承宗收复永平,加左都督。崇祯四年守大渡河,粮尽援绝,祖大寿及诸将欲降,可纲独不从,遂被掖出城外杀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2—约1646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沾化人。明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天启初为兵科给事中,魏忠贤党“十孩儿”之一,献计汰军以削经略孙承宗之权。又劾罢周启元、韩爌等,代主事曹钦程疏劾周宗建、黄尊素等。崇祯间入逆案。入清,在乡杀李自成所置县官,得授顺天府丞。以老乞休。寻以故革职为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2
【介绍】:
明苏州府嘉定人,字初阳。天启间举人。从徐光启学西洋火器法。孙承宗荐为兵部司务,在边筑台制炮,进兵部职方主事,袁崇焕守宁远,赞画之。寻罢。崇祯初,为职方郎中。三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五年叛将孔有德陷登州,自刎未死,被执纵还,诏逮弃市。有《经武主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保定府清苑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天启初年官山东按察副使,受知于孙承宗,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以事权为承宗所操,乃移疾归。后潜结魏忠贤,起为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为忠贤建生祠七处。官至兵部尚书。崇祯初,被劾罢。名入逆案,遣戍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3
【介绍】:
明末人。崇祯时任经历。大学士孙承宗督师辽东,决守宁远,用启保为通判,核兵马钱粮,又督城工,理军民词讼,甚得人心。六年清军围宁远,启倧以燃炮死。
维基
李邦华(1574年—1644年),字孟闇,号懋明,江西吉水人。明末政治人物。生而早慧,受业于同里的东林元老邹元标,万历三十一年与父李廷谏同举乡试。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授泾县知县,实行常平社仓保甲诸法,有政声。当时朝士多诋毁顾宪成,邦华为之辩解,遂被指为东林党人。奏陈法祖用人十事:“曰内阁不当专用词臣,曰词臣不当专守馆局,曰词臣不当教习内书堂,曰六科都给事中不当内外间阻,曰御史升迁不当概论考满,曰吏部乞假不当积至正郎,曰关仓诸差不当专用举贡任子,曰调简推知不当骤迁京秩,曰进士改教不当概从内转,曰边方州县不当尽用乡贡。”没有得到回应。万历四十四年以疾归乡。万历四十五年,出京任山东参议。天启初年,满洲女真崛起,辽东告急。天启二年(1622年),朝廷徵召邦华出任天津巡抚,当时山东正值徐鸿儒作乱,贼兵围攻景州,邦华成功用奇兵斩俘四千多人。迁光禄少卿,擢右佥都御史,官至兵部右侍郎。后来杨涟等东林党人被陆续逼害,李邦华也因阉党怀疑他要和孙承宗清君侧,因而被魏党削籍。崇祯元年(1628年)四月,起工部右侍郎。不久在东林党人瞿式耜推荐下,改兵部侍郎协理戎政。崇祯二年(1629)四月时改为兵部尚书,综理京营戎政,同年九月,“汰京军虚冒者四千五十馀人”,又汰老弱千人,军缺非年壮力强者不录,惩治积猾的掾史官僚,原来京营每年开支米一百六十万石,李邦华节省至一百四十四万石,任内「戎政大釐」、「军容甚壮」。十二年(1639年)四月,起用为南京兵部尚书,重定营制,汰不急之将。崇祯十五年冬,代刘宗周担任左都御史,十六年三月抵九江。安抚宣称要就食南京的左良玉,权宜发九江库银十五万及粮食六个月,遂退其兵。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李自成陷山西。邦华请帝固守京师,未得反应。又曾经举明成祖北征而留时任太子明仁宗留守南京为例,建议让皇太子监军南京,但同样未得反应。不久后,又推荐袁继咸、张国维、路振飞等「差有方略堪禦贼」,而史可法「饶忠胆,南方当耑委之」,但未得答覆。十八日,外城陷,逃至文信国祠,十九日,内城亦陷,邦华向文天祥的牌位三鞠躬,并说:“邦华死国难,请从先生于九泉矣。”又有诗曰:“堂堂丈夫兮圣贤为徒,忠孝大节兮誓死靡渝,临危授命兮吾无愧吾。”遂投缳而死。赠太保、吏部尚书,谥忠文。清朝时赐谥忠肃。
维基
刘策(1575年—1630年),字愚靖,号范董,山东武定州(今山东惠民县)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进士。授保定府新城县知县,入为监察御史,陷入党争,称病辞职。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秋,即家徙策为河南副使。策辞疾不赴。天启元年(1621年)春,起为天津兵备。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召入京,拜兵部右侍郎,协理戎政。天启五年(1625年)冬,党人劾其为东林党遗奸,于是削籍。崇祯二年(1629年)夏,起故官,兼右佥都御史,总理蓟、辽、保定军务。不久,后金由大安口入内地,刘策未能抵禦,被劾。祖大寿东溃,策偕孙承宗招使还。崇祯三年(1630年)正月,与总兵张士显一同被逮问,论死,弃市。《明史》有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5—1636
【介绍】:
明保定府定兴人,字伯顺。鹿久徵孙。信奉王守仁之学。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时辽饷不继,善继请尚书留广东所进金花银供之,坐降级外调。光宗立,复官。寻改兵部职方主事。从孙承宗巡阅榆关防务,多所筹划,拓地四百里,复城堡数十。迁郎中。崇祯初为太常少卿,告归。九年,清兵攻定兴,善继参与守城,城陷死。谥忠节。有《四书说约》、《无欲斋诗钞》。
维基
鹿善继(1575年—1636年),字伯顺,号乾岳,晚号江村渔隐,直隶定兴(今河北)人,蒙古族宝格氏,明末政治人物,万历癸丑进士。天启间随大学士孙承宗经略辽东,建树卓著。孙承宗免职,鹿善继亦去官归里。崇祯九年(1536年)在定兴抗击入关清兵,城破殉国。谥忠节。鹿善继个性正直谨慎。在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登癸丑科进士,授户部主事。因母丧丁忧去官。服阙之后,起为原官。辽东部队缺饷,廷臣数次请求拨款,明神宗置之不理。鹿善继建议采取扣留广东所进之金花银的方法,得到户部尚书李汝华的同意。神宗得知此事,大怒,扣其一年的俸禄,并催促他将金花银补进国库,鹿善继以死力争,神宗又罚扣汝华两个月的俸禄,贬鹿善继官一级,调任地方官。汝华因为非常害怕,最后还是将金花银给补进国库。泰昌元年(1620年)官复原职。天启元年(1621年),辽阳沦陷,鹿善继因有才干,改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大学士孙承宗掌管兵部事务,对他推心相待,很信任他。每到关门去检阅时,必让善继跟随。出关领兵时,又命其为赞画。善继穿著布衣,骑瘦马,出入于亭障当中,召集将士来加以慰问,并开拓四百里边疆,收复城池堡垒数十座。承宗以大学士督师边关期间,鹿善继累进员外郎、郎中,都在承宗幕府。承宗解除兵权后,善继亦罢归。赋閒在家四年。崇祯元年(1628年)起任为尚宝卿、又迁太常寺少卿兼管光禄寺丞事。任官未满三年,再次告归田里。
维基
苏兆先(1575年—1631年),字尔开,号在蓼,福建泉州府南安县军籍。生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六月廿六日子时,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福建乡试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天启二年十月与翰林院检讨缪昌期册封建德王妃陈氏。天启五年四月考选,授刑科给事中。首陈《实求安攘一疏》、《嗣上清仕路保泰宁一疏》。所弹驳皆借交植党众莫敢问,居庸原有军站,扣其月粮备贴过官往来之费,上乞苏边困外固藩,疏又有检官马弊,乞设策稽查疏。九月,辽东总兵马世龙遣副总兵鲁之甲等谋袭锦州,渡河败殁,兆先参劾马世龙,并及枢辅孙承宗。十二月,疏参南京户部尚书周希圣、御史蒋允仪、赵延庆,俱削籍为民。六年四月宁远叙捷,升俸一级,赏银十二两。时三殿鼎建,有巡工之命,兼巡视库藏,缉获揽头周应时匿焰硝总计四万二千六百斤,乞敕下法司究赃正法。六年九月升本科左给事,七年八月叙宁锦功及殿工,加升一级,升太常寺少卿,照旧管事。崇祯元年三月,仍以太常寺少卿管工科事。四月改礼科左给事中,再升吏科左给事中,八月出为陕西提学副使。崇祯二年四月,以涉嫌“阉党”,削职返乡。卒于崇祯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申时,享年五十七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6
【介绍】:
明山西代州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广宁兵备副使。天启三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专主守关,与孙承宗议不合。以丁忧去官。崇祯时累官兵部尚书。九年七月,清兵自天寿山后入昌平,都城戒严。凤翼惧,自请督师,而与宣大总督梁廷栋皆退却不敢战。自知不免罪责日服大黄求死,八月末都城戒严,凤翼以九月朔卒。有《枢政录》。
维基
李懋芳(?—1637年),字国华,号玉完,浙江绍兴府上虞县人。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浙江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授扬州府兴化县知县,弭盗锄奸,洁己守正。有黠胥进金,叱之胆裂。场民某以女私人,自焚其庐,觅他尸投烬,以女死诳婿。懋芳烛其奸,叱捕密侦,获女于所私家,邑颂神明。岁大旱,飞蝗蔽天,懋芳潜祷,甘霖如注,蝗悉赴水,民乐有秋。六载奏最,天启二年考选,擢福建道御史。值内艰旋里,五年十二月服阕入都,复除山东道御史,疏论枢辅孙承宗糜费金钱,当关碌碌无一奇策,力求卸担,未奉明旨召还而擅离信地,中外惊疑。又弹劾总兵马世龙、亓诗教、太常寺少卿赵兴邦。点差巡青,值魏珰焰张,青厂灾,珰为麾救,廷臣皆称厂臣功,懋芳独归福主上,不及珰一字。后差苏松,督学吴中,搜罗名宿,靡遗乡会,得人特盛。时周延儒擅权,抗疏论其植党营私,蠹政害民,周胆悸,出懋芳南京刷卷,寻擢廷尉,狱多平反。会流寇告警,崇祯八年,命代朱大典巡抚山东,护漕整旅,累建奇功。适雨雹报灾,疏内有小人害君子句,又忤温体仁,劾去之,出其党颜继祖代抚。廷议懋芳去留系东省存亡,交章推荐,会事迫不果覆。逾年,懋芳卒于家。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徽州府歙县人,字延祖。天启五年进士。授莆田知县,崇祯四年以治行高等擢御史。大凌河被围,疏论孙承宗,又驳逆案吕纯如辨冤之谬。登州用兵,请设监岛中官。寻以疏荐刘宗周等削籍。
维基
吴彦芳,榜名吴彦方,字延祖,浙江杭州府钱塘县民籍,南直隶徽州府歙县石桥人。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浙江乡试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科进士,初令莆田,设靖寇方略,先事伐谋,海氛旋扫,以廉卓报政,擢四川道御史,九阅月疏十一上,所论皆关切民生军国利病。大凌被围,疏论孙承宗,又驳逆案吕纯如辨冤之谬。登州用兵,请撒监岛中官,及刑科给事吴执御疏劾周延儒而论荐刘宗周、文震孟、黄道周、倪元璐、惠世扬诸贤,彦芳因言执御所举真君子,言侍郎李谨等皆忠良当用,通政使章光岳当斥。帝怒其朋比行私,削籍,下法司讯,释系归。后以闽抚题覆论靖寇功,诏赐白金,自是杜门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