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34—686,一说635—689
字升之,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读诗书,尝从曹宪、王义方学《苍》、《雅》及经史。年弱冠,调邓王府典签(据张鷟《朝野佥载》卷六)。高宗龙朔末(663),拜益州新都县尉。总章二年(669)底,二考秩满去官。《旧唐书》、《新唐书》本传皆谓因染风疾去官,不确。其染风疾当在咸亨三年(672)居洛阳时。上元元年(674)秋冬,入太白山服饵,中毒,风疾转笃。后转少室山中之东龙门山,再徙阳翟具茨山。武后垂拱二年(686)前后,自投颍水而卒。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今人傅璇琮有《卢照邻简谱》,张志烈有《初唐四杰年谱》。其诗以抒发仕宦不遇、贫病交加之忧愤为主,亦有揭露上层统治者之骄奢淫逸,嘲讽其权势荣华不可久恃之作。卢照邻为“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七言歌行。与骆宾王同创初唐近体歌行破奇为偶,四句一转,上下蝉联,以赋为诗之基本体式。代表作为《长安古意》。五言排律用力亦勤。其诗风格典重清峻。诗集以明张燮辑《幽忧子集》为最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本,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题《卢照邻集》。今人任国绪有《卢照邻集编年笺注》,祝尚书有《卢照邻集笺注》,李云逸有《卢照邻集校注》。《全唐诗》存诗2卷
唐诗汇评
卢照邻(约630—约680后),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贞观二十三年前后,为邓王(元祐)府典签,王爱重,比之相如。高宗总章二年,拜新都尉,因染风疾去官,处太白山中,以服药饵为事。调露年间迁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下,疾益笃,不堪其苦,遂自投颍水而死。照邻长于七言歌行,词采富艳,境界开阔,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并称“四杰”有《卢照邻集》二十卷,又《幽忧子集》三卷,已佚。今《幽忧子集》七卷乃明张燮所辑。《全唐诗》编诗二卷。今人任国绪有《卢照邻集编年笺注》。
维基
蒋孟育(1558年—1619年),字道力,号恬庵,福建漳州府龙溪县民籍泉州府同安县人。进士出身。幼颖慧,日记数千言,比长,通经史,能为古今文。万历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举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联捷己丑科进士,选庶吉士,以亲老归养,结伭云诗杜于芝山,扢扬风雅。家食十四年,始授简讨,历任右赞善、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南京国子监祭酒,官至南吏部右侍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卒,泰昌元年十二月赠南京吏部尚书。谥文介,祀乡贤。著有《恬庵遗稿》、《台阁文宪选粹》等。与张燮、郑怀魁等号漳七子。
维基
郑怀魁(1563年—1612年),字辂思,福建龙溪县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进士。三十一年春,补户部河南司郎中,不久,掌大司农籍牍出入。他透过礼部得知利玛窦。万历三十一年,李之藻在福建乡试出一道“天文”试题,引起郑怀魁兴趣。万历三十三年京察,郑怀魁迁知处州,接下来的一年里,李之藻在山东张秋治河,期间完成《浑盖通宪图说》,并于万历三十五年请郑怀魁帮忙出版。郑怀魁再将刊刻之事交由丽水知县樊良枢处理。曾在漳州与张燮结霞中诗社,盛况空前,与会者可达百人。曹学佺即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应郑怀魁之请,加入他们的活动。与张燮、蒋孟育、高克正等合称“七子”。